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郢之乱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炸响了相对平静的两浙大地。苏州失陷,常州告急,叛军兵锋似有南指杭、越之势。一时间,浙西州县人心惶惶,富户商贾纷纷南逃,各地官府仓促闭城自守,求救文书雪片般飞向润州镇海军节度使府和远在长安的朝廷。
然而,中原王仙芝之乱正炽,朝廷焦头烂额,根本无力南顾。镇海军节度使赵隐虽心急如焚,但其直属兵力需拱卫润州根本,且多为步卒,主动南下进攻王郢叛军,胜算渺茫。
这个时候率先响应解难的便是杭州石镜镇将董昌。
从咸通八年至咸通十三年,六年时间通过与钱镠合作贩盐,董昌独霸杭、湖、苏、常、润五州盐路,在杭州地界上也混得风生水起。他为人狡黠,善于钻营,通过重金贿赂、拉拢腐蚀各级官吏,将私盐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个人积财上百万贯,在杭州乃至浙西的江湖和商界,都拥有了极高的威望和号召力。提起“董爷”,黑白两道都要给几分面子。
然而,到了咸通十四年(873年),眼见大唐国势日颓,各地动荡不安,董昌的心思活络了起来。他意识到,在这乱世将至的关头,仅仅做一个富可敌国的盐商,即便有官府关系庇护,终究是无根之萍,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富商不如大官,有钱更需有兵!”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强烈。他看到的是乱世之中,武力才是真正的护身符和晋升阶梯。
于是,董昌开始利用他庞大的财力和多年来编织的关系网,向杭州官场发动了“银弹”攻势。他瞄准的目标不高不低——杭州辖下的石镜镇将。此职虽品级不高,但手握实权,掌管一镇兵马,正是由商转军、掌握武力的绝佳跳板。
重金开路之下,再加上其时地方官员也乐得有此等“豪杰”出来协助维持日渐不稳的地方秩序,董昌的运作很快奏效。咸通十四年末,他成功被任命为石镜镇将,摇身一变,从私盐巨枭成了大唐朝廷的正式武官。
身份转变之后,董昌立刻开始整合自己的力量。他麾下原本就有一千多名负责运输、护卫、销售私盐的伙计和打手,这些人多年行走江湖,好勇斗狠,颇有些战斗力。董昌将他们召集起来,宣布:“如今老子做了官,吃上皇粮了!愿意跟着老子继续干的,以后就是官兵,堂堂正正,有粮饷,有前程!不愿意的,领了安家费自谋生路!”
绝大多数人自然选择跟随这位既有钱又有门路的“董爷”。于是,这一千多号盐枭伙计,脱下便服,换上号衣,扛起官军旗帜,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石镜镇军营,完成了从非法武装到地方官军的“华丽转身”。董昌也因此瞬间拥有了一支绝对听命于自己、且有一定战斗力的基本队伍。
乾符二年(875年)四月,王郢叛乱爆发。
浙西局势陡然紧张。杭州刺史裴琏面对危机,自然首先想到本地拥有实际兵权且“声名显赫”的石镜镇将董昌。于是,委派他紧急招募乡勇,组建“八都兵”,以增强防御和弹压力量。
董昌正愁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对此命令欣然接受,并全力以赴。他利用自己在杭州多年的威望和财力,迅速搭起了“八都兵”的架子,并自任八都兵都指挥使。
这八都兵具体是指:
临安县的石镜都,都头由董昌自己兼任;余杭县的清平都,都头是陈晟;于潜县的于潜都,都头是吴文举;盐官县的盐官都,都头是徐及;新城县的新城都,都头是杜棱;唐山县的唐栖都,都头是凌文举;富春县的富春都,都头是文禹;龙泉县的龙泉都,都头是刘孟安。
然而,新募的乡勇缺乏训练和装备,战斗力堪忧。董昌的核心,依然是他那千余原私盐部队改编的石镜镇兵。
翁山事务堂。
情报迅速送达。钱镠召集心腹,却并未如赵荒等人预期般立刻兴奋请战。
“主公,良机已至!赵隐无人可用,我等正可提劲旅北上,一举荡平王郢,顺势掌控浙西!”赵荒摩拳擦掌。
屠环智却更为谨慎:“赵统领稍安。直接提兵前往,固然可显我军威,然亦过于招摇。恐引人忌惮,使赵隐、乃至朝廷心生疑虑,以为我辈挟寇自重,反为不美。”
钱镠颔首,目光深邃:“环智所言,正合我意。强龙不压地头蛇。我等根基在海外,欲重返两浙,需有一个名正言顺、且能融入本地势力的由头。直接以大军临之,是下策。”
此时,又一封密报送至,来自杭州的眼线。
“报!石镜镇将董昌,募集乡勇,组建‘八都兵’,以图自卫,并伺机助剿王郢。现已设石镜都、嘉兴都、海昌都等八都,各募兵千余人...”
