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结果却大大出乎众人意料——那张药方,君臣佐使配伍得当;
用药平和稳健,针对孕妇体质考量周详,并无任何错漏或虎狼之药;
甚至可以说,是一张颇为稳妥、体现了扎实功底的良方。
药材本身,也都是真材实料,并无伪劣替代。
为了彻底弄清原委,众人在闻讯赶来的里正(村长)引领下,又接连走访了几户同样声称被那三位“神医弟子”诊治过的人家。
情况大同小异:所得的药方大多中规中矩,符合病症;
偶有几处药材搭配略显保守或稍有不当,但也绝无恶意害人之嫌,更像是经验尚浅者所为。
而当他们走到村中祠堂前时,更令人心惊的景象出现了——祠堂前立着的石碑上;
赫然用端正的隶书刻着《防疫十条》的全文,字迹工整有力!
不远处的大槐树下,一群衣衫朴素的孩童正围坐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边;
咿咿呀呀、口齿清晰地唱着陆渊当初为便于传播防疫办法而编写的防疫儿歌,歌词竟一字不差!
辞别千恩万谢、依旧将他们奉若神明的乡民,队伍重新踏上通往丹水县的官道,但气氛已截然不同。
为了方便深谈,陆渊、华佗、徐庶、崔林以及朱富几人上了同一辆较为宽敞的马车。
车厢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异常凝重。
华佗与陆渊师徒二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不解与巨大的困惑。
这幕后之人的行为,完全超出了常理可解的范畴。
徐庶苦笑着摇了摇头,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自嘲,更有深深的忌惮:
“我就说嘛,陆兄,你与尊师的名望传播之速,简直如同插上了翅膀,远超常理;
原来……是有人在暗中如此‘鼎力相助’,迫不及待地要为你们‘扬名立万’,将你们推上神坛。
只是这手段……不图财,不害命,反而行善积德,着实诡异得令人脊背发凉。”
崔林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膝头,沉吟分析道:
“从清溪里所见的一切来看,行事者绝非寻常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反而像是有真才实学、受过良好训练的医者。
他们冒用贤师徒之名,耗费心力药材,行的却是赠医施药、传播防疫知识、教化乡民的正道善举。
其目的……究竟何在?
耗费如此资源,为我们做嫁衣,他们想得到什么?”
一直沉默旁听、扮作商贾的朱富,此时也忍不住插话,提出了一种相对乐观的猜测:
“公子,华先生,会不会……是汝南张将军那边,得知我们到了南阳,特意派来的先遣医者,以此方式为我们铺路?
我记得您与张将军在寿春郊外分别前,曾特意与他详谈过组建随军医疗队、推行防疫之事。”
陆渊闻言,却果断地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如刀:“不可能。《防疫十条》的详细抄本,张飞兄长的确带走了一份。
但我后来为了便于孩童记忆所编的那首防疫儿歌,是在离开寿春之后才完成的;
绝无可能传到汝南,更不可能被张飞兄长派来的人熟知并传授。
这些人不仅熟知《十条》,连儿歌也分毫不差,行动如此迅速、组织有序,覆盖范围恐怕不止清溪里一处。
这显然是经过周密计划、有备而来,而且……其情报来源,精准得可怕。”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洞穿了某种迷雾的锐利光芒,缓缓吐出了那个萦绕在心头许久的猜测:
“我怀疑……主导这一切的,并非寻常势力,而是……道家之人。”
“道家?” 华佗闻言,花白的眉毛瞬间紧紧拧成了一个结,语气里带着行医者对于方术之士本能的警惕与深深的排斥;
“渊儿,此事怎会牵扯到道家?
那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虽以符水治病笼络人心,实则盘踞一方;
行事诡秘难测,多装神弄鬼之举,可不像什么走正途的良善之辈!
况且其势力范围主要在汉中、巴蜀,似乎并未大规模延伸至这南阳地界。”
陆渊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有隐瞒,必须将自己的猜想和盘托出。
他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苦笑,声音低沉却清晰:
“师父,我指的非是五斗米道。而是……一个更神秘,或许也更具能量的存在——于吉。”
“于吉?” 华佗瞳孔骤然微缩,这个名字显然触动了他某根敏感的神经。
“正是他。”陆渊重重点头,语气变得愈发沉重,“师父,您可还记得,我曾向您说过,当初在曲阿城街道上;
那位于吉老道曾对我说将于‘南阳丹火之地’煮茶相候。
他当时便以‘道友’相称,其言谈举止,看似平和,实则高深莫测,仿佛能洞悉天机。
如今,我们前脚刚踏入南阳,后脚便遭遇这等匪夷所思之事——
有人冒名行善、精准无比地传播您我名声、甚至连虎兄的存在(乡民口中的‘黑虎星君’)也在他们的‘剧本’之中……
这一切环环相扣,若说背后没有一双能够洞察先机;
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引导舆论的眼睛在精心布局,我绝不相信!
