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管理层会议刚开场,王建国就垮着张脸,活像谁欠了他八百块加班费。手里的业绩报表被他攥得皱巴巴,一开口就带着股火药味:“上周又丢了个大客户,这季度业绩直接掉了30%,再这么下去,传统广告部都快成公司的‘拖油瓶’了!”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刘总皱着眉翻了翻桌上的报表,语气里带着疑问:“上个季度你们部门业绩还稳着,怎么突然下滑这么多?具体问题出在哪儿?”
王建国眼珠一转,视线“唰”地扫向坐在对面的林宇,那眼神活像找到了泄洪口:“还能因为啥?还不是林总监搞的那套改革闹的!你看现在公司上下,一会儿弹性工作,一会儿算贡献度发奖金,老员工们心思都飘了,我部门里几个干了八年的老伙计,天天琢磨着怎么凑弹性工时,写方案的时候魂都不在这儿,客户看了方案直摇头,能不跑吗?”
这话听得林宇都愣了一下,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合着业绩不好,还能赖到改革头上?他刚想开口,王建国又抢着补了句:“再说了,自从改革推广后,全公司都围着创意部转,设备优先给他们用,连行政部都优先处理他们的报销,我们传统部门就跟后娘养的似的,资源跟不上,怎么跟客户谈?”
这话里的歪理听得旁边市场部主管偷偷翻了个白眼,心里嘀咕:人家创意部拿资源,是因为项目成功率高,你自己方案写得没新意,还好意思怪资源?
林宇倒没生气,只是指尖敲了敲桌面,语气平静:“王主管,话不能这么说。改革是全公司推广,你们部门也实行了弹性工作和奖金透明制,怎么别的部门业绩没下滑,就你们部门出问题?”
“我这不是说了吗,老员工分心——”
“分心不分心,数据说了算。”林宇没等他说完,就点开了自己提前准备的平板,把一份数据报表投到了大屏幕上,“这是我让老周整理的,最近三个月各部门的项目数据。你看你们部门的A客户方案,前后修改了8次才通过,而行业平均修改次数也就3次;B客户的提案,创意点和去年的老案子撞了70%,客户反馈‘缺乏新意,跟不上市场节奏’。这些问题,跟改革有啥关系?”
大屏幕上的数据清清楚楚,连每个方案的修改时间、客户反馈原文都列得明明白白,王建国的脸瞬间红了一半,嘴上还硬着:“那、那也是因为员工心思不在工作上,才写不出好方案!”
“哦?那你再看看这个。”林宇又翻了一页,这次是王建国部门的考勤和工作成果统计,“你们部门的老吴,这个月弹性工时只休了4小时,比改革前还少,可他负责的方案还是改了5次;小李没休过弹性工时,提案照样被客户打回来。反倒是销售部,用了弹性工作后,员工跑客户的时间更灵活,这个季度业绩涨了12%。王主管,总不能说员工用心了也出不了成果,还是改革的锅吧?”
这话怼得王建国哑口无言,手指攥着笔杆,指节都泛白了。他哪敢说,那些方案之所以没新意,是因为他怕麻烦,让员工直接拿去年的案子改了改就交上去;客户丢了,是因为他嫌对接麻烦,让下属代劳,自己半个月没跟客户通一次电话。这些事儿,他可不敢拿到台面上说。
刘总也看明白了,脸色沉了沉:“王建国,数据摆在这里,明显是你们部门自身的问题,跟改革没关系。你要是把找借口的心思用在优化方案上,也不至于丢客户。”
王建国低着头,想反驳又找不到理由,只能闷声哼了一句:“可现在业绩下滑这么多,总得有个解决办法吧?”
