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

  24

  司马懿的侍卫高声喝止,已将二人纳入射程之内。

  张、刘二将回首望见司马懿,却未停步,仍旧策马狂奔。

  司马懿神色阴鸷,挥手示意侍卫放箭。

  两名弓箭手得令,张弓搭箭瞄准二人后心。

  飕!

  两支利箭破空而来,精准命中张、刘两位副将的右腿。二人吃痛倒地,抱着伤腿惨叫不止。

  司马懿负手踱步上前,居高临下睨着他们,眼底尽是轻蔑。

  愚忠曹贼,落得这般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他本无意对二人出手,只打算暗中监视。不料侍卫打草惊蛇,反倒逼得他们仓皇逃离青州。

  二位追随丞相多年,为何突然叛逃?寇封许诺了何等好处,值得你们铤而走险?司马懿冷声质问。

  张副将强忍痛楚,嗤笑道:司马仲达,要杀便杀!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再多你也未必明白。

  本都督只知你们背主投敌,欲往冀州效忠寇封。如此行径,可对得起丞相多年栽培?

  刘副将啐了口血沫:将死之人哪来这么多废话?待到寇将军大军过境,只怕你们插翅难飞!

  这话倒提醒了司马懿。此地不宜久留,若真遭遇寇封主力,凭他三百亲兵绝非赵云敌手。

  捆起来!他果断下令,押回青州交由丞相发落。

  绳索加身时,张、刘二人相视苦笑。他们心知肚明:既落入司马懿之手,断无生还可能。求饶不过是徒添屈辱,倒不如成全对方这桩功劳。

  当绳结勒紧皮肉的瞬间,两位副将忽然看清了命运——他们的仕途,到此为止。

  司马懿率部押解俘虏疾驰返程。是生是死,全凭曹操一念之间。

  张刘二将尚未将消息送入寇封营中,却在暗处非议曹操,心怀叛逆,论罪当诛!

  司马懿遥望冀州,见无异常,立即押解张刘二将返回青州。

  趁寇封大军未至,速离险地,免生战祸!

  曹操坐镇青州府中,正谋划抗敌之策,此次竟未遣人监视司马懿。

  任由司马懿行事,无论成败,曹操皆不以为意!

  报!丞相,大都督求见!

  速宣!好个仲达,终将叛将缉拿归案,本相还以为他们已逃入寇封军营!

  只见司马懿押着两名曹军将士入内,正是张刘二将。

  二人跪于曹操面前,早无往日气焰,只余战战兢兢。

  他们深知曹操对叛徒从不容情,杀一儆百,正是其一贯作风!

  禀丞相,末将已擒获二贼,请丞相发落!

  司马懿复命后,将二将推至阶前。

  曹操缓步走近,见二人浑身颤抖,显是恐惧至极。

  面对生死,二将已六神无主,只知叩首求饶,却难出一言。

  二位随我征战多年,曹某可曾亏待?

  为何偏要投奔寇封?莫非窃得我军机密?否则在冀州时便可留下!

  何苦随我远赴青州,又冒险叛逃?尔等不嫌麻烦,曹某都替你们费解!

  曹操一把揪起二将衣领,厉声质问。

  此二人追随多年,曹操万没想到他们会叛逃。

  若真有心投敌,昔日攻打中山时便可寻机叛变,何必今日铤而走险?曹操百思不解!

  (

  **

  曹操看着被押到面前的两位副将,眉头微皱:“仲达,这两人为何一言不发?你抓他们时,可曾动过刑?”

  司马懿躬身答道:“禀丞相,属下并未伤他们分毫,只是奉命擒拿。未得丞相允准,岂敢擅自用刑?”

  曹操闻言,轻笑一声:“如此看来,这两位倒是胆色非凡,竟吓得连话都不敢说了。也罢,交与你处置,务必让他们开口!”

  司马懿领命,沉声道:“请丞相放心,一日之内,属下必查明缘由,给丞相一个交代!”

  曹操挥袖道:“不必急在一时,给你三日。三日之后,本相亲自登门听你回禀。”

  待曹操离去,司马懿当即命人将张、刘两位副将押下。

  他胸有成竹,三日时间足矣。此次若再无功而返,不仅无法向曹操复命,更愧对自己。

  曹操向来只看结果,不问手段。他确信张、刘二人口中必有隐秘,否则怎会刚到青州便欲投寇封?原本指望司马懿放长线钓大鱼,未料事出仓促,反令二人逃窜。如今既无退路,唯有严刑逼供。

  司马懿未将二人关入大牢,而是带回私宅。此举令张、刘二人愈发惴惴不安,却又不敢多言。他们心如明镜:一旦吐露实情,便再无利用价值,唯有一死。

  待左右退下,屋内仅剩司马懿与两名副将。连贴身护卫亦不解其意,但遵命退出,只守在门外——他们深知,若二人暴起发难,司马懿绝非敌手。

  **(

  《智斗》

  倘若张、刘二 ** 拉人陪葬,对司马懿发难,这种情形未必不会发生!

  “大都督此举何意?既不将我等押入大牢,也不严刑拷问!”

  “刘兄,依我看,大都督是想先施恩拉拢,待酒足饭饱后再套取机密。”

  “二位贤弟总算开口了。”司马懿抚须轻笑,“本督知你们心弦紧绷,特意如此安排,也好叫你们松懈心神。”

  说罢,他命人摆上珍馐美酒。这一招,实属反常!

