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不羡羊,饶把火,和骨烂(17)-《快穿,我的百样人生》

  孟锦红着老脸在两个壮的念念叨叨中睁开了眼,顺着炕沿跳下炕,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弟弟往灶房走。

  外面的天色黑沉沉的,孟锦问198现在几点。

  “宿主,5点整。”

  “5点就黑成这样了?不对吧?”

  198咯咯笑:“当然不对,我亲爱的宿主,你的幸运值提升,今天中奖了哦~!”

  幸运值?

  哦对,是功德值的附加属性。

  “中什么奖?”

  孟锦好奇。

  “大雨倾盆!”

  “艹!”

  孟锦拽着两个弟弟狂奔,一边跑一边喊:“爹,爹,要下雨了,赶紧捡瓦呀!”

  她睁眼的时候还能从屋顶看到天呢!

  得亏从正屋到灶房没多远,不然二壮要被她拽起飞。

  不止孟锦发现了天气的异常。

  青山村的人都发现了。

  这会儿一个个的拖着饿到虚脱浮肿的身体走到门口望天。

  “这雨能下下来吧?”

  “应该能吧?黑云都压下来了。”

  “可上次的黑云比这次还厚,打了个雷,云就散了,一滴雨也没下。”

  “呸呸呸,神仙莫怪神仙莫怪,小孩子不懂事,瞎说,赶紧给神仙磕头,别把神仙惹生气了。”

  “对对对,快磕头!神仙莫怪神仙莫怪!”

  “请神仙降下甘露拯救万民!”

  “请神仙降下甘露拯救万民!”

  “请神仙降下甘露拯救万民!”

  村民们一个接一个,虔诚又忐忑的朝着天空叩拜。

  孟家这会儿忙坏了,孟长贵跑去肖里正家借了木梯爬上房顶捡瓦。

  这屋子的瓦片破了不少,得补。

  没有多余的瓦,那就拆,好歹今晚得有个住的地方。

  孟长贵决定把西边那间正屋的瓦取下,补其它屋子的瓦。

  只是时间有限,屋顶上又不能跑来跑去,他一个人又要取、又要搬、又要补的,根本来不及。

  柳氏要上去帮忙,被孟锦抢了先,踩着木梯快速上了屋顶。

  把柳氏急的直跳脚,但孟长贵却是看好孟锦,干脆指挥起孟锦,教她哪些地方可以踩,怎样保持身体平衡。

  柳氏见此也就不再多说,她向来都是听自家男人的。

  只是她还是不放心,眼睛紧盯着孟锦,双手前伸,跟着孟锦的移动走来走去,以防孟锦栽下来。

  孟锦身子轻,动作灵活,在孟长贵的指导下很快就搞清楚了行走路线,小小一个人在屋顶上蹿来蹿去,捡着好瓦摞个七八片就往孟长贵身边送。

  送到又蹿回去继续捡,全程一个瓦片都没踩碎,也没打滑,稳的不行,把孟长贵都给看羡慕了。

  有了孟锦的加入,孟长贵只负责补就行,可省了好多事。

  大壮也嚷嚷着要上去帮忙。

  被柳氏武力镇压了。

  爷俩配合,终于赶在雨滴砸满脸的时候,补好了一间正屋和厨房。

  至于茅厕和柴房,顾不上了,先将就吧。

  孟家仅有的一个土陶罐原本用来熬了一罐肉糜粥,这会儿肉糜粥盛到了竹筒里,土陶罐放在了院子里。

  这是孟家唯一一个能用来盛水的容器。

  还有那口枯井,也不知道能不能积下雨水。

  雨中远远传来阵阵欢呼与哭嚎,是青山村的村民们。

  孟家人姿势别扭的坐在土炕上,一边喝粥,一边看着门外的大雨发出感叹。

  “这天可算下雨了,也不知道能下多久,要是能把土地润开就好了。”柳氏感慨道。

  虽然孟家没有田地,也还是希望老天爷能多关照些农人。

  世人苦啊~!

  “但愿如此。”孟长贵附和着,眼睛一直盯着院子里的土陶罐,思绪已经不知道飞去了哪里。

  雨滴不断地砸进罐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希望的乐章。

  孟锦这会儿愁的是另外一件事——家里没柴。

  煮粥烧的柴还是柳氏现捡的一点,这要是雨一直下,他们家可就没柴用了呀。

  这天晚上,一家五口并排躺在光秃秃的炕上,听着雨声安然入睡。

  大雨下了两天两夜,幸亏有孟长贵之前在县城买的蒸饼,不然一家人得干嚼粮食填肚子。

  孟家院里的坑洞变成了水洼,土陶罐早就蓄满了水,井里也留下了小半井浑浊的水。

  隔壁那间被拆了瓦片的正屋有点惨,积水都快淹过门槛了,得亏没什么家具,就是不知道这土炕会不会被泡坏。

  柴房塌了个角,茅厕的顶大概要重新盖,碎了个窟窿。

  孟长贵跟柳氏在收拾被大雨摧残过的小院,孟锦带着俩弟弟推开院门。

  院门一打开,一股子湿漉漉、带着土腥子气的凉风就窜了进来,冲得姐弟三个一激灵。

  外头那光景,可真是大变了样!

  头几天还干得裂口子的地皮子,这会儿吸饱了水,软乎得跟发面似的,一脚踩上去,直往外滋水儿。

  院外那棵半死不活、不知品种的老树,枝头也冒出了点子嫩芽儿,绿莹莹、水灵灵的。

  再往远处山头一瞅,半青半黄的大青山浮上来一层青蒙蒙的雾气,看着就叫人心里透亮。

  孟锦眼神都亮了,野菜!

  雨后的山上肯定有野菜!

  她要吃菜!

  不吃菜,上茅厕可太痛苦了!

  村子里可算活泛起来。

  家家户户的门吱呀呀全开了,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涌到了当街。

  脸上那层愁云惨雾算是散了个干净,一个个眼里放光,嘴角咧到耳根子,走路都带风,踩在那软乎泥地上,恨不得蹦两下。

  几个上了岁数的老汉走在田埂边伸手去抠泥,抠着抠着,眼眶就红了。

  地湿了啊!

  “你们听说了没?葛家院子住人了。”

  “知道,我亲眼看见肖里正带着那家人去了葛家院子,是一家五口,两夫妻带着仨小娃娃。”

  “里正说那家人是南边来的,姓孟,当家的是个猎户。”

  “南边来的猎户?难怪敢住进葛家院子。”

  “能把婆娘和娃娃都带到咱这来是真有本事啊。”

  这话不用细说,大家就都懂了。

  “邪了门了!”一个豁牙老头儿咂摸着嘴:“这新来孟家前脚刚把灶火点着,后脚老天爷就开闸放水了!这雨下的,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