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的第二次北伐,也就是两大王朝之间的一次战略级的全面战争,这一场血腥大战,以两败俱伤告终。
经此一战,南北双方都损失惨重,魏军一路南下,经过刘宋郡县,烧杀抢掠,残暴无形,结果导致满目疮痍,千里荒地。
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已经找不到屋檐可以歇脚,只能在树林里筑巢。
元嘉之治积累了近三十年的财富也在这一战中,消耗得所剩无几,从此以后,刘宋国内走向萧条,元嘉时代的盛况日趋衰落。
刘义隆对北伐失利的将领给予了严厉的处置,刘义恭父子被降级,王玄谟以夺取宝货,虚张战簿获罪,被一撸到底,
相反的沈庆之,柳元景,臧质等人得到了奖赏和升迁,刘康祖以身殉国,追任益州刺史,谥号为“壮”。
北魏也好不到哪里去,百万兵马死伤了一多半,国库粮饷一战而空,北魏国人从上到下,怨声载道!
到此为止,彼此都蔫了,拓跋焘和刘义隆这俩个年龄相仿,志向相同的君主,在互相揪着对方,一顿胖揍以后,发现自己肋骨都折了,喘气费劲!短期内,只能各自养伤,再也无力去消灭对方。
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从此确立了下来。
公元451三月十五日,拓跋焘祭祀祖庙,内设酒席,把南下的征战历程,具表上告祖宗,当然得挑爷爷父亲爱听的说道说道。
又把从刘宋裹挟来的五万多户,分成几个部分,安置在平城附近。
百无聊赖的拓跋焘安生了一段时间,这天清晨带着左昭仪冯氏,御花园闲逛。
冯氏为北燕公主,标准的汉家女子,蕙质兰心,知书达礼,平时拓跋焘还挺喜欢和这个妃子聊天的。
初春时节,北方还是万物萧索之际,但是梅影却已经摇碎了宫墙。
突然他闻到一阵异香传了过来,于是俩人踏雪寻芳,于梅林深处,邂逅了一幅暗香浮动的美丽画卷。
一个美丽如仙的小宫女,倦倚在一株梅树之上,盈盈含笑,一朵早梅翩然落于额间,她也没有用手拭去,就那样袅袅婷婷的站着,于是便晕染出五瓣胭脂色的轻痕。
突然晨光穿越梅林,温柔而下,将女孩儿罩住,那小宫女的容颜被衬得宛若瑶台仙子。
在女孩儿对面近处站着一个少年,正手扶着梅枝看着女孩儿,不知道俩个小家伙在低语着什么!
拓跋焘禁不住嘴角一翘,微笑起来,那个小丫头他不熟悉,可是那个少年可是他的心头肉,那是他的大孙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年方十四岁,从小聪明机灵,敏锐果敢,很得拓跋焘喜爱,没事时便将他带在身边,亲自培养,有时候也特许他跟父亲拓跋晃一起处理政务,增加见识,这就是照着皇位继承人培养的。
太子拓跋晃也知道父亲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对这个长子也是多方教育。
看着乖孙子的小模样,是情窦初开了!拓跋焘禁不住暗里偷笑,这一点挺像你爷爷我!
于是转头低声问:“那个小宫女是哪个宫里的?”
左昭仪赶紧汇报:“那个丫头就是臣妾的侄女,当年陛下您特许她留在宫里,由我扶养,如今已经十二岁了……”
“是吗?这么大了吗?”拓跋焘颇为感慨,时间可真是飞逝啊!一转眼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婴,已经成了亭亭玉立的小美女了!
拓跋焘点点头道:“我看濬儿很喜欢这个小丫头,让他们以后多亲近,再大一点,就赏给他吧。”拓跋焘慈爱无比,凡是孙子喜欢的,该说不该说的,统统到位!
左昭仪努力控制着自己兴奋的心情,看上去面色依旧顺从安宁,不着痕迹的应了一声:“臣妾遵命!”
说话间,两个孩子已经消失在了梅林深处,留下一长串清脆悦耳的笑声!
