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前所未有的历史洪流之感扑面而来,陆渊不禁暗忖:
官渡之战这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莫非真要在自己眼前徐徐展开?
他敏锐地注意到,迎接人群中似乎并未出现贾诩、张绣的名字。
想来此时他们尚未归入曹操麾下,或仍远在他处,未抵官渡前线。
曹操在众人的簇拥下迈入中军大帐,华佗与陆渊则被交由曹仁引领,前往早已备好的营帐暂歇。
面对眼前这位浓眉虎目、身材魁伟、不怒自威的曹氏宗亲大将;
陆渊心底那点对于“历史名人”的好奇心又不合时宜地冒了出来。
他忍不住悄悄多打量了曹仁几眼,试图将眼前这位真实的将军与后世史书中的形象重合。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亲眼见到这些曾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陆渊内心总会涌起一种极其复杂难言的震颤——
那并非单纯的崇敬或畏惧,反倒更像是一个沉浸式集卡玩家,终于亲手抽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SSR传奇卡牌:
几分兴奋,几分恍惚,几分难以置信。
他深知这样的心态既不正常,更不安全,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猜疑。
他竭力抑制,可每当一位新的“知名人物”出现;
他那探究的、仿佛自带“我认识你很久了”意味的眼神,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这也导致曹营之中不少文武官员,都隐约察觉这位年纪轻轻的陆小先生似乎“探索欲”异乎常人;
对周遭每一个人都抱有一种近乎执拗的、细致入微的兴趣。
一路行来,陆渊举目所见,但凡营中能独当一面、有发号施令之权的将领;
几乎个个体魄雄健、气宇轩昂。
他不由得暗自心惊:这个时代的武将,果然与身高体魄息息相关。
放眼望去,八尺(约现今一米八五以上)之躯者比比皆是;
即便是荀攸、郭嘉这类运筹帷幄的文士谋臣,身形也多在七尺五以上,气度不凡。
而身处众人之中、被群星环绕的曹操,其身形虽不似诸将那般魁伟显眼;
却仍自有一股慑人的威仪,沉稳如岳,令人不敢小觑。
引路的曹仁身长近八尺,体魄雄健,步履间自带沙场悍将的凛冽之气。
他对眼前这少年充满了探究之意。
华佗之名他自然如雷贯耳,是天下公认的神医。
可这位紧随其后的少年,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年纪;
竟能让他那位眼界极高、从不轻易许人的堂兄曹操给出“敏锐豁达,未来可期”八字评语,实在令他心生诧异。
曹仁素来信服曹操的眼光,却也按捺不住一番试探之心。
见陆渊的目光又一次悄无声息地扫过自己,他索性停下脚步,转身凝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开口,声如沉钟:
“陆小先生,可是曹某身上有何异处?何以一路频频注目?”
陆渊对这般情景早已司空见惯,几乎不假思索便流畅应答;
语气里透着一股奇异的熟稔,仿佛在与一位神交已久的故人交谈:
“您一定就是曹子孝将军!久闻将军威名,今日有幸得见,果然气度非凡!
在下失礼,还望将军勿怪,实在是见到仰慕已久之人,一时难以自持。”
他这番话脱口而出,无比自然,反倒让一向沉稳的曹仁怔了片刻,才疑惑道:“你……从前识得我?”
陆渊笑容愈发明朗,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夏侯妙才将军常与我提起您。
他说曹氏宗亲之中,子孝将军最是沉毅果敢、顾全大局,还特意叮嘱我,若有机会见到将军,定要向您请教用兵布阵之法。”
一旁始终静观的老神医师徒华佗,听到徒弟又开始面不改色地“编故事”;
只得捋须垂目,掩去眼底的无奈笑意,任由陆渊搀着自己缓步前行。
曹仁闻言不禁放缓了脚步,粗犷的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讶异:“妙才他……当真如此说?”
