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稽笑着收起骰子,从袖中取出一只木雕的猿猴,上了弦后,猿猴竟能翻跟头、递果子:
“公子您瞧,这是小的从楚地寻来的巧物,比宫里的那些好玩多了。”
胡亥果然被吸引,伸手去接猿猴,楚衍趁机凑上前,声音压得低低的:
“公子,方才小的在御花园撞见李丞相的侍从,听他们说,陛下近日看了扶苏公子的军报,还夸公子扶苏有大将之风呢。”
胡亥的手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兄长本就厉害,父皇夸他也是应当。”
韩稽却摇头,故作神秘地说:“公子这话就错了。前日小的给陛下送胡笳时,见您献的那柄玉磬,还摆在御书房最显眼的位置
——扶苏公子在北疆送的羊皮地图,可是堆在角落蒙了灰呢。依小的看,陛下心里,其实更疼公子您。”
这话像颗蜜糖,精准落在胡亥的心尖上。他虽贪玩,却也知道“太子”二字的分量,只是素来觉得自己年纪小,从不敢多想。可韩稽的话,又让他忍不住心动:
“真……真的吗?”楚衍立刻点头,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只是公子,扶苏公子在外手握重兵,身边还有蒙恬将军辅佐,万一……万一陛下有个万一,公子您可怎么办?
听说近日蒙毅将军还在朝堂上提,要陛下早立太子呢。”
“立太子”三个字,像根针戳醒了胡亥。他看着手里的木雕猿猴,突然觉得没了兴致。接下来几日,韩稽和楚衍变着法儿地“提醒”他
——有时说“看见扶苏的侍从往宫里送礼物,好像是给李斯丞相的”,有时说“陛下昨日问起公子的功课,脸色不太好,莫不是有人在背后说公子坏话”。
这些话像细密的蛛网,一点点缠住胡亥的心,让他从最初的得意,慢慢变成了不安,最后竟生出几分对权力的渴望。
一日早朝后,始皇帝留赵高在御书房整理奏疏。
胡亥不知从哪儿听说皇帝在看关于“储君礼制”的书,竟壮着胆子闯了进来,故作乖巧地问:
“父皇,儿臣近日读《礼记》,有几句不懂,想向父皇请教……”话没说完,眼角却不住地往案上的书册瞟。
始皇帝皱了皱眉,他素来知道胡亥不爱读书,今日突然来请教,显然是别有用心。
赵高在一旁磨墨,看似专心,却在眼角余光里捕捉到皇帝的神色。等胡亥悻悻离开后,赵高才慢声慢气地说:
“陛下,胡亥公子近日似乎长进不少,老奴昨日路过东宫,见他正和几位门客议论‘郡县制’呢,说的还像模像样的。”
这话轻飘飘的,却像颗石子投进始皇帝心里。
他本就多疑,想到胡亥近日的反常,再联想到那些围绕在胡亥身边的陌生面孔,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没过几日,又有人奏报,说胡亥的门客在市井里散布“公子胡亥仁厚,当为储君”的流言。
始皇帝彻底怒了,猛地将手里的玉圭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无知小儿!也敢觊觎大位!定是身边的奸人作祟!”
赵高立刻跪伏在地,连声劝解:“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胡亥公子年幼,心性不定,定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挑唆了。
您要是动了气,伤了龙体可怎么好?不如先把那些门客抓来审问,再让公子闭门思过,好好反省。”
他这话,既顺着皇帝的心意将矛头指向了“门客”,又给胡亥留了个“年幼无知”的台阶,让始皇帝彻底放下了对他的怀疑。
旨意很快下了——胡亥身边的近侍、门客全被抓进大牢,韩稽和楚衍早已被赵高的人悄悄“处理”掉,留下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胡亥则被遣回咸阳宫西侧的“静思殿”居住,殿外加派了三层侍卫,名义上是“让公子静心读书”,实则与软禁无异。
当侍卫收走胡亥屋里的博具、灵猫和所有玩物时,他才真正慌了。
他拍着殿门大喊:“我要见父皇!我要见赵高!你们凭什么抓我的人?