  若严刑逼供,恐适得其反。倒不如以柔克刚,徐徐图之。

  在司马懿眼中,酷刑之下所得多为虚言。反其道而行,以友相待,待其卸下防备,再作打算。

  他心知尚有三天时限,即便虚耗一日亦无妨。今日且让二将休憩,机密之事,明日再询不迟。

  若此计不成,再动大刑。即便屈打成招,亦需有个交代!

  “张兄果真料事如神!”刘副将举盏惊叹,“这般佳酿珍馐,我等怎生消受?”

  “二位尽管畅饮。”司马懿亲自斟酒,“酒中无毒,本督只想替你们压惊。”

  “大都督休要作戏!”张副将冷笑,“纵使酒肉相待,我等也断不会吐露半字!”

  “今日只论风月,不谈军政。”司马懿仰头饮尽,“本督一言九鼎!”

  见其如此,二将索性放怀痛饮,大快朵颐。司马懿浅酌慢饮,眼中含笑——这饯行宴,总要教人吃饱喝足。

  他们却忘了,死囚临刑前,照例是有顿断头饭的。

  **烽烟再起**

  寇封夺下中山后,厉兵秣马,剑指冀州余下郡国。

  须速取十二城,全据并、冀二州,以免横生枝节!

  寇封尚未察觉曹操的真实意图——对方计划先取幽州,再攻青州!

  在寇封的战略构想中,应当先攻克幽州,切断曹操的退路,使青州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待大军压境夺取青州后,北方四州将尽归其手,天下十三州便指日可待!

  军帐内,一众顶尖武将齐聚,李存孝、罗成、黄忠、戚继光、杨再兴、宇文成都及岳飞皆在列!

  刘伯温与诸葛亮分坐左右,众将领则列席于两位军师两侧!

  中山一役,仰仗诸位之功,待返回长安,本王必当 ** 行赏!

  末将不求封赏,唯愿继续追随主公征战四方,而非镇守城池!杨再兴当即表态。

  对他而言,功名利禄皆如浮云,唯有沙场征战,才是一生所愿!

  其余将领亦深有同感,与其高居庙堂,不如冲锋陷阵!

  对他们来说,战场才是归宿,若无战事,宁可操练士卒!

  诸位将军追随主公,本就不是为了功名。刘伯温适时进言。

  军师所言极是!我等皆与杨再兴同心,只需主公令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将齐声响应。

  得诸位相助,实乃本王之幸!那便依众意,暂不 ** 行赏。如今冀州尚有十一郡未取,大军休整已半月有余,是时候继续进军了!寇封试探众将作战意愿。

  攻下中山后,夺取冀州其余郡国已如探囊取物!

  末将愿领兵一万,十日之内必取冀州各郡!

  末将亦请为先锋,誓取冀州十一郡!

  众将纷纷 ** ,冀州已是囊中之物,不容迟缓!

  见将士们斗志不减,寇封甚感欣慰——这支铁血之师,始终未生骄惰之心!

  骄兵必败,这是自古不变的铁律。寇封最担心的就是麾下将士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

  追随寇封的将士们肝胆相照,一心只为辅佐主公征战四方!

  助寇封扫平天下,完成统一大业,正是全军上下共同的心愿!

  自从跟随寇封以来,三军将士从未有过畏惧,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主公再无对手可寻!

  如今全军皆知,只要击败曹操,便可一统山河,届时天下十三州再无其他诸侯割据!

  “诸位,冀州十一郡国,可有信心在十日之内全部拿下?”

  “禀主公,十日足矣!曹操主力已撤出冀州,其中数郡早已暗中准备投效主公!”

  眼下冀州各郡守将皆不足为惧,失去曹军精锐坐镇,他们不过是一盘散沙!

  “冀州九郡三国,已得其一。接下来要攻取乐陵、安平二国,哪位将军愿往?”

  “末将 ** !早闻乐陵、安平守将皆是庸碌之徒,末将只需精兵五千,定能一举攻克!”

  “主公,鹏举连日奔波,此番征战不如交由末将!”

  “子龙统领暗影军团昼夜操劳,此战还是让我来!”

  岳飞与赵云同时 ** ,李存孝、杨再兴、宇文成都等将领也纷纷出列!

  见众将斗志昂扬,寇封心中大悦。冀州二国,覆手可灭!

  按照最新部署,先取冀州三国,再逐一攻占九郡!

  “既然鹏举与子龙都愿出征,经本王斟酌——”

  “命赵云为征北大将军,宇文成都为副将,率精兵一万攻伐乐陵国!”

  “命岳飞为征东大将军,杨再兴为副将,同样领兵一万征讨安平国!”

  如此安排,正是要让赵云与岳飞各展所长,互相较劲!

  **

  乐陵国与安平国的守军均不足五千,双方各派一万精兵、一员猛将公平对决!

  赵云与宇文成都同队,岳飞与杨再兴搭档,分别进攻乐陵国与安平国!

  其余将领静候寇封调遣。攻下这两国后,尚有九郡待取。此战寇封要让所有猛将参战,令众人皆立战功,不负此行。宇文成都等将最擅攻城拔寨,寇封对此深信不疑。

  命令既下,赵云、宇文成都、岳飞、杨再兴四将迅速离营备战。

  此战寇封未派刘伯温与诸葛亮出战,因乐陵、安平仅为小国。待攻取青州时,再启用二人。唯有大场面,方配得上刘伯温与诸葛亮之才。

  李存孝、戚继光等将留守大营,随时听候寇封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