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缓缓驶过哨卡,正式踏入了叶县地界。
直到此刻,车厢内的华佗与女眷们,以及车外骑马随行的众人,才真正松了口气。
方才那惊险却顺利的一幕仍在脑海中回荡——
胡勇认出他们时那毫不作伪的敬意,士兵们自发列队相送的场景,都让人心潮起伏。
“看来,当初在前线为曹司空诊治头风,终究是结下了一份善缘。”华佗抚着长须,轻声感叹。
这份来自军中将士的认可,在关键时刻成了他们最坚实的通行凭证。
然而,萦绕在陆渊心头的那股危机感却并未随着关卡远去而消散,反而像逐渐收紧的绞索,让他背脊阵阵发凉。
他眉头紧锁,敏锐地察觉到——这份超乎常人的直觉,或许正是双魂融合后带来的馈赠,亦或是诅咒。
上一次出现这般心悸,是在遇见孙峦前,那时遭遇了猛虎与刺杀孙策的门客;而这一次的不安,远比上次更加汹涌猛烈。
“必须尽快离开这里。”他在心中默念。
两名年轻的护卫正在兴高采烈地模仿方才胡勇与陆渊的对话,被孙敬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
他策马靠近神色凝重的陆渊,压低声音:“公子,关卡已过,可是……仍有不妥?”
陆渊被拉回现实,下意识问道:“老孙,从此地出发,穿过叶县抵达南阳,还需多久?”
孙敬略作思索,答道:“公子,我们此刻其实已在南阳郡境内。叶县本身,便是南阳的北大门。”
“什么?”陆渊一怔,这个认知让他瞬间警觉。
他脱口追问:“那现在的南阳,实际控制情况如何?如果我们想彻底摆脱曹……”
话到一半,他猛然收声,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一股强烈的懊悔涌上心头——自己与张飞论兵时,还曾反复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果事到临头,竟因连续的奔波与紧张,忽略了最基本的情报搜集!
他立刻改口,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老孙。你立刻挑选两名最机警的弟兄,快马加鞭,潜入叶县!
务必摸清各方势力在南阳的实际控制范围、兵力部署,特别是曹军与可能存在的其他势力的动向。
我们不去叶县县城,改走博望,直接南下新野!”
孙敬与一旁的朱富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事情的重要性。
“公子放心!”孙敬抱拳,声音沉稳有力,“此事关系重大,我与老朱亲自走一趟。
定在天黑前,将南阳的虚实探明,回来禀报!”
话音未落,两人已一扯缰绳,马匹嘶鸣着冲出队伍,扬起一路烟尘,朝着叶县的方向疾驰而去。
崔林勒住马缰,目送孙敬与朱富的身影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这才缓缓驱马靠近陆渊。
他沉吟片刻,声音低沉而谨慎:
“陆兄,我虽久在北方,对南阳局势也略知一二。
曹司空的布防,确实主要集中在叶县至宛城一线,作为防备南方的前哨。
只要我们能顺利通过叶县地界,继续南下,来自曹军的直接威胁便会大减。”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陆渊,问出了心中盘旋已久的疑虑:
“陆兄如此急切,甚至不惜临时变更路线,可是……在担忧曹司空会对我们不利?”
陆渊迎上他的目光,坦然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德儒兄明鉴。曹孟德与我,终究不是同路之人。
他若知晓我曾与张翼德秘密接触,更在军中行医时刻意隐藏了武艺……以他多疑善忌的性格,绝不会容我。”
崔林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复杂无比。
自从与陆渊同行以来,得到的都是礼遇,但这一次,扑面而来的危机感却截然不同。
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与张飞接触此等关乎立场性命的大事,陆渊竟从未向他透露分毫。
陆渊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在马上微微欠身,语气诚恳地告罪:
“德儒兄,非是陆渊有意隐瞒与张飞之事。
实乃此事关系重大,多一人知晓,便多一分泄露的风险,不仅会连累兄台,更可能危及我等所有人的性命。
隐瞒之过,还请德儒兄海涵。”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确认护卫们都时刻在警戒,这才将声音压得低了一些,对崔林来说却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块巨石:
“既然已行至此处,有些事,也该向德儒兄坦诚了。
我此前在寿春附近偶遇张飞,不仅与他切磋武艺,更应其所请,助他操练军队,改良军制。”
他目光灼灼,继续道:“我此番执意北上,大力推行《防疫十条》;
首要之因,确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席卷天下的大疫,拯救苍生于水火。
但此行南下南阳,除了此地确是疫病高发之区,可践行医道救人之外,亦存了另一番心思——”
他深吸一口气,字句清晰地说道:“我欲在南阳寻觅根基之地,建立根据地,积蓄力量。
他日,当助刘玄德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再造太平!”