陆渊面不改色,语气笃定得像在陈述天地至理:“自然!我从无虚言。
将军若是不信,日后见到夏侯将军,亲自一问便知。”
面对陆渊这扑面而来的“自来熟”和浑然天成的热络,即便是久经战阵的曹仁,也很快有些招架不住。
他将师徒二人引至休憩的营帐后,几乎是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匆忙告辞离去。
返回的路上,曹仁心中仍感诧异。
那少年郎似乎全然不畏他身为将领的威严,言谈举止虽令人失笑,却总隐隐透出一种……不宜深交的微妙感。
面对陆渊时,他竟莫名生出一种类似于面对荀攸、郭嘉那些机心缜密的谋士时的警惕——
那是武将对文人天生的、带着距离的防备。
当日下午,曹操欲设宴犒军,特命陆渊协助筹备膳食,并嘱咐一切从简。
陆渊领命后,凭借军中现有食材,为全军将士安排了难得的米饭;
滋味浓厚的小炒肉、香气扑鼻的烤羊肉,以及一碗暖身饱腹的骨头野菜汤。
至于曹操与麾下文武的宴席,则额外添了一道清爽宜人的清炒时蔬。
宴席初始,陆渊恭谨地将菜品安排回禀完毕,便悄无声息地退至宴席末席,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安然坐下。
曹操举盏起身,玄甲在篝火的映照下流转着明暗交错的光泽。
他声音洪亮如钟,穿透喧嚣:“白马、延津两场大胜,非曹某一人之功,实乃仰仗在座诸位文武同心、三军效命!
来,满饮此杯!”
帐中顿时轰然应和,酒液在欢腾声中激荡泼洒。
荀攸含笑颔首,郭嘉斜倚案几掩唇低咳,曹洪、夏侯惇等武将声震如雷,纷纷举杯相迎。
酒至半酣,气氛愈加热烈。
曹操忽然将手中青铜酒爵“当啷”一声掷在地上。
帐内霎时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汇聚于他。
他却朗声大笑,声震屋梁:“如此良辰,岂可无舞助兴!”
说罢击掌为节,哼起一支苍劲粗犷的军歌,踏步挥袖,率先离席起舞。
他的舞步刚健有力,如冲锋陷阵,似挟雷带电,却在磅礴气势中透出几分乱世枭雄特有的洒落不羁。
一曲既终,曹操目光如炬,扫视帐下群臣。
他首先走向荀攸,言辞恳切:“公达,此战若非得你于帷幄之中运筹定计,孤岂能获此大胜?请与孤共舞一曲!”
荀攸从容起身,二人并肩而舞。
一者如霹雳惊雷,攻势凌厉;
一者似深潭静水,守势绵长。
刚柔相济,仿佛将千里之外的庙堂谋算与近在咫尺的沙场搏杀演绎得淋漓尽致。
随后,曹操行至郭嘉面前。
郭嘉虽面色微白,仍含笑应约。
曹操舞步大开大合,豪情奔放;郭嘉则步法轻灵,如奇兵迂回。
二人一进一退,一正一奇,恰似用兵之道,相映成趣。
曹操慨然叹道:“奉孝之谋,神鬼莫测,此战破敌,卿当居首功!”
郭嘉轻笑回应:“嘉平生所愿,唯助明公涤荡寰宇,再开清平。”
接着,曹操向关羽发出邀请:“云长阵斩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大振我军威势,孤心甚慰!”
关羽应声而起。
其舞步沉稳健硕,蕴藏千钧之力,每一踏步皆隐有风雷之势,赢得满帐喝彩。
曹操又至张辽身前,高声道:“文远智勇兼备,胆略超群!”
张辽舞姿如其用兵,凌厉精准,锋芒逼人,一招一式间皆再现战场英姿。
其后,曹洪、曹仁、夏侯惇等诸将亦纷纷应邀,欣然起舞。
一旁的陆渊看得目瞪口呆。
他从未想过,史书中那位被冠以“乱世奸雄”之称的曹操,竟有如此豪放不羁、亲和洒脱的一面;
更不曾料到,那些青史留名的谋士猛将,竟会在宴席间如此纵情而舞,尽显本色。
官渡之战这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莫非真要在自己眼前徐徐展开?