“解决办法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学。”林宇接过话头,语气里没带半点嘲讽,“你们部门做传统广告,现在市场更吃‘创意 数据’那套,我可以让赵倩带着设计组,帮你们把方案的视觉效果优化一下;老周也能帮你们分析客户画像,找精准的创意切入点。只要方案质量提上去,客户自然会回来。”
这话听得王建国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林宇这是在给他台阶下,另一方面又拉不下脸接受“后辈”的帮助,坐在那儿扭扭捏捏,活像个闹脾气的小学生。
旁边行政部主管忍不住插了句:“王主管,林总监这主意不错啊。上次我们部门搞活动方案,就是请创意部帮着改了改视觉,效果好太多了。你别老盯着改革说事,人家林总监可是真心想帮公司提升业绩。”
刘总也点头附和:“林宇说得对,跨部门协作本来就是改革的一部分。这样,下周让创意部和传统广告部开个协调会,把具体的帮扶方案定下来。王建国,你要是再把业绩下滑归咎于改革,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话说到这份上,王建国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行、行吧,那就麻烦林总监了。”
散会的时候,王建国走在最后,看着林宇和老周讨论数据的背影,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摸出手机,翻到上周客户发来的拒信,上面写着“方案缺乏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守着老一套不肯变,才是真的问题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宇刚走出会议室,就被老周拉着小声笑:“王主管刚才那表情,跟被人堵着嘴灌了黄连似的,估计以后不敢随便甩锅给你了。”
林宇笑着摇头:“我倒不是怕他甩锅,就是觉得挺有意思——自己部门的活儿没干好,不先找自己的问题,反而盯着别人的改革说事,这职场‘甩锅术’,也算练到‘走火入魔’了。”
两人正说着,就见王建国磨磨蹭蹭地跟了上来,头埋得低低的:“林、林总监,下午能不能让老周先跟我部门的人对接一下?就是那个客户画像分析,我想赶紧弄明白,下次提案别再踩坑了。”
林宇挑眉,没想到他转变这么快,当即点头:“没问题,我让老周下午就过去。其实传统广告也能做出新意,关键是得跟着市场变,总守着老办法,迟早被淘汰。”
王建国没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林宇和老周走远的背影,他掏出手机,把之前存的“改革影响业绩”的抱怨草稿删了,转而给部门员工发了条消息:“下午老周来做客户分析培训,所有人准时到,谁也别请假。”
发完消息,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以前总觉得林宇年轻,压不住场子,现在才发现,人家靠的不是资历,是真真切切能解决问题的本事。自己要是再这么固步自封,别说业绩了,恐怕连位置都保不住了。
下午培训的时候,王建国全程坐在第一排,记笔记的速度比部门里的年轻人还快。老周讲完客户画像分析,他还主动举手问了三个问题,那认真劲儿,看得部门员工都偷偷嘀咕:“主管这是转性了?以前可从来没这么上心过。”
王建国没理会员工的嘀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次可得好好学,下次开会,再也不能被林宇用数据怼得哑口无言了——当然,最好是能把业绩提上去,不然在刘总面前,实在没脸抬头。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刘总皱着眉翻了翻桌上的报表,语气里带着疑问:“上个季度你们部门业绩还稳着,怎么突然下滑这么多?具体问题出在哪儿?”
王建国眼珠一转,视线“唰”地扫向坐在对面的林宇,那眼神活像找到了泄洪口:“还能因为啥?还不是林总监搞的那套改革闹的!你看现在公司上下,一会儿弹性工作,一会儿算贡献度发奖金,老员工们心思都飘了,我部门里几个干了八年的老伙计,天天琢磨着怎么凑弹性工时,写方案的时候魂都不在这儿,客户看了方案直摇头,能不跑吗?”
这话听得林宇都愣了一下,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合着业绩不好,还能赖到改革头上?他刚想开口,王建国又抢着补了句:“再说了,自从改革推广后,全公司都围着创意部转,设备优先给他们用,连行政部都优先处理他们的报销,我们传统部门就跟后娘养的似的,资源跟不上,怎么跟客户谈?”
这话里的歪理听得旁边市场部主管偷偷翻了个白眼,心里嘀咕:人家创意部拿资源,是因为项目成功率高,你自己方案写得没新意,还好意思怪资源?
林宇倒没生气,只是指尖敲了敲桌面,语气平静:“王主管,话不能这么说。改革是全公司推广,你们部门也实行了弹性工作和奖金透明制,怎么别的部门业绩没下滑,就你们部门出问题?”
“我这不是说了吗,老员工分心——”
“分心不分心,数据说了算。”林宇没等他说完,就点开了自己提前准备的平板,把一份数据报表投到了大屏幕上,“这是我让老周整理的,最近三个月各部门的项目数据。你看你们部门的A客户方案,前后修改了8次才通过,而行业平均修改次数也就3次;B客户的提案,创意点和去年的老案子撞了70%,客户反馈‘缺乏新意,跟不上市场节奏’。这些问题,跟改革有啥关系?”
