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助长公子立功!-《大秦:隐忍十年,榜现我杀疯了》

  而蒙氏早早就公开站在长公子扶苏身后,早已非秘密可言。

  倘若皇位继承之人并非扶苏,而是其他公子,无论是否为嬴白,结局都殊途同归。

  试问,哪一位帝王会容许一位曾全力辅佐政敌的将领,手握重兵、远驻边陲?

  更何况,这兵力竟达三十万之众!

  绝无可能。

  云中郡通过秦驰道直通咸阳,三十万铁甲一旦挥师南下,朝发夕至,咸阳对此毫无天险可凭。

  蒙恬乃久经沙场的老将,自少年起便随军征战,至今仍是大秦军中的顶梁柱。

  如此人物,驻守边地,执掌雄兵,其潜在威胁不言而喻。

  只要不是昏聩之人,必定会立即削其兵权。

  胡亥已是愚钝之极,尚且明白绝不能任由蒙恬继续掌军。

  因此一道诏书将其下狱,随后赐鸩酒处死,改命王离接管云中兵权。

  若换作是嬴白,又岂会比胡亥更宽容?

  此刻伫立一旁的蒙毅,心头已泛起阵阵寒意。

  嬴白的手段,众人早已亲眼见证。

  毫不夸张地说,他具备一位帝王所应拥有的一切品性与手腕。

  若非立场相悖,若非尚有他选,

  拥立嬴白,实为上策。

  然而眼下,他们仍有选择余地。

  扶苏虽在某些方面不及嬴白凌厉果决,但他拥有的优势却是他人难以企及。

  其一,扶苏为长公子,乃大秦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此为嫡长之尊,名正言顺。

  其二,扶苏才德兼备,无人质疑。他承袭秦楚两国王族血脉之精华,天赋卓绝,学识渊博,素为朝野公认。

  其三,扶苏深得民心。尽管这份人心源于其施政宽和、不尚严苛,但其得众望之所归,确凿无疑。

  其四,则关乎血脉之重。

  秦楚世代联姻,若扶苏登基,必能有效安抚楚地遗民。毕竟其血统之中,半属楚裔。

  加之扶苏尊崇儒术,而齐鲁之地儒风盛行,一旦他继承大统,齐鲁必安。

  这也是众多中立大臣倾向扶苏的重要缘由。

  沉思片刻后,蒙毅缓缓点头,认同冯去疾之言。

  若再迟疑观望,蒙氏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右相以为,眼下我等当如何行事?”蒙毅低声问道。

  “建功!唯有让长公子立下大功,方为出路!”冯去疾语气坚决,“如今五公子嬴白于东海救驾,平定大月氏,又在邯郸剿灭六国残党,桩桩件件皆为震世之功。”

  “眼下嬴白已然赢得陛下嘉许,若任其持续累积声望,长公子终将被遗忘于云中孤城。”

  “故唯一之计,便是助长公子立功!”冯去疾再次强调。

  蒙毅眉头微蹙。

  他明白冯去疾所指何意。

  身处边陲,欲建功业,唯有一途——出兵征战。

  开疆拓土,驱逐外寇,皆可记功于史。

  “右相之意我明白。然当前边境并无战事。前次我致信兄长,他回称匈奴虽势强,却并无南侵之举。况且,右相也清楚长公子的性情。”

  “贸然兴兵,绝非扶苏所愿。此事……难行。”蒙毅摇头叹息。

  冯去疾默然颔首。

  扶苏天性仁厚,正因如此,他屡次进谏,劝帝停罢劳民伤财之举。

  如果让扶苏主动提议发起一场战事,恐怕并不容易。

  稍作思索之后,冯去疾目光沉稳地望向蒙毅道:“想办法。”

  “这法子,就得仰仗蒙将军了。若我们再不主动出手,不出一年,此处所有人,都将化为荒坟枯骨!”冯去疾神情凝重地说道。

  四周众人闻言皆是一震。

  随即,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蒙毅身上。

  “蒙上卿,拜托了!”

  “是啊,蒙上卿,如今唯有令兄能扭转局势!”

  “蒙上卿,还请以大局为重!”

  蒙毅面色肃然,内心却已对冯去疾生出几分不满。

  这位右相平日里低调隐忍,处处被李斯压制,毫无锋芒。

  可如今李斯不在朝中,他反倒跳出来推波助澜。

  眼下局势虽不容乐观,但也远未到如他所言那般山穷水尽的地步。

  冯去疾如此危言耸听,无非是想把蒙家推向前台,自己则躲在幕后坐观其变。

  老奸巨猾!

  蒙毅心中暗骂一声。

  然而骂归骂,冯去疾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倘若嬴白登基,蒙氏一族必将万劫不复。

  更何况,如今他们已被推至风口浪尖,若再沉默不语,只会再多树强敌。

  世间万事,有利必有弊,反之亦然。

  富贵从来险中求。

  倘若蒙家真能成为辅佐长公子扶苏继位的首功之臣,那未来在大秦的地位,将无人可及。

  权衡良久,蒙毅终于点头道:“诸位请安心,我即刻修书致兄长!”

  “诸位之事,便是我蒙家之事。我蒙氏绝不会袖手旁观,任诸位生死沉浮。”蒙毅郑重对众人言道。

  见蒙毅应允,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多谢蒙上卿!”

  “果然,蒙上卿与蒙氏满门心怀大义!”

  “蒙上卿辛苦了!”

  众人纷纷向蒙毅称谢不已。

  一旁的冯去疾眯着眼睛,默然不语。

  冯劫也悄然看了父亲一眼。

  议事完毕后,众人陆续离去。

  冯劫跟随父亲冯去疾走出咸阳宫门,登上马车。

  车内,冯去疾双目微阖。

  “大争之世啊……老夫未曾想到,有生之年竟还能再历一次风云激荡。”他轻叹一声。

  车外,冯劫正执鞭驭马。

  “父亲,此番您将蒙氏推至前台,可是要让他们为我冯氏挡下风头?”冯劫低声问道。

  知子莫若父。

  冯劫虽居军中,不涉朝政,但心思缜密,颇得乃父谨慎之风。

  车内,冯去疾缓缓摇头:“蒙氏兄弟,一人握兵于外,权势赫赫;一人居庙堂之内,深得帝心。岂是寻常之辈?”

  “今日我以众人生死相逼,迫其出头迎战,势必招致蒙氏怨恨。即便日后长公子得势,我冯氏也难有安泰之日。”

  驾车的冯劫闻言一怔,不解地问:“既然如此,父亲为何还要如此行事?”

  车内,冯去疾深吸一口气,低声道:“吾儿,须谨记,凡事当留两手准备。”

  “为父今日看似开罪蒙氏,实则,是在为冯氏将来谋一条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