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研讨会上的风波,以姜明的强硬和焚夜的力挺暂告平息。但姜明深知,那些古老势力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平台影响力的争夺。他们或许暂时无法撼动管理权,但必然会从其他方面渗透和干扰。
果然,没过多久,一种新的论调开始在仙界中层仙官和部分资深编外人员中流传:平台规则过于“姜明化”,缺乏“普适性”和“稳定性”,不利于长期发展。他们呼吁建立一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规则体系,减少“人治”色彩。
这论调听起来冠冕堂皇,似乎是为了平台的健康发展着想。但姜明一眼就看穿了其本质:试图用繁琐、僵化的“标准”来束缚他的手脚,让他制定的灵活、高效的规则失去用武之地,最终达到架空他的目的。
“标准化?”姜明看着小灵收集来的舆情简报,嘴角扯出一抹极淡的冷笑,“他们想怎么标准?”
很快,一份由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牌仙官联名提交的《关于建立仙界跨界平台规则标准化体系的建议书》就摆到了他的案头。建议书厚达寸许,里面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古仙文术语和看似严谨、实则空洞的流程描述,核心思想就一条:任何规则的制定和修改,都必须经过一个由各方代表组成的“规则标准化委员会”漫长而复杂的审议流程,确保“广泛共识”和“绝对稳妥”。
如果真的照此执行,姜明别说优化规则了,就是想打个补丁,恐怕都得等上三年五载。
小灵气得直跺脚:“他们这就是想用流程拖死我们!什么标准化,分明是僵化!”
姜明却没有动怒。他仔细翻阅着那份建议书,目光在某些刻意模糊、留有巨大操作空间的条款上停留片刻,推了推眼镜。
“既然他们想要标准化,”他语气平静无波,“那我们就给他们标准化。”
他并没有直接反对这份建议书,反而在仙事部内部讨论时,表示“原则上赞同推进规则标准化建设”,但他提出,标准化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建立在科学、精准的数据基础之上,并且要覆盖规则从提案、制定、执行到反馈、优化的全生命周期。
“首先,”姜明在会议上对着那些提议标准化的仙官说道,“我们需要确立一套‘规则影响评估模型’。任何新规出台或旧规修改,都必须基于此模型进行量化评估,预测其对平台活跃度、用户满意度、跨界合作效率、风险控制等核心指标的影响。不能凭感觉,更不能凭资历。”
他随手调出一个自己初步构建的模型框架,里面包含了数十个相互关联的变量和复杂的算法,看得那些老仙官眼花缭乱。
“其次,规则语言本身需要标准化。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古仙文术语,采用清晰、准确、无歧义的现代仙文表述。我建议,成立一个‘规则语言规范化小组’,负责对所有现行规则和未来新规进行语言审查和优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规则执行和反馈必须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规则解释口径,避免执行中的随意性。同时,构建标准化的规则效果追踪和数据收集机制,确保每一份规则的实际效果都能被精准衡量,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姜明一番话,将“标准化”从单纯的程序拖延,提升到了一个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数据支撑的技术层面。他提出的这些“标准”,恰恰是那些只想靠资历和地位指手画脚的老仙官们最不擅长、甚至完全不懂的领域。
你想搞委员会拖延时间?可以,但委员会审议的依据,必须是我这个“规则影响评估模型”跑出来的数据。你想在规则文字上做手脚?可以,先过“语言规范化小组”这一关,看你的表述够不够清晰、有没有歧义。你想在执行中阳奉阴违?标准化的追踪机制等着你,任何偏离都会被记录在案。
这下,轮到那些提议标准化的仙官坐蜡了。他们原本想给姜明套上枷锁,没想到姜明反手就给他们出了一套超高难度的考卷。真要按姜明这套来,他们别说插手规则制定了,连理解这套标准体系都费劲。
会议气氛变得十分尴尬。
一位老仙官试图挣扎:“姜首席所言,固然有理。然则,如此繁琐的数据模型和标准,是否过于耗费人力物力?而且,规则制定,有时也需要一些……超越数据的智慧和经验。”
姜明看向他,语气依旧平淡:“耗费资源,是为了避免因规则不当而造成更大的损失。至于超越数据的智慧……”他顿了顿,毫不客气地反问,“请问,在平台创立之前,诸位尊神凭借‘超越数据的智慧’,预见到今日之盛况了吗?还是在平台规则混乱初期,凭借‘经验’迅速扭转了局面?”
那老仙官被噎得满脸通红。
焚夜适时开口,一锤定音:“姜首席的方案,思路清晰,方向正确。规则标准化是必然趋势,但不能走回头路,必须建立在科学和效率的基础上。此事由姜首席牵头,组建工作组推进。各部若有精通数据、语言、流程的专才,可推荐加入。”
至此,“标准化”风波,被姜明用更高级、更硬核的“标准化”成功反制。那些想借此生事的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姜明的权威和影响力进一步渗透到了规则制定的更深层次。
消息传出,平台上的编外人员们议论纷纷。
“哈哈,想用标准化坑姜首席?结果被姜首席用真·标准化教做人了!”
