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向上的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覆着薄霜,踩上去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空气冷冽,带着泥土和冬日枯草的干燥气息。
张一清沿着熟悉的盘山小径前行,绕过几处山坳,视野豁然开朗。
前方一片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院落,正是杨若澜的家——桃花坳里,唯一透着古韵与不凡的所在。
张一清抬手,叩响了门环。
“笃、笃、笃。”
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传开,显得有些空旷。
片刻,门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向内拉开一条缝。
门内站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小子,正好奇探望来人。
“是狗哥回来了!”
张一清上前,四指并拢,一个爆栗敲在他头上,“小虎,怎么没过年回家帮忙?你师父和大师姐呢?”
佟小虎捂着脑袋,转头狠狠瞪了身后几个幸灾乐祸的小伙伴一眼,然后老实回答:
“我们几个家住得近,就还是每天上山练功,其他人都回去了。师父早上去了省城置办年货,估计得到晚上才能回来。大师姐这会,应该是在后院吧。”
“行了,你们自个练功去,我去找你们大师姐。”
张一清轻车熟路,宛如进了自家大院。
后院,正屋东侧一间窗明几净的屋子,这是杨家的书房。
一个身穿素净月白棉麻练功服的少女,正在长案前提笔练字。
她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松松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光洁的颈侧。
冬日的寒气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肌肤依旧细腻如瓷。
那双清亮的眸子,比山涧深潭的水更幽静,清晰地倒映着张一清走进来的身影,不带一丝波澜。
“若澜,我回来了。”
“嗯。先坐。”
她的声音清泠泠的,如同冰泉滴落,没什么温度,却也听不出疏离。
“好。”张一清应了一声,进门找了张椅子随意坐下。
杨若澜在素净的宣纸上继续落笔,笔锋逆势切入纸面,随即转为中锋,沉稳地行于纸上。
那笔尖与素宣摩擦着,发出细碎、均匀的沙沙声,宛若春蚕食叶,又似细雨轻叩屋檐。
张一清百无聊赖地望向院落一角,那里几株老梅虬枝盘曲,枝头已缀满细小的花苞,在寒风中蓄势待发。
等待许久。
终于,杨若澜最后一笔长捺蓄力送出,笔锋陡然如刀锋般破开素茧而出,划出一道饱满而凌厉的弧线。
她停住笔,手臂仍悬在半空,笔尖墨汁凝成欲滴的一粒,悬而未落。
一篇颜鲁公《多宝塔碑》落成。
方正浑厚之中,悄然透出几分少年人独有的锐气与倔强。
“哇,好字!” 张一清走上前观摩,不由心悦诚服的鼓掌叫好。
杨若澜不置可否,只淡淡瞥了张一清一眼。
“你气息不稳,是不是又与人动手受伤了?”
张一清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
“你说你,一个开古玩店的小老板,怎么动不动就受伤的?”
张一清摸了摸鼻子,“我也不晓得,我是大大的良民啊!”
“贫嘴!”杨若澜轻啐一口,“跟我来吧。”
杨若澜引着他穿过庭院,走向西侧一间大屋子。
这里显然是她家的药房。
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乌木药柜,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泛黄的标签。
屋子中央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上面摊着几本线装古籍和一方砚台,笔架上悬着大小不一的毛笔。
靠窗的位置,则摆着一张铺着素色软垫的矮榻。
“坐。”杨若澜指了指矮榻,自己则走到药柜前,背对着他,似乎在挑选什么。
张一清依言坐下,目光落在她纤细挺拔的背影上。
她取药的动作精准而利落,指尖拂过那些小抽屉,带着一种熟稔于心的韵律感。
“伤在哪里?”
