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在“老张麻辣烫”店外感受到的那片刻释然与决断,并未能持续到天明。当第一缕灰白的光线透过肮脏的窗棂,将屋内浑浊的空气切割出形状时,昨夜被压制下去的、属于“张总”的那点残余自尊,便如同宿醉后的头痛,顽固地卷土重来。
我真的要去吗?
去那家烟雾缭绕、油腻不堪的小店,对着一个可能比我年轻、学历可能远低于我的人,卑躬屈膝地求一份工作?
去亲手将“观澜集团创始人”这个身份,彻底埋葬在洗洁精和潲水桶里?
脑海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激烈厮杀。一个声音冰冷而尖锐:“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捡垃圾,欠债,连饭都吃不上!还有什么资格谈尊严?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也要活下去!” 另一个声音则虚弱而固执:“再想想……也许还有别的办法……总有一条路,不至于此……”
这种内心的拉扯,比单纯的饥饿更消耗人。我在那张硬板床上辗转反侧,直到日上三竿,楼下小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闹声汇成一片令人烦躁的交响,才不得不挣扎着起身。
口袋里,只剩下最后几张毛票,加起来不到五块钱。胃里空得发慌,那持续的、细微的抽搐感,提醒着我现实的残酷。
我知道,不能再犹豫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在绝对的生存压力面前,脆弱得像一张浸水的废纸。
我仔细洗漱了一番——如果可以称之为洗漱的话。用冰冷的自来水泼脸,用力搓掉指甲缝里昨日捡废品留下的黑泥,将那件最不显脏的旧T恤换了上去。我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窝深陷、胡子拉碴、眼神里交织着落魄与最后一丝不甘的男人,试图挤出一个自然的、带着点谦和又不过分卑微的笑容。表情僵硬,比哭还难看。
练习了几次,最终放弃。顺其自然吧。
我走出出租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我刻意绕了点路,避开人流密集的主干道,像做贼一样,迂回地朝着那家“老张麻辣烫”靠近。
越是接近,脚步越是沉重。心脏在胸腔里不规律地跳动着,手心渗出冰冷的汗水。我在巷口停下,远远地望着那家店。
此刻不是饭点,店里客人不多。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个系着藏蓝色围裙的店长,正拿着抹布擦拭着柜台。他看起来三十五六岁年纪,身材微胖,头发剃得很短,脸上带着一种长期熬夜和油烟熏染留下的疲惫与油光,但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小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和利索。
我就这样站在巷口的阴影里,像个蹩脚的侦探,观察了他将近半个小时。看着他招呼零星的客人,看着他检查冰柜里的食材,看着他跟后厨一个帮工模样的阿姨交代着什么。我在脑海里反复推演着稍后可能发生的对话,斟酌着每一个用词,每一个语气。
不能说不要工资,那显得太假,要么是别有所图,要么就是毫无能力的滥竽充数者。
也不能提过往的辉煌,那是自取其辱。
要编造一个故事,一个既解释了我目前的落魄,又能凸显我与这个岗位匹配度的故事。
要显得踏实,肯干,不惹麻烦,并且……急需这份工作。
一个“人设”的轮廓,在我心中慢慢清晰起来:一个曾经同样经营着小麻辣烫店,但因不可抗力(比如房东恶意涨租)而失败,如今不得不从头开始、踏实打工的……同行落难者。
这个身份,既能解释我对麻辣烫流程的熟悉(减少培训成本),又能博取一丝同情(同病相怜),还显得真实可信(普遍存在的现象)。
就在我反复打磨这个“人设”细节,内心依旧天人交战时,胃部一阵剧烈的痉挛袭来,发出清晰的“咕噜”声。饥饿感像最后的督战队,用疼痛的鞭子狠狠抽打在我的犹豫上。
不能再等了!
我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踏入的不是一家小吃店,而是决定命运的考场。我挺直了背脊——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挺拔,而是一种试图维持最后体面的、略带僵硬的努力——迈开脚步,朝着那扇玻璃门走去。
推开门的瞬间,悬挂在门框上的铃铛发出“叮铃”一声脆响。店内那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浓郁香气,混合着消毒水和大蒜的味道,立刻将我包裹。
店长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询问,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大概见多了形形色色的食客,但我这种在非饭点时段进来、衣着寒酸却不像来吃饭、眼神游移不定的人,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吃饭?”他放下抹布,随口问道,语气不算热情,也不算冷漠。
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喉咙发紧。我走到柜台前,距离他大约一米远的地方站定,双手有些不自然地垂在身体两侧。
“老板,您好。”我开口,声音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干涩,但我努力控制着语速,让它听起来尽量平稳,“我……我看您门口好像没贴招聘,但想冒昧问一下,您店里……还缺人手吗?”
