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恶宗爱弑君杀主;拓跋焘被刺宫中-《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公元452年,也就卯兔年,北魏国主一直沉浸在追念拓跋晃的情绪之中,难以自拔,哀痛之情日夜不断。

  拓跋晃是他的第一个儿子,那时他也不过十七岁,初为人父的喜悦仿佛就在昨天,他的太子妃贺兰氏和自己也是恩爱缱绻,海誓山盟,拓跋晃五岁,在群臣的不停提议之下,拓跋晃被立为太子,他不得已赐死了爱妻,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不再对宫中妃嫔轻易动情。

  尤记得贺兰氏临死之前,他跟爱妻百般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儿子,如今呢?白发人送黑发人,怎能不让他伤心欲绝,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重演着拓跋晃从小到大的种种情景!

  宗爱见此情景,禁不住提心吊胆,他原来以为,拓跋焘儿子众多,死一个不算什么,没想到拓跋焘如此伤心,这个后怕啊,这样看拓跋焘从悲伤里走出来时,他的死期怕就该到了!

  于是他生出来一个天大的主意,反正都是死,不如搏一把!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他事先给拓跋焘下了蒙汗药,用各种方法,买通了拓跋焘身边的侍卫,让他们回去休息,带着几个宦官,进入了寝宫。

  拓跋焘最近一直身体虚弱,又服用了催眠之药,昏昏入睡,突然感觉浑身一紧,多年的临战经验告诉他有未知的危险包围过来,还没等他有所反应,一柄利剑已经刺入身体!他一声怒喝坐了起来,一脚踹飞了宗爱,随后又是几剑刺来,拓跋焘呼喊无济于事,最终血脱力尽,气绝身亡!临死之时,手里还攥着那块花木兰亲绣的金色抹额!

  这样一位叱咤风云,功勋赫赫的伟大君主居然死在了一位恶心的宦官之手,多少年来仍然令人扼腕叹息。

  宗爱浑身是血,阴惨惨的狂笑!陛下你也别怪我,这个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他立刻命自己人收拢拓跋焘身体,进行美妆,务必做得天衣无缝,将拓跋焘伤痕累累的身体包裹起来,看起来像是急病去世的样子!

  然后假称遗诏,急传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进宫。

  这几个人听说拓跋焘思子心切,暴毙宫中,虽然心有所疑,可是看着宗爱凶狠的眼神以及周围的刀光剑影,没人敢提出疑问,一任宗爱摆布!

  “为了稳定朝局,避免祸乱,我看我们还是秘不发丧,先把新君确定下来吧?”宗爱听起来像是在和众人商量,实际上就是命令!

  众人现在谁还敢说话,没有敢宣布死讯。

  和疋认为皇孙拓跋浚虽为储君,毕竟年纪轻轻,如今这个局面不如立一位年龄大一点的,于是提议征召秦王拓跋翰入宫!说干就干,他立刻派人去接拓跋翰,把他安置在一个秘密房间里。

  但是薛提反复思量觉得不妥当,拓跋浚是嫡亲皇孙,不应该被废黜,这是违背拓跋焘意志的,俩人争执不下,薛提渐渐占了上风!

  宗爱在一旁看着,不动声色的退了出来。

  让他们讨论吧,自己正好趁机行事,拓跋晃就是自己害死的,怎么可能立他的儿子?那自己不是狼窝出来又入虎口,会死得更难看。

  拓跋翰也不行,平时和拓跋晃一个鼻孔出气,日后也饶不了自己,只有南安王拓跋余跟自己关系亲密,而且体质柔弱,耳软心活,是个好控制的。

  他当机立断,派人去迎拓跋余,从中宫小门进入后宫。

  然后,就是除掉那些绝对有异议的大臣,他假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

  兰延等人虽然觉得事出蹊跷,但是宗爱地位一向不高,也压根没有怀疑是他在捣鬼,跟着他进宫面见皇后。

  在这之前,宗爱码了一下人,三十多个宦官都会点五把超,手持武器,在宫中埋伏,等兰延等人入宫,宗爱一声令下,众大臣瞬间命丧皇城!

  拓跋翰也没得跑,宗爱假意送他出宫,走到永安巷,埋伏的宦官一起冲出来,将拓跋翰乱刀砍死!