她依旧背对着他,声音平静无波。
张一清解开外套和衬衫的扣子,将左肩下方靠近肺部的狰狞伤疤袒露出来。深紫色的疤痕如同丑陋的蜈蚣盘踞在皮肤上,周围经络隐约可见不自然的暗沉。
“贯穿伤,伤及肺络。”
杨若澜转过身,目光落在那道伤疤上。
她的眼神专注而细致,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在扫描。
她缓步走近,带着一身清苦的药香,在张一清身前站定。
没有询问受伤的缘由,没有多余的寒暄。
她伸出两根修长、微凉的手指,指尖蕴含着一种奇特的、似有若无的劲力,极其精准地按在了伤疤周围的几处关键穴位上。
她的指腹微微用力,一丝凝练而柔和的内息,如同探针般悄然渡入。
张一清立刻感觉到,伤处传来一阵强烈的酸胀麻痒,如同无数细小的针尖在轻轻刺探。肺腑深处也隐隐传来一阵牵扯的闷痛。
他眉头微蹙,体内玉虚真气本能地运转起来,试图抵抗那外来的探查之力。
“放松。”杨若澜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内息淤塞,邪毒盘踞肺络,已伤及根本。”
张一清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玉虚真气的躁动,将身体的控制权,完全交给那双微凉的手指。
杨若澜的手指在他伤处附近的几处大穴,快速点按了几下,每一次落指都精准无比,指尖蕴含的内息或凝或散,或冲或引,手法玄妙难言。
张一清能清晰地感觉到,随着她的动作,伤处淤塞的气血,似乎被撬动了一丝。
半晌,她收回手指,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清冷的眸子里掠过一丝凝重。
“比预想的麻烦。”
她转身走向书案,提笔蘸墨,在一张素白宣纸上,飞快地写下几行娟秀却力透纸背的小楷。
“邪毒已侵肺腑,与经络纠缠极深。寻常药石难及,需以金针度穴,然后再辅以药浴固本培元,内外相济。”
她放下笔,拿起那张墨迹淋漓的药方,声音平静地报出几个名字:
“百年野山参一株,七十年份以上的血竭三两,雪域冰蚕蛹五对,地脉石乳半斤,辅以老山檀、沉水香、九节菖蒲若干,引药入经。”
她每报出一个名字,张一清的心就往下沉一分。
这些药材,无一不是稀世珍品,有价无市!
杨若澜将药方递到他面前,清冷的目光直视着他,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药材费,两百万。诊金,另算。”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药房里只剩下对视中两人的呼吸声,以及窗外偶尔掠过的寒风。
张一清看着那张药方,又抬眼看向杨若澜。
她的眼神清澈见底,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也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仿佛收取两百万天价的药材费,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
那清冷如霜的脸庞上,只有属于医者的冷静,和属于古武世家传人的骄傲与原则。
他忽然想起老道师父的话:“找她,她家会有办法。”
原来这“办法”,代价如此高昂。
没有质问,没有讨价还价。
张一清沉默了几秒,伸手接过了那张价值两百万的宣纸药方。
指尖触碰到纸张,带着墨香和微凉。
“好。”他只说了一个字,声音平稳无波。
他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钱夹,动作从容地抽出一张黑色的银行卡。
卡面没有任何银行的标识,只有一组凸起的烫金数字和繁复的暗纹,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
“刷卡,还是转账?”
他抬眼,看向杨若澜,嘴角甚至勾起了一丝极淡的、意味不明的弧度。
经历了港岛那动辄上亿的拍卖,两百万这个数字,在他心中已激不起太大波澜。只是这付钱的方式和对象,让他觉得有几分荒谬。
杨若澜清冷的眸子在他手中的黑卡上停留了一瞬,似乎也有一丝极其细微的讶异掠过,但随即恢复了平静。
她并未去接那张卡,而是转身走向药柜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拉开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POS机。
那是一个造型颇为古旧、带着外接天线的移动POS机。与这满室古韵的药香,和紫檀书案格格不入。
“刷卡。”
她将POS机放在书案上,动作依旧利落, 只是那清冷绝尘的气质,与这现代化的收银工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张一清看着那台略显笨重的POS机,又看看杨若澜那张清冷得不染凡尘的脸,终于忍不住低低笑了一声。
这笑声很轻,带着一丝无奈,一丝了然,还有一丝奇特的释然。
他走上前,将那张黑卡在POS机上轻轻一划。
机器发出“嘀”的一声轻响,绿色的指示灯闪烁起来。
杨若澜纤长的手指在小小的按键上输入金额,动作略显生疏,却依旧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她示意张一清输入密码。
张一清依言输入。
片刻后,POS机吐出一张长长的签购单,发出“滋滋”的打印声。
杨若澜拿起签购单,看也没看上面的天文数字,直接撕下客户联递给张一清。
她则仔细地将商户联收好,重新放回那个抽屉里,仿佛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收据。
“药备齐需三天。三天后,上午九点,你准时过来。”
她收起POS机,语气恢复了惯常的清冷,仿佛刚才那笔两百万的交易从未发生。
“过时不候。”
张一清看着手中那张还带着机器余温的签购单,又看看眼前神色如常、已经开始整理药柜抽屉的杨若澜。
只觉得这桃花坳的冬日,比维多利亚港的风雨更加……耐人寻味。
“知道了。”他将签购单随意折好塞进口袋,系好衣扣。
“若澜,有没有空……”
“没空。”杨若澜回答得斩钉截铁。
“好吧……那三天后见,杨神医。” 张一清一脸的无奈,转身推开药房的门。
清冷的空气涌入,带着老梅枝头若有似无的暗香。
身后,杨若澜整理药柜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他只是个再普通不过、付了诊金便该离去的病人。
只有他身影消失在门后时,她才微微侧过头,清冷的目光扫过空无一人的门口,落在书案上那张墨迹未干的药方上。
空气冷冽,带着泥土和冬日枯草的干燥气息。
张一清沿着熟悉的盘山小径前行,绕过几处山坳,视野豁然开朗。
前方一片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院落,正是杨若澜的家——桃花坳里,唯一透着古韵与不凡的所在。
张一清抬手,叩响了门环。
“笃、笃、笃。”
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传开,显得有些空旷。
片刻,门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向内拉开一条缝。
门内站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小子,正好奇探望来人。
“是狗哥回来了!”
