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麒麟择锋-《汉阙孤臣》

  楪榆新政的推行,在卫将军诸葛瞻的运筹下,虽遇暗流涌动,却始终沿着既定方向稳步推进。盐铁官营的安民告示与平价官市,如同阳光驱散迷雾,逐渐消解了市井流言;对豪强张浑等人的严密监控,则如同利剑悬顶,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诸葛瞻深知,内政的稳固,终究是为了支撑对外战略的展开。东进之策的核心——“图牂柯为锋”,绝不能因内部事务而停滞不前。相反,牂柯郡内的乱局,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酵,等待着一个关键的介入点。

  这一日,来自牂柯前线的数份密报,几乎同时送达不韦城卫将军府。诸葛瞻屏退左右,与闻讯赶来的北地王刘谌、安南将军霍弋一同审阅。密报内容,勾勒出牂柯郡日益紧张的局势:

  其一,来自潜伏在且兰城的细作确认,魏使贾范频繁出入太守朱褒府邸,似已说动朱褒对豚水上游以龙氏为首的豪强联盟采取强硬手段。朱褒正在集结郡兵,征调粮草,战事一触即发。

  其二,来自霍弋派往支援龙氏的秘密通道负责人杨迁的急报:龙氏首领龙骧虽感激汉廷暗中输送的少量兵甲粮秣,使其得以武装部众,但面对朱褒即将到来的大军,仍感势单力薄,人心惶惶。龙骧密信询问,若事急,汉军能否给予更直接的支援?

  其三,来自监视建宁郡方向的斥候回报:建宁夷帅爨谷在接待了汉使郤正后,态度依旧暧昧,虽未倒向魏国,但也未明确承诺支持汉军东进,似乎在观望牂柯战事的结果,再定行止。

  形势已然明朗:朱褒在贾范的怂恿下,决心武力平定内乱;龙氏等反抗力量岌岌可危,急需外援;而关键的建宁郡,则作壁上观。机遇与风险,都系于汉廷下一步的抉择。

  刘谌看完密报,眉头紧锁:“卫将军,霍将军,朱褒动兵在即。龙氏若败,牂柯郡尽归朱褒掌控,我东进之路将被彻底堵死。然,若我公然出兵助龙氏,则与朱褒乃至其背后的魏国直接冲突,恐引发大战,且给建宁爨谷以口实,促其离心。进退两难,如之奈何?”

  霍弋沉吟道:“殿下所虑极是。公然出兵,风险太大。然坐视龙氏覆灭,亦不可取。或可令杨迁加大秘密支援力度,但杯水车薪,难解危局。需有一支精干力量,能潜入牂柯,不与朱褒大军正面冲突,却能助龙氏稳固防线,甚至……寻机挫朱褒锐气,迫其知难而退。”

  “霍将军所言,正是关键。”诸葛瞻目光锐利,手指轻叩案几,“需派一员智勇兼备之将,率一支精锐,秘密入牂柯,非为决战,而为‘定盘’。此人需如尖刀,插入要害,扭转局部态势,从而影响全局。” 他顿了顿,看向刘谌和霍弋,“此任,干系重大,人选……需慎之又慎。”

  一时间,厅内陷入沉默。霍弋麾下不乏勇将,如赵戬,勇冠三军,然其性格刚烈,恐不善隐秘行事,易与龙氏部众产生摩擦;其他将领,或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或沉稳有余而锐气不够。要找到既能执行复杂隐秘任务,又能协调与地方豪强关系,还能临机决断的合适人选,并非易事。

  刘谌目光扫过诸葛瞻,忽然心中一动,试探道:“卫将军心中……莫非已有人选?”

  诸葛瞻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与期许的光芒:“确有一人,或可当此重任。此人年轻,却已屡经战阵,胆大心细,机变百出,尤善险中求胜,且……与龙氏等地方势力打交道,或有奇效。”

  霍弋闻言,略一思索,眼中也露出恍然与赞赏之色:“将军所指,莫非是……傅着?”

