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四合院:复制系统傍身记》

  脱稿演讲这一点,就让人印象深刻。

  看着台上沉稳自信的何雨柱,大领导频频点头,果然是自己看中的人,气场十足。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很荣幸能和大家交流关于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看法。”

  “相信大家最近在报纸上看过鼓楼市场的新闻。

  有人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个露天的百货大楼或供销社吗?”

  “如果这么想,那很遗憾,你可能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鼓楼市场定位是农副产品市场,但实际上,那里卖的不只是农副产品,还有你能想到的任何商品。”

  “那它和百货大楼、供销社有什么区别呢?”

  “很简单,百货大楼和供销社是集体经营,卖方是集体;而鼓楼市场的卖方是企业或个人。”

  “以前家里有多余的东西,要么堆着,要么送人。

  很多物品放久了就成了废品。

  但以后不会了,任何闲置物品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卖。”

  “卖了东西,手头宽裕了,就能去买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东西。”

  “这种现象,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搞活市场,盘活经济。”

  “‘活’字就是字面意思——让市场动起来,经济才能活起来。”

  “在座不少是知识分子,可能读过经济学书籍。

  举个简单例子——”

  “张三有10块钱,买了李四的30斤鸡蛋。

  李四用这10块钱又买了王二的15斤猪肉。

  大家说说,这10块钱的作用有多大?”

  “20块!”

  台下有人喊道。

  “非常正确。

  不懂经济的人很难理解这个道理。

  货币要流通,商品也要流通,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倍增效应。”

  何雨柱这番话说完,会场里原本质疑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真理面前,众人噤声。

  此刻的何雨柱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连大领导都不禁心潮起伏,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很高看何雨柱了,没想到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轻人。

  这般见识,堪称当世大才!

  但大领导的赞赏也就到此为止。

  随着演讲深入,何雨柱的言辞越发犀利。

  经济搞活后,更要注重内部挖潜。

  以我们红星钢铁厂为例,两年前就遇到发展瓶颈,再怎么努力,年利润也难以提升。

  这时候就必须从内部寻找突破口。”

  具体怎么做?我提几个建议:第一,推行任务承包和绩效奖励。

  比如车间原本月产一万件零件,那就承包这个量,超额完成给予奖励。”

  第二,开展技术革新。

  各车间成立技改小组,提出有效方案的同样给予奖励。”

  第三,如果这些措施都不见效,那就进行更彻底的改革——将国企转为集体企业!

  说到这里,会场又响起窃窃私语。

  何雨柱的步子迈得太大,让很多人感到不适。

  但他还没说完:集体企业不行的话,就改为 ** 企业!

  此言一出,连大领导都变了脸色。

  半年前说这种话,可是要掉脑袋的。

  更惊人的还在后面:不要觉得我的话骇人听闻。

  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不破不立!

  话音刚落,几个听众仓皇离席。

  何雨柱的言论太过震撼,他们实在承受不住。

  凭借前世记忆,何雨柱的演讲高瞻远瞩,几乎就是一部经济发展指南。

  有心人若记录下来,日后必会叹服他的先见之明。

  这场演讲让何雨柱在京城学界、政界和商界声名鹊起。

  学者们想与他探讨改革方向,官员们求教破局之策,企业家们更是直接找上红星钢铁厂取经。

  杨厂长接到接待通知时一头雾水:厂里正面临发展困境,哪有什么先进经验?直到看了电视才恍然大悟,气得直拍桌子——厂里焦头烂额,何雨柱不去解决问题,反倒在外边指点江山!

  这也让杨厂长意识到,自己身边就藏着高人,却一直没能善用。

  次日京城媒体争相报道,标题一个比一个劲爆:

  专家语出惊人,听众夺路而逃

  承包责任制与绩效奖励新论

  国企转制之争:国有、集体还是私有?

  甚至有媒体质疑:一个厨子给上千精英上课?