张一清上前,四指并拢,一个爆栗敲在他头上,“小虎,怎么没过年回家帮忙?你师父和大师姐呢?”
佟小虎捂着脑袋,转头狠狠瞪了身后几个幸灾乐祸的小伙伴一眼,然后老实回答:
“我们几个家住得近,就还是每天上山练功,其他人都回去了。师父早上去了省城置办年货,估计得到晚上才能回来。大师姐这会,应该是在后院吧。”
“行了,你们自个练功去,我去找你们大师姐。”
张一清轻车熟路,宛如进了自家大院。
后院,正屋东侧一间窗明几净的屋子,这是杨家的书房。
一个身穿素净月白棉麻练功服的少女,正在长案前提笔练字。
她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松松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光洁的颈侧。
冬日的寒气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肌肤依旧细腻如瓷。
那双清亮的眸子,比山涧深潭的水更幽静,清晰地倒映着张一清走进来的身影,不带一丝波澜。
“若澜,我回来了。”
“嗯。先坐。”
她的声音清泠泠的,如同冰泉滴落,没什么温度,却也听不出疏离。
“好。”张一清应了一声,进门找了张椅子随意坐下。
杨若澜在素净的宣纸上继续落笔,笔锋逆势切入纸面,随即转为中锋,沉稳地行于纸上。
那笔尖与素宣摩擦着,发出细碎、均匀的沙沙声,宛若春蚕食叶,又似细雨轻叩屋檐。
张一清百无聊赖地望向院落一角,那里几株老梅虬枝盘曲,枝头已缀满细小的花苞,在寒风中蓄势待发。
等待许久。
终于,杨若澜最后一笔长捺蓄力送出,笔锋陡然如刀锋般破开素茧而出,划出一道饱满而凌厉的弧线。
她停住笔,手臂仍悬在半空,笔尖墨汁凝成欲滴的一粒,悬而未落。
一篇颜鲁公《多宝塔碑》落成。
方正浑厚之中,悄然透出几分少年人独有的锐气与倔强。
“哇,好字!” 张一清走上前观摩,不由心悦诚服的鼓掌叫好。
杨若澜不置可否,只淡淡瞥了张一清一眼。
“你气息不稳,是不是又与人动手受伤了?”
张一清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正是为这事来的。”
“你说你,一个开古玩店的小老板,怎么动不动就受伤的?”
张一清摸了摸鼻子,“我也不晓得,我是大大的良民啊!”
“贫嘴!”杨若澜轻啐一口,“跟我来吧。”
杨若澜引着他穿过庭院,走向西侧一间大屋子。
这里显然是她家的药房。
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乌木药柜,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泛黄的标签。
屋子中央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上面摊着几本线装古籍和一方砚台,笔架上悬着大小不一的毛笔。
靠窗的位置,则摆着一张铺着素色软垫的矮榻。
“坐。”杨若澜指了指矮榻,自己则走到药柜前,背对着他,似乎在挑选什么。
张一清依言坐下,目光落在她纤细挺拔的背影上。
她取药的动作精准而利落,指尖拂过那些小抽屉,带着一种熟稔于心的韵律感。
“伤在哪里?”
