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陆渊一行人踏着渐沉的夕照回到了夏侯府邸。
醉春楼内的喧嚣与光影犹在眼前浮动,与此刻深宅大院的静谧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小茹,你先带峦儿和圆圆去见师父师娘,”陆渊轻声吩咐,“记得把钰儿平安送回谢夫人身边。”
目送她们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他独自转身,穿过几进院落。
青石路两侧的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将他的影子时而拉长,时而缩短,如同他此刻纷扰的心绪。
他先去了偏院寻孙敬与朱富。
远远便望见从江东跟随他北上的弟兄们正围坐在庭院中,认真地擦拭着兵器。
夕阳余辉,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庞。
“公子。”见陆渊进来,孙敬率先起身抱拳,朱富与其他护卫小厮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齐声问候。
陆渊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都坐。药材和其他要采买的物品,可都准备妥当了?”
朱富连忙点头:“回公子,一切都已备齐,绝不会耽误明日的行程。”
孙敬补充道:“许都的世家对我们颇为客气,承诺的药材大多如数交付,那些实在凑不齐的,也都按市价补足了银钱。”
陆渊闻言,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辛苦诸位了。
今晚大家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日一早我们便启程。”
在众人的应诺和笑语声中,他转身离开了偏院。
然而走出院门的那一刻,他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
暮色中,他回头望了一眼那些在夕阳下继续忙碌的身影,一股难以言说的愧疚突然涌上心头。
这些忠勇的汉子一路追随他出生入死,而他却永远无法向他们坦言内心最深的忧虑——
前方最危险的并非战乱与盗匪,而是跟随他注定要踏上一条充满血腥与荆棘的道路。
暮色渐浓,陆渊绕过几道回廊,停在崔林一家的房门前。
他抬手轻叩,门内传来稚嫩的诵书声。
开门的是崔林,见来人是陆渊,立即露出温和的笑意:“陆兄来得正好。”
他侧身将人让进屋内,目光却不自觉地瞥向案几上那两支素银发钗和一件小巧玲珑的银饰;
“你带钰儿出去游玩,我们已是感激,何必再破费购置这些……”
屋内,崔老夫人与谢氏正坐在窗下缝制衣衫,闻言也抬起头来。
老夫人放下针线,语气慈祥却带着几分忐忑:“陆小先生,这太让你破费了。
我们一家受你恩惠已多,实在过意不去。”
陆渊向崔老夫人和谢氏郑重行礼,烛光在他认真的面容上跳跃:
“老夫人,嫂子,不过是些小物件,能让钰儿开心便值得。”
他直起身,转向崔林,语气变得郑重,“德儒兄,我此番前来,是想认真问问你的意愿——
可还愿意随我们继续南下?若是想在许都安定下来,我也可以为你安排……”
“陆兄此言差矣!”崔林突然打断,眉宇间竟染上一丝罕见的愠色,“崔某既然应允与你同行济世,岂会半途而废?
莫非在陆兄眼中,崔林是这般言而无信之人?”
陆渊连忙摆手:“正因敬重德儒兄,我才必须相问。
前路迢迢,风餐露宿,我实在不忍让你们一家跟着受苦。”
崔林沉默片刻,目光缓缓扫过满头银丝的母亲、温婉贤淑的妻子,最后落在正睁着大眼睛望着他们的女儿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坚定如铁:“陆兄不必多虑。我们一家已经商议过了,愿随你同行。”
这时,五岁的崔钰放下手中的字帖,小跑到陆渊面前,仰起稚嫩的小脸:
“陆叔叔,南方真的有很好看的花衣裳吗?”
