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全公司推广改革,林宇成“改革先锋”-《职场咸鱼的超级逆袭》

  周三的全员大会上,刘总手里捏着份报表,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一开口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勾了过来:“刚拿到全公司改革试点的汇总数据,跟大家报个喜——这一个月,整体运营效率涨了25%,员工满意度冲到90%,就连隔壁行业里的两个资深大牛,都主动投简历来咱们公司了!”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员工们交头接耳,眼里全是惊喜。销售部的小李偷偷跟同事说:“我就说弹性工作靠谱,上周我趁早晚不堵车跑了三个客户,比以前坐班时多签了个小单!”设计部的张敏也笑着点头:“奖金按贡献度发才叫爽,上个月我多熬了两个通宵改方案,奖金比平时多了三成,我妈都夸我这班没白上。”

  刘总等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抬手往下压了压,视线落在了坐在第一排的林宇身上:“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林宇总监牵头的改革方案。从创意部试点,到现在各部门初见成效,他把‘拍脑袋决策’改成‘数据说话’,把‘干多干少一个样’改成‘多劳多得’,实实在在解决了大家的痛点。”

  说着,刘总拿起桌上的任命书,声音提高了几分:“经管理层会议决定,从今天起,全公司正式推广改革的三项核心制度——弹性工作时间、奖金透明分配、季度能力评估晋升。同时,任命林宇为‘公司管理改革小组副组长’,协助我推进后续改革落地!”

  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连之前对改革半信半疑的老员工,也跟着使劲拍手。林宇站起身鞠了一躬,刚坐下就听见旁边老周凑过来小声笑:“这下好了,以后你就是公司的‘改革先锋’了,刚才我听见行政部小姑娘都在说,要向‘林先锋’学习呢。”

  林宇无奈地摇摇头,心里却也松了口气——从最初拟定方案时担心成本问题,到试点时处理员工滥用弹性工时的小插曲,再到现在全公司推广,这一路的折腾总算没白费。

  散会之后,林宇刚回到办公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市场部、人事部、财务部的主管们,一个个抱着笔记本,活像学生找老师问作业。市场部主管老郑率先挤进来,笑着说:“林总监,我们部门想细化一下弹性工作的核心时段,毕竟跑客户的时间不固定,能不能帮我们参考参考?”

  紧接着人事部主管也开口:“奖金分配的量化标准,我们部门跟业务部门不一样,你给的创意部模板很有用,但我们得调整一下,你有空给把把关不?”

  林宇干脆把大家都请进会议室,搬了张白板开始画图:“弹性工作的核心是‘不耽误事’,业务部门可以把核心时段定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保证内部沟通;职能部门核心时段可以拉长点,方便处理跨部门需求。奖金量化的话,职能部门可以侧重‘服务响应速度’和‘任务完成质量’,不用照搬业务部门的创意贡献分。”

  大家边听边记,时不时插一嘴提问,原本担心的“制度不适用”问题,被林宇三言两语就捋顺了。财务部主管笑着说:“早知道这么简单,我就不用纠结一早上了,还是‘改革先锋’有经验!”

  这话刚说完,门口就探进来个脑袋,是王建国。他手里拿着个文件夹,脸有点红,支支吾吾地说:“林、林副组长,我们传统广告部也想优化一下奖金分配,之前按老办法发,大家积极性不高,你看……”

  林宇挑眉,没想到王建国会主动来找自己,当即点头:“当然可以,你们部门的情况特殊,既要考虑创意贡献,也要算客户维护的成绩,我下午抽时间跟你聊聊具体细节。”

  王建国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林宇这么爽快,连忙点头:“好、好,那我下午过来找你!”说完,脚步轻快地走了,跟之前开会时垮着脸的样子判若两人。

  旁边的老郑笑着打趣:“看来王主管这是彻底服了,以前总跟你对着干,现在也主动来取经了。”

  林宇笑着摇头:“他不是服我,是服改革带来的效果。只要能帮大家解决问题,谁牵头都一样。”

  接下来的一周,林宇彻底成了公司的“香饽饽”。每天除了处理创意部的工作,还要帮其他部门调整改革方案,连去茶水间打水的功夫,都有人追着问“季度评估怎么算分”“弹性工时报备怎么操作”。有次他刚进电梯,就被两个应届生围住,其中一个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说:“林总监,我就是冲咱们公司的改革来的,以前实习的公司天天加班还没加班费,现在能弹性工作,还能靠本事拿奖金,太幸福了!”

  这话听得林宇心里暖暖的,晚上加班整理各部门方案时,苏瑶发来条消息:“听说你成‘改革先锋’了?朋友圈里都刷到你们公司员工夸改革的消息了,厉害啊!”

  林宇笑着回复:“都是大家配合,要是没人愿意试,再好的方案也没用。”

  苏瑶很快回过来:“别谦虚了,能从员工痛点出发搞改革,还能落地出效果,比很多只会喊口号的高管强多了。对了,我这边整理了几份行业内的改革案例,明天发给你,说不定能帮你完善后续方案。”

  林宇刚道谢,刘总的消息也弹了出来:“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一趟,聊聊改革后续的深化计划,还有个事儿跟你说。”

  第二天一早,林宇准时来到刘总办公室。刘总递给她一杯茶,笑着说:“这几天各部门反馈都很好,尤其是销售部,业绩涨了15%,客户部的投诉率也降了不少。你拟定的改革方案,不仅解决了内部问题,还帮公司吸引了人才,功不可没。”

  林宇连忙说:“这都是团队的功劳,赵倩帮着其他部门做设计培训,老周整理了不少数据模板,大家都在帮忙。”

  “懂得借力,也是你的本事。”刘总点点头,话锋一转,“接下来,改革要往深了走,比如建立员工成长体系,还有跨部门协作的优化。你是改革小组副组长,这一块就交给你牵头,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说。”

  林宇当即应下:“好,我这就跟团队商量,尽快拿出方案。”

  从刘总办公室出来,林宇刚走到走廊,就听见几个员工在小声议论:“你们看林总监,年纪轻轻就成了副组长,还搞出这么厉害的改革,简直是咱们公司的‘职场锦鲤’!”

  “什么锦鲤啊,人家靠的是真本事!你没看他天天加班帮各部门改方案,连周末都来公司整理数据,这‘先锋’可不是白当的!”

  林宇听着,脚步轻快了几分。他回到办公室,看着桌上堆着的各部门方案,还有员工们提交的改革建议,心里清楚——所谓的“改革先锋”,不过是比别人多听了点员工的心声,多算了点实际的数据,多扛了点推行的压力。

  下午王建国来找他聊方案时,态度格外认真,不仅带了自己整理的部门数据,还主动提出:“要是我们部门改革效果好,能不能帮我们也申请一下优先使用设备?上次那个摄影设备,拍出来的广告片效果确实好。”

  林宇笑着说:“只要你们部门业绩提上去,符合优先使用的标准,肯定没问题。”

  王建国连连点头,拿着调整后的方案,干劲十足地走了。林宇看着他的背影,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改革不是终点,是起点。”他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只要能帮大家解决问题,能让公司越来越好,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傍晚下班时,林宇路过公司大厅,看见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改革后的成果数据,旁边配着一行字:“以员工为本,以数据为基,共促公司发展。”他掏出手机,给苏瑶发了条消息:“谢谢你的案例,后续改革有方向了。”

  很快,苏瑶回了个点赞的表情:“期待‘改革先锋’的下一步动作!”

  林宇笑着收起手机,快步走出公司。夕阳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知道,属于他的职场逆袭之路,还在继续,而这一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身后有整个团队,还有越来越多认可改革、支持改革的同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