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迷路皇子-《大秦:隐忍十年,榜现我杀疯了》

  “恭贺陛下!庆贺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大秦永固千秋!六国余孽伏诛,实乃社稷之幸,圣君之福!”

  冯去疾等人甫一抵达,立刻献上一番颂辞。

  嬴政仅是轻挥衣袖:“免礼。”

  众人方敢起身。正欲开口陈情,话未出口,却被嬴政一句话堵了回去。

  “朕清楚你们所求何事。血浮屠本就是天牧旗下部队,无需多言。退下吧。”

  话音落定,嬴政未作任何解释,转身便径直离去。

  虽人已远去,殿前却留下满地错愕与瞪圆的双眼。

  什么?

  血浮屠竟是嬴白麾下的军队?

  这……这……

  怎么可能!

  咸阳宫门前,议政大殿之外。

  嬴政仅留下一句“血浮屠属嬴白所有”,便拂袖而去。

  原地只余下群臣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的神情。

  血浮屠,居然是嬴白的人?

  那个位列帝国最强军团榜首的血浮屠,竟归属五皇子嬴白统辖?

  这……

  冯去疾等人面面相觑,人人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怎会如此?

  帝国最强军团榜排名第一的血浮屠,怎可能是嬴白掌控的势力?

  众人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念头便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可皇帝陛下已然亲口宣示,金口玉言,岂能儿戏?

  莫非还有虚假?

  不可能。

  始皇会说谎吗?

  绝无可能——因为他根本无需撒谎。

  即便嬴白未曾平定邯郸之乱,是否惩处他,还不是始皇一句话的事?

  始皇完全没有必要为嬴白掩饰或开脱。

  既然如此……那血浮屠,真的就是嬴白的?

  “父……父亲……”

  冯劫忽然转头,看向冯去疾,声音微颤:“您可还记得五年前,大月氏犯边之事?”

  冯去疾眉头微皱,片刻后缓缓点头。

  旁边的蒙毅、内史腾等人也纷纷侧目,望向冯劫,静候下文。

  “五年前大月氏犯境,当时陛下遣军征讨,我亦随军出征,还有五公子嬴白!”冯劫开口道。此言一出,五年前那段尘封往事再度浮现于众人眼前。

  五年前,嬴白刚满十五岁。

  正值寒冬时节,大雪覆盖草原,大月氏牲畜冻毙无数,生计无着,只得南下侵边,劫掠边境百姓。

  始皇帝震怒,下令大军围剿。

  那时嬴白主动请缨,请求随军前往。

  那是他第一次以皇子身份现身军中。

  在此之前,无人在意这位五皇子的存在。

  众人都记得,当时嬴政还颇为欣慰,认为皇子当知兵事,遂准其同行,意在磨砺其心志。然而,就在大军即将合围大月氏之际,这位被派去历练的五皇子竟突然失踪!

  若是一般士卒走失,倒也无甚大碍。

  大不了葬身风雪,湮没荒原。

  可失踪的是皇子!

  诸将紧急商议,究竟是继续布阵围剿,还是分兵寻人。

  最终一致决定:先寻皇子。

  毕竟,若皇子死于战地,纵然大胜,回朝之后恐也难逃始皇帝责罚。

  于是全军调头搜寻嬴白。

  也正是在这寻找期间,大月氏不知何故突然全线撤军。

  敌军既退,最佳战机已然错失。

  大月氏皆为骑兵,来如疾风,去若闪电,一旦失去踪迹,要在辽阔草原上追击主力,几乎不可能。

  因此,众人皆将此次功败垂成归咎于那位失踪的五皇子。

  然而,当军队终于寻回嬴白时,大月氏早已远遁。

  冯劫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年那一幕。

  嬴白贵为公子,纵有差池,臣子亦不敢直言责备。

  众人只能以目光含怨相视。

  可嬴白却仿佛浑然不觉,神色如常,毫无愧意。

  自此,“迷路皇子”四字便成了他的代称,传遍朝野。

  直到班师之后,才从陇西传来惊人消息——

  原来大月氏后方突现一支神秘铁骑,一夜之间血洗数个中、小型部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大月王闻讯震怖,唯恐老巢不保,立即率主力仓皇后撤。

  消息传至咸阳,朝中议论纷纷。

  有人猜测是戎狄旧部复仇,有人说是流寇巨匪所为。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可今日,五年之后,再提此事——

  此刻立于议政大殿阶下的群臣,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五年前!

  五年前!

  难道当年嬴白并非迷途?

  真正率领“血浮屠”奇袭大月氏、屠灭其部族的,竟是这位“失踪”的五皇子?!

  这一念头甫一浮现,便如烙印般深深刻入脑海,挥之不去。

  被他们讥讽五年,每逢提及陇西战事便嗤之以鼻的“迷路皇子”,当年根本未曾迷路,而是悄然领兵,提前对敌发动致命反击?!

  可是……

  可是为何面对万夫所指,面对羞辱之名,嬴白始终缄口不言?一句辩解都不曾有?这又是为何?

  冯去疾听完前因后果,面色愈发沉重。

  一个勇猛张扬、恃力而骄之人并不可惧。

  因其锋芒毕露,弱点自显。

  凡人皆有破绽,只在能否窥见。

  而性情外露者,往往更容易暴露破绽。

  但若一人既有武力,又握权势,却能隐忍藏锋,不动声色——此等人物,方为真正可畏。

  潜龙在渊,其势难测;虎啸山林,其形可见。

  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宦海沉浮数十载的冯去疾,岂会不懂此理?

  可如今,这般可怕之人,竟已现身于前。

  “父亲?眼下我们该如何是好?”冯劫低声询问。

  冯去疾沉默片刻,缓缓转头,望向身旁的蒙毅。

  “蒙上卿,不能再等了。胜负生死,只在一瞬之间。有些话,老夫不必说得太明,想来蒙上卿,也已明白。”

  “大秦王家与蒙家向来并驾齐驱,而今蒙氏已然明确支持长公子,此乃人尽皆知的事实。倘若将来继统者并非扶苏,蒙氏将何去何从,相信蒙上卿心中自有衡量。”

  “老将军正是因为认定嬴白如潜龙蛰伏,故而隐忍十余载,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挺五公子。如今王家即将联姻,此举无异于昭告天下其立场所在。若最终登基的是五公子,那蒙氏……”

  冯去疾没有再说下去。

  但答案,蒙毅与在场诸人心中已然了然。

  蒙恬镇守边疆,统率三十万大军——皆为大秦精锐之师,其中更有位列天下第二的黄金火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