她依旧背对着他,声音平静无波。
张一清解开外套和衬衫的扣子,将左肩下方靠近肺部的狰狞伤疤袒露出来。深紫色的疤痕如同丑陋的蜈蚣盘踞在皮肤上,周围经络隐约可见不自然的暗沉。
“贯穿伤,伤及肺络。”
杨若澜转过身,目光落在那道伤疤上。
她的眼神专注而细致,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在扫描。
她缓步走近,带着一身清苦的药香,在张一清身前站定。
没有询问受伤的缘由,没有多余的寒暄。
她伸出两根修长、微凉的手指,指尖蕴含着一种奇特的、似有若无的劲力,极其精准地按在了伤疤周围的几处关键穴位上。
她的指腹微微用力,一丝凝练而柔和的内息,如同探针般悄然渡入。
张一清立刻感觉到,伤处传来一阵强烈的酸胀麻痒,如同无数细小的针尖在轻轻刺探。肺腑深处也隐隐传来一阵牵扯的闷痛。
他眉头微蹙,体内玉虚真气本能地运转起来,试图抵抗那外来的探查之力。
“放松。”杨若澜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内息淤塞,邪毒盘踞肺络,已伤及根本。”
张一清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玉虚真气的躁动,将身体的控制权,完全交给那双微凉的手指。
杨若澜的手指在他伤处附近的几处大穴,快速点按了几下,每一次落指都精准无比,指尖蕴含的内息或凝或散,或冲或引,手法玄妙难言。
张一清能清晰地感觉到,随着她的动作,伤处淤塞的气血,似乎被撬动了一丝。
半晌,她收回手指,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清冷的眸子里掠过一丝凝重。
“比预想的麻烦。”
她转身走向书案,提笔蘸墨,在一张素白宣纸上,飞快地写下几行娟秀却力透纸背的小楷。
“邪毒已侵肺腑,与经络纠缠极深。寻常药石难及,需以金针度穴,然后再辅以药浴固本培元,内外相济。”
她放下笔,拿起那张墨迹淋漓的药方,声音平静地报出几个名字:
“百年野山参一株,七十年份以上的血竭三两,雪域冰蚕蛹五对,地脉石乳半斤,辅以老山檀、沉水香、九节菖蒲若干,引药入经。”
她每报出一个名字,张一清的心就往下沉一分。
这些药材,无一不是稀世珍品,有价无市!
杨若澜将药方递到他面前,清冷的目光直视着他,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药材费,两百万。诊金,另算。”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药房里只剩下对视中两人的呼吸声,以及窗外偶尔掠过的寒风。
张一清看着那张药方,又抬眼看向杨若澜。
她的眼神清澈见底,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也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仿佛收取两百万天价的药材费,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
那清冷如霜的脸庞上,只有属于医者的冷静,和属于古武世家传人的骄傲与原则。
他忽然想起老道师父的话:“找她,她家会有办法。”
原来这“办法”,代价如此高昂。
没有质问,没有讨价还价。
张一清沉默了几秒,伸手接过了那张价值两百万的宣纸药方。
指尖触碰到纸张,带着墨香和微凉。
“好。”他只说了一个字,声音平稳无波。
他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钱夹,动作从容地抽出一张黑色的银行卡。
卡面没有任何银行的标识,只有一组凸起的烫金数字和繁复的暗纹,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
“刷卡,还是转账?”
他抬眼,看向杨若澜,嘴角甚至勾起了一丝极淡的、意味不明的弧度。
经历了港岛那动辄上亿的拍卖,两百万这个数字,在他心中已激不起太大波澜。只是这付钱的方式和对象,让他觉得有几分荒谬。
杨若澜清冷的眸子在他手中的黑卡上停留了一瞬,似乎也有一丝极其细微的讶异掠过,但随即恢复了平静。
她并未去接那张卡,而是转身走向药柜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拉开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POS机。
那是一个造型颇为古旧、带着外接天线的移动POS机。与这满室古韵的药香,和紫檀书案格格不入。
“刷卡。”
她将POS机放在书案上,动作依旧利落, 只是那清冷绝尘的气质,与这现代化的收银工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张一清看着那台略显笨重的POS机,又看看杨若澜那张清冷得不染凡尘的脸,终于忍不住低低笑了一声。
这笑声很轻,带着一丝无奈,一丝了然,还有一丝奇特的释然。
他走上前,将那张黑卡在POS机上轻轻一划。
机器发出“嘀”的一声轻响,绿色的指示灯闪烁起来。
杨若澜纤长的手指在小小的按键上输入金额,动作略显生疏,却依旧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她示意张一清输入密码。
张一清依言输入。
片刻后,POS机吐出一张长长的签购单,发出“滋滋”的打印声。
杨若澜拿起签购单,看也没看上面的天文数字,直接撕下客户联递给张一清。
她则仔细地将商户联收好,重新放回那个抽屉里,仿佛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收据。
“药备齐需三天。三天后,上午九点,你准时过来。”
她收起POS机,语气恢复了惯常的清冷,仿佛刚才那笔两百万的交易从未发生。
“过时不候。”
张一清看着手中那张还带着机器余温的签购单,又看看眼前神色如常、已经开始整理药柜抽屉的杨若澜。
只觉得这桃花坳的冬日,比维多利亚港的风雨更加……耐人寻味。
“知道了。”他将签购单随意折好塞进口袋,系好衣扣。
“若澜,有没有空……”
“没空。”杨若澜回答得斩钉截铁。
“好吧……那三天后见,杨神医。” 张一清一脸的无奈,转身推开药房的门。
清冷的空气涌入,带着老梅枝头若有似无的暗香。
身后,杨若澜整理药柜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他只是个再普通不过、付了诊金便该离去的病人。
只有他身影消失在门后时,她才微微侧过头,清冷的目光扫过空无一人的门口,落在书案上那张墨迹未干的药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