店长愣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目光在我洗得发白的裤子和虽然干净但明显廉价的T恤上停留了片刻。
“招人?”他挑了挑眉,身体微微后靠,倚在柜台上,摆出了一副谈事的姿态,“你想应聘什么岗位?”
“什么都行。”我立刻接口,但马上意识到这话可能显得太没要求,又赶紧补充道,“后厨、洗碗、备菜、打扫卫生……我都能做。我以前……自己也开过一家小麻辣烫店。”
最后这句话,是我精心设计的“钩子”。
果然,店长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兴趣:“哦?自己也干过?在哪干的?”
“在……在邻市。”我报了一个不远不近、他不太可能去核实的城市名字,“开了两年多,生意刚有点起色,结果房东看生意好了,非要翻倍涨房租……谈不拢,没办法,只能关门了。”
我叹了口气,脸上适时地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这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无需刻意表演。这段经历半真半假,真的部分是我确实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艰辛,假的是规模和结局。
店长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表情,似乎对这种故事司空见惯。“唉,现在这些房东……是挺坑的。”他附和了一句,语气里多了点同病相怜的意味,“那你这是……打算重操旧业,先找个地方干着,积累点本钱?”
“是有这个想法。”我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同时观察着他的反应,“但也知道没那么容易。现在就想先找个稳定点的工作,踏踏实实干着。对工资要求不高,按照市场行情来就行,主要是……”我顿了顿,仿佛下定了很大决心,“主要是想找个能管顿饭的地方,能省一点是一点。”
我把“管饭”这个核心诉求,包装在了“节省开支”这个合情合理的理由之下,显得不那么突兀和卑微。
店长摸着下巴,又仔细看了看我,似乎在评估我的话有几分可信度,也在评估我这个人看起来是否靠谱。
“我们这活儿可不轻松。”他开口说道,像是提醒,也像是试探,“早上要很早起来备菜,晚上等最后一批客人走了才能收拾完,一站就是一天,洗不完的碗,拖不完的地。”
“我明白。”我立刻点头,眼神诚恳,“以前自己干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不怕吃苦。”
“我们这工资……”他报了一个数字,在这个城市属于底层服务业的平均水平,不高,但对我来说,已是天文数字,“试用期一个月,管两顿饭。住的地方自己解决。”
这个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不仅管饭,还有工资!
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绝处逢生的庆幸,也有为自己如此轻易为这点“施舍”而激动感到的悲哀。
但我没有表露出来,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行,没问题。谢谢老板能给这个机会。”
店长似乎对我的干脆比较满意。他直起身,从柜台下面拿出一张简单的表格和一支笔:“填个表吧。身份证带了吗?”
我接过表格,手微微有些颤抖。表格很简单,无非是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住址、工作经验之类。
我在姓名栏写下了“张三”。
在工作经验栏,写下了“XX市(我编造的城市)XX麻辣烫店,经营者,两年”。
当我将身份证复印件(幸好之前为了申请低保去复印了几份)和填好的表格递还给店长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场极其耗费心力的谈判。
店长扫了一眼表格和身份证,点了点头:“行,张三是吧。明天早上六点,准时到店。找李姐,她会给你安排活儿。围裙什么的店里都有。”
“好的,老板!我一定准时到!”我几乎是脱口而出,语气里的急切和感激,这一次,没有半分虚假。
店长挥了挥手,示意我可以走了。
我再次道谢,然后转身,推开那扇带着铃铛的玻璃门,走了出去。
重新站在午后的阳光下,我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浊气。心脏依旧在狂跳,但不再是紧张,而是一种劫后余生般的虚脱与……一丝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希望。
工作,找到了。
虽然只是麻辣烫店最底层的杂工。
虽然用的是假名,编造的经历。
但至少,我暂时不会饿死了。我有了一个可以喘息、可以重新积蓄力量(哪怕是物理上的)的落脚点。
我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老张麻辣烫”那块略显粗糙的招牌。
一切,仿佛真的回到了起点。
只是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畏的创业者。
而是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一身伤痕、戴着面具潜入生活最底层的……复仇之魂的雏形。
我知道,从明天早上六点开始,我将踏入一个全新的、更加具体而微的炼狱。
但这一次,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
为了活下去。
也为了,那遥远星火般、尚未熄灭的……其他可能。
我真的要去吗?