左昭仪冯氏可不是一般人,她没有子嗣,便把这个小侄女当成了亲闺女,可算是煞费苦心。
小丫头不负所望,从小便智慧多谋,决断之事,顷刻完成,绝不拖泥带水,偏又长得万里挑一,于是更加坚定左昭仪的信念,她要把侄女培养成才,这辈子她得不到的,一定会让侄女得到。
她小心为侄女将来物色人选,正好拓跋濬时常住在宫里,俩人年纪相仿,很合得来。
她便给两个孩子创造各种机会接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拓跋濬生得相貌英俊,谈吐温和豁达,俩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简直形影不离。
拓跋焘自然不会在小孩子身上多留心, 他虽然只有四十六岁,但是对儿子的督促却从不懈怠,这一切早晚是他的,必须用心用力。
临朝之时,他命国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辅佐太子,改订国家法律,他自知靠武力取天下虽然艰难,但是靠文治管理天下更难,现在大魏急需要安定有序,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法治建设尤其重要。
太子也很卖力,对很多旧制进行了大量的更订和补充,修订完的大魏律法,颇具规模,共有三百九十一条,并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拓跋焘看着儿子,非常满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来一切好好的,慢慢推进就行,可是太子拓跋晃毕竟年轻,经验不足,识人方面也不是很到位,他主持国家事务,有点耳软心活,左右近侍难免打着他的幌子,胡作非为。
有人居然私下里经营庄园农田,从中牟利!这事被太子的老师高允知道了,惊出了一身冷汗,心里话,糊涂啊!怎么能这么干,让你爹知道,非收拾你不可,要知道拓跋焘最反感贪赃枉法之徒!
他急匆匆去见拓跋晃,见了面直言不讳道:“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您还缺什么?将来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你急什么?”
拓跋晃一下蒙了,问道:“老师此话何意?出了什么事吗?”
“您现在要做的是国家典范,从内到外,真正的楷模,怎么能纵容手下经营个人地产,又是养鸡又是养狗,成什么体统?
我还听说,您甚至派人去集市上摆摊贩卖这些东西,与市井小民讨价还价,争夺小利,你知道外面都怎么说你的吗?这个时候无事还生非呢,陛下不止你一个儿子,你不懂吗?怎么能让这些诽谤之语到处流传?”
太子吓得差点晕倒,辩解道:“老师到底在说什么?我听不懂啊!”
“您太子东宫俊杰很多,但近来您宠信的人,恐怕并不是栋梁之才,我盼望殿下能远奸佞,亲贤臣!还有一件紧要的事,把以您名义侵占的田庄,赶紧赏给贫苦百姓;停止一切生意,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高允走后,太子一片茫然……
经此一战,南北双方都损失惨重,魏军一路南下,经过刘宋郡县,烧杀抢掠,残暴无形,结果导致满目疮痍,千里荒地。
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已经找不到屋檐可以歇脚,只能在树林里筑巢。
元嘉之治积累了近三十年的财富也在这一战中,消耗得所剩无几,从此以后,刘宋国内走向萧条,元嘉时代的盛况日趋衰落。
刘义隆对北伐失利的将领给予了严厉的处置,刘义恭父子被降级,王玄谟以夺取宝货,虚张战簿获罪,被一撸到底,
相反的沈庆之,柳元景,臧质等人得到了奖赏和升迁,刘康祖以身殉国,追任益州刺史,谥号为“壮”。
北魏也好不到哪里去,百万兵马死伤了一多半,国库粮饷一战而空,北魏国人从上到下,怨声载道!
到此为止,彼此都蔫了,拓跋焘和刘义隆这俩个年龄相仿,志向相同的君主,在互相揪着对方,一顿胖揍以后,发现自己肋骨都折了,喘气费劲!短期内,只能各自养伤,再也无力去消灭对方。
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从此确立了下来。
公元451三月十五日,拓跋焘祭祀祖庙,内设酒席,把南下的征战历程,具表上告祖宗,当然得挑爷爷父亲爱听的说道说道。
又把从刘宋裹挟来的五万多户,分成几个部分,安置在平城附近。
百无聊赖的拓跋焘安生了一段时间,这天清晨带着左昭仪冯氏,御花园闲逛。
冯氏为北燕公主,标准的汉家女子,蕙质兰心,知书达礼,平时拓跋焘还挺喜欢和这个妃子聊天的。
初春时节,北方还是万物萧索之际,但是梅影却已经摇碎了宫墙。
突然他闻到一阵异香传了过来,于是俩人踏雪寻芳,于梅林深处,邂逅了一幅暗香浮动的美丽画卷。
一个美丽如仙的小宫女,倦倚在一株梅树之上,盈盈含笑,一朵早梅翩然落于额间,她也没有用手拭去,就那样袅袅婷婷的站着,于是便晕染出五瓣胭脂色的轻痕。
突然晨光穿越梅林,温柔而下,将女孩儿罩住,那小宫女的容颜被衬得宛若瑶台仙子。
在女孩儿对面近处站着一个少年,正手扶着梅枝看着女孩儿,不知道俩个小家伙在低语着什么!