  从厨师到副厂长,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傍晚时分,天色尚明,何雨柱家的电视机已经被一群半大孩子搬了出来。

  何雨柱知道大伙儿爱看,在这方面从不小气,干脆把电视寄放在一大爷家,这样自己平时忙碌,也不耽误大家观看。

  这会儿,傻柱正拉着媳妇冉秋叶躲到角落里说悄悄话,丝毫不影响众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电视机前。

  刚摆好电视机,院子里又上演起每日必争的戏码。

  每天为了看什么节目,大伙儿总要争执一番。

  不过最终多半还是电视剧胜出。

  今天也不例外——电视机一开,有人嚷着要看新闻,有人喊着要听京剧、黄梅戏,还有人坚持要看电视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在时间尚早,电视剧还没开始,其他节目总算有了露脸的机会。

  喜剧与新闻之争,主要发生在老一辈身上。

  以二大爷为首的男人们,为了显示自己心系国家大事,一致要求收看新闻。

  几个年轻人也跟着帮腔。

  最终频道锁定在了新闻台。

  今天掌握遥控器大权的是阎解旷。

  遥控器的归属权可是经过了一番激烈角逐。

  起初被阎解成和刘光福两个大人霸占,后来他们兴趣转移,渐渐交给了阎解旷、刘光天和棒梗儿。

  棒梗儿因为之前偷看电视被误会,大伙儿心里过意不去,后来也让他加入了选台小组。

  自从弄丢了小槐花,棒梗儿很久没来看电视。

  但毕竟是半大孩子,坚持了两个月后,终于被小当硬拉着来了。

  如今他几乎天天报到,而且总是第一个到。

  现在搬电视的活儿基本固定由他和阎解旷负责。

  虽然已经过去好几个月,阎解旷调台时依然兴奋不已。

  很快,北京新闻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

  今天播的是一期关于市场改革的专题报道。

  话题虽然宏大,但开头从油盐酱醋说起,大伙儿倒也听得明白。

  尤其是当镜头扫过鼓楼农贸市场时,院子里顿时炸开了锅。

  哎哟!那不是老陈家的儿媳妇吗?瞧她为个鸡蛋跟人讨价还价半天,真没出息。”

  右边那个!对对对!是我同学王天福,没想到他家还种桃子呢,下回得让他送我一个。”

  我今天也去市场了,会不会拍到我啊?二大妈突然插话。

  快找找!快找找!

  众人瞪大眼睛盯着屏幕,想找找有没有二大妈的镜头。

  可惜画面一闪,从农贸市场切到了另一个场景。

  唉——

  众人不免有些失望。

  新画面里出现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大礼堂。

  这是哪儿啊?

  没见过。”

  像是开大会的地方。”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二大爷摆出权威架势。

  他天天听广播、看新闻,一眼就认出这是部委的礼堂,也是第一会议室。

  这是部里专用的大礼堂,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开。

  我猜是昨天开了什么重要会议,现在要传达精神了。”

  里头的人看着可真精神!

  二大爷斜了说话人一眼:能不精神吗?能在这儿开会的,那可都是跺跺脚京城都要震三震的大人物。”

  跟管咱们厂的大领导平级的,我都见过好几位呢。”

  嚯!二大爷真是行家!

  那可不!二大爷听了几十年新闻,这方面他最在行!

  “理论知识倒是挺丰富,就是实际操作还差得远呢!”

  邻居们打趣道。

  二大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当上钢铁厂风纪组主任,结果没多久就被许大茂给顶替了。

  确实,他的理论比实践强得多。

  “臭小子,毛都没长齐呢,瞎掺和什么!”

  事情过去这么久,二大爷早就释怀了,别人调侃他也不在意。

  “你们都仔细瞧瞧,把这些大人物记牢了,以后碰见打个招呼,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哎哎,你们快看,大领导好像坐在台下呢!”

  “哪儿呢?哪儿呢?”

  能在电视里看到熟人,院子里的人都兴奋起来。

  “最前排,最前排。”

  二大爷得意地说:“我没说错吧,大领导经常出现在这儿。”

  “他二大爷,大领导都坐在台下,那台上的人岂不是更厉害?”

  “你小子还算有点见识,那当然了!咱们厂开会不也一样?平时厂里开大会,领导 ** 上,职工全坐下面。

  可要是外头的大领导来了,有时候厂长、副厂长都得靠边站。

  这就是级别的差距。”

  “照这么说,台上坐的那位可不得了!你们说会不会是那位?”

  有人悄悄指了指天上。

  二大爷摇头晃脑地附和:“很有可能!”

  “快看快看,镜头切过去了!”

  “怎么好像是个年轻小伙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