他敏锐地注意到,迎接人群中似乎并未出现贾诩、张绣的名字。
想来此时他们尚未归入曹操麾下,或仍远在他处,未抵官渡前线。
曹操在众人的簇拥下迈入中军大帐,华佗与陆渊则被交由曹仁引领,前往早已备好的营帐暂歇。
面对眼前这位浓眉虎目、身材魁伟、不怒自威的曹氏宗亲大将;
陆渊心底那点对于“历史名人”的好奇心又不合时宜地冒了出来。
他忍不住悄悄多打量了曹仁几眼,试图将眼前这位真实的将军与后世史书中的形象重合。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亲眼见到这些曾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陆渊内心总会涌起一种极其复杂难言的震颤——
那并非单纯的崇敬或畏惧,反倒更像是一个沉浸式集卡玩家,终于亲手抽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SSR传奇卡牌:
几分兴奋,几分恍惚,几分难以置信。
他深知这样的心态既不正常,更不安全,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猜疑。
他竭力抑制,可每当一位新的“知名人物”出现;
他那探究的、仿佛自带“我认识你很久了”意味的眼神,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这也导致曹营之中不少文武官员,都隐约察觉这位年纪轻轻的陆小先生似乎“探索欲”异乎常人;
对周遭每一个人都抱有一种近乎执拗的、细致入微的兴趣。
一路行来,陆渊举目所见,但凡营中能独当一面、有发号施令之权的将领;
几乎个个体魄雄健、气宇轩昂。
他不由得暗自心惊:这个时代的武将,果然与身高体魄息息相关。
放眼望去,八尺(约现今一米八五以上)之躯者比比皆是;
即便是荀攸、郭嘉这类运筹帷幄的文士谋臣,身形也多在七尺五以上,气度不凡。
而身处众人之中、被群星环绕的曹操,其身形虽不似诸将那般魁伟显眼;
却仍自有一股慑人的威仪,沉稳如岳,令人不敢小觑。
引路的曹仁身长近八尺,体魄雄健,步履间自带沙场悍将的凛冽之气。
他对眼前这少年充满了探究之意。
华佗之名他自然如雷贯耳,是天下公认的神医。
可这位紧随其后的少年,看上去不过十三四岁年纪;
竟能让他那位眼界极高、从不轻易许人的堂兄曹操给出“敏锐豁达,未来可期”八字评语,实在令他心生诧异。
曹仁素来信服曹操的眼光,却也按捺不住一番试探之心。
见陆渊的目光又一次悄无声息地扫过自己,他索性停下脚步,转身凝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开口,声如沉钟:
“陆小先生,可是曹某身上有何异处?何以一路频频注目?”
陆渊对这般情景早已司空见惯,几乎不假思索便流畅应答;
语气里透着一股奇异的熟稔,仿佛在与一位神交已久的故人交谈:
“您一定就是曹子孝将军!久闻将军威名,今日有幸得见,果然气度非凡!
在下失礼,还望将军勿怪,实在是见到仰慕已久之人,一时难以自持。”
他这番话脱口而出,无比自然,反倒让一向沉稳的曹仁怔了片刻,才疑惑道:“你……从前识得我?”
陆渊笑容愈发明朗,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夏侯妙才将军常与我提起您。
他说曹氏宗亲之中,子孝将军最是沉毅果敢、顾全大局,还特意叮嘱我,若有机会见到将军,定要向您请教用兵布阵之法。”
一旁始终静观的老神医师徒华佗,听到徒弟又开始面不改色地“编故事”;
只得捋须垂目,掩去眼底的无奈笑意,任由陆渊搀着自己缓步前行。
曹仁闻言不禁放缓了脚步,粗犷的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讶异:“妙才他……当真如此说?”
