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在耳畔持续作响,林晚星靠窗坐着,指尖轻轻划过舷窗外般的云层。再过十个小时,她就将踏上巴黎的土地,那个以美食与浪漫着称的城市。手边放着一本法语速成手册,书页间夹着陆时衍给她的评委资料——他今早送机时特意带来的,每一页都做了详细的批注。
“睡不着?”坐在邻座的陆时衍放下手中的财经杂志。
“有点紧张,更多的是期待。”林晚星转头,发现他手边放着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你一直没休息?”
陆时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公文包取出一个平板电脑:“有个情况你需要知道。”
屏幕上是国际美食交流论坛的界面,一个热度正在攀升的帖子用醒目的标题写着:“中国选手林晚星:靠关系获得参赛资格的厨房新手”。
林晚星的瞳孔微微收缩。
“发帖人匿名,但内容很具体。”陆时衍点开帖子正文,“说你没有任何专业厨师资格,能够参加美食节完全是因为与评委马修的特殊关系,还暗示你之前的综艺表现都是剪辑效果。”
“苏软的手笔。”林晚星平静地说,目光从那些不堪的留言上扫过,“她倒是很会选时机。”
“更麻烦的是这个。”陆时衍切换页面,几条法语推文出现在屏幕上,“同样的内容已经开始在法语美食圈传播,一个自称巴黎本地美食博主的人转发了这些谣言。”
林晚星仔细阅读着那些推文,眉头渐渐蹙起:“他们说我根本不会做法国菜,参加比赛是对法国美食文化的侮辱?”
“显然,有人做了功课,知道这届评委以法国厨师为主,特意挑动了这根神经。”陆时衍关掉平板,“需要我处理吗?”
飞机穿越云层,轻微的颠簸中,林晚星沉思片刻,摇了摇头:“现在回应只会越描越黑。他们想要的就是我在赛前自乱阵脚。”
“但你得知道,这些谣言已经在评委圈里产生了一些影响。”陆时衍的声音低沉,“马修刚刚给我发了邮件,说有两位法国评委私下向他表达了疑虑。”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随身携带的厨刀盒。那里面,她珍藏的定制刀具安静地躺着,刀刃上凝结着无数个日夜的汗水。
“在厨房里,当一道菜被质疑时,最好的回应不是辩解,而是端出更好的作品。”她轻轻说,“这个道理,在赛场上也一样。”
陆时衍注视着她沉静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
与此同时,巴黎十六区一栋豪华公寓内,苏软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微笑。屏幕上是她刚注册的又一个匿名账号,正在法语美食论坛上发布着精心编造的故事。
“我亲眼见过林晚星在后台使用预制调料包,”她用法语流畅地打字,“她根本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纯粹。”
门铃响起,苏软迅速合上电脑,整理了一下表情才去开门。
“顾言琛?”她惊讶地看着门外的男人,“你怎么来巴黎了?”
顾言琛拖着行李箱径直走进房间:“公司有个代言活动,顺便来看看你。”他环顾装饰华丽的客厅,“看来你在这里过得不错。”
苏软给他倒了杯红酒,语气带着委屈:“还不是为了你。林晚星要是真在国际上出了名,回头更不把你放在眼里了。”
“少来这套。”顾言琛冷笑一声,“你对付她是因为你自己的那点嫉妒心。”他晃着酒杯,目光锐利,“不过既然来了,我倒也想看看,这个曾经追在我身后的女人,现在能有多大本事。”
苏软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但很快又换上温柔笑容:“那你可要好好看戏了。我已经给她准备了一份‘欢迎礼物’。”
她重新打开电脑,向顾言琛展示她的“成果”——数十条在不同平台发布的负面消息,有些直指林晚星的专业能力,有些暗示她私德有亏,更有甚者,质疑中国菜本身是否配登上国际美食殿堂。
“你做得太明显了。”顾言琛皱眉,“如果被查出来...”
