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四合院:复制系统傍身记》

  没想到背后还有高人指点!那最后承包市场的就是他吗?大领导敏锐地追问道。

  是他承包的,不过现在实际管理市场的是他徒弟。”

  你收了他们多少租金?

  他们很爽快,本来我只收50元年租,他们主动加到100元。

  我觉得过意不去,第一年就免了租金。”

  大领导听完哈哈大笑:李主任啊李主任,你这是被人耍了!年租100元跟白送有什么区别?我告诉你,就算收他一万块租金,他也会答应的。”

  李姐一脸震惊:可他们建市场花了不少钱,现在每天还要往里贴好几百呢。”

  这你就不懂了。

  做生意前期总要投入,投入越大回报越大。”

  陈处长插话道:张老,那我们要不要让他们加租金?

  不必计较这点小利。

  现在正是起步阶段,要讲规矩。

  既然谈好了条件,吃亏也不能反悔......

  他们确实钻了我们不懂行的空子,但做法无可厚非。

  搞市场经济就得有经济头脑,自己不懂活该吃亏!

  不过说也不合适。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功德无量,远不是这点租金能衡量的。”

  等下次续约时再涨租金吧,相信他们也会同意的。”

  这个没问题!李姐连忙说,他们主动提过,续约时会大幅提高租金。”

  哦?他们想得倒挺远。

  这次合同签了多少年?

  五十年!

  你们啊......大领导摇头失笑,不过没关系,这就是改革的代价。

  但要记住吸取教训,不能白交学费。”

  李主任,给你个任务:把这位先生请来开个座谈会,不,是做报告。

  他要是不肯来,就告诉他以后办事一律开绿灯!

  李姐诧异道:您亲自邀请,他哪敢不来?更别说提条件了!

  不信你试试,他肯定会推辞。

  但只要开出我的条件,他准会动心。”

  李姐暗自嘀咕:这位领导真神了,连别人怎么想都能猜到。

  今天李姐来鼓楼市场,就是专程来请人的。

  不一会儿,李姐在中心路遇见了阿华。

  李姐早啊!

  阿华早。

  你师父今天会来吗?

  应该不来。

  他说以后这摊事都交给我了,除非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

  我有要紧事找他。

  你现在就去请他过来。”

  这么急?我还没巡视完呢!

  快去!这是大领导的意思。

  这儿我帮你看着,快去快回。”

  好吧!阿华意识到事情重大,立刻骑车赶往师父家。

  他知道师父上班晚,这会儿应该还在家。

  李姐口中的大领导正是张老。

  这位老干部复出后权力更胜从前,从主管重工业晋升为统管全国经济。

  近来他四处调研市场经济改革方案,却发现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建议多是生搬硬套国外模式,与国情严重脱节。

  前些日子张老亲赴南方考察,虽然沿海地区市场活跃度略高于内陆,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他计划将京城作为改革试验田,这样既能近距离观察效果,又能快速调整政策。

  鼓楼市场的出现令他眼前一亮——这个新生事物若能成功,不仅能为全国提供样板,更能为他的经济改革打响头炮。

  此刻张老最想见的,就是这个敢为人先的市场创办者。

  在他看来,能在此时迈出这一步的人,必定对时局有着超前的洞察力。

  虽然不少经济学家也意识到变革将至,但要他们拿出具体方案却像便秘般困难。

  李姐刚走,张老就立即部署:明日一见来人必须第一时间带来汇报,所有工作都要为此让路。

  他还特意通知市电视台全程跟拍,要在晚间新闻播出。

  即便观点激进也要公开讨论,唯有这样才能激活沉闷的社会氛围。

  清晨,何雨柱见阿华火急火燎赶来,料定有要事。

  得知李姐急召,他二话不说就跟了过去。

  如今后厨已全权交给徒弟马华打理,他这个挂名副厂长又没具体分管业务,倒是乐得清闲。

  其实他早想找杨厂长辞职,偏巧对方正带队处理出口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未能碰面。

  李姐早已盘算好要验证大领导的预判——她不信面对如此难得的机遇,何雨柱会不动心。

  当何雨柱匆匆赶到时,她故作平静地说:柱子,陈处长请你今天去做报告,有空吗?

  就这事?何雨柱松了口气,我还当什么大事呢。”

  陈处长非常重视。”

  李姐强调,机会难得,你没问题吧?

  李姐,我还得上班呢!再说我哪会做什么报告啊!

