第221章 冯太后独葬永固陵,孝文帝只身对朝臣-《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冯太后遗诏云:

  “勿扰民生,丧礼从俭,独葬于方山永固陵。

  葬墓室长宽不可过丈,仅用素色的帐幔和茵垫,陪葬器物陶瓦制品即可,不使用明器。

  停灵不过月,安葬以后,陛下与王公大臣,脱丧服,着换上平时衣服,不要耽误国家与民生大事!”

  拓拔宏捧着遗诏泣不成声, 祖母不同意与祖父合葬,那就遵从她的意愿吧,可是坟陵不过丈,也实在太狭了,于是命令拓宽六十步!

  这是什么概念?

  实际上就是国君的葬礼规格,拓拔宏只是没明说罢了!

  拓跋宏痛哭三日,五日滴水未进 !

  这可吓坏了各位臣公,如此下去,陛下也直接没了!

  大臣杨椿连哭带嚎的劝阻说:“陛下,节哀啊,您肩负祖宗大业,统治万国的重任,若是倒地不起,文武百官该多么惶惑焦急?”

  拓拔宏依旧双泪长流道:“我思念皇祖母,她临终居然连口热粥都没喝上,我怎么能有心情吃喝呢?”

  “陛下仁孝,臣下不敢妄议,可是,再大的悲哀,也不可以伤损性命啊。

  即使陛下不爱惜自己,难道连宗庙祭祀也不顾了吗?你的列祖列宗都在天上看着呢,见陛下如此该如何痛心疾首?”

  说完伏地大哭,就差打滚了!

  孝文帝很受感动,并为此吃了一次稀粥,从此以后才开始少量进食。可是一日三餐的饭量,加起来竟不过半碗,每次也就是几口,聊以度命,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不肯解下腰间的丧带!

  到了公元490年九月十四日,停灵月满,拓拔宏下诏说:“太皇太后遗诏薄葬,各仪仗队,都不用跟从。

  朕亲送皇祖母入葬,武装保卫,如以往一样即可。”

  最终冯太后形单影只,长眠于方山永固陵……

  可真是:

  陵深松自寂,

  碑老苔无声。

  残阳铺古道,

  客过泪倾倾!

  冯太后出身北燕皇族,流落掖庭,长在深宫,辅佐了三位帝王,二度垂帘听政,以罕见的智略在北魏权力旋涡中崛起。

  她一生都在贯彻夫君的理念,铁腕稳定政局,粉碎权臣谋逆,打压皇室分裂,护佑皇室正统!

  朝堂上则洞察时弊,力推太和改制,从整顿吏治、推行班俸制、均田制、三长制,到革新税制,使每一项举措都如利刃,剖开了旧制痼疾,为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劈开一条血路!

  对外,她谨慎用兵,抗击柔然,对阵南朝,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她不仅是权力场上的掌舵人,更是文明传承的摆渡者。

  在她的主导下,北魏尊崇汉学、兴办教育,推动鲜卑文化与中原文明深度交融。

  她以女子之身,扛起王朝振兴的重担二十六年,用半生心血为北魏浇筑起繁荣的基石,为后续隋唐制度埋下伏笔。

  其远见与魄力,远超同期诸多男性统治者,堪称中古时期,北方民族融合浪潮中,最耀眼的巾帼之光。

  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寡妇门前,帅哥有点多。

  可她不同于其他低劣女性,欲望肯定是有的,但是绝对不是简单的见色起意,而且数量也不多,不是我为她开脱,普通女性,一生会有三到三十七个异性伙伴不等,这都是科学统计出来的,冯太后的异性交往,从质到量都在正常范围内。

  所以各位男性朋友们,能看住自己老婆就不错了,不要盲目乐观……,

  瞎忙活啥啊?

  当你搂着别人的老婆以为占了便宜的时候,自己的老婆还指不定在谁被窝里呢,哈哈!

  再说冯太后脑子如果全在这上面,整几千面首不跟玩一样,可以夜夜新娘,那场面……

  所有跟她同床共枕的人,也就那几位,全都人品贵重,博学多才,与她志同道合,对她无限忠诚。

  她也诚心待彼,会为李奕铁血复仇,看到慕容白曜被平反,会潸然泪下。

  正因为这一点,司马光笔下留情,没有滥用男宠一词,对这件事也一笔带过,没有大书特书。

  后世很多女人,无论是祸乱朝堂的后妃,还是平民百姓,想淫乱放纵时,就会把冯太后搬出来,总说她做得,我为什么做不得?