“放心吧,我通过好几个中间人,用的都是海外账号。”苏软得意地笑了,“就算她怀疑是我,也拿不出证据。”
***
巴黎戴高乐机场,林晚星和陆时衍刚走出海关,就看到一个举着中文牌子的接机人——是陆时衍安排的当地助理。
前往酒店的路上,助理一边开车一边汇报:“林小姐,情况有些变化。原定明天的赛前媒体见面会增加了不少法国本地媒体,他们似乎都对您特别感兴趣。”
陆时衍与林晚星交换了一个眼神。
“能查到是谁在背后推动吗?”陆时衍问。
助理摇头:“消息源很分散,但焦点都很一致——质疑林小姐的资格和能力。”
林晚星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巴黎街景,埃菲尔铁塔在远处若隐若现。这座城市与她想象中一样美丽,却也比预期中更加复杂。
“见面会是几点?”她突然问。
“下午两点,在比赛场馆的媒体中心。”助理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林小姐,需要帮您取消吗?有些问题可能会比较尖锐。”
“不,我会参加。”林晚星的语气平静却坚定,“逃避从不是我的风格。”
陆时衍微微颔首,对助理吩咐:“联系组委会,确认林小姐可以使用媒体中心的厨房做简短演示。”
这个建议让林晚星眼前一亮。
抵达酒店后,林晚星没有急着整理行李,而是直奔酒店厨房——陆时衍早已安排好,她可以随时使用这个专业空间。
“你想在媒体面前做什么菜?”陆时衍问,看着她仔细检查厨房里的调料和厨具。
“最简单的。”林晚星打开冰箱,取出鸡蛋和番茄,“番茄炒蛋。”
陆时衍挑眉:“就这么简单?”
“越是简单的菜,越能看出厨师的功底。”林晚星拿出自己带来的中国酱油和料酒,“而且,这道菜最能代表中国家庭的日常味道。”
她系上围裙,开始热身练习。刀工如行云流水,番茄被切成均匀的楔形;蛋液打散的声音清脆规律;火候掌控得恰到好处,蛋花嫩滑,番茄多汁。整个厨房很快弥漫着令人食指大动的香气。
酒店的一位法国主厨被香味吸引而来,站在厨房门口观看。当林晚星将炒好的番茄蛋装盘时,他忍不住鼓掌:“精彩!我从未见过有人能把如此简单的菜做得如此...优雅。”
林晚星微笑着递给他一双筷子:“要尝尝吗?”
法国主厨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天啊,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做的菜。虽然食材不同,但那种温暖的感觉是一样的。”
这个反应让林晚星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美食无国界,真正的好菜能跨越文化和语言,直抵人心。
回到房间,林晚星发现手机里有好几条来自国内的支持消息。《烟火小厨》的导演、《中餐厅》的合作嘉宾、甚至一些曾经在综艺中只有一面之缘的艺人,都发来了鼓励的话。显然,海外的负面消息已经传回了国内。
舒雨的信息最为直接:“苏软在巴黎,小心。”
林晚星没有回复,只是默默地将这些支持记在心里。她打开行李箱,取出那包中国泥土,轻轻撒了一点在窗台的花盆里。这是她的一个小小仪式,让异国的土地也带上故乡的气息。
傍晚,陆时衍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整理的资料:“查到了一部分谣言来源,是巴黎本地一个美食博主,专门做亚洲菜点评。有意思的是,他上周刚与苏软在同一家餐厅出现过。”
“意料之中。”林晚星正在练习法语的食物描述词汇,头也不抬地说。
“需要我采取行动吗?”陆时衍问。
林晚星终于抬起头,窗外的夕阳为她镀上一层金边:“不必,明天媒体见面会后,谣言会不攻自破。”
她的自信并非盲目。在穿越前,她曾在数十个国际美食节上展示厨艺,深知一个道理——在厨房里,手艺是最好的语言。
