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打仗,还能挣钱?-《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太极殿里突然没了声音。

  所有的声音,无论是窃窃私语还是激昂的争辩,都在叶凡这句轻飘飘的反问中,戛然而止。

  谁说,打仗,一定会亏钱?

  这话一出,大殿里静得吓人。

  萧瑀涨得通红的脸,僵住了。他指着叶凡的手指,停在半空,微微颤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亏钱?

  打仗不亏钱,难道还挣钱不成?

  自古以来,兵戈一起,黄金万两。军械、粮草、抚恤、犒赏,哪一样不是吞金巨兽?

  诚然武郡王连番大战,攻城略地,又建立了大唐钱庄,让的大唐国土面积前所未有之广阔。

  可眼下帝国为了建设天竺,已经投入了大量国力,户部已然捉襟见肘,现在还要开辟另一处战场。

  强如始皇帝,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耗空了六国府库。

  盛如汉武帝,远征大漠,打得匈奴远遁,也落得个天下户口减半,国库空虚。

  近在眼前的前隋,三征高句丽,更是直接把一个煌煌大国,拖进了覆灭的深渊。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是刻在每一个读书人骨子里的铁律。

  可现在,武郡王竟然问他们,谁说打仗一定会亏钱?

  这已经不是荒唐了。

  这是在挑战常识,是在颠覆他们数十年寒窗苦读建立起来的认知。

  “王爷……”

  户部尚书唐俭,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因为情绪激动,发不出声音。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场十万人的远征,对现在的国库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未来三年,朝廷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两个莽夫,也难得地闭上了嘴。

  他们对钱没什么概念,但他们知道打仗烧钱。

  他们也听不懂叶凡这话里的意思,只能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唯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在最初的震惊过后,眉头紧紧锁起。

  他们不相信叶凡会说疯话。

  这个年轻人,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他既然敢当着满朝文武说出这种话,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可这道理,到底是什么?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紧紧盯着叶凡。

  他心里也乱成一团。

  但他没有呵斥,没有质疑。

  他只是等着。

  等着叶凡给他一个,能说服所有人的答案。

  叶凡没有理会众人或震惊、或鄙夷、或困惑的目光。

  他手中的木杆,在舆图上,从叛乱的十二州,轻轻划过,一路向南。

  “诸位大人,只看到了西南的穷山恶水,只看到了叛乱的蛮夷。”

  “却没看到,这片土地之下,埋藏着什么。”

  他的木杆,在舆图上的一处点了点。

  “陛下,臣敢问,如今长安市面上,一两来自天竺的胡椒,价值几何?”

  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答道:“与银等价,有时甚至更高。”

  “没错。”叶凡点头,“那诸位可知,胡椒、丁香、肉桂这些香料,并非天竺独有。

  在安南以南,这片广袤的丛林里,这些东西,漫山遍野,与野草无异。”

  “那里的土人,甚至用一种叫‘肉豆蔻’的果实,来喂猪。”

  “而这种果实,若是运到长安,运到波斯,运到大食,其价值,比黄金更高。”

  “嗡!”

  大殿之内,再次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用比黄金还贵的东西喂猪?

  “这……这不可能!”一名官员下意识地反驳。

  “为何不可能?”叶凡瞥了他一眼,“因为你们不知道。

  因为去过那里,并且活着回来的商人,一百个里,也未必有一个。他们自然会将价格抬到天上。”

  叶凡的木杆继续移动。

  “还有木头。”

  叶凡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吸引着所有人的心神。

  “紫檀、黄花梨、铁力木……这些在南方丛林中随处可见的硬木,若能开采出来,运回中原,每一根,都价值千金,是建造宫殿、楼船最好的材料。”

  房玄龄眼睛一眯。

  他作为宰相,太清楚这些对一个王朝意味着什么了。

  “还有矿。”

  “铜、铁、锡,甚至是金、银。那片未曾开化的土地下,埋藏的矿脉,远超我大唐境内所有矿藏的总和。”

  叶凡每说一句,殿中百官的脸色,就变幻一分。

  从最初的鄙夷和不信,到后来的震惊,再到现在的思索与呼吸急促。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座座金山银山,就在那片他们一直以为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向他们招手。

  “王爷的意思是……”长孙无忌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以战养战?”