去那家烟雾缭绕、油腻不堪的小店,对着一个可能比我年轻、学历可能远低于我的人,卑躬屈膝地求一份工作?
去亲手将“观澜集团创始人”这个身份,彻底埋葬在洗洁精和潲水桶里?
脑海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激烈厮杀。一个声音冰冷而尖锐:“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捡垃圾,欠债,连饭都吃不上!还有什么资格谈尊严?活下去!像狗一样活下去也要活下去!” 另一个声音则虚弱而固执:“再想想……也许还有别的办法……总有一条路,不至于此……”
这种内心的拉扯,比单纯的饥饿更消耗人。我在那张硬板床上辗转反侧,直到日上三竿,楼下小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闹声汇成一片令人烦躁的交响,才不得不挣扎着起身。
口袋里,只剩下最后几张毛票,加起来不到五块钱。胃里空得发慌,那持续的、细微的抽搐感,提醒着我现实的残酷。
我知道,不能再犹豫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在绝对的生存压力面前,脆弱得像一张浸水的废纸。
我仔细洗漱了一番——如果可以称之为洗漱的话。用冰冷的自来水泼脸,用力搓掉指甲缝里昨日捡废品留下的黑泥,将那件最不显脏的旧T恤换了上去。我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窝深陷、胡子拉碴、眼神里交织着落魄与最后一丝不甘的男人,试图挤出一个自然的、带着点谦和又不过分卑微的笑容。表情僵硬,比哭还难看。
练习了几次,最终放弃。顺其自然吧。
我走出出租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我刻意绕了点路,避开人流密集的主干道,像做贼一样,迂回地朝着那家“老张麻辣烫”靠近。
越是接近,脚步越是沉重。心脏在胸腔里不规律地跳动着,手心渗出冰冷的汗水。我在巷口停下,远远地望着那家店。
此刻不是饭点,店里客人不多。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个系着藏蓝色围裙的店长,正拿着抹布擦拭着柜台。他看起来三十五六岁年纪,身材微胖,头发剃得很短,脸上带着一种长期熬夜和油烟熏染留下的疲惫与油光,但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小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和利索。
我就这样站在巷口的阴影里,像个蹩脚的侦探,观察了他将近半个小时。看着他招呼零星的客人,看着他检查冰柜里的食材,看着他跟后厨一个帮工模样的阿姨交代着什么。我在脑海里反复推演着稍后可能发生的对话,斟酌着每一个用词,每一个语气。
不能说不要工资,那显得太假,要么是别有所图,要么就是毫无能力的滥竽充数者。
也不能提过往的辉煌,那是自取其辱。
要编造一个故事,一个既解释了我目前的落魄,又能凸显我与这个岗位匹配度的故事。
要显得踏实,肯干,不惹麻烦,并且……急需这份工作。
一个“人设”的轮廓,在我心中慢慢清晰起来:一个曾经同样经营着小麻辣烫店,但因不可抗力(比如房东恶意涨租)而失败,如今不得不从头开始、踏实打工的……同行落难者。
这个身份,既能解释我对麻辣烫流程的熟悉(减少培训成本),又能博取一丝同情(同病相怜),还显得真实可信(普遍存在的现象)。
就在我反复打磨这个“人设”细节,内心依旧天人交战时,胃部一阵剧烈的痉挛袭来,发出清晰的“咕噜”声。饥饿感像最后的督战队,用疼痛的鞭子狠狠抽打在我的犹豫上。
不能再等了!
我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踏入的不是一家小吃店,而是决定命运的考场。我挺直了背脊——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挺拔,而是一种试图维持最后体面的、略带僵硬的努力——迈开脚步,朝着那扇玻璃门走去。
推开门的瞬间,悬挂在门框上的铃铛发出“叮铃”一声脆响。店内那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浓郁香气,混合着消毒水和大蒜的味道,立刻将我包裹。
店长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询问,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大概见多了形形色色的食客,但我这种在非饭点时段进来、衣着寒酸却不像来吃饭、眼神游移不定的人,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吃饭?”他放下抹布,随口问道,语气不算热情,也不算冷漠。
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喉咙发紧。我走到柜台前,距离他大约一米远的地方站定,双手有些不自然地垂在身体两侧。
“老板,您好。”我开口,声音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干涩,但我努力控制着语速,让它听起来尽量平稳,“我……我看您门口好像没贴招聘,但想冒昧问一下,您店里……还缺人手吗?”
