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秦乱国奸臣榜榜首:刘邦-《大秦:隐忍十年,榜现我杀疯了》

  话音未落,尚未来得及揭晓榜首人选的天道皇榜忽然金光涌动。

  一道金色雷霆自榜单中迸发而出,如苍天怒目,直劈胡亥头顶。

  好家伙!

  嬴白站在一旁,心头一震。

  他清楚记得,此前在东海之畔,天道皇榜已明言:首度质疑者,仅予警告;若再犯,立斩不赦。

  “退开!”嬴白眉头紧锁,厉声喝道。

  周围诸公子闻声纷纷避让。

  “轰——!”

  “咔嚓——!”

  雷光落地,胡亥当场被击中。

  其头顶骤然升起一股黑气,双眼暴睁,身躯一僵,随即重重倒下,再无声息。

  “天命不可违,逆者必诛。初犯示警,再犯者死。”

  九霄之上,威严之声滚滚落下。

  众人瞠目结舌,无人敢言。

  死了?

  胡亥真的死了?

  的确,已然毙命。

  因那高悬天际的“大秦乱国奸臣榜”上,胡亥之名已然消失无踪。

  李斯顺势升至第二,赵高位列第三。

  嬴政凝视着地上那具焦黑冒烟的尸身,眉宇间阴云密布。

  继而抬首,望向空中榜单,神色冷峻如铁。

  嬴白见状,心头一紧。

  莫非父皇要与那天道皇榜正面相抗?

  此物看似出自玄异之境,口称代行天意,实则来历不明。若是嬴政真动了手,自己该不该出手相助?

  所幸,嬴政并未轻举妄动。

  “死有余辜。”他冷冷吐出四字,“来人,拖走。”

  紧接着,声音森寒:“王贲听令,即刻搜捕赵高党羽,一个不留。”

  旨意下达,朝中顿时骚动。

  凡曾与赵高往来密切,甚至托其办事者,无不胆寒心悸。

  “喏!”王贲领命,旋即率一队郎卫疾步而出,踏过殿外长阶,直奔宫门而去。

  大殿重归沉寂,胡亥残躯亦被远移而去。

  望着那一去不返的身影,嬴白心中泛起一丝复杂情绪。

  天道皇榜尚未显现之际,他隐匿十年,默默积蓄力量,只待秦末风云突变的那一刻。

  为的是在乱世中扭转乾坤。

  也曾谋划过,在沙丘宫中一剑斩断胡亥与赵高的性命。

  可他从未料到,胡亥竟会以那样的方式悄然离世。

  真是世事难测,谋算终究抵不过天意。

  大秦乱国奸臣榜前十之位,已有九人揭晓。

  唯独最后一席,迟迟未定。

  嬴白眉头微皱。

  该出的人,几乎都已现身。

  胡亥、赵高、李斯,竟无一人登顶榜首。

  那这第一的位置,究竟属于谁?

  “大秦乱国奸臣榜,排名第一:刘邦,奖励【续命丹】十颗,奖励称号【领袖】。”

  【领袖】:魅力提升,人心凝聚,气运加身!

  嬴白一怔。

  刘邦?

  居然是他?

  稍一愣神,随即恍然。

  是了……

  他竟忘了这一节。

  刘邦,原也是秦吏。

  虽仅为一介亭长,官职卑微,但终究穿的是秦服,吃的是秦禄。

  从身份上论,并非毫无关联。

  若说赵高乱政、李斯附逆、胡亥败德,皆为大秦崩塌的推手。

  那真正将大秦彻底埋葬的,正是刘邦。

  当年项羽尚在巨鹿苦战,硝烟未散。

  刘邦却率军迂回西进,一举突破函谷关,兵临咸阳城下。

  子婴诛杀赵高后,自知无力回天,只得开城归降。

  那一刻,大秦正式覆灭。

  如此看来,刘邦位列榜首,倒也合情合理。

  嬴白能想通,但朝中众人却一片茫然。

  当“刘邦”二字浮现于天道皇榜时,满殿皆惊。

  此人是谁?

  为何上榜?

  有何凭据?

  不久,便有人猛然记起。

  “我想起来了!快看那边!”一名大臣指向另一榜单——大秦最强武器榜。

  “排名第四,赤霄斩龙剑,持剑者正是刘邦!”

  此言一出,殿前顿时哗然。

  若非天道皇榜昭示天下,谁又能想到民间竟藏有如此人物?

  项羽、刘邦、张良、萧何……

  一个个名字接连浮现,如星火燎原,震动朝野。

  令人惊叹,也令人警觉。

  所幸,最终名单已尽。

  未登此榜者,心中暗喜。

  至于刘邦其人,意欲何为,已非他们所能左右。

  那是帝王该思量的事。

  “天道皇榜,恩泽万民,凡上榜者,皆得赐福。”

  乱国奸臣榜落幕之后,众人屏息以待——下一个榜单,即将揭晓。

  嬴白心中清楚,还有一份新近拟定的大秦最强军团榜单尚未揭晓,此事本不在原定计划之中。

  念头刚落,天际便再度传来异象。

  “一日后,发布大秦最强军团排行;十日后,公布帝国帝王榜!”

  话音落下,那横贯长空、绵延数千丈的金色榜文缓缓消散于云层之间。

  未等群臣回神,又一则消息如惊雷炸响。

  王离疾步自殿外而来,穿过两列文武,神色凝重地在嬴政面前单膝跪地,抱拳启奏:“启禀陛下,末将奉命前往天牢提审赵高。”

  “却发现狱中无人值守,守狱将士尽数身亡。赵高、其弟赵成,连同女婿阎乐,皆已不见踪影。”

  倒抽冷气之声四起。

  赵高竟脱逃了?

  他不是已自行束手就擒,甘愿入狱赎罪吗?

  立于高阶之上的嬴白听罢,面色平静,毫无意外之色。

  这早在他预料之中。赵高何等奸猾,岂会真心伏法?逃亡才是他的真正打算。

  细细思量,必是某个环节出了差池。

  赵高之所以铤而走险,极可能是收到了某种密报——要么是赵佗在岭南举兵反叛的消息已然泄露,要么是他自知死期将至,索性孤注一掷,逃离咸阳!

  无论缘由如何,人已经不见了。

  “轰!”

  一声巨响震彻大殿。

  嬴政猛然起身,一掌拍下,面前的墨玉案应声碎裂,木石四溅。

  “找死!”他双目含怒,牙缝中挤出两字。

  殿外顿时鸦雀无声。

  赵高逃脱,对大秦而言绝非小事。此人执掌内廷多年,知晓诸多隐秘,若将所知外泄,必将掀起滔天波澜。

  更甚者,其中牵涉嬴政本人诸多不为人知之事。

  这正是嬴政震怒的根本所在。

  乱国奸臣榜上,其余逆臣皆已伏法。

  唯独赵高一家逍遥法外!

  岂非成了天下笑柄?

  倘若此事传扬四方,大秦威严何存?

  “天牧!”嬴政猛然转头,目光如炬。

  嬴白上前一步,拱手应道:“儿臣在。”

  咸阳宫内。

  天道皇榜隐去后,群臣陆续退去。

  议政殿前,顷刻间归于寂静,唯余宫人清扫残屑的窸窣之声。

  书房之内。

  嬴白肃立于书案对面。

  嬴政倚坐椅中,双目轻阖,眉心紧锁,久久未曾言语。

  今日变故连连,实属罕见。

  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同列乱世奸佞之名榜。

  赵高遁逃无踪,李斯依法受刑,胡亥猝然身亡。

  一日之间,嬴政接连失去两位重臣与一位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