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曦的机警处置,如同在即将合拢的捕兽夹前,险之又险地抽回了脚步。他清理了寓所内最敏感的痕迹,预设了紧急通道,并与吴石商定了“以静制动”的策略。师徒二人如同潜入深海的潜艇,关闭了所有主动声纳,仅凭被动监听,在令人窒息的寂静中,感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水压变化。他们知道猎手就在上方游弋,但坚信自己隐藏得足够深,期待能凭借超人的定力,熬过这波侦察,等待风头过去。
然而,他们低估了谷正文的决心,也低估了命运的无常。就在吴石和聂曦极力维持着表面平静,试图以不变应万变之时,一场发生在千里之外、看似与他们毫无关联的战役,却意外地抛回了一根致命的回旋镖,精准地击中了他们。
这根回旋镖,是一份文件。一份在战场上被缴获的、标注为“绝密”的国军东南沿海某区域防御部署详图的副本。
这份部署图,原本存放于国防部参谋本部,属于核心军事机密。在一次针对大陆沿海的突袭行动失败后,参与行动的国民党部队仓皇撤退,未能彻底销毁携带的文件,导致这份部署图的副本落入了华东野战军手中。这原本是战场上常见的得失,但对于正在全力追查“内鬼”的台湾保密局而言,这份被共产党方面获得的文件,却成了验证内部泄密嫌疑的绝佳物证。
谷正文通过军方内部的情报交换渠道,得知了这份文件被缴获的消息。他立刻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他动用各种关系,几经周折,终于从军方情报部门手中,拿到了一份翻拍的、并不十分清晰的文件照片副本。
照片被放在谷正文宽大的办公桌上,由技术部门进行了增强处理。谷正文俯下身,几乎将脸贴在冰凉的相纸上,用高倍放大镜,一寸一寸地仔细扫描着文件的每一个角落——标题、图例、坐标、部队番号、火力配置点……以及,最关键的部分——文件末尾的审批栏。
审批栏内,通常会有起草人、审核人、会签人乃至最终批准人的签名或盖章。这份部署图的级别,决定了其流程必然涉及多个部门。放大镜的镜头缓缓移动,掠过几个陌生的名字和印章,最终,在“会签”一栏的下方,停了下来。
光线聚焦处,一个熟悉得让谷正文心脏骤停的签名,清晰地映入眼帘——
吴 石
两个汉字,用蓝黑墨水书写,笔力沉稳,结构舒展,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正是吴石次长惯用的、在无数国防部公文上出现过的亲笔签名!
刹那间,谷正文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涌上了头顶!他直起身,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狂喜与冰冷交织的杀意。他再次俯身,反复确认。没错,就是吴石的签名!虽然他只是“会签”者之一,并非文件的最终拍板人,但这铁一般地证明了他曾经接触过、并经手过这份绝密文件!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谷正文低声自语,声音因激动而沙哑。他像抚摸情人肌肤一般,用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那个签名。“吴次长……这回,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份文件,与之前所有的间接证据——蔡孝乾的口供、朱谌之携带的微缩胶卷类型、资金流向、时间耦合、通讯密码——形成了完美的、致命的逻辑闭环!
接触证明: 吴石的签名,证明他接触过这份被泄露的绝密部署图。
泄露事实: 这份被他接触过的部署图,落入了共军手中。
传递链条: 蔡孝乾、朱谌之的证物和行为,指向存在一条从国防部内部向共党传递情报的渠道。
重大嫌疑: 将1、2、3点结合,吴石作为接触过泄露文件的高级官员,其泄密嫌疑急剧上升,达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
尽管吴石仍然可以辩解(例如,接触该文件的高级军官不止他一人,可能是其他环节泄密),但在保密局已经对他产生严重怀疑、并掌握了大量旁证的情况下,这个签名,就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对他采取强制措施,具备了“合理”的理由和足够的(在特务机关看来)底气。
谷正文没有丝毫耽搁,他立即带着这份翻拍的照片和一份紧急报告,驱车直奔毛人凤的办公室。
“局座!”谷正文将照片放在毛人凤面前,语气斩钉截铁,“铁证如山!这是共军在华东缴获的绝密部署图,上面有吴石的亲笔签名!证明他接触过这份文件!结合我们之前掌握的所有线索,可以断定,吴石就是潜伏在国防部内部的‘密使一号’!请求局座批准,立即对吴石实施全面监控,准备抓捕!”
毛人凤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着那个签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当然认得吴石的笔迹。沉默良久,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谷正文:“证据链完整吗?有没有其他可能?动一个二级上将,不是小事。”
“局座,资金、时间、通讯、人证、物证,全部指向他!这个签名,是捅破窗户纸的那根针!虽然还不是直接证据他亲手传递,但嫌疑已无法洗脱!必须立即控制,深挖审讯!否则,后患无穷!”谷正文语气急切。
毛人凤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拿起笔,在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沉声道:“准!立即对吴石实施24小时不间断秘密监控!掌握他的一切行踪、接触人员!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打草惊蛇!同时,拟定详细抓捕方案,待时机成熟,立即动手!”
