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云冬省合-《我的仕途不靠婚》

  云岭的晨雾还没散尽,沈清姿就踩着露水往茶园走。步道基础已见雏形,茶农们正往两侧装竹护栏,老村长蹲在路边搓手:“镇上竹编师傅订单满,还差两捆护栏赶不出来,冬令营下周开营,孩子们的安全可不能马虎。”

  沈清姿摸出手机,翻出县城竹制品厂的电话 —— 上次买采茶篮时存的。“王厂长,我是云岭沈清姿,想加急订两捆竹护栏,冬令营孩子要用,您看能不能让工人加个班?” 电话那头顿了顿,传来爽朗的应答:“冲着孩子的事,我让师傅今晚就赶,明天下午准送到。”

  挂了电话,刘婶抱着竹筐走来,里面满是绣好的茶宠:“清姿,最后一批绣完了,每个都缀了‘云岭冬令营’的小字。” 沈清姿拿起一个圆滚滚的小茶树茶宠,指尖触到细密的针脚,笑着点头:“孩子们见了肯定喜欢,刘婶您这手艺没说的。”

  手机突然震动,是周聿发来的照片 —— 印着公章的《云岭冬令营文旅合作试点方案》摊在桌上。附带消息:“谈妥了,云岭定为乡村文旅试点,有专项资金支持。我对接了省城实验小学,下周他们派老师来踩点。”

  沈清姿立刻拨了视频过去,接通时周聿正坐在办公室,身后白板贴着云岭地图,茶园、步道、民宿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我们做了冬令营宣传短片,剪了采茶、炒茶的片段,发给省城几家小学,有两家说年后想组织学生来。”

  “太好了!” 沈清姿把镜头转向茶园,“竹护栏明天到,农科站的茶树种子我昨天取回来了。李婶正琢磨冬令营的饭,说要做腊肉焖饭、红薯粥,都是咱云岭的味儿。”

  周聿看着屏幕里她沾了泥土的鞋尖,轻声叮嘱:“步道验收仔细点,有问题随时说。我整理了自然教育教材,寄去云岭了,里面有茶树生长图解,孩子能看懂。”

  挂了视频,沈清姿刚把教材的事告诉老村长,县旅游局的人就来了,扛着放大镜、植物标本夹:“这是周聿同志帮着申请的自然教育工具,说给孩子们用正好。”

  省城那边,周聿刚开完试点方案会,就被实验小学的老师围住:“我们看了冬令营短片,想下周带家长代表去云岭踩点,跟沈书记聊聊课程。” 周聿赶紧递上沈清姿的联系方式:“提前跟她约,她忙着筹备,别让她措手不及。”

  傍晚,沈清姿收到教材,包装上贴着便签:“茶树种子种植说明书标了重点,可当讲义。” 翻开书页,夹着几张省城的照片 —— 护城河边的梧桐叶、老街上的糖炒栗子摊,背面写着:“等冬令营结束,带你去省城吃糖炒栗子。”

  沈清姿把照片夹进教材,去厨房帮李婶。“省城来的老师会不会吃不惯腊肉?” 李婶往锅里倒着腊肉,香味满院。“周聿说他们也爱吃农家菜,您按咱的规矩做就行。” 沈清姿笑着帮着递调料。

  夜里,沈清姿翻着周聿发来的试点细则,专项资金用途、学校对接流程写得明明白白。她发消息:“方案很细,谢谢。步道明天验收,拍视频给你看。”

  周聿回复得快:“不用谢,是我该做的。省城降温了,云岭早晚也凉,别总在茶园待着,注意保暖。” 后面跟着个小茶宠表情包 —— 正是刘婶绣的那款圆滚滚小茶树。

  第二天下午,竹护栏准时送到,茶农们麻利地装好。沈清姿沿着步道走了一圈,拍了段视频发过去,配文:“验收合格,就等孩子们来啦。” 周聿的视频很快回过来,画面里他和实验小学的老师站在办公室窗前,身后是省城的街景:“下周三我们就去云岭,给你带省城老字号的糖炒栗子。”

  沈清姿站在茶园边,望着远处翻着绿浪的茶树。风拂过叶尖,带着淡淡的茶香,她摸出手机,把周聿发来的糖炒栗子照片设成了屏保 —— 等冬令营忙完,真该去省城看看,看看他忙着的那些事,也尝尝他说的甜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