“我就
果然,没过多久,一种新的论调开始在仙界中层仙官和部分资深编外人员中流传:平台规则过于“姜明化”,缺乏“普适性”和“稳定性”,不利于长期发展。他们呼吁建立一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规则体系,减少“人治”色彩。
这论调听起来冠冕堂皇,似乎是为了平台的健康发展着想。但姜明一眼就看穿了其本质:试图用繁琐、僵化的“标准”来束缚他的手脚,让他制定的灵活、高效的规则失去用武之地,最终达到架空他的目的。
“标准化?”姜明看着小灵收集来的舆情简报,嘴角扯出一抹极淡的冷笑,“他们想怎么标准?”
很快,一份由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牌仙官联名提交的《关于建立仙界跨界平台规则标准化体系的建议书》就摆到了他的案头。建议书厚达寸许,里面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古仙文术语和看似严谨、实则空洞的流程描述,核心思想就一条:任何规则的制定和修改,都必须经过一个由各方代表组成的“规则标准化委员会”漫长而复杂的审议流程,确保“广泛共识”和“绝对稳妥”。
如果真的照此执行,姜明别说优化规则了,就是想打个补丁,恐怕都得等上三年五载。
小灵气得直跺脚:“他们这就是想用流程拖死我们!什么标准化,分明是僵化!”
姜明却没有动怒。他仔细翻阅着那份建议书,目光在某些刻意模糊、留有巨大操作空间的条款上停留片刻,推了推眼镜。
“既然他们想要标准化,”他语气平静无波,“那我们就给他们标准化。”
他并没有直接反对这份建议书,反而在仙事部内部讨论时,表示“原则上赞同推进规则标准化建设”,但他提出,标准化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建立在科学、精准的数据基础之上,并且要覆盖规则从提案、制定、执行到反馈、优化的全生命周期。
“首先,”姜明在会议上对着那些提议标准化的仙官说道,“我们需要确立一套‘规则影响评估模型’。任何新规出台或旧规修改,都必须基于此模型进行量化评估,预测其对平台活跃度、用户满意度、跨界合作效率、风险控制等核心指标的影响。不能凭感觉,更不能凭资历。”
他随手调出一个自己初步构建的模型框架,里面包含了数十个相互关联的变量和复杂的算法,看得那些老仙官眼花缭乱。
“其次,规则语言本身需要标准化。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古仙文术语,采用清晰、准确、无歧义的现代仙文表述。我建议,成立一个‘规则语言规范化小组’,负责对所有现行规则和未来新规进行语言审查和优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规则执行和反馈必须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规则解释口径,避免执行中的随意性。同时,构建标准化的规则效果追踪和数据收集机制,确保每一份规则的实际效果都能被精准衡量,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姜明一番话,将“标准化”从单纯的程序拖延,提升到了一个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数据支撑的技术层面。他提出的这些“标准”,恰恰是那些只想靠资历和地位指手画脚的老仙官们最不擅长、甚至完全不懂的领域。
你想搞委员会拖延时间?可以,但委员会审议的依据,必须是我这个“规则影响评估模型”跑出来的数据。你想在规则文字上做手脚?可以,先过“语言规范化小组”这一关,看你的表述够不够清晰、有没有歧义。你想在执行中阳奉阴违?标准化的追踪机制等着你,任何偏离都会被记录在案。
这下,轮到那些提议标准化的仙官坐蜡了。他们原本想给姜明套上枷锁,没想到姜明反手就给他们出了一套超高难度的考卷。真要按姜明这套来,他们别说插手规则制定了,连理解这套标准体系都费劲。
会议气氛变得十分尴尬。
一位老仙官试图挣扎:“姜首席所言,固然有理。然则,如此繁琐的数据模型和标准,是否过于耗费人力物力?而且,规则制定,有时也需要一些……超越数据的智慧和经验。”
姜明看向他,语气依旧平淡:“耗费资源,是为了避免因规则不当而造成更大的损失。至于超越数据的智慧……”他顿了顿,毫不客气地反问,“请问,在平台创立之前,诸位尊神凭借‘超越数据的智慧’,预见到今日之盛况了吗?还是在平台规则混乱初期,凭借‘经验’迅速扭转了局面?”
那老仙官被噎得满脸通红。
焚夜适时开口,一锤定音:“姜首席的方案,思路清晰,方向正确。规则标准化是必然趋势,但不能走回头路,必须建立在科学和效率的基础上。此事由姜首席牵头,组建工作组推进。各部若有精通数据、语言、流程的专才,可推荐加入。”
至此,“标准化”风波,被姜明用更高级、更硬核的“标准化”成功反制。那些想借此生事的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姜明的权威和影响力进一步渗透到了规则制定的更深层次。
消息传出,平台上的编外人员们议论纷纷。
“哈哈,想用标准化坑姜首席?结果被姜首席用真·标准化教做人了!”
“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