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所外的“修鞋匠”和“烟贩”如同无声的哨兵,将吴石的一举一动悉数纳入监控网络。连续数日的严密监视,反馈回来的信息却让坐镇指挥的谷正文眉头紧锁。报告显示:吴石的行为模式无懈可击。
他依旧按时前往国防部办公,批阅文件,参加会议,举止沉稳,言谈谨慎,未与任何可疑人员接触。下班后直接返回寓所,深居简出,没有任何异常通讯或外出活动。其副官聂曦,除了处理必要的公务外,也几乎足不出户,偶尔外出也是进行一些看似正常的采买或公务往来,且均在被严密监控之下,未发现接头迹象。
这种异乎寻常的平静,在谷正文看来,并非安全信号,反而是最高级别的警报。这恰恰证明了吴石的老辣与警觉——他显然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并且以极强的定力,进入了彻底的“蛰伏”状态,切断了所有可能暴露的联络渠道。这种“静默”,本身就是一种应对策略,也说明对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不能再等了!”谷正文在办公室里踱步,心中焦躁。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大。虽然外围监控未能抓到现行,但他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分量的间接证据链。是时候进行汇总、评估,并向最高层摊牌,申请采取最终行动了。
他召来了数据分析小组、金融调查小组、法证专家以及监控小组的负责人,进行最后一次战前推演和证据整合。分析室的巨大黑板上,原本散乱的线索,此刻被一条条清晰的逻辑线连接起来,最终全部指向黑板中心那个醒目的名字——吴石。
谷正文手持教鞭,如同一位即将发起总攻的将军,站在黑板前,目光扫过每一位下属,声音沉肃地开始梳理这条由他亲手编织的、旨在绞杀一位二级上将的逻辑绞索:
“诸位,经过我们连日奋战,现在,让我们看清楚,我们是怎样一步步锁定目标的!”
第一环:动机与能力圈定(数据分析与情报内容比对)
教鞭点在“蔡孝乾口供”区域。
“共匪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供认,其上线‘张先生’能提供‘东南防务计划’、‘兵要地志’等战略级情报。这说明,‘张先生’必然是能接触此类核心机密的高层内线。”
教鞭移向“朱谌之物证”。
“华东局重要交通员朱谌之,携带微缩胶卷、使用密写技术,其活动与‘张先生’情报传递高度相关。这印证了情报传递的高级别属性。”
“结论一:目标锁定于国防部内具备高权限、能接触战略情报的高级官员。”
第二环:行为轨迹锁定(时间线叠加分析)
教鞭划过那条清晰标注着多次“巧合”的叠加时间轴。
“朱谌之抵台、离台及关键情报传递等所有敏感时间点,吴石次长均以‘视察’、‘开会’等公务理由,出现在相关地点或主持相关会议。如此高密度的‘巧合’,绝非偶然!”
“结论二:吴石的行为轨迹,与地下情报活动节奏高度同步,嫌疑极大。”
第三环:利益输送通道(资金链追溯)
教鞭点在“国防部特别事务协调处”流向“丰隆商行”再至“蔡孝乾手下”的资金链路上。
“经蔡孝乾系统流出的活动经费,其源头可追溯至一笔经吴石签字复核的国防部特别预算。这是实实在在的金融链接!”
“结论三:存在吴石(或其管辖系统)资金间接资助共党活动的重大嫌疑。”
第四环:隐秘联络痕迹(通讯密码破译)
教鞭指向那张皱巴巴的纸条照片——“二厅,转304”。
“在蔡孝乾安全屋发现的通讯指令,直指其分管领域(二厅)及一个高级别内部代码(304)。这是具体的联络线索!”
“结论四:存在使用内部通讯系统进行秘密联络的迹象。”
第五环:无法辩驳的物证关联(战场缴获文件)
教鞭最后,重重地点在那份带有吴石签名的缴获部署图照片上。
“共匪华东野战军缴获的绝密部署图上,清晰印有吴石作为会签人的笔迹!这证明他确实接触过这份已被泄露的顶级机密!”
“结论五:吴石与已确认被泄露的绝密情报,存在直接物证关联!”
谷正文放下教鞭,目光炯炯地扫视全场:“诸位,单一的证据或许薄弱,但当我们把这五个环节——动机能力、行为轨迹、资金链条、联络痕迹、直接物证——像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地连接起来,它们就构成了一条完整、严密、令人无法直视的逻辑链!”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斩钉截铁:“这条逻辑链指向的唯一结论就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就是潜伏在我最高军事核心的共党最大间谍——‘密使一号’!虽然我们还没有他亲手传递情报的直接画面或录音,但综合所有间接证据,其嫌疑已达到合理确信的程度,足以采取行动!”