而截至目前,我所知晓的,唯一可能具备此等庞大能量、并且明确表示会在南阳‘等待’我的人,只有他——于吉!”
车厢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辘辘声,仿佛在敲打着每个人心头的疑团。
陆渊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继续剖析其中的利害:
“其实,若他们只是默默行善,救治百姓,即便冒用一下我们的名声;
只要不是招摇撞骗、害人性命,那倒也并非完全不能容忍,甚至从结果论,也算是做了好事。
但是,这种有意识、有组织、有预谋地推动,刻意将我们师徒塑造成下凡救世的神只,这就异常麻烦了!
这会将我们彻底暴露在各方视野之下,成为众矢之的,与我们最初设想的‘低调发展、积蓄力量’的方略完全背道而驰!
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我们不得不防。”
徐庶一直凝神静听,此刻接过话头,他的思维显然更为冷静和务实:
“陆兄所虑,自是长远。
然则,凡事皆有两面。
短期来看,这‘被神化’的名声,其实犹如一柄双刃剑。
它固然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但同样,也能为我们在这南阳之地迅速打开局面、赢得底层民心提供极大的便利。
乡民若视我等为‘仙师’,我们推行防疫、招募流民、乃至未来施政,阻力都会小上许多。
眼下纠结于此无益,当务之急,是尽快寻一处安稳之地扎下根来。
唯有安定下来,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人手,去彻查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如果最终证实,这一切果然是那于吉老道在背后推动……那么,陆兄,”
徐庶目光炯炯地看向陆渊,“你恐怕真的需要找机会,与这位神秘莫测的‘道友’,好好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了。
必须摸清他的真实意图。
崔林在一旁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补充道:“元直兄所言甚是,也唯有先行稳住自身,方能从容应对外局。
如今看来,我们之前那‘钓鱼’扩充人手的计划未能奏效,恐怕也与这些暗中活动;
提前为我们‘扬名’的人脱不开干系——名声太盛,宵小反倒不敢近前了。
当下我们在明,对方在暗,加之我们尚处于漂泊不定的流浪状态,信息不畅,行动受限,确实难以施展。
必须先摆脱这种被动局面。”
用药平和稳健,针对孕妇体质考量周详,并无任何错漏或虎狼之药;
甚至可以说,是一张颇为稳妥、体现了扎实功底的良方。
药材本身,也都是真材实料,并无伪劣替代。
为了彻底弄清原委,众人在闻讯赶来的里正(村长)引领下,又接连走访了几户同样声称被那三位“神医弟子”诊治过的人家。
情况大同小异:所得的药方大多中规中矩,符合病症;
偶有几处药材搭配略显保守或稍有不当,但也绝无恶意害人之嫌,更像是经验尚浅者所为。
而当他们走到村中祠堂前时,更令人心惊的景象出现了——祠堂前立着的石碑上;
赫然用端正的隶书刻着《防疫十条》的全文,字迹工整有力!
不远处的大槐树下,一群衣衫朴素的孩童正围坐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边;
咿咿呀呀、口齿清晰地唱着陆渊当初为便于传播防疫办法而编写的防疫儿歌,歌词竟一字不差!
辞别千恩万谢、依旧将他们奉若神明的乡民,队伍重新踏上通往丹水县的官道,但气氛已截然不同。
为了方便深谈,陆渊、华佗、徐庶、崔林以及朱富几人上了同一辆较为宽敞的马车。
车厢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异常凝重。
华佗与陆渊师徒二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不解与巨大的困惑。
这幕后之人的行为,完全超出了常理可解的范畴。
徐庶苦笑着摇了摇头,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自嘲,更有深深的忌惮:
“我就说嘛,陆兄,你与尊师的名望传播之速,简直如同插上了翅膀,远超常理;
原来……是有人在暗中如此‘鼎力相助’,迫不及待地要为你们‘扬名立万’,将你们推上神坛。
只是这手段……不图财,不害命,反而行善积德,着实诡异得令人脊背发凉。”
崔林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膝头,沉吟分析道:
“从清溪里所见的一切来看,行事者绝非寻常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反而像是有真才实学、受过良好训练的医者。
他们冒用贤师徒之名,耗费心力药材,行的却是赠医施药、传播防疫知识、教化乡民的正道善举。
其目的……究竟何在?
耗费如此资源,为我们做嫁衣,他们想得到什么?”
