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名额的消息如同在滚油里滴入了冷水,在红星大队彻底炸开了锅。明里暗里的竞争愈发激烈,有提着礼物往大队干部家跑的,有四处串联拉关系的,也有像苏念晚这样明确表示不参与、作壁上观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沈家因着苏念晚近来的好名声和沈墨琛的军人身份,虽主动退出了竞争,却依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尤其是那些自知希望渺茫、或者与苏念晚有过节的(比如苏大伯家残存的亲戚),开始有意无意地散布谣言:
“沈家这是以退为进呢!苏念晚那么精明,能放过这好机会?”
“就是,她男人是军官,说不定早就内定她了!”
“咱们争来争去,别最后都给人家做了嫁衣裳!”
这些流言传到沈家,王秀英气得直哆嗦,赵秀娥也忿忿不平。苏念晚却异常冷静。她知道,这是有人想用“捧杀”之计,将她架在火上烤,激起众怒。
她并未急着辩解,而是在一次妇女们聚在一起做针线时,看似无意地提起:“这大学生名额是好事,但咱们庄稼人,根子在土地上。我把自留地伺弄好,把酱菜做好,把家里人照顾好,就觉得挺充实。再说了,这推荐上去的人,代表的是咱们整个红星大队的脸面,不光要有点文化,更得人品端正,踏实肯干,不能是那等只会钻营取巧的。”
她这话说得云淡风轻,却像软刀子,精准地戳中了一些人的心思。不少原本被流言影响的妇女细细一想,是啊,念晚真要争,以前那么多机会她早争了,何必等到现在?她日子过得红火,靠的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本事和勤劳,确实不像那等钻营的人。反倒是那些上蹿下跳、四处活动的,看着就不太踏实。
舆论的风向,又开始悄悄回转。
这天,李婶子忧心忡忡地来找苏念晚:“念晚,情况有点不妙。我听说,有人想把水搅浑,提议搞什么‘民主评议’,其实就是想拉帮结派,把水搅浑,他们好浑水摸鱼!大队长也有些压不住了。”
苏念晚蹙起眉头。如果真搞成拉票式的“民主评议”,势必会导致村里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分裂。这绝非好事。
她沉思片刻,脑海中那“初级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自动运转,将近期听到的各方信息、政策风向以及村民的普遍心理串联起来。一个想法逐渐成形。
“李婶子,”苏念晚抬起头,目光清亮,“既然有人提议要‘民主’,那咱们就把这事放到明处,但换个法子。”
“什么法子?”李婶子急忙问。
“不搞私下串联拉票那一套。”苏念晚语气坚定,“咱们可以向大队建议,搞一个‘公开陈述会’。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并且自愿报名的候选人,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一说如果得到了这个名额,将来学成之后,打算为村里、为集体做点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是想着自己跳出农门一去不回,还是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家乡?让大伙儿都听听,都看看,谁的心更诚,谁的志向更远。最后由大队干部、党员代表和社员代表一起,结合平日的表现,公平决议。”
李婶子听得眼睛越来越亮:“公开陈述?这个法子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谁真有心思,谁在空口说白话,一听便知!还能让那些只想自己、不顾集体的人现原形!我这就去找大队长说!”
苏念晚这个建议,很快传到了大队部。大队长正为愈演愈烈的竞争头疼不已,听到这个“公开陈述、聚焦贡献”的方案,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这既体现了民主,又避免了无序竞争,还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全符合上级精神!