  可别恶心人了,无非是往自己的大肿脸上“啪啪”贴金,你睡的都是些什么人?画虎不成反类犬!

  孝文帝完成下葬仪式,再次祭拜太皇太后陵墓,各王公大臣坚决请求孝文帝以国家利益为重,按照太皇太后遗诏,脱下丧服,改换平时衣物。

  拓拔宏摇了摇头道:“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我侍奉皇祖母的灵柩之时,恍惚之间,还看见了她的身影,音容笑貌宛如生前。

  她刚刚入土为安,你们就让朕脱掉丧服,从感情上说,朕实在忍受不了!”

  众人苦劝,嘴皮子磨破,拓拔宏就是不肯脱掉丧服!

  他不脱,谁也不敢脱啊!

  太尉拓跋丕趁孝文帝在思贤门答谢群臣吊唁慰问的机会,劝慰他道:“听老臣一句,我这把年纪,见事最多,也侍奉过历代圣君明主,旧的典章老臣也相当熟悉。

  以前祖先们去世,只有侍奉跟随灵柩的人,才穿上丧服,其他人仍穿平时的衣服。

  四祖三宗沿袭下来,遵循到现在一直这样,就连你的祖父,父亲也是如此。

  陛下天性极其孝敬,哀痛不已,到了毁害身体,超过礼法的程度。为此,我们大家坐立不安,日夜忧虑。

  只愿陛下,以国家百姓为重,稍稍克制一下对太皇太后的哀思敬慕之情!按照宗室规定行事才好啊!”

  孝文帝拓拔宏一抹眼泪,道:“至亲离世,哀恸难以,即使伤害了身体,也是人之常情,哪里值得专门上奏!”

  拓拔丕也是几朝元老了,面子在那里摆着,拿出宗室长者的派头,还是不停苦劝。

  拓拔宏叹了口气,道:“太尉是国家元老,朕的长辈,前代经典和古代丧礼了如指掌。

  但是祖宗在世时,一心武力征伐,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文明教化。

  如今不同了,朕接受儒家之教诲,深懂圣人之教训,所以无论是从时代,还是事理上来说,都和前代有了很大不同。

  我知道朕说的您不能理解,这样吧,朕要与尚书游明根、高闾等儒学大家朝堂论理,你们可以仔细听着。”

  孝文帝身着丧服,端坐朝堂,底下是垂头丧气的朝廷重臣。

  朝堂气氛相当压抑沉闷。

  拓拔宏先开了口,道:“圣人制订礼仪,穿多长时间丧服,是不是得以哀痛的程度为标准?是不是得给人哀伤消退的时间?如今仅一天,众位就要劝说朕脱下丧服,这符合圣人孝道仁爱之礼吗?”

  尚书游明根率先出班辩论回道:“古人讲究孝顺,以顺为孝,太皇太后留下遗言,嘱咐她下葬之后,所有人要立刻脱下丧服!我们是不是得遵守太皇太后的遗言办事?”

  孝文帝拓拔宏说道:“朕认为,太皇太后之所以留下这样的遗言,是因为朕刚刚亲政,怕朕的恩德还未来得及传播,和诸位的情义还未来得及表达到位。

  可是朕,即使德行还不够,做皇帝也已十二年,你们谁还不认识朕?亿万人民难道还有不知道朕的吗?还用我像个新人一样去和各位搞关系吗?

  在这种时候,我只想表达一下作为孙儿的哀悼之情,难道不能被理解吗?”

  高闾急得团团转,现在他才知道高允的好处,如果他在,陛下怎么能如此迷茫任性。

  他缓缓说道:“我们还是听太皇太后的吧?不行吗?陛下!”

  拓拔宏小脸一绷,道:“朕认真领会了皇祖母遗书的主旨,她之所以要阻止孙子以及臣属表达悲哀之情,命令早日脱下丧服,是因为她一直害怕国家大事被荒废,根本上不在于穿不穿丧服本身。

  因此朕打算穿着麻布丧服临朝,每逢初一十五二天,朕会在灵前哀思祖母,国事自然不会耽误,再说,不是还有你们呢吗?”

  闻名中古的北魏朝堂论理,渐成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