  这反应竟与大领导的预测分毫不差,李姐一时语塞。

  她压低声音道:要知道,这次若去了,往后你办事都能开绿灯。”

  陈处长有这么大能量?何雨柱将信将疑。

  是比他级别高得多的大人物。”

  这话倒让何雨柱信了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清楚这个平行世界的时间线被压缩了,原本十年的变迁在这里仅用两三年就走完了。

  何雨柱能感受到上级对快速发展道路的迫切需求。

  李姐,既然是您亲自来请,这个面子我肯定要给!

  得了吧!

  李姐撇了撇嘴。

  要不是大领导事先分析过,她差点就信了何雨柱的鬼话。

  现在?信他才怪!

  赶紧走吧,车还在外面等着呢!

  原来大领导为了节省时间,早就安排好了专车。

  何雨柱暗自惊叹,这位领导做事真是雷厉风行。

  到了现场,何雨柱才发现自己还是想简单了。

  报告会竟然安排在部级专用的中心会议厅,更夸张的是,会场里架着五台摄像机。

  这下何雨柱真觉得压力山大了。

  虽说他对改革趋势有所了解,但毕竟不是专业学者,能不能做好这场报告,他心里也没底。

  幸好大领导考虑周到,特意提前把他接来,留了大半天时间做准备。

  工作人员把何雨柱带进一间豪华休息室,准备了纸笔让他安心构思。

  期间还有服务员送来点心水果。

  不过何雨柱根本不需要——饿了有空间里的美食,渴了有空间里的甘泉。

  他仔细回忆前世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走向,特别是市场贸易方面的内容。

  得益于穿越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加上坚持每天阅读报刊的习惯,这些素材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三个小时完成初稿,又花两小时修改润色。

  直到李姐来叫他吃午饭,他才停笔。

  大领导还没到场,由陈处长负责接待。

  初次见面,陈处长对这个年轻人颇感意外,听说他本职是厨师时更是目瞪口呆。

  不过何雨柱沉稳的气质很快打消了他的疑虑。

  几句交谈后,陈处长就断定这个年轻人确实不简单。

  何先生,讲稿准备得怎么样了?

  谢谢关心,已经准备好了。”

  别紧张。

  大领导虽然没见过您,但听了李主任的介绍就很欣赏。

  他说您只要把鼓楼市场的经验分享出来就很有价值了,当然有其他见解更好。”

  明白,我会尽力不让大家失望。”

  见何雨柱态度不卑不亢,既不自负也不谄媚,陈处长彻底放心了。

  大领导见到何雨柱时不禁莞尔。

  何雨柱倒不意外——从李姐介绍情况时他就猜到了。

  报纸上早就报道过大领导主管经济的消息。

  他由衷敬佩这样的领导。

  身居高位却愿意听取自己这样小人物的意见,确实需要魄力。

  柱子,没想到真是你啊!之前请你出山都不肯,现在怎么主动出来了?

  大领导,我可还在红星厂当厨子呢!鼓楼市场是阿华在管。”

  少来这套!我知道你有想法,不可能甘心当厨子。

  是怕受约束吧?

  “行,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不过最好能把思路分享出来,让大家都能学习参考。”

  “厂里的工作要是真不想做,可以去找杨厂长商量。”

  “明白,一定按大领导的指示办!”

  “好了,今天就想听听你的见解。

  放开说,别怕出错,要是一点错都没有,反而说明太保守,这场报告就没意义了。”

  “请大领导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陈处长没想到何雨柱竟然和大领导认识,而且看两人说话的熟络劲儿,关系显然不一般!他心里立刻打定主意,以后得多和何雨柱走动。

  李姐也有些惊讶。

  她一直觉得何雨柱挺有本事,但没想到他能和大领导谈笑自若。

  她暗自决定,以后得牢牢抱住何雨柱这条大腿。

  下午两点半,报告会准时开始。

  一位领导上台简单介绍了何雨柱的身份,当然没提他是厨师,只说他是红星钢铁厂的副厂长。

  即便如此,台下数千人看到何雨柱时,还是忍不住一片哗然。

  接到通知时,大家都以为作报告的要么是位老教授,要么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谁也没想到竟是个年轻小伙子。

  虽然气质不错,但怎么看都不像专家啊!

  何雨柱自然明白大家的想法,他可不想第一次作报告就成了笑话。

  凭借过目不忘的本事,他虽准备了稿子,却根本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