他凝视着崔林瞬间苍白的脸色,语气沉重而决绝:“德儒兄,事已至此,陆渊不敢再相瞒。
你我相交于微末,情谊深厚,我亦不愿强人所难。
若兄台觉得此路太过凶险,此刻离去,尚来得及。
我绝不会阻拦,更不会心存芥蒂。”
崔林呆坐马上,脸上神色剧烈变幻,震惊、恍然、挣扎、无奈交织在一起。
半晌,他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嘴角扯出一抹苦涩至极的笑容:
“陆小兄啊陆小兄……我崔林这算不算是……稀里糊涂就上了你的贼船了?”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自嘲,“难怪当初离开许都前;
你特意问我是否愿在许都安家立业……原来那时,你便存着南下投刘之心。”
他目光扫过周围熟悉的车马和护卫,叹息道:
“时至今日,就算我崔林此刻抽身而去,身上也早已打上了你陆渊与华神医的烙印,一旦事发,曹司空那边,又如何能说得清?”
他最终抬起头,直视陆渊,问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让他困惑的问题:
“只是……陆兄,我仍有一事不明。
那刘玄德如今势单力薄,漂泊不定,天下人皆视其为丧家之犬。
以陆兄你经天纬地之才,洞察世事之明,放眼天下,诸侯何其多也,为何……为何独独选中了他?”
陆渊勒住马缰,目光投向远处层峦叠翠的山岭,那绵延的绿色仿佛连接着另一个时空。
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某种超越年龄的深沉:
“德儒兄,在我那一梦千秋的旅程中,你知道最让我扼腕叹息的是什么吗?”
崔林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谨慎地猜测:“莫非是梦中……未能辅佐刘皇叔成就大业,一统山河?”
陆渊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非也。令我辗转反侧的是,即便蜀汉丞相鞠躬尽瘁,终究未能北伐成功,复兴汉室。
那五丈原的秋风,吹散的不只是一代贤相的生命,更是一个时代的希望。”
“蜀汉?”崔林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陌生的国号,“这莫非就是刘皇叔将来所立的国号?”
陆渊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然一笑:“谈论这些终究没有意义。
梦境终究是梦境,谁敢保证世事一定会按照梦中的轨迹发展?
我选择刘皇叔,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只有他,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接纳我的理念,愿意为了天下苍生而做出改变。”
直到此刻,车厢内的华佗与女眷们,以及车外骑马随行的众人,才真正松了口气。
方才那惊险却顺利的一幕仍在脑海中回荡——
胡勇认出他们时那毫不作伪的敬意,士兵们自发列队相送的场景,都让人心潮起伏。
“看来,当初在前线为曹司空诊治头风,终究是结下了一份善缘。”华佗抚着长须,轻声感叹。
这份来自军中将士的认可,在关键时刻成了他们最坚实的通行凭证。
然而,萦绕在陆渊心头的那股危机感却并未随着关卡远去而消散,反而像逐渐收紧的绞索,让他背脊阵阵发凉。
他眉头紧锁,敏锐地察觉到——这份超乎常人的直觉,或许正是双魂融合后带来的馈赠,亦或是诅咒。
上一次出现这般心悸,是在遇见孙峦前,那时遭遇了猛虎与刺杀孙策的门客;而这一次的不安,远比上次更加汹涌猛烈。
“必须尽快离开这里。”他在心中默念。
两名年轻的护卫正在兴高采烈地模仿方才胡勇与陆渊的对话,被孙敬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
他策马靠近神色凝重的陆渊,压低声音:“公子,关卡已过,可是……仍有不妥?”
陆渊被拉回现实,下意识问道:“老孙,从此地出发,穿过叶县抵达南阳,还需多久?”
孙敬略作思索,答道:“公子,我们此刻其实已在南阳郡境内。叶县本身,便是南阳的北大门。”
“什么?”陆渊一怔,这个认知让他瞬间警觉。
他脱口追问:“那现在的南阳,实际控制情况如何?如果我们想彻底摆脱曹……”
话到一半,他猛然收声,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一股强烈的懊悔涌上心头——自己与张飞论兵时,还曾反复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果事到临头,竟因连续的奔波与紧张,忽略了最基本的情报搜集!
他立刻改口,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老孙。你立刻挑选两名最机警的弟兄,快马加鞭,潜入叶县!
务必摸清各方势力在南阳的实际控制范围、兵力部署,特别是曹军与可能存在的其他势力的动向。
我们不去叶县县城,改走博望,直接南下新野!”
孙敬与一旁的朱富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事情的重要性。
“公子放心!”孙敬抱拳,声音沉稳有力,“此事关系重大,我与老朱亲自走一趟。
定在天黑前,将南阳的虚实探明,回来禀报!”