凭什么关我?”可回应他的,只有侍卫冰冷的沉默。殿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簌簌响,胡亥靠在门板上,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
——他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己不过是想多得到一点父皇的关注,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
而此时的赵高,正捧着一碗刚煎好的汤药,走进始皇帝的御书房。他看着皇帝因愤怒而苍白的脸,轻声说:
“陛下,该喝药了。胡亥公子那边,老奴已经让人盯着了,您放心,他不会再惹您生气了。”
说话时,他的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第一步棋,成了。接下来,该轮到远在北疆的扶苏了。
赵高在御书房偏室里来回踱步,指尖捏着那封写给扶苏的密信,信纸边缘已被汗浸湿。他唤来心腹老冯
——此人原是御膳房的杂役,因手脚干净、嘴风严实被赵高提拔,如今伪装成边境互市的粮商,专司传递绝密消息。
“这封信,你亲自送到北疆,亲手交给扶苏公子。”
赵高将密信塞进一个掏空的胡麻饼里,饼皮上还沾着细碎的芝麻,“路上若遇盘查,就说你是给蒙将军府送粮的,这饼是给公子的‘家乡味’。
记住,只认扶苏,不认旁人,哪怕是蒙恬的人拦你,也绝不能交出去。”
老冯躬身接过胡麻饼,藏进随身的布囊里,布囊外层还裹着一层粗麻布,上面印着“西河粮行”的字样——这是赵高在边境布下的幌子。
他连夜出了咸阳,一路向北,避开官道走小路,到了北疆边境时,脸上已沾满风霜,布囊的带子磨得发毛。
过蒙恬的巡逻岗时,果然被士兵拦下,老冯故意哆哆嗦嗦地掏出粮行的文书,又指了指布囊:
“小的是给扶苏公子送粮的,公子前几日说想吃咸阳的胡麻饼,小的特意绕路带来的。”
巡逻兵见他衣着破旧,说话带着咸阳口音,又查不到破绽,便放了行。
老冯直到进了扶苏的军帐外,才敢松口气,将胡麻饼递给守帐的亲兵:
“劳烦通禀公子,咸阳来的,送‘家乡味’。”
“公子您瞧,这是小的从楚地寻来的巧物,比宫里的那些好玩多了。”
胡亥果然被吸引,伸手去接猿猴,楚衍趁机凑上前,声音压得低低的:
“公子,方才小的在御花园撞见李丞相的侍从,听他们说,陛下近日看了扶苏公子的军报,还夸公子扶苏有大将之风呢。”
胡亥的手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兄长本就厉害,父皇夸他也是应当。”
韩稽却摇头,故作神秘地说:“公子这话就错了。前日小的给陛下送胡笳时,见您献的那柄玉磬,还摆在御书房最显眼的位置
——扶苏公子在北疆送的羊皮地图,可是堆在角落蒙了灰呢。依小的看,陛下心里,其实更疼公子您。”
这话像颗蜜糖,精准落在胡亥的心尖上。他虽贪玩,却也知道“太子”二字的分量,只是素来觉得自己年纪小,从不敢多想。可韩稽的话,又让他忍不住心动:
“真……真的吗?”楚衍立刻点头,语气带着几分“担忧”:“只是公子,扶苏公子在外手握重兵,身边还有蒙恬将军辅佐,万一……万一陛下有个万一,公子您可怎么办?