证据整合完毕,谷正文立即撰写了一份措辞严谨、证据详尽的报告,亲自送往毛人凤办公室。
毛人凤仔细地翻阅着报告,脸色越来越凝重。他当然能看出谷正文所做的功课,这条证据链确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要动一位现任的二级上将、国防部次长,这绝非小事。这不仅仅是抓一个间谍,更是一场政治地震。
“正文,”毛人凤放下报告,揉了揉眉心,语气沉重,“你的工作很出色,这条证据链……很有力。但是,你想过没有,吴石不是普通人。他是陆军二级上将,是陈仪(时任台湾省主席)的老部下,在军中人脉深厚。仅凭这些间接证据就抓人,万一……我是说万一,审讯不出结果,或者中间出了什么纰漏,你我的麻烦就大了。舆论、军方反弹,如何应对?”
谷正文早已料到毛人凤的顾虑,他上前一步,急切而坚定地说:“局座!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吴石身处要职,多放任一天,就多一分泄露更多核心机密的风险!这些间接证据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合围之势,只要我们拿下他,进行深入审讯,我有信心撬开他的嘴!届时,一切都会水落石出!至于外界压力……我们可以强调此案关乎党国存亡,必须果断处置!但前提是,必须得到最高层的授权!”
毛人凤沉默良久,他知道谷正文说的是实情。吴石就像一颗埋在心脏部位的定时炸弹。他最终叹了口气,拿起报告,沉声道:“好吧。此事关系重大,已非我所能独断。我即刻亲自去向总裁(蒋介石)面呈此报告,请求最终裁示。在你我得到明确指令前,监控必须持续,但绝不可轻举妄动!”
“是!局座!”谷正文立正敬礼,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地。他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已经交到了最高领袖蒋介石的手中。一场关乎吴石命运、甚至影响台海局势的政治决策,即将在士林官邸那间隐秘的书房内做出。
谷正文的摊牌准备,标志着针对吴石的调查已从秘密侦察阶段,推进到了需要最高政治决断的临界点。所有的线索都已汇总,所有的逻辑都已铺陈。现在,只等待那最后的、也是最沉重的一声令下。风暴,已然悬于顶门
他依旧按时前往国防部办公,批阅文件,参加会议,举止沉稳,言谈谨慎,未与任何可疑人员接触。下班后直接返回寓所,深居简出,没有任何异常通讯或外出活动。其副官聂曦,除了处理必要的公务外,也几乎足不出户,偶尔外出也是进行一些看似正常的采买或公务往来,且均在被严密监控之下,未发现接头迹象。
这种异乎寻常的平静,在谷正文看来,并非安全信号,反而是最高级别的警报。这恰恰证明了吴石的老辣与警觉——他显然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并且以极强的定力,进入了彻底的“蛰伏”状态,切断了所有可能暴露的联络渠道。这种“静默”,本身就是一种应对策略,也说明对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不能再等了!”谷正文在办公室里踱步,心中焦躁。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大。虽然外围监控未能抓到现行,但他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分量的间接证据链。是时候进行汇总、评估,并向最高层摊牌,申请采取最终行动了。
他召来了数据分析小组、金融调查小组、法证专家以及监控小组的负责人,进行最后一次战前推演和证据整合。分析室的巨大黑板上,原本散乱的线索,此刻被一条条清晰的逻辑线连接起来,最终全部指向黑板中心那个醒目的名字——吴石。
谷正文手持教鞭,如同一位即将发起总攻的将军,站在黑板前,目光扫过每一位下属,声音沉肃地开始梳理这条由他亲手编织的、旨在绞杀一位二级上将的逻辑绞索:
“诸位,经过我们连日奋战,现在,让我们看清楚,我们是怎样一步步锁定目标的!”
第一环:动机与能力圈定(数据分析与情报内容比对)
教鞭点在“蔡孝乾口供”区域。
“共匪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供认,其上线‘张先生’能提供‘东南防务计划’、‘兵要地志’等战略级情报。这说明,‘张先生’必然是能接触此类核心机密的高层内线。”
教鞭移向“朱谌之物证”。
“华东局重要交通员朱谌之,携带微缩胶卷、使用密写技术,其活动与‘张先生’情报传递高度相关。这印证了情报传递的高级别属性。”
“结论一:目标锁定于国防部内具备高权限、能接触战略情报的高级官员。”
第二环:行为轨迹锁定(时间线叠加分析)
教鞭划过那条清晰标注着多次“巧合”的叠加时间轴。
“朱谌之抵台、离台及关键情报传递等所有敏感时间点,吴石次长均以‘视察’、‘开会’等公务理由,出现在相关地点或主持相关会议。如此高密度的‘巧合’,绝非偶然!”