店长愣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目光在我洗得发白的裤子和虽然干净但明显廉价的T恤上停留了片刻。
“招人?”他挑了挑眉,身体微微后靠,倚在柜台上,摆出了一副谈事的姿态,“你想应聘什么岗位?”
“什么都行。”我立刻接口,但马上意识到这话可能显得太没要求,又赶紧补充道,“后厨、洗碗、备菜、打扫卫生……我都能做。我以前……自己也开过一家小麻辣烫店。”
最后这句话,是我精心设计的“钩子”。
果然,店长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兴趣:“哦?自己也干过?在哪干的?”
“在……在邻市。”我报了一个不远不近、他不太可能去核实的城市名字,“开了两年多,生意刚有点起色,结果房东看生意好了,非要翻倍涨房租……谈不拢,没办法,只能关门了。”
我叹了口气,脸上适时地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这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无需刻意表演。这段经历半真半假,真的部分是我确实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艰辛,假的是规模和结局。
店长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表情,似乎对这种故事司空见惯。“唉,现在这些房东……是挺坑的。”他附和了一句,语气里多了点同病相怜的意味,“那你这是……打算重操旧业,先找个地方干着,积累点本钱?”
“是有这个想法。”我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同时观察着他的反应,“但也知道没那么容易。现在就想先找个稳定点的工作,踏踏实实干着。对工资要求不高,按照市场行情来就行,主要是……”我顿了顿,仿佛下定了很大决心,“主要是想找个能管顿饭的地方,能省一点是一点。”
我把“管饭”这个核心诉求,包装在了“节省开支”这个合情合理的理由之下,显得不那么突兀和卑微。
店长摸着下巴,又仔细看了看我,似乎在评估我的话有几分可信度,也在评估我这个人看起来是否靠谱。
“我们这活儿可不轻松。”他开口说道,像是提醒,也像是试探,“早上要很早起来备菜,晚上等最后一批客人走了才能收拾完,一站就是一天,洗不完的碗,拖不完的地。”
“我明白。”我立刻点头,眼神诚恳,“以前自己干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不怕吃苦。”
“我们这工资……”他报了一个数字,在这个城市属于底层服务业的平均水平,不高,但对我来说,已是天文数字,“试用期一个月,管两顿饭。住的地方自己解决。”
这个条件,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不仅管饭,还有工资!
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绝处逢生的庆幸,也有为自己如此轻易为这点“施舍”而激动感到的悲哀。
但我没有表露出来,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行,没问题。谢谢老板能给这个机会。”
店长似乎对我的干脆比较满意。他直起身,从柜台下面拿出一张简单的表格和一支笔:“填个表吧。身份证带了吗?”
我接过表格,手微微有些颤抖。表格很简单,无非是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住址、工作经验之类。
我在姓名栏写下了“张三”。
在工作经验栏,写下了“XX市(我编造的城市)XX麻辣烫店,经营者,两年”。
当我将身份证复印件(幸好之前为了申请低保去复印了几份)和填好的表格递还给店长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场极其耗费心力的谈判。
店长扫了一眼表格和身份证,点了点头:“行,张三是吧。明天早上六点,准时到店。找李姐,她会给你安排活儿。围裙什么的店里都有。”
“好的,老板!我一定准时到!”我几乎是脱口而出,语气里的急切和感激,这一次,没有半分虚假。
店长挥了挥手,示意我可以走了。
我再次道谢,然后转身,推开那扇带着铃铛的玻璃门,走了出去。
重新站在午后的阳光下,我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浊气。心脏依旧在狂跳,但不再是紧张,而是一种劫后余生般的虚脱与……一丝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希望。
工作,找到了。
虽然只是麻辣烫店最底层的杂工。
虽然用的是假名,编造的经历。
但至少,我暂时不会饿死了。我有了一个可以喘息、可以重新积蓄力量(哪怕是物理上的)的落脚点。
我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老张麻辣烫”那块略显粗糙的招牌。
一切,仿佛真的回到了起点。
只是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畏的创业者。
而是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一身伤痕、戴着面具潜入生活最底层的……复仇之魂的雏形。
我知道,从明天早上六点开始,我将踏入一个全新的、更加具体而微的炼狱。
但这一次,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
为了活下去。
也为了,那遥远星火般、尚未熄灭的……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