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赴省洽谈-《我的仕途不靠婚》

  云岭的晨雾裹着茶树的清香,还没散。沈清姿就背着帆布包,往镇上汽车站走。

  包里塞得满当当:两罐用牛皮纸裹好的新炒冬茶,是李婶凌晨起来现炒的;五个绣着小茶树的茶宠,刘婶连夜缀了金线;还有一小袋密封的茶树种子样本,农科站的老周特意挑了颗粒饱满的,说 “让省城老师看看咱云岭茶种的成色”。

  老村长拄着拐杖来送她,手里攥着张叠得整齐的步道验收单:“把这个给周聿瞧瞧,护栏都按他画的尺寸装好了,孩子们走上去稳当。”

  李婶往她包里又塞了袋红薯干,絮絮叨叨:“到了省城别凑活吃饭,这个饿了垫垫。周聿那孩子要是忙,你就自己去菜场逛逛,当年你住他家时,不就爱去巷口那家买豆腐?”

  沈清姿点头应着。大巴车驶出山区时,她望着窗外渐渐退去的绿色,掏出手机给周聿发消息:“刚过县城,估摸着中午能到省城南站。”

  没等两分钟,消息就回了:“我在南站东出口等你,骑了电动车,省城这时候堵车,电动车快。”

  中午的南站人挤人。沈清姿刚挤出东出口,就看见周聿站在树荫下,穿着件浅灰色外套,手里拎着个空布袋 —— 是当年她住他家时,用来装菜的那个,布角还留着块洗不掉的酱油渍。

  “怎么拎这个?” 她走过去。

  周聿自然接过她的帆布包,掂了掂:“想着给你装冬茶,这个布袋软,不磨包。”

  沈清姿低头看了一眼,心里轻轻晃了下,没接话。

  电动车往实验小学走。路过巷口的豆腐脑铺,周聿放慢了车速:“这家豆腐脑还跟以前一样,现在去买还热乎。等谈完事儿,要是你有空,我们可以过来吃。”

  沈清姿 “嗯” 了声,目光扫过铺子一眼,想起当年她在省城上班的时候,偶尔也会绕到这儿买碗豆腐脑吃。

  实验小学的会议室里,三位老师已经等着了。

  沈清姿把茶树种子样本倒在白纸上,指尖轻轻拨了拨:“孩子们来的第一天,先带他们认茶树,再教他们种小盆栽 —— 这些种子泡两天就能发芽,冬令营结束时,孩子们能把小苗带回家,看着长。”

  她又把茶宠摆出来:“下午的手工课就绣这个,刘婶教,彩线多,孩子们想绣啥图案都行,绣完能留个纪念。”

  周聿坐在旁边,翻开笔记本:“沈书记当年在省城机关单位工作时,跟农科站打过不少交道,这些种子样本,就是农科站特意给的优质种。我们还申请了文旅专项资金,能给孩子们配放大镜、标本夹,让他们观察茶树叶子的纹路,还有土壤里的小昆虫。”

  他没提以前的事,只提当年的工作交集。老师们听得频频点头,负责课程的张老师笑着说:“你们这细节考虑得,比我们预想的还周全,这冬令营,孩子们肯定盼着来。”

  谈完细节已经是下午三点。周聿带着沈清姿,往巷口的糖炒栗子店走。

  老板看见周聿就笑:“哟,周同志,又来买栗子?还是要刚炒的?”

  “对,两斤。” 周聿回头问沈清姿,“还跟以前一样,要剥好的?”

  沈清姿点头。老板麻利地用牛皮纸袋装了栗子,还多抓了两把:“姑娘,好久没看见你来了,你之前不就爱站这儿等刚炒的?说烫嘴才甜。”

  晚上往周家走时,沈清姿看着熟悉的楼道,脚步慢了些。

  “客房我上周晒过被褥。” 周聿掏出钥匙开门,“书桌上的茶树标本册,还是你当年留下的,没动过,你要是想查茶种资料,能用上。”

  沈清姿走进客房,书桌上果然放着那本标本册,封面是她当年贴的茶芽贴纸,里面夹着她画的茶树结构图,字迹还很清晰。

  “你怎么还留着?” 她拿起册子,声音轻了些。

  “想着说不定哪天能用。” 周聿靠在门框上,没进屋,“客厅冰箱里有牛奶,我热了壶,你要是渴了就倒着喝 —— 你空腹别喝凉牛奶,小心闹肚子。”

  沈清姿 “嗯” 了声。周聿又说:“明天上午跟文旅局的人谈,我把你当年拟的乡村文旅初稿带来了 —— 当年没来得及推进,现在冬令营正好能用上,局里的人还记得你,谈起来能顺些。”

  睡前,沈清姿翻着标本册里的旧笔记。手机震了震,是周聿发来的消息:“晚安。”

  沈清姿看着消息,指尖拂过笔记上 “云岭茶旅” 的字样,忽然觉得,当年契约婚姻里没说完的话、没做成的事,好像正借着这些事,一点点续上了 —— 不是恋人的续,是伙伴的,是朝着同一个目标,慢慢往前走的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