“结论二:吴石的行为轨迹,与地下情报活动节奏高度同步,嫌疑极大。”
第三环:利益输送通道(资金链追溯)
教鞭点在“国防部特别事务协调处”流向“丰隆商行”再至“蔡孝乾手下”的资金链路上。
“经蔡孝乾系统流出的活动经费,其源头可追溯至一笔经吴石签字复核的国防部特别预算。这是实实在在的金融链接!”
“结论三:存在吴石(或其管辖系统)资金间接资助共党活动的重大嫌疑。”
第四环:隐秘联络痕迹(通讯密码破译)
教鞭指向那张皱巴巴的纸条照片——“二厅,转304”。
“在蔡孝乾安全屋发现的通讯指令,直指其分管领域(二厅)及一个高级别内部代码(304)。这是具体的联络线索!”
“结论四:存在使用内部通讯系统进行秘密联络的迹象。”
第五环:无法辩驳的物证关联(战场缴获文件)
教鞭最后,重重地点在那份带有吴石签名的缴获部署图照片上。
“共匪华东野战军缴获的绝密部署图上,清晰印有吴石作为会签人的笔迹!这证明他确实接触过这份已被泄露的顶级机密!”
“结论五:吴石与已确认被泄露的绝密情报,存在直接物证关联!”
谷正文放下教鞭,目光炯炯地扫视全场:“诸位,单一的证据或许薄弱,但当我们把这五个环节——动机能力、行为轨迹、资金链条、联络痕迹、直接物证——像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地连接起来,它们就构成了一条完整、严密、令人无法直视的逻辑链!”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斩钉截铁:“这条逻辑链指向的唯一结论就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就是潜伏在我最高军事核心的共党最大间谍——‘密使一号’!虽然我们还没有他亲手传递情报的直接画面或录音,但综合所有间接证据,其嫌疑已达到合理确信的程度,足以采取行动!”
证据整合完毕,谷正文立即撰写了一份措辞严谨、证据详尽的报告,亲自送往毛人凤办公室。
毛人凤仔细地翻阅着报告,脸色越来越凝重。他当然能看出谷正文所做的功课,这条证据链确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要动一位现任的二级上将、国防部次长,这绝非小事。这不仅仅是抓一个间谍,更是一场政治地震。
“正文,”毛人凤放下报告,揉了揉眉心,语气沉重,“你的工作很出色,这条证据链……很有力。但是,你想过没有,吴石不是普通人。他是陆军二级上将,是陈仪(时任台湾省主席)的老部下,在军中人脉深厚。仅凭这些间接证据就抓人,万一……我是说万一,审讯不出结果,或者中间出了什么纰漏,你我的麻烦就大了。舆论、军方反弹,如何应对?”
谷正文早已料到毛人凤的顾虑,他上前一步,急切而坚定地说:“局座!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吴石身处要职,多放任一天,就多一分泄露更多核心机密的风险!这些间接证据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合围之势,只要我们拿下他,进行深入审讯,我有信心撬开他的嘴!届时,一切都会水落石出!至于外界压力……我们可以强调此案关乎党国存亡,必须果断处置!但前提是,必须得到最高层的授权!”
毛人凤沉默良久,他知道谷正文说的是实情。吴石就像一颗埋在心脏部位的定时炸弹。他最终叹了口气,拿起报告,沉声道:“好吧。此事关系重大,已非我所能独断。我即刻亲自去向总裁(蒋介石)面呈此报告,请求最终裁示。在你我得到明确指令前,监控必须持续,但绝不可轻举妄动!”
“是!局座!”谷正文立正敬礼,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地。他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已经交到了最高领袖蒋介石的手中。一场关乎吴石命运、甚至影响台海局势的政治决策,即将在士林官邸那间隐秘的书房内做出。
谷正文的摊牌准备,标志着针对吴石的调查已从秘密侦察阶段,推进到了需要最高政治决断的临界点。所有的线索都已汇总,所有的逻辑都已铺陈。现在,只等待那最后的、也是最沉重的一声令下。风暴,已然悬于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