当晚,林晚星很早就休息了。她梦见了自己第一次站在米其林评审面前的场景,那时她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厨师,紧张得手心冒汗。如今,岁月与经历已经将她磨练得更加沉稳。
第二天清晨,她独自在酒店健身房慢跑,然后享用了简单的早餐——可颂面包配红茶,她需要适应法国的饮食节奏。
上午十点,陆时衍来接她去熟悉比赛场地。巴黎国际美食节的主会场设在塞纳河畔的一座历史建筑内,厨房设备全是顶级配置。林晚星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灶台、每一把刀具,甚至测试了水质。
“像准备战斗的战士检查武器。”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带着浓重的法国口音。
林晚星转身,看见一位银发老者站在门口,胸前挂着评委证。
“杜邦先生,”陆时衍低声提醒她,“这届美食节的主评委,法国美食界的泰斗。”
林晚星礼貌地点头致意:“只是在熟悉环境,杜邦先生。厨房是厨师的战场,了解自己的武器是对比赛的尊重。”
杜邦缓缓走进来,目光锐利地扫过她已经摆放整齐的厨具:“我听说了一些关于你的...争议。”
“真相总会水落石出,尤其是在厨房里。”林晚星不卑不亢地回应。
杜邦的嘴角微微上扬:“有意思。那么,期待你今天下午的表现。”
老人离开后,陆时衍轻声说:“他通常不会在赛前与选手交流,这是个好迹象。”
林晚星没有回应,只是继续调整厨具的位置,直到每一件都放在最顺手的地方。
中午,她简单地吃了些沙拉,然后开始为媒体见面会做准备。她选择了一件融合中西元素的服装——中式立领上衣配西式裁剪的长裤,干练中透着东方韵味。
两点差十分,林晚星站在媒体中心后台,能听到前面已经聚集了不少记者。透过幕布的缝隙,她看到苏软竟然也坐在观众席中,嘴角挂着看似友善实则虚伪的微笑。
陆时衍走到她身边:“准备好了吗?”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记住,”他低声说,“你的厨艺就是你最锋利的武器。”
幕布拉开,闪光灯顿时亮成一片。林晚星稳步走上台,面对满屋子的质疑与好奇的目光,她的表情平静如水。
第一个问题就如预期般尖锐:“林小姐,您如何看待网络上对您专业资格的质疑?”
林晚星微微一笑,走向台上早已准备好的料理台:“在言语上辩解是苍白的,不如让我用厨艺来回答。”
她点燃灶火,拿起了刀。在无数镜头的注视下,一场无声的证明开始了。
“睡不着?”坐在邻座的陆时衍放下手中的财经杂志。
“有点紧张,更多的是期待。”林晚星转头,发现他手边放着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你一直没休息?”
陆时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公文包取出一个平板电脑:“有个情况你需要知道。”
屏幕上是国际美食交流论坛的界面,一个热度正在攀升的帖子用醒目的标题写着:“中国选手林晚星:靠关系获得参赛资格的厨房新手”。
林晚星的瞳孔微微收缩。
“发帖人匿名,但内容很具体。”陆时衍点开帖子正文,“说你没有任何专业厨师资格,能够参加美食节完全是因为与评委马修的特殊关系,还暗示你之前的综艺表现都是剪辑效果。”
“苏软的手笔。”林晚星平静地说,目光从那些不堪的留言上扫过,“她倒是很会选时机。”
“更麻烦的是这个。”陆时衍切换页面,几条法语推文出现在屏幕上,“同样的内容已经开始在法语美食圈传播,一个自称巴黎本地美食博主的人转发了这些谣言。”
林晚星仔细阅读着那些推文,眉头渐渐蹙起:“他们说我根本不会做法国菜,参加比赛是对法国美食文化的侮辱?”
“显然,有人做了功课,知道这届评委以法国厨师为主,特意挑动了这根神经。”陆时衍关掉平板,“需要我处理吗?”