陆渊蹲下身,平视着小姑娘明亮的眼眸,温和地笑了:
“有啊,南方的衣裳就像春天最绚烂的花朵,比醉春楼里舞姬的衣裙还要漂亮百倍。”
离开崔林的住处时,夜色已深。
陆渊独自走在寂静的回廊下,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时代如此矛盾——一边是醉春楼里一席宴饮可抵平民数年口粮的奢靡,一边是崔林这般满腹经纶却难觅立锥之地的寒士。
而他,将要带着这些人走向未知的前路。
晚膳后,夏侯家厅堂内早已坐满了期待的小客人。
曹丕、曹植、夏侯霸等孩子们翘首以盼,连平日里最坐不住的小曹熊也规规矩矩地跪坐在席垫上。
“陆先生,今日孙悟空能出五行山了吗?”曹熊迫不及待地发问,大眼睛里满是期待。
陆渊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坐下,微微一笑,将《西游记》后续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个半时辰在精彩的讲述中飞逝而过,当他说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满堂都是意犹未尽的叹息。
“陆先生,明日还会来给我们讲故事吗?”小曹熊扯住他的衣角,眼中闪着不舍的光。
陆渊轻抚孩子的发顶,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故事永远都在,待他日有缘,定再为你们讲述。”
小曹熊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手指仍紧紧攥着他的衣角,仿佛这样就能留住这个带来奇妙故事的夜晚。
回到房中,陆渊和衣躺在榻上,窗外月色如水,他却毫无睡意。
白日的画面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翻涌不休——醉春楼里精致炙肉散发的焦香、青梅酒在舌尖的清冽、舞姬水袖翩跹的曼妙姿态;
与这一路从江东到许都所见形成了刺目的对比:
那些面黄肌瘦的流民、荒芜龟裂的田地、散落道旁无人收敛的白骨……
作为意外闯入这个时代的灵魂,他原本对三国士族的认知多停留在泛黄史书的冰冷记述中。
原主虽是江东陆氏子弟,却因庶出身份,对顶层士族的奢靡生活知之甚少。
这一路北上,他亲眼所见的尽是乱世中平民的苦难。
今日醉春楼之行,才让他真正窥见了这个时代特权阶层生活的冰山一角。
最令他心惊的是,尽管官渡前线战事正酣,曹司空亲率大军与袁绍生死相搏,胜负犹在未定之数;
这许都城中的达官贵人们却依然笙歌宴饮,仿佛烽火与生死都与他们无关。
这种触目惊心的割裂,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后世对东汉至隋唐数百年间士族门阀的批判——
这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最终将演变成垄断整个社会的庞然大物。
他清晰地意识到,眼下这个时代,正是士族向门阀蜕变的关键节点。
不久的将来,他们将通过九品中正制把持仕途,借庄园经济聚敛惊人财富,凭家学传承垄断文化话语权。
最终形成的门阀世家,将对这片土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全方位的掌控。
到那时,连皇权都要对他们低头。若是皇帝不合心意,他们甚至敢——
“换一个。”
陆渊的思绪不断延伸,触及那个困扰了无数历史学者的命题:王朝兴衰的周期律。
每一个王朝初立时,统治者往往励精图治,休养生息;
到了中期,腐化渐生,积弊日深;
及至末年,已是病入膏肓,最终在惊天动地的农民起义中改朝换代。
为什么这个循环如此难以打破?
表面上看,土地兼并是最直接的答案。
王朝初年,经历战乱洗牌,土地分配相对平均;
随着时间推移,权贵利用特权不断兼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常态;
最终,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流民,成为颠覆王朝的火山。
但,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
醉春楼内的喧嚣与光影犹在眼前浮动,与此刻深宅大院的静谧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小茹,你先带峦儿和圆圆去见师父师娘,”陆渊轻声吩咐,“记得把钰儿平安送回谢夫人身边。”
目送她们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他独自转身,穿过几进院落。
青石路两侧的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将他的影子时而拉长,时而缩短,如同他此刻纷扰的心绪。
他先去了偏院寻孙敬与朱富。
远远便望见从江东跟随他北上的弟兄们正围坐在庭院中,认真地擦拭着兵器。
夕阳余辉,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庞。
“公子。”见陆渊进来,孙敬率先起身抱拳,朱富与其他护卫小厮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齐声问候。
陆渊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都坐。药材和其他要采买的物品,可都准备妥当了?”
朱富连忙点头:“回公子,一切都已备齐,绝不会耽误明日的行程。”
孙敬补充道:“许都的世家对我们颇为客气,承诺的药材大多如数交付,那些实在凑不齐的,也都按市价补足了银钱。”
陆渊闻言,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辛苦诸位了。
今晚大家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日一早我们便启程。”
在众人的应诺和笑语声中,他转身离开了偏院。
然而走出院门的那一刻,他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
暮色中,他回头望了一眼那些在夕阳下继续忙碌的身影,一股难以言说的愧疚突然涌上心头。
这些忠勇的汉子一路追随他出生入死,而他却永远无法向他们坦言内心最深的忧虑——
前方最危险的并非战乱与盗匪,而是跟随他注定要踏上一条充满血腥与荆棘的道路。
暮色渐浓,陆渊绕过几道回廊,停在崔林一家的房门前。
他抬手轻叩,门内传来稚嫩的诵书声。
开门的是崔林,见来人是陆渊,立即露出温和的笑意:“陆兄来得正好。”
他侧身将人让进屋内,目光却不自觉地瞥向案几上那两支素银发钗和一件小巧玲珑的银饰;
“你带钰儿出去游玩,我们已是感激,何必再破费购置这些……”
屋内,崔老夫人与谢氏正坐在窗下缝制衣衫,闻言也抬起头来。
老夫人放下针线,语气慈祥却带着几分忐忑:“陆小先生,这太让你破费了。
我们一家受你恩惠已多,实在过意不去。”
陆渊向崔老夫人和谢氏郑重行礼,烛光在他认真的面容上跳跃:
“老夫人,嫂子,不过是些小物件,能让钰儿开心便值得。”
他直起身,转向崔林,语气变得郑重,“德儒兄,我此番前来,是想认真问问你的意愿——
可还愿意随我们继续南下?若是想在许都安定下来,我也可以为你安排……”
“陆兄此言差矣!”崔林突然打断,眉宇间竟染上一丝罕见的愠色,“崔某既然应允与你同行济世,岂会半途而废?