“董昌?八都兵?”钱镠眼中精光一闪,嘴角露出笑容,“妙!天赐良机,莫过于此!”
他即刻下令:“即刻准备。马绰、屠环智、陈策,你三人留守翁山、耽罗,按甲字预案,谨守基业,加速囤粮练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张,耽罗岛事务由你全权负责,朴正雄辅之。”
“赵洪,盐路收缩,重心确保沿海。”
“马绰,水师加强巡逻,封锁翁山至长江口海域,凡可疑船只,一律扣查!”
安排妥当后,钱镠看向赵辰:“赵辰,点齐五百铁卫,备好舟船。随我回杭州!”
“主公,只带五百人?”马绰惊讶道。
“五百翁山铁卫,足矣。”钱镠语气平淡,却充满自信,“此去,非为厮杀,乃为‘投军’。”
数日后,杭州城外。
董昌设立的“八都兵”募兵处熙熙攘攘,多是些为求口饭吃或保卫乡里的青壮,虽有些勇力,但装备杂乱,缺乏训练,与一旁维持秩序的那些萎靡的州兵相比,也只是多了几分血气而已。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的出现,引起了所有人的侧目。
只见约五百余人的队伍,鸦雀无声地行进而来。人人身着统一的暗色劲装,外罩精良的扎甲,腰佩制式横刀,背负强弓劲弩,队伍整齐划一,行动间自有一股剽悍肃杀之气,与周遭乱哄哄的环境格格不入。为首一人,年约二十三四,相貌英伟,目光沉静,正是钱镠。其身旁的赵辰及五百铁卫,更是如同出鞘利刃,令人不敢逼视。
这气势立刻惊动了募兵官,慌忙上报。很快,得到消息的都指挥使董昌亲自赶了过来。
董昌此人,虽有些贪鄙,但乱世之中亦有一定魄力和组织能力。他看到钱镠这支队伍,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大喜过望!他正愁八都兵空有其名,缺乏真正能战的核心力量。
“来者可是钱镠钱具美?”虽然数年没见,但是董昌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钱镠,因为印象太深刻了,尤其是这几年传闻钱镠在外海闯下偌大的名声,以为是夸大其词,却不知其竟有如此精锐部曲。
“草民钱镠,拜见董都帅!”钱镠下马,执礼甚恭,“听闻都帅奉刺史之命,组建义兵,保境安民。钱镠不才,愿尽绵薄之力。此五百乡勇,皆是镠家中护盐庄客,颇习战阵,愿投使君麾下,共抗王郢逆贼,保卫乡梓!”
董昌看着那五百名煞气腾腾的“庄客”,再对比自己招募的那些乡勇,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激动地扶起钱镠:“具美真乃义士!雪中送炭,莫过于此!有你这等豪杰相助,何愁王郢不破!”
他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如今八都兵初立,正缺具美这般大才!本官即刻委你为石镜都头,统领新募的千余人...”
钱镠立刻道:“使君放心!镠既来投效,自当遵从号令。一应粮饷军械,镠也可自行承担大部,绝不使使君为难!”