话音未落,两人已一扯缰绳,马匹嘶鸣着冲出队伍,扬起一路烟尘,朝着叶县的方向疾驰而去。
崔林勒住马缰,目送孙敬与朱富的身影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这才缓缓驱马靠近陆渊。
他沉吟片刻,声音低沉而谨慎:
“陆兄,我虽久在北方,对南阳局势也略知一二。
曹司空的布防,确实主要集中在叶县至宛城一线,作为防备南方的前哨。
只要我们能顺利通过叶县地界,继续南下,来自曹军的直接威胁便会大减。”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陆渊,问出了心中盘旋已久的疑虑:
“陆兄如此急切,甚至不惜临时变更路线,可是……在担忧曹司空会对我们不利?”
陆渊迎上他的目光,坦然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德儒兄明鉴。曹孟德与我,终究不是同路之人。
他若知晓我曾与张翼德秘密接触,更在军中行医时刻意隐藏了武艺……以他多疑善忌的性格,绝不会容我。”
崔林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复杂无比。
自从与陆渊同行以来,得到的都是礼遇,但这一次,扑面而来的危机感却截然不同。
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与张飞接触此等关乎立场性命的大事,陆渊竟从未向他透露分毫。
陆渊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在马上微微欠身,语气诚恳地告罪:
“德儒兄,非是陆渊有意隐瞒与张飞之事。
实乃此事关系重大,多一人知晓,便多一分泄露的风险,不仅会连累兄台,更可能危及我等所有人的性命。
隐瞒之过,还请德儒兄海涵。”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确认护卫们都时刻在警戒,这才将声音压得低了一些,对崔林来说却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块巨石:
“既然已行至此处,有些事,也该向德儒兄坦诚了。
我此前在寿春附近偶遇张飞,不仅与他切磋武艺,更应其所请,助他操练军队,改良军制。”
他目光灼灼,继续道:“我此番执意北上,大力推行《防疫十条》;
首要之因,确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席卷天下的大疫,拯救苍生于水火。
但此行南下南阳,除了此地确是疫病高发之区,可践行医道救人之外,亦存了另一番心思——”
他深吸一口气,字句清晰地说道:“我欲在南阳寻觅根基之地,建立根据地,积蓄力量。
他日,当助刘玄德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再造太平!”
他凝视着崔林瞬间苍白的脸色,语气沉重而决绝:“德儒兄,事已至此,陆渊不敢再相瞒。
你我相交于微末,情谊深厚,我亦不愿强人所难。
若兄台觉得此路太过凶险,此刻离去,尚来得及。
我绝不会阻拦,更不会心存芥蒂。”
崔林呆坐马上,脸上神色剧烈变幻,震惊、恍然、挣扎、无奈交织在一起。
半晌,他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嘴角扯出一抹苦涩至极的笑容:
“陆小兄啊陆小兄……我崔林这算不算是……稀里糊涂就上了你的贼船了?”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自嘲,“难怪当初离开许都前;
你特意问我是否愿在许都安家立业……原来那时,你便存着南下投刘之心。”
他目光扫过周围熟悉的车马和护卫,叹息道:
“时至今日,就算我崔林此刻抽身而去,身上也早已打上了你陆渊与华神医的烙印,一旦事发,曹司空那边,又如何能说得清?”
他最终抬起头,直视陆渊,问出了那个最关键、也最让他困惑的问题:
“只是……陆兄,我仍有一事不明。
那刘玄德如今势单力薄,漂泊不定,天下人皆视其为丧家之犬。
以陆兄你经天纬地之才,洞察世事之明,放眼天下,诸侯何其多也,为何……为何独独选中了他?”
陆渊勒住马缰,目光投向远处层峦叠翠的山岭,那绵延的绿色仿佛连接着另一个时空。
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某种超越年龄的深沉:
“德儒兄,在我那一梦千秋的旅程中,你知道最让我扼腕叹息的是什么吗?”
崔林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谨慎地猜测:“莫非是梦中……未能辅佐刘皇叔成就大业,一统山河?”
陆渊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非也。令我辗转反侧的是,即便蜀汉丞相鞠躬尽瘁,终究未能北伐成功,复兴汉室。
那五丈原的秋风,吹散的不只是一代贤相的生命,更是一个时代的希望。”
“蜀汉?”崔林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陌生的国号,“这莫非就是刘皇叔将来所立的国号?”
陆渊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然一笑:“谈论这些终究没有意义。
梦境终究是梦境,谁敢保证世事一定会按照梦中的轨迹发展?
我选择刘皇叔,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只有他,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接纳我的理念,愿意为了天下苍生而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