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阎乐登榜-《大秦:隐忍十年,榜现我杀疯了》

  平日里赵高倚仗帝宠,行事倨傲,早已令王离心生不满。今见其危局临身,自是暗自欣喜。

  他立刻派出侍卫前往拘捕赵成。

  众人屏息以待,可天道皇榜却不为所动,继续运转。

  第十名揭晓之后,第九位随即浮现。

  有了先前一幕,朝中文武皆觉双腿发软,心头沉重。

  “大秦乱国奸臣榜第九:无褚,赏【续命丹】两颗!”

  “大秦乱国奸臣榜第八:驺摇,赏【续命丹】三颗!”

  两名上榜之人相继显现,却无一人应验于殿中,未有金光降临,众人心头稍稍安定。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思索——这两个名字,听来全然不像中原人士。

  李斯略一思忖,忽有所忆,拱手启奏:“陛下,臣识得此二人。”

  “讲。”嬴政背手而立,眉宇紧锁。

  “十年前,陛下命屠睢征伐岭南。屠睢攻破林郡后滥杀无辜,激起民变,终中毒箭而亡。”

  “其后陛下改任嚣为主将,率五十万大军再征南疆。”

  “任嚣为稳民心,推行招抚之策,渐次收服各地。”

  “当时岭南数位土王遣使上表归顺,陛下允其所请,赐封官爵,其中便有无褚与驺摇二人。”

  “那沉积之人里,有两位身份显露,一位是闽越王无诸,另一位则是越东海王驺摇。”李斯语气急促地讲道。

  他这番记忆的确令人称奇。

  嬴白对这两个名字毫无印象。

  但当李斯提到岭南时,嬴白心中已有几分猜测。

  岭南之地,在秦末动荡中,确实冒出不少祸乱朝纲之徒。

  只是这二人,并未在他所知的名单之中。

  话音未落,嬴政冷哼一声响起。

  “哼!区区乡野草民,竟敢图谋反叛?朕先前手段太过宽纵了!”嬴政眉宇紧锁。

  嬴白几乎能想象,接下来岭南必将血流成河。

  可他也明白,真正的危机远不止于此。

  眼下揭发的,不过是浮于水面的小角色。

  深藏其后的巨浪,尚在暗涌。

  “大秦乱国奸臣榜第七位:吴芮,奖励【续命丹】四颗!”

  吴芮!

  这个名字嬴白并不陌生。

  秦末天下崩解,实则分为三大动乱源头。

  其一为北境。

  当年蒙恬死后,长城守军三十万由王离接管。这支大秦最精锐的力量,自此便踏上了覆灭之路。

  不得不说,王离全然未得其祖父半分兵法精髓。

  若他稍有其祖之才,断不至于将如此雄师葬送殆尽。

  嬴白甚至暗忖,此人是否会登上那奸臣榜单。

  但转念一想,或许不会。

  王离终究只是战败,非出于叛心。

  若有罪,大概也只是无能罢了。

  北方军团瓦解后,关外局势迅速失控。

  大秦崩溃的第二波,始于关中之外。

  而第三股力量,亦是最易被忽视的一环——南方。

  世人皆知,大秦除长城三十万精兵外,在南方另有两支重军。

  一支驻守岭南,另一支屯于鄱阳。

  兵力合计逾五十万。

  倘若这些军队能及时回援中枢,结局未必如此。

  而这位吴芮,正是鄱阳令。

  当天道皇榜浮现其名时,李斯面色骤变。

  为何?

  只因此人他不仅识得,还曾亲自举荐。

  吴芮乃昔日吴王夫差之后,在地方声望极高。

  秦一统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此人顺势入仕。

  鄱阳地处边陲,道路难行,言语不通,朝廷便采取了任用本地人管理本地事务的策略。

  吴芮正是在此背景下被任命为鄱阳令。

  不久后,岭南战事骤起,为保障前线军需,李斯向嬴政提议,由吴芮负责粮草调度。

  为便于行事,李斯奏请册封吴芮为鄱阳君。如此一来,他便可名正言顺地征收赋税,支撑大军用度。

  在大秦律法中,若被举荐之人犯下重罪,举荐者亦须同担其责。

  如今乱国奸臣榜上竟赫然出现吴芮之名,李斯心中顿时如坠冰窟。

  “该死!”嬴政从牙缝中挤出两字,怒意冲天。

  若说吴芮尚可归为意外,那接下来的名字却绝无半分巧合可言。

  此人并非什么前朝遗脉,而是真真正正的大秦将领。

  “大秦乱国奸臣榜排行第六:赵佗,奖励【续命丹】五颗!”

  倒吸冷气之声四起。

  吴芮名声不显,知晓者寥寥。

  但赵佗之名,几乎无人不晓。

  他是岭南军团主帅任嚣的副手,手握五十万大军,镇守南疆要地。

  这样一位身居高位、执掌兵权的将领,怎会沦为乱国之臣?

  可事实确凿,毫无冤屈。

  秦末天下动荡,中原崩裂,岭南军团非但未回师勤王,反而彻底割据自立。

  赵佗不仅拒绝北援,更将主张回救的将领与忠臣尽数诛杀。

  随后封锁通道,断绝往来,自立为南越王,在岭南称尊百年,寿逾百岁。

  如此行径,不列奸榜,谁该上榜?

  岭南官场早已腐朽透顶,仅靠压制已无法维系。

  一场彻头彻尾的清洗势在必行。

  赵佗登榜,预示着风暴将至。

  其部下极可能提前反叛,脱离大秦掌控。

  一旦成真,后果不堪设想。

  嬴政眉头紧锁,显然已洞察此危局,却尚未寻得良策应对。

  天道皇榜再起波动,新的排名浮现而出。

  这一回,赵高脸色骤变,面如死灰。

  “大秦乱国奸臣榜排行第五:阎乐,奖励【续命丹】六颗!”

  九霄之上,威严之声滚滚而落,响彻殿宇。

  当“天道皇榜”之声响彻云霄时,赵高猛然抬头望向空中那块金光闪烁的榜单,脸色骤然惨白。

  他的双眼瞪得极大,仿佛看到了不可名状之物。

  “阎乐”二字赫然浮现。

  这个名字,再一次将他拖入深渊。

  阎乐,乃其婿也,曾参与望夷宫之变,亲手逼迫胡亥自尽于宫中。

  相较其弟赵成,此人在朝中更为人所知。

  因攀附赵高权势,得以在咸阳任秦吏一职,虽无显赫功绩,却也算身居要位。

  金光再度垂落,依旧锁定咸阳城内某处。

  众人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跪伏于地的赵高。

  冷汗顺着他的脊背滑下,衣袍湿透,身体如风中枯叶般抖动不止。

  “陛下……老奴……老奴毫不知情……真的……”话语断续,几不成声。

  嬴政立于殿前,目光如刀,冷冷扫过赵高。

  “押阎乐入宫。”一道命令掷地有声。

  身旁郎卫立即领命,转身疾步而出。

  群臣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压得极低。

  这榜单来得毫无征兆,上榜之人更是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