  “不。”

  叶凡摇头。

  他看着自己的舅父,看着满朝最顶尖的智囊们,露出了一个笑容。

  “舅父,格局小了。”

  “这不是以战养战。”

  “这是投资。”

  “一场利在千秋,一本万利的投资。”

  他转身,看向户部尚书唐俭。

  “唐大人,我来给你算一笔账。”

  “此战,我不要朝廷一兵一卒。”

  “五大军区,我可抽调精锐十万。”

  “军械,我们有现成的。粮草,我大唐钱庄,可以先行垫付。”

  “我们要花的,是修路钱,是建城钱,是给那些愿意南迁的百姓的安家钱。”

  “这笔钱,算它一千万两,够不够?”

  唐俭下意识地点头,又摇了摇头。

  一千万两!这已经是如今国库三分之一的收入!

  “很多,是吗?”叶凡笑了。

  “可这一千万两,是砸下去,就能听到响的。”

  “路修通了,商人就能进去。城建好了,百姓就能安家。”

  “只要商路一通,那些香料,那些木材,那些矿石,就能源源不断地运出来。”

  “光是商税,一年能收多少?五十万两?一百万两?”

  “只要我们设立‘岭南道’,将那里的土地分给南迁的百姓,鼓励他们种植占城稻,种植甘蔗。不出五年,光是田税和蔗糖的专卖,又能收上来多少?”

  “我敢断言,不出十年!最多十年!”

  叶凡伸出一根手指,斩钉截铁。

  “此战花出去的所有钱,连本带利,都能收回来!”

  “十年之后,新设的岭南道,每年为国库上缴的赋税,将不低于任何一个中原的上州!”

  整个太极殿,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叶凡描绘的这幅宏伟蓝图,震得头晕目眩。

  他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一场战争。

  在他们的观念里,战争就是纯粹的消耗。

  可叶凡,却将它变成了一场可以计算回报率的生意。

  而且是一桩回报率高到吓人的大生意。

  魏征的嘴唇动了动,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无从下口。

  叶凡说的每一条,听起来都匪夷所思,可仔细一想,却又合情合理,环环相扣。

  他甚至能想象到,十年之后,满载着香料和蔗糖的船队,沿着新开辟的运河,浩浩荡荡驶入长安的场景。

  “还不止于此。”

  叶凡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经济账,算完了。我们再来算一算,安全账。”

  他看着李世民,目光灼灼。

  “陛下,为何西南蛮夷,屡平屡叛?”

  “因为他们和我们之间,隔着十万大山。因为朝廷的恩威,到不了那里。”

  “此战,若能将整个西南纳入版图,设道、建城、驻军、移民。”

  “便是彻底将这片化外之地,变成了我大唐的内陆。”

  “从此之后,我大唐再无南方边患!”

  “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向西,去打通丝绸之路。向东,去征服那无尽的大海!”

  “这笔账,这笔能让我大唐万世永固的账,又该值多少钱?”

  叶凡说完,将手中的木杆,轻轻放回原处。

  他不再多说一个字。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龙椅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的胸膛,在剧烈地起伏。

  他眼睛盯着舆图上那片大片的绿色,挪不开。

  那里,不再是蛮荒之地。

  那里是粮仓,是金矿,是大唐帝国最坚固的南方屏障。

  叶凡为他推开了一扇门。

  一扇通往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更加宏伟,更加富庶,更加强大的大唐的门。

  许久。

  李世民眼中的犹豫和焦虑,早已消失不见。

  现在只剩下帝王独有的野心。

  他看着叶凡,一字一顿地开口。

  “朕,准了!”

  这三个字落下,满朝文武都震住了。

  成了!

  这个疯狂到极点的计划,陛下竟然真的同意了!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兴奋得满脸通红。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苦笑,和更多的,无法掩饰的激动。

  李世民从龙椅上走下,再次来到叶凡面前。

  他看着自己这个总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女婿,眼神无比复杂。

  “所有事,皆依你所言。”

  “钱,朕给你批。人,朕给你调。”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问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但是,守拙。我曾立誓,不再领兵。”

  “这平定西南,开疆拓土的帅印,该交予何人?”

  感谢啥也不是123的刀片!

  感谢大家的用爱发电!

  不好意思大大们,今天忘记更新了!补上!

  这里说一下长孙皇后的死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主角已经改变了长乐的因果,如果在改长孙的话,后面就会将剧情写崩盘,希望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