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的线路模板像一阵及时雨,给焦灼的云岭带来了明确的方向。合作社里顿时忙碌起来。李婶对照着模板,拉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媳妇开始琢磨腊肉制作的体验流程,连盐的用量、熏烤的火候都细细标注;老村长则带着茶农们清理茶园小径,商讨着哪片区域的冬茶长势最好,最适合游客采摘,又叮嘱年轻人务必把“认茶树品种”这个环节准备好,周聿特意提的,准没错。
沈清姿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需要将老陈那份专业的模板“翻译”成更贴近云岭实际、也更通俗易懂的本地版本,还要协调民宿的房间分配,检查安全措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原先弥漫在合作社里的那点愁云惨雾,被热火朝天的干劲取代了。
只是,在忙碌的间隙,她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安静的手机。发给周聿的那条短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她理解他谈判的紧张,也记得他说的“别慌”,但心底深处,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牵挂,像细细的丝线,缠绕着,时不时轻轻扯动一下。那个凌晨两点的未接来电,仿佛一个悬在半空的音符,始终等待着落地的回响。
又是一个凌晨。
合作社的灯还亮着,沈清姿伏在案前,仔细核对最终定稿的冬季活动宣传册。窗外的山风呼啸着,带来深秋的寒意。桌上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在寂静的夜里格外醒目,伴随着她特意调大的震动声。
不是陌生号码,是那个她刻在心里的,属于周聿的号码。
她的心猛地一跳,几乎在瞬间就抓起了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迅速按下了接听键。
“喂?周聿?”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和喘息。
电话那头先是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杂音,随后,他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低低的,却像温水流过她的耳畔:“清姿,是我。还没睡?”
“嗯,在整理宣传册,明天要发给县里和几个旅行团。” 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握着手机的手指却悄悄收紧,“你……谈判结束了?”
“刚结束,回到酒店。” 周聿的声音里透着浓重的倦意,似乎连多说几个字都需要耗费力气,“看到你的短信了。冬茶冒芽了?还给我留了一垄?”
“对,长势最好的一垄,在茶园东头,阳光最足。” 沈清姿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能透过电话,看到他此刻或许正揉着眉心,靠在酒店床头的样子,“老陈帮了大忙,模板很详细,大家都动起来了。邻村温泉民宿的广告我们也看到了,多亏你提前让老陈介入,我们才没落后太多。”
她轻声说着云岭的进展,语速不快,将这几天的忙碌、担忧和最终的柳暗花明,都揉碎在平实的叙述里。
周聿安静地听着,偶尔发出一两声简短的回应“嗯”、“很好”,表示他在认真听。直到她说完,他才开口,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些:“那就好。那天凌晨……没吵到你吧?”
他终于问到了那个未接的电话。
“没有,”沈清姿立刻回答,心里那片小小的悬空之地,终于踏实落地,“我睡熟了没听到。醒来看到未接提醒和短信,才知道你那么晚还在忙。” 她顿了顿,声音轻柔下来,“后来打不通你电话,有点……担心。”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只有他清浅的呼吸声传来。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外部通讯管得很严,手机大部分时间没有信号。那天凌晨是唯一能找到空隙的时间,想着必须把老陈的事情跟你交代一下,怕你那边等得着急。” 他解释着,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让你等久了。”
“没关系,”沈清姿轻声说,窗外是凛冽的寒风,耳畔是他疲惫却清晰的声音,她只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我知道你会记得。”
又是短暂的沉默,但这次沉默并不尴尬,反而像是一种无言的默契,在电话线两端静静流淌。
“谈判……顺利吗?”她终究还是问了出来,带着关切。
“嗯,算是达成了初步意向,细节还需要后续敲定。”周聿回答得简略,似乎不愿多谈工作的艰辛,话锋一转,“云岭降温了吧?你晚上从合作社回去,多穿点。”
“我知道。你也是,别只顾着忙,记得休息。”沈清姿叮嘱道。她能想象他连轴转的辛苦,那份疲惫几乎能透过电波传递过来。
“好。”他应了一声,声音里似乎含了一丝极淡的笑意,“宣传册定稿后,也发我一份。冬茶……我会尽快回来采。”
“好,我等你。”
通话没有持续很久,两人都不是习惯在电话里长篇大论的人,所有的牵挂、理解与支持,都已在那几句简短的对话和片刻的沉默中传递完毕。
挂了电话,沈清姿握着尚存一丝余温的手机,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冷的空气涌入,令人精神一振。她抬头望向夜空,连续几日的阴霾散去,墨蓝色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格外明亮的寒星,闪烁着清冷又坚定的光芒。
山下的民宿,零星亮着几盏灯火,李婶家厨房的灯还亮着,或许是在准备明天的食材。老村长家的狗偶尔叫唤两声,更衬得夜色宁静。
那个未接的电话,终于有了回音。而他说的“尽快回来”,像冬日里一颗温暖的种子,落在了心上,伴随着对未来的期许,静静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她深吸一口冰凉的空气,转身回到桌前,重新拿起那份宣传册,目光变得愈发坚定和明亮。
星光在山野间沉默照耀,而生活与希望,仍在云岭的每一个角落里,扎实地生长着。
沈清姿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需要将老陈那份专业的模板“翻译”成更贴近云岭实际、也更通俗易懂的本地版本,还要协调民宿的房间分配,检查安全措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原先弥漫在合作社里的那点愁云惨雾,被热火朝天的干劲取代了。
只是,在忙碌的间隙,她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安静的手机。发给周聿的那条短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她理解他谈判的紧张,也记得他说的“别慌”,但心底深处,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牵挂,像细细的丝线,缠绕着,时不时轻轻扯动一下。那个凌晨两点的未接来电,仿佛一个悬在半空的音符,始终等待着落地的回响。
又是一个凌晨。
合作社的灯还亮着,沈清姿伏在案前,仔细核对最终定稿的冬季活动宣传册。窗外的山风呼啸着,带来深秋的寒意。桌上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在寂静的夜里格外醒目,伴随着她特意调大的震动声。
不是陌生号码,是那个她刻在心里的,属于周聿的号码。
她的心猛地一跳,几乎在瞬间就抓起了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迅速按下了接听键。
“喂?周聿?”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和喘息。
电话那头先是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杂音,随后,他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低低的,却像温水流过她的耳畔:“清姿,是我。还没睡?”
