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

  22

  孤立无援的贾诩伫立在寇封大军中,形单影只。九万大军灰飞烟灭,最后寄托于王府侍卫的希望亦告破灭。既知在劫难逃,这位谋士索性放弃抵抗,听凭发落。

  此刻的贾诩已无任何谈判筹码。随着王府侍卫溃败,他彻底看透生死——原本就未打算离开中山。以他的武艺,连初出茅庐的将领都能轻易取其性命。失去屏障与部众后,这位谋士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寇封手中。

  《风云际会》

  帐内烛火摇曳,寇封负手而立,衣袂无风自动。他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眸落在贾诩身上,后者只觉脊背发紧,掌心渗出细密汗珠。

  文和可知这盘残局?寇封指尖轻叩沙盘,青铜铠映着幽光,曹操许你千户侯,却给不了万世名。

  贾诩喉结滚动,衣袖中竹简硌得生疼。恍惚间想起当年颍川书院里,自己批注的《鬼谷子》被同窗争相传阅的盛况。

  洛阳城破时,丞相连夜带家眷出逃。寇封突然冷笑,这就是你誓死效忠的明主?

  帐外传来兵器碰撞声,夹杂着战马嘶鸣。贾诩望着案上沾血的帅印,突然放声大笑:好个诛心之论!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的陈年箭疤,但主公记得臣属生辰,亲手为臣熬过药。

  寇封瞳孔微缩,掌中玉佩突然落地。清脆的碎裂声中,刘伯温掀帘而入,羽扇停在半空。

  报——传令兵跌跪在地,曹 ** 烧粮仓!

  贾诩闭目的刹那,仿佛看见建安七子的墨宝在火中翻卷。他颤抖着摸向腰间酒囊,却被寇封按住手腕:先生可知这酒里...有毒?

  月光穿过帐篷缝隙,在两人之间划出明暗交界。远处传来《蒿里行》的悲怆吟唱,夹杂着新编的《观沧海》。

  魏延提着酒壶踱步到城门处,望着城头那抹残阳叹了口气。

  文和当真这般愚忠?

  案几上的地图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冀州十二郡的标记。他忽然想起那年隆中对饮时,那人抚琴说天下大势的模样。

  取幽州只需三千轻骑。副将递来新的军报。

  魏延摩挲着剑柄上的纹路,忽然笑出声来。酒液溅在草图上,正淹没青州的位置。远处的信使狂奔而来,腰间系着白布。

  孟德已经撤出邺城。亲兵低声道。

  他忽然觉得没意思。就像当年在长沙城头,看着那些四散奔逃的败兵时一般无趣。倒是庭前那株新栽的海棠,更值得看两眼。

  给许昌送三百金去。他撕了那副浸湿的地图。

  暮色里传来筑城的夯声,一声声像是催战的鼓点。魏延拎着半壶酒晃进中军帐,靴底沾着几片未扫净的竹简残片。

  帐外亲兵忽然来报:将军,青州来使求见。

  他望着案头将倾的灯盏,火光在瞳孔里明明灭灭。

  即便没有贾诩和司马懿辅佐,曹操依然称得上用兵如神!

  接到战报的曹操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升殿议事。

  诸位,中山城陷落了,贾诩殉国,九万守军无一生还!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般在大殿炸响,群臣面面相觑。

  整整九万精兵!曹操原以为贾诩至少能坚守三月,为他争取足够的备战时间。

  如今中山已落入寇封之手,继续滞留冀州无异于自陷险境。

  文武百官纷纷附议退守青州的策略。

  尽管殿上站着十余名将领,竟无一人敢请缨迎战寇封大军。

  连战连捷的寇封部队正在休整,随时可能继续攻城略地。

  满朝文武竟无一人献计?曹操拍案怒喝。

  丞相明智,当务之急唯有退守青州。

  寇封兵锋正盛,应当暂避其锐。不妨先修书告知青州守将司马懿。

  众将一致认为应该依托青州天险抵御寇封。

  留在冀州终将面临围城之危,届时想撤退都来不及,唯有死战到底。

  没人敢直面寇封的铁骑,最终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生擒活捉。

  寇封本打算在中山休整十日,待粮草补给到位后再图进取。

  刚安顿好军务,忽得急报:贾诩在城外自刎身亡。

  这位绝世谋士的离世令寇封扼腕叹息——若贾诩能像曹洪那样识时务,麾下岂不多一位奇才?

  【血染战袍】

  寇封忽放声长笑,刀尖垂落三寸猩红。中山城头的烽火映亮他眉间狂意——冀州十二郡已成囊中之物!

  (战鼓三通)

  传令三军!他踩碎青州沙盘,破幽州不过五日,我要曹操像丧家犬般困守青州!

  血色残阳里,贾诩的佩剑当啷坠地。寇封甩出半袋银钱:给那老狐狸的妻儿送口饭吃。碎银砸在青石板上,溅起几点星火。

  【曹营惊变】

  报——!探马滚进大帐时,曹操正捏碎第三只酒盏。竹简上中山陷落四字刺得他眼底生疼。

  九万儿郎!程昱的惊呼被四面响起的铁甲碰撞声淹没。文武百官如惊弓之鸟,却无人看见主公袖中发抖的指尖——那柄削铁如泥的倚天剑,此刻竟重若千钧。

  (更漏滴答)

  退守青州!曹操突然劈裂案几。木屑纷飞中,他瞥见荀彧衣袖里半卷《孙子兵法》,忽觉讽刺。当年官渡的奇谋妙算,如今竟只剩...