这话简直说到了董昌心坎里。自带干粮的精锐部队,还不用他多花钱!董昌大喜过望,立刻拍板:“好!既如此,具美你这五百精锐,便单独列为临安都精锐营,临安新幕乡勇也由你统带,暂领都头职!日后立下战功,本官定向刺史重重保荐于你!”至于董昌早前的一千余石镜都兵,改名杭州都,作为自己的亲卫队直领。
就这样,钱镠几乎兵不血刃,以一种极其低调且“忠义”的姿态,成功地带着他最核心的五百铁卫,加入了董昌的八都兵体系,并获得了实际独立领兵的权力。他将那千余名新招募乡勇交给赵辰去整训,自己则牢牢掌握着五百铁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钱镠并未急于求战。他一面拿出钱粮,帮助董昌稳定其他各都的军心,展现其“公忠体国”和雄厚财力,迅速赢得了董昌的信任和其他都头的好感。另一面,则派出大量哨探,深入润州、常州地界,仔细探查王郢叛军的虚实、兵力分布、粮道以及官军的应对情况。
他每次与董昌议事,分析局势,提出的建议往往切中要害,让董昌对其愈发倚重。不知不觉间,钱镠已成为八都兵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
然而,中原王仙芝之乱正炽,朝廷焦头烂额,根本无力南顾。镇海军节度使赵隐虽心急如焚,但其直属兵力需拱卫润州根本,且多为步卒,主动南下进攻王郢叛军,胜算渺茫。
这个时候率先响应解难的便是杭州石镜镇将董昌。
从咸通八年至咸通十三年,六年时间通过与钱镠合作贩盐,董昌独霸杭、湖、苏、常、润五州盐路,在杭州地界上也混得风生水起。他为人狡黠,善于钻营,通过重金贿赂、拉拢腐蚀各级官吏,将私盐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个人积财上百万贯,在杭州乃至浙西的江湖和商界,都拥有了极高的威望和号召力。提起“董爷”,黑白两道都要给几分面子。
然而,到了咸通十四年(873年),眼见大唐国势日颓,各地动荡不安,董昌的心思活络了起来。他意识到,在这乱世将至的关头,仅仅做一个富可敌国的盐商,即便有官府关系庇护,终究是无根之萍,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富商不如大官,有钱更需有兵!”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强烈。他看到的是乱世之中,武力才是真正的护身符和晋升阶梯。
于是,董昌开始利用他庞大的财力和多年来编织的关系网,向杭州官场发动了“银弹”攻势。他瞄准的目标不高不低——杭州辖下的石镜镇将。此职虽品级不高,但手握实权,掌管一镇兵马,正是由商转军、掌握武力的绝佳跳板。
重金开路之下,再加上其时地方官员也乐得有此等“豪杰”出来协助维持日渐不稳的地方秩序,董昌的运作很快奏效。咸通十四年末,他成功被任命为石镜镇将,摇身一变,从私盐巨枭成了大唐朝廷的正式武官。
身份转变之后,董昌立刻开始整合自己的力量。他麾下原本就有一千多名负责运输、护卫、销售私盐的伙计和打手,这些人多年行走江湖,好勇斗狠,颇有些战斗力。董昌将他们召集起来,宣布:“如今老子做了官,吃上皇粮了!愿意跟着老子继续干的,以后就是官兵,堂堂正正,有粮饷,有前程!不愿意的,领了安家费自谋生路!”
绝大多数人自然选择跟随这位既有钱又有门路的“董爷”。于是,这一千多号盐枭伙计,脱下便服,换上号衣,扛起官军旗帜,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石镜镇军营,完成了从非法武装到地方官军的“华丽转身”。董昌也因此瞬间拥有了一支绝对听命于自己、且有一定战斗力的基本队伍。
乾符二年(875年)四月,王郢叛乱爆发。
浙西局势陡然紧张。杭州刺史裴琏面对危机,自然首先想到本地拥有实际兵权且“声名显赫”的石镜镇将董昌。于是,委派他紧急招募乡勇,组建“八都兵”,以增强防御和弹压力量。
董昌正愁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对此命令欣然接受,并全力以赴。他利用自己在杭州多年的威望和财力,迅速搭起了“八都兵”的架子,并自任八都兵都指挥使。
这八都兵具体是指:
临安县的石镜都,都头由董昌自己兼任;余杭县的清平都,都头是陈晟;于潜县的于潜都,都头是吴文举;盐官县的盐官都,都头是徐及;新城县的新城都,都头是杜棱;唐山县的唐栖都,都头是凌文举;富春县的富春都,都头是文禹;龙泉县的龙泉都,都头是刘孟安。
然而,新募的乡勇缺乏训练和装备,战斗力堪忧。董昌的核心,依然是他那千余原私盐部队改编的石镜镇兵。
翁山事务堂。
情报迅速送达。钱镠召集心腹,却并未如赵荒等人预期般立刻兴奋请战。
“主公,良机已至!赵隐无人可用,我等正可提劲旅北上,一举荡平王郢,顺势掌控浙西!”赵荒摩拳擦掌。
屠环智却更为谨慎:“赵统领稍安。直接提兵前往,固然可显我军威,然亦过于招摇。恐引人忌惮,使赵隐、乃至朝廷心生疑虑,以为我辈挟寇自重,反为不美。”
钱镠颔首,目光深邃:“环智所言,正合我意。强龙不压地头蛇。我等根基在海外,欲重返两浙,需有一个名正言顺、且能融入本地势力的由头。直接以大军临之,是下策。”
此时,又一封密报送至,来自杭州的眼线。
“报!石镜镇将董昌,募集乡勇,组建‘八都兵’,以图自卫,并伺机助剿王郢。现已设石镜都、嘉兴都、海昌都等八都,各募兵千余人...”