一直沉默旁听、扮作商贾的朱富,此时也忍不住插话,提出了一种相对乐观的猜测:
“公子,华先生,会不会……是汝南张将军那边,得知我们到了南阳,特意派来的先遣医者,以此方式为我们铺路?
我记得您与张将军在寿春郊外分别前,曾特意与他详谈过组建随军医疗队、推行防疫之事。”
陆渊闻言,却果断地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如刀:“不可能。《防疫十条》的详细抄本,张飞兄长的确带走了一份。
但我后来为了便于孩童记忆所编的那首防疫儿歌,是在离开寿春之后才完成的;
绝无可能传到汝南,更不可能被张飞兄长派来的人熟知并传授。
这些人不仅熟知《十条》,连儿歌也分毫不差,行动如此迅速、组织有序,覆盖范围恐怕不止清溪里一处。
这显然是经过周密计划、有备而来,而且……其情报来源,精准得可怕。”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洞穿了某种迷雾的锐利光芒,缓缓吐出了那个萦绕在心头许久的猜测:
“我怀疑……主导这一切的,并非寻常势力,而是……道家之人。”
“道家?” 华佗闻言,花白的眉毛瞬间紧紧拧成了一个结,语气里带着行医者对于方术之士本能的警惕与深深的排斥;
“渊儿,此事怎会牵扯到道家?
那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虽以符水治病笼络人心,实则盘踞一方;
行事诡秘难测,多装神弄鬼之举,可不像什么走正途的良善之辈!
况且其势力范围主要在汉中、巴蜀,似乎并未大规模延伸至这南阳地界。”
陆渊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有隐瞒,必须将自己的猜想和盘托出。
他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苦笑,声音低沉却清晰:
“师父,我指的非是五斗米道。而是……一个更神秘,或许也更具能量的存在——于吉。”
“于吉?” 华佗瞳孔骤然微缩,这个名字显然触动了他某根敏感的神经。
“正是他。”陆渊重重点头,语气变得愈发沉重,“师父,您可还记得,我曾向您说过,当初在曲阿城街道上;
那位于吉老道曾对我说将于‘南阳丹火之地’煮茶相候。
他当时便以‘道友’相称,其言谈举止,看似平和,实则高深莫测,仿佛能洞悉天机。
如今,我们前脚刚踏入南阳,后脚便遭遇这等匪夷所思之事——
有人冒名行善、精准无比地传播您我名声、甚至连虎兄的存在(乡民口中的‘黑虎星君’)也在他们的‘剧本’之中……
这一切环环相扣,若说背后没有一双能够洞察先机;
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引导舆论的眼睛在精心布局,我绝不相信!
而截至目前,我所知晓的,唯一可能具备此等庞大能量、并且明确表示会在南阳‘等待’我的人,只有他——于吉!”
车厢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辘辘声,仿佛在敲打着每个人心头的疑团。
陆渊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继续剖析其中的利害:
“其实,若他们只是默默行善,救治百姓,即便冒用一下我们的名声;
只要不是招摇撞骗、害人性命,那倒也并非完全不能容忍,甚至从结果论,也算是做了好事。
但是,这种有意识、有组织、有预谋地推动,刻意将我们师徒塑造成下凡救世的神只,这就异常麻烦了!
这会将我们彻底暴露在各方视野之下,成为众矢之的,与我们最初设想的‘低调发展、积蓄力量’的方略完全背道而驰!
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我们不得不防。”
徐庶一直凝神静听,此刻接过话头,他的思维显然更为冷静和务实:
“陆兄所虑,自是长远。
然则,凡事皆有两面。
短期来看,这‘被神化’的名声,其实犹如一柄双刃剑。
它固然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但同样,也能为我们在这南阳之地迅速打开局面、赢得底层民心提供极大的便利。
乡民若视我等为‘仙师’,我们推行防疫、招募流民、乃至未来施政,阻力都会小上许多。
眼下纠结于此无益,当务之急,是尽快寻一处安稳之地扎下根来。
唯有安定下来,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人手,去彻查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如果最终证实,这一切果然是那于吉老道在背后推动……那么,陆兄,”
徐庶目光炯炯地看向陆渊,“你恐怕真的需要找机会,与这位神秘莫测的‘道友’,好好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了。
必须摸清他的真实意图。
崔林在一旁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补充道:“元直兄所言甚是,也唯有先行稳住自身,方能从容应对外局。
如今看来,我们之前那‘钓鱼’扩充人手的计划未能奏效,恐怕也与这些暗中活动;
提前为我们‘扬名’的人脱不开干系——名声太盛,宵小反倒不敢近前了。
当下我们在明,对方在暗,加之我们尚处于漂泊不定的流浪状态,信息不畅,行动受限,确实难以施展。
必须先摆脱这种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