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归途-《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

  刘云要回辽东的消息像一阵风,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他们都以为刘云会抗命不遵,甚至会拥兵自重,在京城搞出什么大乱子,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听话”,说走就走。

  ……

  信王府。

  朱由检听着属下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虑。

  “他真的就这么走了?”

  “是的,殿下。”

  “他有没有说什么?”

  “没有,”那属下摇了摇头,“王将军只是说军令如山,他身为军人,理应服从。”

  朱由检沉默了。他知道,刘云这一走,他在军中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一点影响力,就彻底地烟消云散了。他手中的那把最锋利的刀,也被熊廷弼给强行收回去了。

  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力和不甘,但是他没有办法。他现在还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闲散王爷,根本无法与熊廷弼这种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封疆大吏相抗衡。

  “备车,”许久,他才缓缓地开口,“本王要去送送他。”

  ……

  京城,十里长亭。

  刘云和他那浩浩荡荡的归乡队伍早已等候在了那里。他麾下的士兵一个个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显然对这次的“荣归故里”充满了抵触和不满。

  刘云却毫不在意,他只是悠闲地骑在马上,看着远处那渐渐西斜的太阳。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是信王朱由检。他竟然真的亲自来为刘云送行。

  “王将军!”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刘云的面前,脸上充满了歉意,“此事是本王无能,让你受委屈了。”

  “殿下言重了。”刘云也下了马,对他抱了抱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熊大人才是辽东的主帅,他的命令,我理应服从。”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却也充满了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

  朱由检的心中一痛,他知道,自己恐怕是要失去这个他最看重的盟友了。

  “王将军,”他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塞到了刘云的手里,“这是本王的私人令牌。以后在辽东,若是真的碰到了过不去的坎,就派人拿着它来京城找我。只要本王还在,就绝不会坐视不理。”

  这是他唯一能为刘云做的了。

  刘云看着手中那冰冷的、象征着亲王身份的令牌,心中闪过了一丝暖意。他知道,这位未来的崇祯皇帝虽然多疑刻薄,但骨子里却依旧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理想主义者。

  “多谢殿下。”他郑重地将令牌收入怀中。

  “殿下也请多保重。”他意有所指地说道,“京城,比辽东更险恶。”

  说完,他不再多言,翻身上马。

  “我们走!”

  他一挥手,带着他那庞大的队伍,头也不回地向着那早已被夕阳染红的东方行去。只留下朱由检一个人在原地怔怔地发呆,和那一句让他回味了许久的话。

  京城,比辽东,更险恶。

  刘云回辽东的路走得不急不缓,就像一个被贬的官员带着自己的家当,慢悠悠地荣归故里,一路上游山玩水,好不惬意。

  但是,他和他麾下的斥候们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警惕。他们在暗中将沿途所有的地形、关隘和卫所的布防都一一地记录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迟早会再杀回来的。

  ……

  半个月后,他们终于回到了那早已物是人非的广宁城。

  熊廷弼没有亲自来迎接他,只是派了一个参将,将他和他的部队都“请”到了城外一处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大营里,美其名曰“接风洗尘”,实则软禁。

  当天晚上,熊廷弼在他的巡抚行辕大摆筵席,“邀请”刘云和李如松前去赴宴,并且指明只许他们二人前来,不许带任何亲兵。

  这又是一场鸿门宴。

  “大人,不能去!”李如松第一个站了出来,脸上满是警惕,“那姓熊的心眼比针尖还小,他这次把我们叫回来,肯定没安好心!他这是想缴了我们的兵权,把我们当成他砧板上的肉啊!”

  “我知道。”刘云却很平静。他一边慢条斯理地穿着那件崭新的总兵官服,一边淡淡地说道:“但是,我们能不去吗?”

  李如松沉默了。

  他知道,不能。他们现在身在熊廷弼的地盘,手下数千弟兄都被围困在城外的大营里。他们要是敢抗命不遵,熊廷弼立刻就能给他们扣上一顶“谋逆”的大帽子,然后名正言顺地将他们连同他们的部队都一锅端了。

  “那……那怎么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脸上露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走吧,去会会我们这位老上官。我也很想知道,他给我准备的,到底是庆功酒,还是断头饭。”

  ……

  巡抚行辕灯火通明,戒备森严。

  大堂之内早已是高朋满座,辽东所有有头有脸的将领几乎都到齐了。他们看着那从容不迫地走进来的刘云,和跟在他身后一脸紧张的李如松,眼中都充满了幸灾乐祸的看好戏的神色。

  他们都知道,今天晚上,熊大人要杀鸡儆猴了。而王大贵,就是那只最肥也最跳的鸡。

  熊廷弼高坐于主位之上,他的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仿佛真的是在为自己昔日的爱将接风洗尘。

  “王将军,李将军,”他端起酒杯,朗声说道,“你们回来了,本官甚是想念啊。来,本官敬你们一杯,为你们洗去京城的风尘,也预祝我们君臣同心,再创辉煌!”

  他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充满了上位者对下属的“关怀”和“期许”。

  但是,刘云却从他那看似和善的眼神里,捕捉到了一丝冰冷的杀机。

  他知道,今天这场宴会,绝不会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