“董昌?八都兵?”钱镠眼中精光一闪,嘴角露出笑容,“妙!天赐良机,莫过于此!”
他即刻下令:“即刻准备。马绰、屠环智、陈策,你三人留守翁山、耽罗,按甲字预案,谨守基业,加速囤粮练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张,耽罗岛事务由你全权负责,朴正雄辅之。”
“赵洪,盐路收缩,重心确保沿海。”
“马绰,水师加强巡逻,封锁翁山至长江口海域,凡可疑船只,一律扣查!”
安排妥当后,钱镠看向赵辰:“赵辰,点齐五百铁卫,备好舟船。随我回杭州!”
“主公,只带五百人?”马绰惊讶道。
“五百翁山铁卫,足矣。”钱镠语气平淡,却充满自信,“此去,非为厮杀,乃为‘投军’。”
数日后,杭州城外。
董昌设立的“八都兵”募兵处熙熙攘攘,多是些为求口饭吃或保卫乡里的青壮,虽有些勇力,但装备杂乱,缺乏训练,与一旁维持秩序的那些萎靡的州兵相比,也只是多了几分血气而已。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的出现,引起了所有人的侧目。
只见约五百余人的队伍,鸦雀无声地行进而来。人人身着统一的暗色劲装,外罩精良的扎甲,腰佩制式横刀,背负强弓劲弩,队伍整齐划一,行动间自有一股剽悍肃杀之气,与周遭乱哄哄的环境格格不入。为首一人,年约二十三四,相貌英伟,目光沉静,正是钱镠。其身旁的赵辰及五百铁卫,更是如同出鞘利刃,令人不敢逼视。
这气势立刻惊动了募兵官,慌忙上报。很快,得到消息的都指挥使董昌亲自赶了过来。
董昌此人,虽有些贪鄙,但乱世之中亦有一定魄力和组织能力。他看到钱镠这支队伍,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大喜过望!他正愁八都兵空有其名,缺乏真正能战的核心力量。
“来者可是钱镠钱具美?”虽然数年没见,但是董昌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钱镠,因为印象太深刻了,尤其是这几年传闻钱镠在外海闯下偌大的名声,以为是夸大其词,却不知其竟有如此精锐部曲。
“草民钱镠,拜见董都帅!”钱镠下马,执礼甚恭,“听闻都帅奉刺史之命,组建义兵,保境安民。钱镠不才,愿尽绵薄之力。此五百乡勇,皆是镠家中护盐庄客,颇习战阵,愿投使君麾下,共抗王郢逆贼,保卫乡梓!”
董昌看着那五百名煞气腾腾的“庄客”,再对比自己招募的那些乡勇,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激动地扶起钱镠:“具美真乃义士!雪中送炭,莫过于此!有你这等豪杰相助,何愁王郢不破!”
他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如今八都兵初立,正缺具美这般大才!本官即刻委你为石镜都头,统领新募的千余人...”
钱镠立刻道:“使君放心!镠既来投效,自当遵从号令。一应粮饷军械,镠也可自行承担大部,绝不使使君为难!”
这话简直说到了董昌心坎里。自带干粮的精锐部队,还不用他多花钱!董昌大喜过望,立刻拍板:“好!既如此,具美你这五百精锐,便单独列为临安都精锐营,临安新幕乡勇也由你统带,暂领都头职!日后立下战功,本官定向刺史重重保荐于你!”至于董昌早前的一千余石镜都兵,改名杭州都,作为自己的亲卫队直领。
就这样,钱镠几乎兵不血刃,以一种极其低调且“忠义”的姿态,成功地带着他最核心的五百铁卫,加入了董昌的八都兵体系,并获得了实际独立领兵的权力。他将那千余名新招募乡勇交给赵辰去整训,自己则牢牢掌握着五百铁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钱镠并未急于求战。他一面拿出钱粮,帮助董昌稳定其他各都的军心,展现其“公忠体国”和雄厚财力,迅速赢得了董昌的信任和其他都头的好感。另一面,则派出大量哨探,深入润州、常州地界,仔细探查王郢叛军的虚实、兵力分布、粮道以及官军的应对情况。
他每次与董昌议事,分析局势,提出的建议往往切中要害,让董昌对其愈发倚重。不知不觉间,钱镠已成为八都兵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