陆渊面不改色,语气笃定得像在陈述天地至理:“自然!我从无虚言。
将军若是不信,日后见到夏侯将军,亲自一问便知。”
面对陆渊这扑面而来的“自来熟”和浑然天成的热络,即便是久经战阵的曹仁,也很快有些招架不住。
他将师徒二人引至休憩的营帐后,几乎是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匆忙告辞离去。
返回的路上,曹仁心中仍感诧异。
那少年郎似乎全然不畏他身为将领的威严,言谈举止虽令人失笑,却总隐隐透出一种……不宜深交的微妙感。
面对陆渊时,他竟莫名生出一种类似于面对荀攸、郭嘉那些机心缜密的谋士时的警惕——
那是武将对文人天生的、带着距离的防备。
当日下午,曹操欲设宴犒军,特命陆渊协助筹备膳食,并嘱咐一切从简。
陆渊领命后,凭借军中现有食材,为全军将士安排了难得的米饭;
滋味浓厚的小炒肉、香气扑鼻的烤羊肉,以及一碗暖身饱腹的骨头野菜汤。
至于曹操与麾下文武的宴席,则额外添了一道清爽宜人的清炒时蔬。
宴席初始,陆渊恭谨地将菜品安排回禀完毕,便悄无声息地退至宴席末席,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安然坐下。
曹操举盏起身,玄甲在篝火的映照下流转着明暗交错的光泽。
他声音洪亮如钟,穿透喧嚣:“白马、延津两场大胜,非曹某一人之功,实乃仰仗在座诸位文武同心、三军效命!
来,满饮此杯!”
帐中顿时轰然应和,酒液在欢腾声中激荡泼洒。
荀攸含笑颔首,郭嘉斜倚案几掩唇低咳,曹洪、夏侯惇等武将声震如雷,纷纷举杯相迎。
酒至半酣,气氛愈加热烈。
曹操忽然将手中青铜酒爵“当啷”一声掷在地上。
帐内霎时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汇聚于他。
他却朗声大笑,声震屋梁:“如此良辰,岂可无舞助兴!”
说罢击掌为节,哼起一支苍劲粗犷的军歌,踏步挥袖,率先离席起舞。
他的舞步刚健有力,如冲锋陷阵,似挟雷带电,却在磅礴气势中透出几分乱世枭雄特有的洒落不羁。
一曲既终,曹操目光如炬,扫视帐下群臣。
他首先走向荀攸,言辞恳切:“公达,此战若非得你于帷幄之中运筹定计,孤岂能获此大胜?请与孤共舞一曲!”
荀攸从容起身,二人并肩而舞。
一者如霹雳惊雷,攻势凌厉;
一者似深潭静水,守势绵长。
刚柔相济,仿佛将千里之外的庙堂谋算与近在咫尺的沙场搏杀演绎得淋漓尽致。
随后,曹操行至郭嘉面前。
郭嘉虽面色微白,仍含笑应约。
曹操舞步大开大合,豪情奔放;郭嘉则步法轻灵,如奇兵迂回。
二人一进一退,一正一奇,恰似用兵之道,相映成趣。
曹操慨然叹道:“奉孝之谋,神鬼莫测,此战破敌,卿当居首功!”
郭嘉轻笑回应:“嘉平生所愿,唯助明公涤荡寰宇,再开清平。”
接着,曹操向关羽发出邀请:“云长阵斩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大振我军威势,孤心甚慰!”
关羽应声而起。
其舞步沉稳健硕,蕴藏千钧之力,每一踏步皆隐有风雷之势,赢得满帐喝彩。
曹操又至张辽身前,高声道:“文远智勇兼备,胆略超群!”
张辽舞姿如其用兵,凌厉精准,锋芒逼人,一招一式间皆再现战场英姿。
其后,曹洪、曹仁、夏侯惇等诸将亦纷纷应邀,欣然起舞。
一旁的陆渊看得目瞪口呆。
他从未想过,史书中那位被冠以“乱世奸雄”之称的曹操,竟有如此豪放不羁、亲和洒脱的一面;
更不曾料到,那些青史留名的谋士猛将,竟会在宴席间如此纵情而舞,尽显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