飞机穿越云层,轻微的颠簸中,林晚星沉思片刻,摇了摇头:“现在回应只会越描越黑。他们想要的就是我在赛前自乱阵脚。”
“但你得知道,这些谣言已经在评委圈里产生了一些影响。”陆时衍的声音低沉,“马修刚刚给我发了邮件,说有两位法国评委私下向他表达了疑虑。”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随身携带的厨刀盒。那里面,她珍藏的定制刀具安静地躺着,刀刃上凝结着无数个日夜的汗水。
“在厨房里,当一道菜被质疑时,最好的回应不是辩解,而是端出更好的作品。”她轻轻说,“这个道理,在赛场上也一样。”
陆时衍注视着她沉静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
与此同时,巴黎十六区一栋豪华公寓内,苏软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微笑。屏幕上是她刚注册的又一个匿名账号,正在法语美食论坛上发布着精心编造的故事。
“我亲眼见过林晚星在后台使用预制调料包,”她用法语流畅地打字,“她根本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纯粹。”
门铃响起,苏软迅速合上电脑,整理了一下表情才去开门。
“顾言琛?”她惊讶地看着门外的男人,“你怎么来巴黎了?”
顾言琛拖着行李箱径直走进房间:“公司有个代言活动,顺便来看看你。”他环顾装饰华丽的客厅,“看来你在这里过得不错。”
苏软给他倒了杯红酒,语气带着委屈:“还不是为了你。林晚星要是真在国际上出了名,回头更不把你放在眼里了。”
“少来这套。”顾言琛冷笑一声,“你对付她是因为你自己的那点嫉妒心。”他晃着酒杯,目光锐利,“不过既然来了,我倒也想看看,这个曾经追在我身后的女人,现在能有多大本事。”
苏软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但很快又换上温柔笑容:“那你可要好好看戏了。我已经给她准备了一份‘欢迎礼物’。”
她重新打开电脑,向顾言琛展示她的“成果”——数十条在不同平台发布的负面消息,有些直指林晚星的专业能力,有些暗示她私德有亏,更有甚者,质疑中国菜本身是否配登上国际美食殿堂。
“你做得太明显了。”顾言琛皱眉,“如果被查出来...”
“放心吧,我通过好几个中间人,用的都是海外账号。”苏软得意地笑了,“就算她怀疑是我,也拿不出证据。”
***
巴黎戴高乐机场,林晚星和陆时衍刚走出海关,就看到一个举着中文牌子的接机人——是陆时衍安排的当地助理。
前往酒店的路上,助理一边开车一边汇报:“林小姐,情况有些变化。原定明天的赛前媒体见面会增加了不少法国本地媒体,他们似乎都对您特别感兴趣。”
陆时衍与林晚星交换了一个眼神。
“能查到是谁在背后推动吗?”陆时衍问。
助理摇头:“消息源很分散,但焦点都很一致——质疑林小姐的资格和能力。”
林晚星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巴黎街景,埃菲尔铁塔在远处若隐若现。这座城市与她想象中一样美丽,却也比预期中更加复杂。
“见面会是几点?”她突然问。
“下午两点,在比赛场馆的媒体中心。”助理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林小姐,需要帮您取消吗?有些问题可能会比较尖锐。”
“不,我会参加。”林晚星的语气平静却坚定,“逃避从不是我的风格。”
陆时衍微微颔首,对助理吩咐:“联系组委会,确认林小姐可以使用媒体中心的厨房做简短演示。”
这个建议让林晚星眼前一亮。
抵达酒店后,林晚星没有急着整理行李,而是直奔酒店厨房——陆时衍早已安排好,她可以随时使用这个专业空间。
“你想在媒体面前做什么菜?”陆时衍问,看着她仔细检查厨房里的调料和厨具。
“最简单的。”林晚星打开冰箱,取出鸡蛋和番茄,“番茄炒蛋。”
陆时衍挑眉:“就这么简单?”
“越是简单的菜,越能看出厨师的功底。”林晚星拿出自己带来的中国酱油和料酒,“而且,这道菜最能代表中国家庭的日常味道。”
她系上围裙,开始热身练习。刀工如行云流水,番茄被切成均匀的楔形;蛋液打散的声音清脆规律;火候掌控得恰到好处,蛋花嫩滑,番茄多汁。整个厨房很快弥漫着令人食指大动的香气。
酒店的一位法国主厨被香味吸引而来,站在厨房门口观看。当林晚星将炒好的番茄蛋装盘时,他忍不住鼓掌:“精彩!我从未见过有人能把如此简单的菜做得如此...优雅。”
林晚星微笑着递给他一双筷子:“要尝尝吗?”