  宗爱还想弄死拓跋浚,可惜左昭仪闻宫廷变故,连夜派人知会了小冯氏,要她严加防范。

  小冯氏谋略无多谋果敢,安排护卫将东宫守了个风雨不透。

  东宫守卫森然,弓上弦,刀出鞘,严阵以待,不要说人,连只苍蝇飞进来都得被严刑拷打!宗爱派出去的侍卫宦官愣是没敢靠近。

  拓跋浚在府内听说爷爷去世,哭得死去活来,父亲刚走,爷爷又没了,搁谁身上,谁能受得了啊!

  小冯氏一边陪着落泪,一边劝慰夫君,同时放出风声,拓跋浚又病倒了,神识不清,所有朝会全都无法参加!天皇老子来请,也去不得了。

  小冯氏含泪的眸子里都是凛冽的杀气,她无论如何要保护好夫君!

  当夜,宗爱假传皇后懿旨,拥立南安王拓跋余登上皇位。

  拓跋余万没想到,皇位会落在自己手里,可真是世事难料,天上掉了馅饼!

  登基之后,拓跋余实行大赦,改年号“承平”,将佛爷一样不问世事的皇后赫连尊立为皇太后,其余没有子嗣的妃子一律陪葬,包括拓跋余的亲娘,左昭仪冯氏也没能逃得性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宗爱大杀后宫,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弑君的消息泄露,陪葬之人还包括当夜值班的太医,后宫一片肃杀之际,宗爱以为万无一失,可是没想到事事总有个漏洞,难以完美,有一位宋太医平时与他的手下小宦官交好,逃得一命,二话没说,直奔高允府!

  高允听说拓跋焘被弑杀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无言。

  “你确定陛下不是抱病身亡?”他颤抖着声音问!

  那名太医,从怀中掏出一物递给高允道:“这是陛下的抹额,您看……”

  高允双手颤抖接过那个金色抹额,上面已经鲜血浸透,禁不住泪如雨下………

  却说这边宗爱被新君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还兼任太师及中秘书,敕封冯翊王,可谓天下所有有实权的官职被他一网打尽,那可真是登峰造极!

  北魏南安王拓跋余即帝位,又任命古弼为司徒、张黎为太尉,俩人欣然赴任,不是没听到风声,只是鲜卑贵族之间的事,他们这些汉人只能袖手旁观,睁一眼闭一眼。

  但是征召高允时,高允托病不出,闭门谢客,听说病得极重,灵堂都搭起来了。

  众所周知,高允有俩个皇子弟子,一个是拓跋晃,另一个就是是拓跋翰,居然让宗爱全给收拾了,他伤心欲绝,一病不起也在情理之中!

  公元452年三月,十三日,拓跋余举国发丧,将父皇葬于金陵,太武帝拓跋焘,庙号为世祖。

  拓跋焘十六岁登基,在位三十年,终年46岁,他这一生,精彩绝伦,少年登基,马踏柔然,攻灭胡夏,吞并北燕,收复北凉,灭仇池,定西域,统一了华夏北方,同时扩大了了中华北方版图。

  在那个战乱年代,无论南北怎么拳打脚踢,对外还是强盛的所在,都肩负着稳定边陲重任。

  北魏也是万国来朝,周边小国,像高句丽那样的芝麻藩国,连正眼都不敢看北魏。

  他也是历史上负面评价很少的一位帝王,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从谏如流,威服四夷!

  他后宫嫔妃不多,没有好色荒唐的毛病,收藏各国公主也完全出于政治联姻的考虑,这么说吧,他想要美女,那还不是无边无际乌泱乌泱的!

  他一生崇尚节俭,饮食用度过得去就行,不喜好山珍海味,特别珍惜食物,不仅自己如此,对后宫嫔妃也是一样的要求。

  太武帝期间,没有大兴土木、修饰宫殿做的都很少。

  他推崇文教,重视农桑,重用汉族官员,打击佛教,严惩贪官污吏,从不滥加赏赐。太武帝的一系列节约开支的做法,既保证了军国用费,又减轻了北魏境内百姓的负担!

  难得的是他重视法治建设,首创了死刑复核制度,开拓了后世法制建设的先河。

  唯一有待商榷的就是大兴碑刻之狱,杀伐过重,可是这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之下,为了稳定情势的无奈之举,不过,崔浩虽然死了,他重用汉人,加速胡族汉化的理念,坚定不移的执行了下去,这也成了北魏一直奉行不变的国策。

  因为修史一案,导致北魏历史关于宫廷皇室部分语焉不详,连以后大名鼎鼎的冯太后,到底叫啥都没人知道,虎头龙尾俩位皇子,也闹了个生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