拓跋焘禁不住嘴角一翘,微笑起来,那个小丫头他不熟悉,可是那个少年可是他的心头肉,那是他的大孙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年方十四岁,从小聪明机灵,敏锐果敢,很得拓跋焘喜爱,没事时便将他带在身边,亲自培养,有时候也特许他跟父亲拓跋晃一起处理政务,增加见识,这就是照着皇位继承人培养的。
太子拓跋晃也知道父亲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对这个长子也是多方教育。
看着乖孙子的小模样,是情窦初开了!拓跋焘禁不住暗里偷笑,这一点挺像你爷爷我!
于是转头低声问:“那个小宫女是哪个宫里的?”
左昭仪赶紧汇报:“那个丫头就是臣妾的侄女,当年陛下您特许她留在宫里,由我扶养,如今已经十二岁了……”
“是吗?这么大了吗?”拓跋焘颇为感慨,时间可真是飞逝啊!一转眼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婴,已经成了亭亭玉立的小美女了!
拓跋焘点点头道:“我看濬儿很喜欢这个小丫头,让他们以后多亲近,再大一点,就赏给他吧。”拓跋焘慈爱无比,凡是孙子喜欢的,该说不该说的,统统到位!
左昭仪努力控制着自己兴奋的心情,看上去面色依旧顺从安宁,不着痕迹的应了一声:“臣妾遵命!”
说话间,两个孩子已经消失在了梅林深处,留下一长串清脆悦耳的笑声!
左昭仪冯氏可不是一般人,她没有子嗣,便把这个小侄女当成了亲闺女,可算是煞费苦心。
小丫头不负所望,从小便智慧多谋,决断之事,顷刻完成,绝不拖泥带水,偏又长得万里挑一,于是更加坚定左昭仪的信念,她要把侄女培养成才,这辈子她得不到的,一定会让侄女得到。
她小心为侄女将来物色人选,正好拓跋濬时常住在宫里,俩人年纪相仿,很合得来。
她便给两个孩子创造各种机会接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拓跋濬生得相貌英俊,谈吐温和豁达,俩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简直形影不离。
拓跋焘自然不会在小孩子身上多留心, 他虽然只有四十六岁,但是对儿子的督促却从不懈怠,这一切早晚是他的,必须用心用力。
临朝之时,他命国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辅佐太子,改订国家法律,他自知靠武力取天下虽然艰难,但是靠文治管理天下更难,现在大魏急需要安定有序,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法治建设尤其重要。
太子也很卖力,对很多旧制进行了大量的更订和补充,修订完的大魏律法,颇具规模,共有三百九十一条,并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拓跋焘看着儿子,非常满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来一切好好的,慢慢推进就行,可是太子拓跋晃毕竟年轻,经验不足,识人方面也不是很到位,他主持国家事务,有点耳软心活,左右近侍难免打着他的幌子,胡作非为。
有人居然私下里经营庄园农田,从中牟利!这事被太子的老师高允知道了,惊出了一身冷汗,心里话,糊涂啊!怎么能这么干,让你爹知道,非收拾你不可,要知道拓跋焘最反感贪赃枉法之徒!
他急匆匆去见拓跋晃,见了面直言不讳道:“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您还缺什么?将来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你急什么?”
拓跋晃一下蒙了,问道:“老师此话何意?出了什么事吗?”
“您现在要做的是国家典范,从内到外,真正的楷模,怎么能纵容手下经营个人地产,又是养鸡又是养狗,成什么体统?
我还听说,您甚至派人去集市上摆摊贩卖这些东西,与市井小民讨价还价,争夺小利,你知道外面都怎么说你的吗?这个时候无事还生非呢,陛下不止你一个儿子,你不懂吗?怎么能让这些诽谤之语到处流传?”
太子吓得差点晕倒,辩解道:“老师到底在说什么?我听不懂啊!”
“您太子东宫俊杰很多,但近来您宠信的人,恐怕并不是栋梁之才,我盼望殿下能远奸佞,亲贤臣!还有一件紧要的事,把以您名义侵占的田庄,赶紧赏给贫苦百姓;停止一切生意,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高允走后,太子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