大屏幕上的数据清清楚楚,连每个方案的修改时间、客户反馈原文都列得明明白白,王建国的脸瞬间红了一半,嘴上还硬着:“那、那也是因为员工心思不在工作上,才写不出好方案!”
“哦?那你再看看这个。”林宇又翻了一页,这次是王建国部门的考勤和工作成果统计,“你们部门的老吴,这个月弹性工时只休了4小时,比改革前还少,可他负责的方案还是改了5次;小李没休过弹性工时,提案照样被客户打回来。反倒是销售部,用了弹性工作后,员工跑客户的时间更灵活,这个季度业绩涨了12%。王主管,总不能说员工用心了也出不了成果,还是改革的锅吧?”
这话怼得王建国哑口无言,手指攥着笔杆,指节都泛白了。他哪敢说,那些方案之所以没新意,是因为他怕麻烦,让员工直接拿去年的案子改了改就交上去;客户丢了,是因为他嫌对接麻烦,让下属代劳,自己半个月没跟客户通一次电话。这些事儿,他可不敢拿到台面上说。
刘总也看明白了,脸色沉了沉:“王建国,数据摆在这里,明显是你们部门自身的问题,跟改革没关系。你要是把找借口的心思用在优化方案上,也不至于丢客户。”
王建国低着头,想反驳又找不到理由,只能闷声哼了一句:“可现在业绩下滑这么多,总得有个解决办法吧?”
“解决办法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学。”林宇接过话头,语气里没带半点嘲讽,“你们部门做传统广告,现在市场更吃‘创意 数据’那套,我可以让赵倩带着设计组,帮你们把方案的视觉效果优化一下;老周也能帮你们分析客户画像,找精准的创意切入点。只要方案质量提上去,客户自然会回来。”
这话听得王建国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林宇这是在给他台阶下,另一方面又拉不下脸接受“后辈”的帮助,坐在那儿扭扭捏捏,活像个闹脾气的小学生。
旁边行政部主管忍不住插了句:“王主管,林总监这主意不错啊。上次我们部门搞活动方案,就是请创意部帮着改了改视觉,效果好太多了。你别老盯着改革说事,人家林总监可是真心想帮公司提升业绩。”
刘总也点头附和:“林宇说得对,跨部门协作本来就是改革的一部分。这样,下周让创意部和传统广告部开个协调会,把具体的帮扶方案定下来。王建国,你要是再把业绩下滑归咎于改革,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话说到这份上,王建国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行、行吧,那就麻烦林总监了。”
散会的时候,王建国走在最后,看着林宇和老周讨论数据的背影,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摸出手机,翻到上周客户发来的拒信,上面写着“方案缺乏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守着老一套不肯变,才是真的问题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宇刚走出会议室,就被老周拉着小声笑:“王主管刚才那表情,跟被人堵着嘴灌了黄连似的,估计以后不敢随便甩锅给你了。”
林宇笑着摇头:“我倒不是怕他甩锅,就是觉得挺有意思——自己部门的活儿没干好,不先找自己的问题,反而盯着别人的改革说事,这职场‘甩锅术’,也算练到‘走火入魔’了。”
两人正说着,就见王建国磨磨蹭蹭地跟了上来,头埋得低低的:“林、林总监,下午能不能让老周先跟我部门的人对接一下?就是那个客户画像分析,我想赶紧弄明白,下次提案别再踩坑了。”
林宇挑眉,没想到他转变这么快,当即点头:“没问题,我让老周下午就过去。其实传统广告也能做出新意,关键是得跟着市场变,总守着老办法,迟早被淘汰。”
王建国没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林宇和老周走远的背影,他掏出手机,把之前存的“改革影响业绩”的抱怨草稿删了,转而给部门员工发了条消息:“下午老周来做客户分析培训,所有人准时到,谁也别请假。”
发完消息,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以前总觉得林宇年轻,压不住场子,现在才发现,人家靠的不是资历,是真真切切能解决问题的本事。自己要是再这么固步自封,别说业绩了,恐怕连位置都保不住了。
下午培训的时候,王建国全程坐在第一排,记笔记的速度比部门里的年轻人还快。老周讲完客户画像分析,他还主动举手问了三个问题,那认真劲儿,看得部门员工都偷偷嘀咕:“主管这是转性了?以前可从来没这么上心过。”
王建国没理会员工的嘀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次可得好好学,下次开会,再也不能被林宇用数据怼得哑口无言了——当然,最好是能把业绩提上去,不然在刘总面前,实在没脸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