听说近日蒙毅将军还在朝堂上提,要陛下早立太子呢。”
“立太子”三个字,像根针戳醒了胡亥。他看着手里的木雕猿猴,突然觉得没了兴致。接下来几日,韩稽和楚衍变着法儿地“提醒”他
——有时说“看见扶苏的侍从往宫里送礼物,好像是给李斯丞相的”,有时说“陛下昨日问起公子的功课,脸色不太好,莫不是有人在背后说公子坏话”。
这些话像细密的蛛网,一点点缠住胡亥的心,让他从最初的得意,慢慢变成了不安,最后竟生出几分对权力的渴望。
一日早朝后,始皇帝留赵高在御书房整理奏疏。
胡亥不知从哪儿听说皇帝在看关于“储君礼制”的书,竟壮着胆子闯了进来,故作乖巧地问:
“父皇,儿臣近日读《礼记》,有几句不懂,想向父皇请教……”话没说完,眼角却不住地往案上的书册瞟。
始皇帝皱了皱眉,他素来知道胡亥不爱读书,今日突然来请教,显然是别有用心。
赵高在一旁磨墨,看似专心,却在眼角余光里捕捉到皇帝的神色。等胡亥悻悻离开后,赵高才慢声慢气地说:
“陛下,胡亥公子近日似乎长进不少,老奴昨日路过东宫,见他正和几位门客议论‘郡县制’呢,说的还像模像样的。”
这话轻飘飘的,却像颗石子投进始皇帝心里。
他本就多疑,想到胡亥近日的反常,再联想到那些围绕在胡亥身边的陌生面孔,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没过几日,又有人奏报,说胡亥的门客在市井里散布“公子胡亥仁厚,当为储君”的流言。
始皇帝彻底怒了,猛地将手里的玉圭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无知小儿!也敢觊觎大位!定是身边的奸人作祟!”
赵高立刻跪伏在地,连声劝解:“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胡亥公子年幼,心性不定,定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挑唆了。
您要是动了气,伤了龙体可怎么好?不如先把那些门客抓来审问,再让公子闭门思过,好好反省。”
他这话,既顺着皇帝的心意将矛头指向了“门客”,又给胡亥留了个“年幼无知”的台阶,让始皇帝彻底放下了对他的怀疑。
旨意很快下了——胡亥身边的近侍、门客全被抓进大牢,韩稽和楚衍早已被赵高的人悄悄“处理”掉,留下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胡亥则被遣回咸阳宫西侧的“静思殿”居住,殿外加派了三层侍卫,名义上是“让公子静心读书”,实则与软禁无异。
当侍卫收走胡亥屋里的博具、灵猫和所有玩物时,他才真正慌了。
他拍着殿门大喊:“我要见父皇!我要见赵高!你们凭什么抓我的人?
凭什么关我?”可回应他的,只有侍卫冰冷的沉默。殿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簌簌响,胡亥靠在门板上,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
——他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己不过是想多得到一点父皇的关注,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
而此时的赵高,正捧着一碗刚煎好的汤药,走进始皇帝的御书房。他看着皇帝因愤怒而苍白的脸,轻声说:
“陛下,该喝药了。胡亥公子那边,老奴已经让人盯着了,您放心,他不会再惹您生气了。”
说话时,他的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第一步棋,成了。接下来,该轮到远在北疆的扶苏了。
赵高在御书房偏室里来回踱步,指尖捏着那封写给扶苏的密信,信纸边缘已被汗浸湿。他唤来心腹老冯
——此人原是御膳房的杂役,因手脚干净、嘴风严实被赵高提拔,如今伪装成边境互市的粮商,专司传递绝密消息。
“这封信,你亲自送到北疆,亲手交给扶苏公子。”
赵高将密信塞进一个掏空的胡麻饼里,饼皮上还沾着细碎的芝麻,“路上若遇盘查,就说你是给蒙将军府送粮的,这饼是给公子的‘家乡味’。
记住,只认扶苏,不认旁人,哪怕是蒙恬的人拦你,也绝不能交出去。”
老冯躬身接过胡麻饼,藏进随身的布囊里,布囊外层还裹着一层粗麻布,上面印着“西河粮行”的字样——这是赵高在边境布下的幌子。
他连夜出了咸阳,一路向北,避开官道走小路,到了北疆边境时,脸上已沾满风霜,布囊的带子磨得发毛。
过蒙恬的巡逻岗时,果然被士兵拦下,老冯故意哆哆嗦嗦地掏出粮行的文书,又指了指布囊:
“小的是给扶苏公子送粮的,公子前几日说想吃咸阳的胡麻饼,小的特意绕路带来的。”
巡逻兵见他衣着破旧,说话带着咸阳口音,又查不到破绽,便放了行。
老冯直到进了扶苏的军帐外,才敢松口气,将胡麻饼递给守帐的亲兵:
“劳烦通禀公子,咸阳来的,送‘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