“嗯,在整理宣传册,明天要发给县里和几个旅行团。” 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握着手机的手指却悄悄收紧,“你……谈判结束了?”
“刚结束,回到酒店。” 周聿的声音里透着浓重的倦意,似乎连多说几个字都需要耗费力气,“看到你的短信了。冬茶冒芽了?还给我留了一垄?”
“对,长势最好的一垄,在茶园东头,阳光最足。” 沈清姿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能透过电话,看到他此刻或许正揉着眉心,靠在酒店床头的样子,“老陈帮了大忙,模板很详细,大家都动起来了。邻村温泉民宿的广告我们也看到了,多亏你提前让老陈介入,我们才没落后太多。”
她轻声说着云岭的进展,语速不快,将这几天的忙碌、担忧和最终的柳暗花明,都揉碎在平实的叙述里。
周聿安静地听着,偶尔发出一两声简短的回应“嗯”、“很好”,表示他在认真听。直到她说完,他才开口,声音比刚才更低沉了些:“那就好。那天凌晨……没吵到你吧?”
他终于问到了那个未接的电话。
“没有,”沈清姿立刻回答,心里那片小小的悬空之地,终于踏实落地,“我睡熟了没听到。醒来看到未接提醒和短信,才知道你那么晚还在忙。” 她顿了顿,声音轻柔下来,“后来打不通你电话,有点……担心。”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只有他清浅的呼吸声传来。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外部通讯管得很严,手机大部分时间没有信号。那天凌晨是唯一能找到空隙的时间,想着必须把老陈的事情跟你交代一下,怕你那边等得着急。” 他解释着,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让你等久了。”
“没关系,”沈清姿轻声说,窗外是凛冽的寒风,耳畔是他疲惫却清晰的声音,她只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我知道你会记得。”
又是短暂的沉默,但这次沉默并不尴尬,反而像是一种无言的默契,在电话线两端静静流淌。
“谈判……顺利吗?”她终究还是问了出来,带着关切。
“嗯,算是达成了初步意向,细节还需要后续敲定。”周聿回答得简略,似乎不愿多谈工作的艰辛,话锋一转,“云岭降温了吧?你晚上从合作社回去,多穿点。”
“我知道。你也是,别只顾着忙,记得休息。”沈清姿叮嘱道。她能想象他连轴转的辛苦,那份疲惫几乎能透过电波传递过来。
“好。”他应了一声,声音里似乎含了一丝极淡的笑意,“宣传册定稿后,也发我一份。冬茶……我会尽快回来采。”
“好,我等你。”
通话没有持续很久,两人都不是习惯在电话里长篇大论的人,所有的牵挂、理解与支持,都已在那几句简短的对话和片刻的沉默中传递完毕。
挂了电话,沈清姿握着尚存一丝余温的手机,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冷的空气涌入,令人精神一振。她抬头望向夜空,连续几日的阴霾散去,墨蓝色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格外明亮的寒星,闪烁着清冷又坚定的光芒。
山下的民宿,零星亮着几盏灯火,李婶家厨房的灯还亮着,或许是在准备明天的食材。老村长家的狗偶尔叫唤两声,更衬得夜色宁静。
那个未接的电话,终于有了回音。而他说的“尽快回来”,像冬日里一颗温暖的种子,落在了心上,伴随着对未来的期许,静静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她深吸一口冰凉的空气,转身回到桌前,重新拿起那份宣传册,目光变得愈发坚定和明亮。
星光在山野间沉默照耀,而生活与希望,仍在云岭的每一个角落里,扎实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