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期待与变数-《我的仕途不靠婚》

  周聿的电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沈清姿接下来的忙碌都有了更坚实的底气和更明确的盼头。宣传册最终定稿,分发到了县里和几家有意向的旅行团,反馈比预想的要好。云岭“采冬茶、制腊肉、绣茶包”的冬季体验项目,以其质朴和独特的山野趣味,吸引了不少寻求返璞归真的城市游客的目光,陆续开始有零散的预约电话打来。

  合作社里气氛热烈,李婶带着妇女们腌制腊肉,院子里飘荡着柏树枝和果木混合的独特烟熏味;老村长指挥着人手给茶园小径铺设防滑的草垫;绣娘们聚在阳光好的廊下,飞针走线,准备着教学用的茶包半成品。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天下午,沈清姿正和几个茶农确认第一批预约游客的接待细节,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一下,是一条新短信。

  她的心莫名一跳,放下手中的记录本拿起来。发件人:周聿。

  内容很简短:「清姿,谈判全部结束。后续工作已交接。我有两天假期,明天下午到云岭。你留的那垄冬茶,还作数吗?」

  短短几行字,沈清姿却反复看了两三遍。指尖隔着冰凉的屏幕,仿佛能触碰到他字里行间那份尘埃落定后的疲惫,以及那一点不易察觉的、属于归期的轻松。两天,虽然短暂,但足以让人期待。她几乎能想象出,他穿着那件她见过的深色毛衣,站在冬日的茶园里,手指拂过墨绿茶叶上或许存在的薄霜的样子。

  她立刻回复,嘴角噙着自己都未察觉的笑意:「当然作数。最好的那垄,一直留着。路上注意安全,明天见。」

  信息发送成功,她握着手机,感觉心底某个角落像被温软的阳光照彻,暖融融的。之前所有的焦虑、等待,在这一刻都变成了具象的期待。她开始不由自主地盘算起来:他明天下午到,住处要再打扫一下,被褥晒得蓬松些;晚饭是和李婶他们一起吃,还是……她甚至想到了合作社角落里那罐她之前试着炒制、味道还不错的野山茶,或许可以泡给他喝。

  这种带着点私心的、细碎的期待感,让她一整个下午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却又干劲十足。

  “清姿丫头,啥好事啊?看你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老村长扛着铁锹路过,眯着眼打趣道。

  沈清姿脸微热,清了清嗓子:“周聿明天过来,看看咱们冬茶的情况。”

  “真的吗?好事啊!”老村长眼睛一亮,“正好让他瞧瞧,咱们这冬茶项目,搞得多像样!我让老婆子明天多蒸点糯米糕,他上次来好像挺爱吃的。”

  李婶也闻声凑过来,脸上是了然的笑:“是该来了,好些事儿还得他帮着掌掌眼呢。我晚上把腊肠也蒸上,让他尝尝味儿正不正。”

  乡亲们的热情和善意让沈清姿心里的期待更添了几分实在的暖意。仿佛周聿的到来,不仅是她个人的期盼,也是整个云岭对他的一份认可和牵挂。

  然而,山间的天气和世事,总习惯在人最满怀期待时,悄然酝酿变数。

  傍晚时分,天色毫无预兆地阴沉下来,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山头,空气中弥漫着湿冷的水汽。沈清姿站在合作社门口,蹙眉望着天色。县里的天气预报只说局部地区有零星小雨,可这云层的厚度,看起来并不乐观。

  果然,入夜后,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瓦片,起初不大,后半夜却渐渐密集起来,还夹杂着山风呼啸的声音。

  沈清姿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雨声,心里那点雀跃的期待渐渐被一丝不安取代。这场雨,会不会影响他明天的行程?山路本就崎岖,下雨后更是湿滑难行……

  第二天一早,雨势虽然稍减,但没有停歇的意思,变成了缠缠绵绵的冷雨。山间笼罩在白茫茫的雨雾里,远处的山峰都看不见了。路面果然变得泥泞不堪,合作社门前低洼处还积了水。

  老村长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进来,裤脚上沾满了泥点:“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下山那段路怕是不好走咯。”

  沈清姿的心沉了沉。她几次拿起手机,想给周聿发个信息,问问他出发没有,路况不好要不要改期,但又怕打扰他行程,或者显得自己太过急躁。她只能按捺住心思,一边处理手头的工作,一边留意着门口的动静和手机的消息。

  预约的游客因为天气原因,推迟了行程。合作社里比往日清静不少,这反而让等待变得更加清晰和漫长。窗外的雨声滴滴答答,敲在心上,每一下都像是在询问:他,还能来吗?

  原本满满的、带着甜意的期待,此刻掺入了担忧和不确定。沈清姿走到窗边,望着被雨幕模糊的、通往山外的路口,那垄沐浴在冷雨中的冬茶,叶片被冲刷得格外碧绿,却也在风雨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等待着那个说好要来的人。

  变数已生,她只能等待,带着一丝焦灼,和一份不肯熄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