法国主厨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天啊,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做的菜。虽然食材不同,但那种温暖的感觉是一样的。”
这个反应让林晚星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美食无国界,真正的好菜能跨越文化和语言,直抵人心。
回到房间,林晚星发现手机里有好几条来自国内的支持消息。《烟火小厨》的导演、《中餐厅》的合作嘉宾、甚至一些曾经在综艺中只有一面之缘的艺人,都发来了鼓励的话。显然,海外的负面消息已经传回了国内。
舒雨的信息最为直接:“苏软在巴黎,小心。”
林晚星没有回复,只是默默地将这些支持记在心里。她打开行李箱,取出那包中国泥土,轻轻撒了一点在窗台的花盆里。这是她的一个小小仪式,让异国的土地也带上故乡的气息。
傍晚,陆时衍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整理的资料:“查到了一部分谣言来源,是巴黎本地一个美食博主,专门做亚洲菜点评。有意思的是,他上周刚与苏软在同一家餐厅出现过。”
“意料之中。”林晚星正在练习法语的食物描述词汇,头也不抬地说。
“需要我采取行动吗?”陆时衍问。
林晚星终于抬起头,窗外的夕阳为她镀上一层金边:“不必,明天媒体见面会后,谣言会不攻自破。”
她的自信并非盲目。在穿越前,她曾在数十个国际美食节上展示厨艺,深知一个道理——在厨房里,手艺是最好的语言。
当晚,林晚星很早就休息了。她梦见了自己第一次站在米其林评审面前的场景,那时她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厨师,紧张得手心冒汗。如今,岁月与经历已经将她磨练得更加沉稳。
第二天清晨,她独自在酒店健身房慢跑,然后享用了简单的早餐——可颂面包配红茶,她需要适应法国的饮食节奏。
上午十点,陆时衍来接她去熟悉比赛场地。巴黎国际美食节的主会场设在塞纳河畔的一座历史建筑内,厨房设备全是顶级配置。林晚星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灶台、每一把刀具,甚至测试了水质。
“像准备战斗的战士检查武器。”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带着浓重的法国口音。
林晚星转身,看见一位银发老者站在门口,胸前挂着评委证。
“杜邦先生,”陆时衍低声提醒她,“这届美食节的主评委,法国美食界的泰斗。”
林晚星礼貌地点头致意:“只是在熟悉环境,杜邦先生。厨房是厨师的战场,了解自己的武器是对比赛的尊重。”
杜邦缓缓走进来,目光锐利地扫过她已经摆放整齐的厨具:“我听说了一些关于你的...争议。”
“真相总会水落石出,尤其是在厨房里。”林晚星不卑不亢地回应。
杜邦的嘴角微微上扬:“有意思。那么,期待你今天下午的表现。”
老人离开后,陆时衍轻声说:“他通常不会在赛前与选手交流,这是个好迹象。”
林晚星没有回应,只是继续调整厨具的位置,直到每一件都放在最顺手的地方。
中午,她简单地吃了些沙拉,然后开始为媒体见面会做准备。她选择了一件融合中西元素的服装——中式立领上衣配西式裁剪的长裤,干练中透着东方韵味。
两点差十分,林晚星站在媒体中心后台,能听到前面已经聚集了不少记者。透过幕布的缝隙,她看到苏软竟然也坐在观众席中,嘴角挂着看似友善实则虚伪的微笑。
陆时衍走到她身边:“准备好了吗?”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记住,”他低声说,“你的厨艺就是你最锋利的武器。”
幕布拉开,闪光灯顿时亮成一片。林晚星稳步走上台,面对满屋子的质疑与好奇的目光,她的表情平静如水。
第一个问题就如预期般尖锐:“林小姐,您如何看待网络上对您专业资格的质疑?”
林晚星微微一笑,走向台上早已准备好的料理台:“在言语上辩解是苍白的,不如让我用厨艺来回答。”
她点燃灶火,拿起了刀。在无数镜头的注视下,一场无声的证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