“是!局座!”谷正文挺胸应命,眼中寒光四射。
命令迅速下达。保密局最精干的监控小组被调动起来,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布控在吴石的寓所周围、国防部大楼附近以及他可能出现的所有路线上。高倍望远镜、监听设备、跟踪车辆全部就位。一张无形却密不透风的监控网,在吴石和聂曦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已然撒下。
致命的签名,成为了压垮天平的最后一块砝码。它让保密局的怀疑,从“合理推测”升级到了“有据行动”。吴石和聂曦试图以静制动的策略,在这样一份从天而降的“铁证”面前,显得无比脆弱。风暴,已不再是远处的雷鸣,而是化作了悬在头顶、即将劈落的闪电。下一步,当监控网确认无误后,便是图穷匕见的最终时刻。
然而,他们低估了谷正文的决心,也低估了命运的无常。就在吴石和聂曦极力维持着表面平静,试图以不变应万变之时,一场发生在千里之外、看似与他们毫无关联的战役,却意外地抛回了一根致命的回旋镖,精准地击中了他们。
这根回旋镖,是一份文件。一份在战场上被缴获的、标注为“绝密”的国军东南沿海某区域防御部署详图的副本。
这份部署图,原本存放于国防部参谋本部,属于核心军事机密。在一次针对大陆沿海的突袭行动失败后,参与行动的国民党部队仓皇撤退,未能彻底销毁携带的文件,导致这份部署图的副本落入了华东野战军手中。这原本是战场上常见的得失,但对于正在全力追查“内鬼”的台湾保密局而言,这份被共产党方面获得的文件,却成了验证内部泄密嫌疑的绝佳物证。
谷正文通过军方内部的情报交换渠道,得知了这份文件被缴获的消息。他立刻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他动用各种关系,几经周折,终于从军方情报部门手中,拿到了一份翻拍的、并不十分清晰的文件照片副本。
照片被放在谷正文宽大的办公桌上,由技术部门进行了增强处理。谷正文俯下身,几乎将脸贴在冰凉的相纸上,用高倍放大镜,一寸一寸地仔细扫描着文件的每一个角落——标题、图例、坐标、部队番号、火力配置点……以及,最关键的部分——文件末尾的审批栏。
审批栏内,通常会有起草人、审核人、会签人乃至最终批准人的签名或盖章。这份部署图的级别,决定了其流程必然涉及多个部门。放大镜的镜头缓缓移动,掠过几个陌生的名字和印章,最终,在“会签”一栏的下方,停了下来。
光线聚焦处,一个熟悉得让谷正文心脏骤停的签名,清晰地映入眼帘——
吴 石
两个汉字,用蓝黑墨水书写,笔力沉稳,结构舒展,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正是吴石次长惯用的、在无数国防部公文上出现过的亲笔签名!
刹那间,谷正文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涌上了头顶!他直起身,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狂喜与冰冷交织的杀意。他再次俯身,反复确认。没错,就是吴石的签名!虽然他只是“会签”者之一,并非文件的最终拍板人,但这铁一般地证明了他曾经接触过、并经手过这份绝密文件!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谷正文低声自语,声音因激动而沙哑。他像抚摸情人肌肤一般,用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那个签名。“吴次长……这回,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份文件,与之前所有的间接证据——蔡孝乾的口供、朱谌之携带的微缩胶卷类型、资金流向、时间耦合、通讯密码——形成了完美的、致命的逻辑闭环!
接触证明: 吴石的签名,证明他接触过这份被泄露的绝密部署图。
泄露事实: 这份被他接触过的部署图,落入了共军手中。
传递链条: 蔡孝乾、朱谌之的证物和行为,指向存在一条从国防部内部向共党传递情报的渠道。
重大嫌疑: 将1、2、3点结合,吴石作为接触过泄露文件的高级官员,其泄密嫌疑急剧上升,达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
尽管吴石仍然可以辩解(例如,接触该文件的高级军官不止他一人,可能是其他环节泄密),但在保密局已经对他产生严重怀疑、并掌握了大量旁证的情况下,这个签名,就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对他采取强制措施,具备了“合理”的理由和足够的(在特务机关看来)底气。
谷正文没有丝毫耽搁,他立即带着这份翻拍的照片和一份紧急报告,驱车直奔毛人凤的办公室。
“局座!”谷正文将照片放在毛人凤面前,语气斩钉截铁,“铁证如山!这是共军在华东缴获的绝密部署图,上面有吴石的亲笔签名!证明他接触过这份文件!结合我们之前掌握的所有线索,可以断定,吴石就是潜伏在国防部内部的‘密使一号’!请求局座批准,立即对吴石实施全面监控,准备抓捕!”
毛人凤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着那个签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当然认得吴石的笔迹。沉默良久,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谷正文:“证据链完整吗?有没有其他可能?动一个二级上将,不是小事。”
“局座,资金、时间、通讯、人证、物证,全部指向他!这个签名,是捅破窗户纸的那根针!虽然还不是直接证据他亲手传递,但嫌疑已无法洗脱!必须立即控制,深挖审讯!否则,后患无穷!”谷正文语气急切。
毛人凤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拿起笔,在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沉声道:“准!立即对吴石实施24小时不间断秘密监控!掌握他的一切行踪、接触人员!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打草惊蛇!同时,拟定详细抓捕方案,待时机成熟,立即动手!”
“是!局座!”谷正文挺胸应命,眼中寒光四射。
命令迅速下达。保密局最精干的监控小组被调动起来,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布控在吴石的寓所周围、国防部大楼附近以及他可能出现的所有路线上。高倍望远镜、监听设备、跟踪车辆全部就位。一张无形却密不透风的监控网,在吴石和聂曦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已然撒下。
致命的签名,成为了压垮天平的最后一块砝码。它让保密局的怀疑,从“合理推测”升级到了“有据行动”。吴石和聂曦试图以静制动的策略,在这样一份从天而降的“铁证”面前,显得无比脆弱。风暴,已不再是远处的雷鸣,而是化作了悬在头顶、即将劈落的闪电。下一步,当监控网确认无误后,便是图穷匕见的最终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