莫非在陆兄眼中,崔林是这般言而无信之人?”
陆渊连忙摆手:“正因敬重德儒兄,我才必须相问。
前路迢迢,风餐露宿,我实在不忍让你们一家跟着受苦。”
崔林沉默片刻,目光缓缓扫过满头银丝的母亲、温婉贤淑的妻子,最后落在正睁着大眼睛望着他们的女儿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坚定如铁:“陆兄不必多虑。我们一家已经商议过了,愿随你同行。”
这时,五岁的崔钰放下手中的字帖,小跑到陆渊面前,仰起稚嫩的小脸:
“陆叔叔,南方真的有很好看的花衣裳吗?”
陆渊蹲下身,平视着小姑娘明亮的眼眸,温和地笑了:
“有啊,南方的衣裳就像春天最绚烂的花朵,比醉春楼里舞姬的衣裙还要漂亮百倍。”
离开崔林的住处时,夜色已深。
陆渊独自走在寂静的回廊下,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时代如此矛盾——一边是醉春楼里一席宴饮可抵平民数年口粮的奢靡,一边是崔林这般满腹经纶却难觅立锥之地的寒士。
而他,将要带着这些人走向未知的前路。
晚膳后,夏侯家厅堂内早已坐满了期待的小客人。
曹丕、曹植、夏侯霸等孩子们翘首以盼,连平日里最坐不住的小曹熊也规规矩矩地跪坐在席垫上。
“陆先生,今日孙悟空能出五行山了吗?”曹熊迫不及待地发问,大眼睛里满是期待。
陆渊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坐下,微微一笑,将《西游记》后续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个半时辰在精彩的讲述中飞逝而过,当他说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满堂都是意犹未尽的叹息。
“陆先生,明日还会来给我们讲故事吗?”小曹熊扯住他的衣角,眼中闪着不舍的光。
陆渊轻抚孩子的发顶,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故事永远都在,待他日有缘,定再为你们讲述。”
小曹熊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手指仍紧紧攥着他的衣角,仿佛这样就能留住这个带来奇妙故事的夜晚。
回到房中,陆渊和衣躺在榻上,窗外月色如水,他却毫无睡意。
白日的画面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翻涌不休——醉春楼里精致炙肉散发的焦香、青梅酒在舌尖的清冽、舞姬水袖翩跹的曼妙姿态;
与这一路从江东到许都所见形成了刺目的对比:
那些面黄肌瘦的流民、荒芜龟裂的田地、散落道旁无人收敛的白骨……
作为意外闯入这个时代的灵魂,他原本对三国士族的认知多停留在泛黄史书的冰冷记述中。
原主虽是江东陆氏子弟,却因庶出身份,对顶层士族的奢靡生活知之甚少。
这一路北上,他亲眼所见的尽是乱世中平民的苦难。
今日醉春楼之行,才让他真正窥见了这个时代特权阶层生活的冰山一角。
最令他心惊的是,尽管官渡前线战事正酣,曹司空亲率大军与袁绍生死相搏,胜负犹在未定之数;
这许都城中的达官贵人们却依然笙歌宴饮,仿佛烽火与生死都与他们无关。
这种触目惊心的割裂,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后世对东汉至隋唐数百年间士族门阀的批判——
这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最终将演变成垄断整个社会的庞然大物。
他清晰地意识到,眼下这个时代,正是士族向门阀蜕变的关键节点。
不久的将来,他们将通过九品中正制把持仕途,借庄园经济聚敛惊人财富,凭家学传承垄断文化话语权。
最终形成的门阀世家,将对这片土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全方位的掌控。
到那时,连皇权都要对他们低头。若是皇帝不合心意,他们甚至敢——
“换一个。”
陆渊的思绪不断延伸,触及那个困扰了无数历史学者的命题:王朝兴衰的周期律。
每一个王朝初立时,统治者往往励精图治,休养生息;
到了中期,腐化渐生,积弊日深;
及至末年,已是病入膏肓,最终在惊天动地的农民起义中改朝换代。
为什么这个循环如此难以打破?
表面上看,土地兼并是最直接的答案。
王朝初年,经历战乱洗牌,土地分配相对平均;
随着时间推移,权贵利用特权不断兼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常态;
最终,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流民,成为颠覆王朝的火山。
但,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