方案一经公布,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拥护。那些企图靠关系、靠小动作上位的人,顿时傻了眼。让他们在全村人面前夸夸其谈可以,但要说出具体如何回报乡梓的切实想法,立刻就露了怯。而一些平日里踏实肯干、有些想法的年轻人,则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最终,经过公开陈述和综合评议,名额出乎意料地落在了村里一个名叫栓子(与之前掉水渠的孩子同名,此为青年栓子)的年轻党员身上。栓子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肯干,是种地的好把式,平时就爱琢磨农机修理,在陈述会上,他朴实地表示如果能去学习,想学好农业机械知识,回来改善村里的耕作条件,提高产量。他的发言诚恳务实,打动了大多数人。
这个结果,可谓众望所归。既平息了纷争,又选出了真正合适的人选。村民们都对结果心服口服。
事后,很多人都反应过来,最初提出这“公开陈述”主意的,是苏念晚!虽然她自己没有参与竞争,却用智慧化解了一场可能引发内耗的风波,维护了集体的团结,还帮集体选出了最合适的人。
一时间,苏念晚在村里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妇女们佩服她,很多男社员和老人都对她刮目相看。就连大队长都在一次社员大会上,不点名地表扬了“有些同志”能顾全大局、有智慧、有胸怀。
沈家在这场风波中,不仅毫发无伤,地位反而更加稳固。王秀英和赵秀娥如今出门,腰杆挺得比谁都直,脸上倍有光彩。
风波平息后不久,苏念晚收到了沈墨琛的信。信中,他提到了听说了名额之争的结局,写道:
“家中来信,谈及名额之事,已圆满解决。闻你献策,化纷争于无形,导正气于乡里,吾心甚慰。你之聪慧与格局,常令我惊喜。家中有你,乃沈家之幸,我亦与有荣焉。”
字里行间,充满了骄傲与欣赏。苏念晚看着信,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他的理解和认同,比任何赞誉都更让她开心。
是夜,苏念晚进入系统空间。界面上,“澄清迷雾”的进度条似乎微微动了一下,达到了35%。看来,她在村里影响力的提升和正面形象的巩固,对探寻父母下落这类需要广泛人脉和信任的事情,有着无形的助益。
系统再次发布了新的日常任务:
【日常任务:利用现有资源,成功制作并分享一种具有疗愈或安抚功效的简易饮品/食物,并获得超过15人的认可。任务奖励:基础草药辨识知识(初级),积分20点。】
苏念晚看着任务要求,心中已有了计较。天气渐热,正好可以熬制一些清凉解暑、宁心安神的凉茶,分给近日因名额之事或多或少有些心浮气躁的邻里。
她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宁静的月色,心中一片安然。大学生名额的风波,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了她的心性,也锤炼了她的能力。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即使不离开这片土地,同样可以活出价值,赢得尊重。前路依旧有迷雾,但她的脚步愈发稳健,内心的力量也愈发充盈。她知道,只要坚守本心,稳步前行,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沈家因着苏念晚近来的好名声和沈墨琛的军人身份,虽主动退出了竞争,却依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尤其是那些自知希望渺茫、或者与苏念晚有过节的(比如苏大伯家残存的亲戚),开始有意无意地散布谣言:
“沈家这是以退为进呢!苏念晚那么精明,能放过这好机会?”
“就是,她男人是军官,说不定早就内定她了!”
“咱们争来争去,别最后都给人家做了嫁衣裳!”
这些流言传到沈家,王秀英气得直哆嗦,赵秀娥也忿忿不平。苏念晚却异常冷静。她知道,这是有人想用“捧杀”之计,将她架在火上烤,激起众怒。
她并未急着辩解,而是在一次妇女们聚在一起做针线时,看似无意地提起:“这大学生名额是好事,但咱们庄稼人,根子在土地上。我把自留地伺弄好,把酱菜做好,把家里人照顾好,就觉得挺充实。再说了,这推荐上去的人,代表的是咱们整个红星大队的脸面,不光要有点文化,更得人品端正,踏实肯干,不能是那等只会钻营取巧的。”
她这话说得云淡风轻,却像软刀子,精准地戳中了一些人的心思。不少原本被流言影响的妇女细细一想,是啊,念晚真要争,以前那么多机会她早争了,何必等到现在?她日子过得红火,靠的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本事和勤劳,确实不像那等钻营的人。反倒是那些上蹿下跳、四处活动的,看着就不太踏实。
舆论的风向,又开始悄悄回转。
这天,李婶子忧心忡忡地来找苏念晚:“念晚,情况有点不妙。我听说,有人想把水搅浑,提议搞什么‘民主评议’,其实就是想拉帮结派,把水搅浑,他们好浑水摸鱼!大队长也有些压不住了。”
苏念晚蹙起眉头。如果真搞成拉票式的“民主评议”,势必会导致村里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分裂。这绝非好事。
她沉思片刻,脑海中那“初级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自动运转,将近期听到的各方信息、政策风向以及村民的普遍心理串联起来。一个想法逐渐成形。
“李婶子,”苏念晚抬起头,目光清亮,“既然有人提议要‘民主’,那咱们就把这事放到明处,但换个法子。”
“什么法子?”李婶子急忙问。
“不搞私下串联拉票那一套。”苏念晚语气坚定,“咱们可以向大队建议,搞一个‘公开陈述会’。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并且自愿报名的候选人,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一说如果得到了这个名额,将来学成之后,打算为村里、为集体做点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是想着自己跳出农门一去不回,还是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家乡?让大伙儿都听听,都看看,谁的心更诚,谁的志向更远。最后由大队干部、党员代表和社员代表一起,结合平日的表现,公平决议。”
李婶子听得眼睛越来越亮:“公开陈述?这个法子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谁真有心思,谁在空口说白话,一听便知!还能让那些只想自己、不顾集体的人现原形!我这就去找大队长说!”