  (鸦鸣骤起)

  帐外北风卷起残旗,恰似那支折了主帅的败军。

  烽烟骤起·曹营议事

  (前段保留数字编号1122)

  帅帐中诸将抱拳进言:明公,当务之急唯有依丞相之策暂避青州!

  参军急声道:寇封乘胜而来锋芒正盛,丞相不妨修书与青州司马仲达...

  (保留原有段落结构,作以下文字调整)

  - 兵锋正劲挟胜而来

  - 大胜之师锐不可当

  - 避其锋芒暂避锐气

  - 书信一封飞羽传书

  (中层将领群议部分调整为)

  偏将们接连进谏:

  寇封铁骑转瞬即至,冀州平野无险可守!

  若困守孤城,届时退路尽断...

  末将等实无把握当其兵锋...

  (保留殿内文武畏惧心理描写,调整表述)

  满座朱紫皆面露惶色:

  此番若战,恐难全身而退。

  一旦遭合围,必为阶下囚!

  (章节过渡保留原编号)

  (决策部分凝练为)

  曹操作速决断,携眷属连夜离冀。早有飞骑传讯司马懿:

  率部于青州郊野接应,谨防变故。

  (军事部署部分调整语序)

  曹操尤为珍视这支仅存的青州精锐:

  此乃最后屏障,万不可有失。

  若青州军溃,寇封旦夕可破城关!

  (战略考量部分整合)

  遂决意:

  - 弃幽州不顾

  - 集三军于青州

  - 凭坚城周旋

  (司马懿练兵段落

  自镇守青州以来,仲达日夜操演兵马。校场尘土未歇,案头兵图常新。每闻战报必抚剑自语:

  寇封将至...

  (结尾部分保留原意)

  得悉冀州兵败,当即遣轻骑出城接应。

  (文中特殊数字保留原状:5.9冀州/02州军)

  破晓时分,曹操曾与司马懿密议:若冀州告急,必退守青州!

  中山乃冀州命脉,此城若失,十二郡国将如骨牌倾覆!

  以孟德多疑之性,岂会坐困危城?

  驿马疾驰,军报至时,司马懿抚掌而笑——果然不出所料!

  城外三万精甲已列阵,司马懿亲执令旗,只待丞相车驾。依军令,本该遣万人赴冀州接应。

  然今得令:青州城外三里处候驾,不得擅离!

  曹操用兵如弈棋,若大军接应,旌旗招展,反易为寇封铁骑所察。

  此刻中山新破,冀州诸郡尚在喘息。

  曹操轻骑简从,弃辎重如敝履,唯求疾驰如电。

  只待踏入青州疆界,悬心方可稍安。自冀州府奔出,马蹄竟未沾尘!

  八百加急尚不及此,汗血马鬃尽湿。

  虽未与寇军交锋,曹操已窥其势——鲸吞冀州,不过旦夕间事。

  自贾诩殁后,冀州再无柱石可阻寇封锋芒。

  昔年曹营双璧,今折其一臂,唯余亡命一途。

  冀州本是北疆明珠,非刀剑相逼,曹操怎舍此锦绣?

  忆当年坐拥四州,虎视中原,何等意气?

  而今……不过败军之将。

  报!远处尘烟中有马鸣!

  或是丞相驾至,然时辰未至——恐是寇封追兵!

  风沙漫卷的官道上,司马懿紧握缰绳凝视远方。副将上前拱手:将军,寇封铁骑素来凶悍,我军仅万人,可要调城防军增援?

  不可!司马懿斩钉截铁,城墙才是根本,若遇敌袭,宁可 ** 也不可动摇城防根基。他下意识摸了摸腰间印绶——上次违令的鞭痕犹在,这次决不能重蹈覆辙。

  将士们不安地擦拭长矛。青州军此番轻装简从,若真遇上那支威震中原的铁骑......忽然探马疾驰而来:禀将军,是曹字帅旗!

  丞相!司马懿疾步向前,甲胄哗啦作响跪在尘土中:微臣护驾不力,请丞相治罪!

  曹操亲手扶起这位心腹:得见仲达,如见青州城墙。速速进城!他望着熟悉的青州战旗,恍若看见当年横扫北方的峥嵘岁月。九千精锐立即变换阵型,如移动的钢铁城墙护送曹操入城。

  城门缓缓闭合时,司马懿最后望了眼烟尘四起的来路。他知道,只要这位枭雄尚在,青州军魂便不会消散。

  曹军集结青州,十万将士迎战寇封二十万大军

  司马懿操练兵马数月,青州防务已然稳固

  曹操急令幽州守将弃城,调集全部兵力驰援青州

  此战关乎存亡,曹操决意背水一战

  当今天下,曹营仅余幽、青二州

  若分兵驻守幽州,必为寇封所破

  与其徒损兵力,不若合兵一处

  (两州联军誓师青州,此乃最后防线

  曹操仍以丞相之名坐镇,忽闻贾诩病逝

  追封开国功臣,以三公之礼厚葬

  密遣亲信接应贾氏家眷至青州安置

  若非贾诩死守中山,冀州早陷敌手

  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曹操深知民心向背

  厚赏功臣,抚慰三军,方能稳固军心

  十万将士若生异心,大势去矣

  司马氏已成曹魏最后支柱

  往日尚有贾诩、司马懿共襄大业

  而今独赖仲达,倚重更胜从前

  【曹营点将】

  安置妥当次日,曹操升殿犒赏群臣。

  擢升司马懿为三军都督,总揽兵符,以御寇封来犯之师。

  素来忌惮司马氏,今却尽托虎符于其掌中。

  如此,司马一门方可倾力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