  “正是傅着!”诸葛瞻肯定道,“此人自随驾南迁以来,北上求援、肃清内奸、奇袭野狼谷、组建谍报网络,皆完成得极为出色。其智计诡谲,常出人意料,却又总能把握分寸,不负所托。此次入牂柯,非堂堂之阵,乃诡谲之局,正需傅着这般人物。”

  刘谌回想傅着过往功绩,亦觉此人确是上佳之选,但仍有一丝顾虑:“傅着确为良才,然其年未弱冠,资历尚浅,龙骧乃一方豪强,能否服众?且此行孤军深入,险象环生……”

  诸葛瞻道:“殿下所虑,瞻亦思之。资历不足,可以权位补之。可暂擢傅着为行军司马,假节,赋予其临机专断之权,代表朝廷协调龙氏各部。另选派一沉稳老成之校尉为其副,辅佐军事,平衡其锐气。至于龙骧……其如今危如累卵,有朝廷使者持节来助,岂会因使者年轻而拒之?只怕是望眼欲穿。傅着之机敏,正可应对龙氏内部之复杂情势。”

  他走到地图前,指向牂柯郡豚水流域:“傅着此行,任务有三:一,助龙氏稳固现有防线,传授守御之法,提振其士气;二,伺机而动,或设伏,或奇袭,择朱褒军薄弱处予以痛击,不求全胜,但求挫其锋芒,拖延其攻势;三,最为重要,借朝廷名义,联络、整合牂柯郡内所有反朱势力,使其拧成一股绳,共抗强敌。此乃‘联横’之策,若成,则牂柯局势必为之一变!”

  诸葛瞻的计划,可谓胆大而精妙。他不仅是要派兵助战,更是要派一位能够代表朝廷、整合地方势力的“特使”,将牂柯的反朱力量真正凝聚起来,化为己用。这已超出了单纯的军事任务,更是一场政治与军事结合的高难度行动。

  刘谌被诸葛瞻的谋划所说服,击掌道:“好!便依卫将军之策!擢傅着为行军司马,假节,令其精选五百悍卒,携强弓劲弩,及部分精良兵甲,即日秘密启程,潜入牂柯,助龙氏抗朱!一应事宜,由卫将军与霍将军统筹调度!”

  “臣,遵旨!”诸葛瞻与霍弋齐声应道。

  计议已定,霍弋即刻前去调兵遣将,准备物资。诸葛瞻则亲自召见傅着。

  傅着闻召,疾步而来,虽不知具体何事,但见气氛凝重,心知必有重任。他行礼毕,静候指令。

  诸葛瞻凝视着这位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才俊,目光深邃:“傅着,牂柯局势,你已知悉。龙氏求援,朱褒进逼,建宁观望。朝廷决议,遣一特使,率精兵潜入,助龙氏定盘,整合抗朱力量。此任艰险,九死一生,然关乎东进大计,非智勇机变者不能胜任。孤与殿下、霍将军议定,将此重任,托付于你。”

  傅着闻言,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神采,那是渴望挑战与建功立业的火焰。他单膝跪地,声音坚定而沉着:“末将傅着,蒙将军信重,虽万死,不敢辞!定当竭尽全力,周旋于牂柯,助龙氏抗敌,扬我汉威!”

  诸葛瞻亲手扶起他,将一枚代表临时指挥权的虎符和节杖郑重的交到他手中:“好!现擢你为行军司马,假节,可临机专断。予你五百精锐,校尉杨迁为副。记住,你此行,非为匹夫之勇,乃为朝廷之信,汉室之望。需刚柔并济,智取为上,务必保全自身,以待将来!”

  “末将明白!定不负将军,不负朝廷!”傅着双手接过虎符节杖,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

  三日后,夜黑风高。不韦城东一处隐秘营地,五百名精挑细选的悍卒悄无声息地集结完毕。他们换上了便于山林行动的装束,携带了充足的弩箭和短兵。傅着一身轻甲,腰佩长剑,手持节杖,虽面容稚嫩,但眼神锐利,气度沉凝。副将杨迁,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校尉,肃立其侧。

  诸葛瞻与霍弋亲临送行,无多余言辞,唯有重重一揖。

  傅着还礼,转身面对五百死士,低喝一声:“出发!”

  队伍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没入东方的群山之中,直奔那片充满杀戮与机遇的土地——牂柯。

  望着队伍消失的方向,诸葛瞻久久伫立。他将一柄锋利的“尖刀”,投向了混乱的棋局。这一步,是神来之笔,还是冒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