苏念晚这个建议,很快传到了大队部。大队长正为愈演愈烈的竞争头疼不已,听到这个“公开陈述、聚焦贡献”的方案,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这既体现了民主,又避免了无序竞争,还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全符合上级精神!
方案一经公布,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拥护。那些企图靠关系、靠小动作上位的人,顿时傻了眼。让他们在全村人面前夸夸其谈可以,但要说出具体如何回报乡梓的切实想法,立刻就露了怯。而一些平日里踏实肯干、有些想法的年轻人,则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最终,经过公开陈述和综合评议,名额出乎意料地落在了村里一个名叫栓子(与之前掉水渠的孩子同名,此为青年栓子)的年轻党员身上。栓子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肯干,是种地的好把式,平时就爱琢磨农机修理,在陈述会上,他朴实地表示如果能去学习,想学好农业机械知识,回来改善村里的耕作条件,提高产量。他的发言诚恳务实,打动了大多数人。
这个结果,可谓众望所归。既平息了纷争,又选出了真正合适的人选。村民们都对结果心服口服。
事后,很多人都反应过来,最初提出这“公开陈述”主意的,是苏念晚!虽然她自己没有参与竞争,却用智慧化解了一场可能引发内耗的风波,维护了集体的团结,还帮集体选出了最合适的人。
一时间,苏念晚在村里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妇女们佩服她,很多男社员和老人都对她刮目相看。就连大队长都在一次社员大会上,不点名地表扬了“有些同志”能顾全大局、有智慧、有胸怀。
沈家在这场风波中,不仅毫发无伤,地位反而更加稳固。王秀英和赵秀娥如今出门,腰杆挺得比谁都直,脸上倍有光彩。
风波平息后不久,苏念晚收到了沈墨琛的信。信中,他提到了听说了名额之争的结局,写道:
“家中来信,谈及名额之事,已圆满解决。闻你献策,化纷争于无形,导正气于乡里,吾心甚慰。你之聪慧与格局,常令我惊喜。家中有你,乃沈家之幸,我亦与有荣焉。”
字里行间,充满了骄傲与欣赏。苏念晚看着信,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他的理解和认同,比任何赞誉都更让她开心。
是夜,苏念晚进入系统空间。界面上,“澄清迷雾”的进度条似乎微微动了一下,达到了35%。看来,她在村里影响力的提升和正面形象的巩固,对探寻父母下落这类需要广泛人脉和信任的事情,有着无形的助益。
系统再次发布了新的日常任务:
【日常任务:利用现有资源,成功制作并分享一种具有疗愈或安抚功效的简易饮品/食物,并获得超过15人的认可。任务奖励:基础草药辨识知识(初级),积分20点。】
苏念晚看着任务要求,心中已有了计较。天气渐热,正好可以熬制一些清凉解暑、宁心安神的凉茶,分给近日因名额之事或多或少有些心浮气躁的邻里。
她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宁静的月色,心中一片安然。大学生名额的风波,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了她的心性,也锤炼了她的能力。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即使不离开这片土地,同样可以活出价值,赢得尊重。前路依旧有迷雾,但她的脚步愈发稳健,内心的力量也愈发充盈。她知道,只要坚守本心,稳步前行,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