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目标确立-《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应天府皇城的文华殿内暖意融融,鎏金铜炉中燃烧的沉香散发出清雅的香气,与殿外飘落的雪花形成鲜明对比。“海外发展规划司”的官员们已在此齐聚多日,桌面上堆满了从日本及南洋诸地传回的考察报告、舆图与民情册。朱元璋身着明黄色常服,端坐于上首的蟠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沉声道:“考察已过月余,各地情况皆已明晰。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敲定五年计划的核心目标,让后续施策有章可循。”

  夏原吉手持厚厚的考察汇总册,躬身上前:“陛下,臣等已将各地情况梳理完毕。日本列岛历经战火,农业荒废、工坊倒闭,百姓多以野菜充饥;南洋诸岛虽物产丰富,但技术落后,贸易渠道闭塞;吕宋、马六甲等地虽已臣服,却仍有部分民众对大明心存疑虑。综合来看,当前海外诸地最迫切的需求,便是恢复经济、凝聚民心、巩固防务。”

  朱元璋微微颔首,指尖轻叩桌面:“民心不稳,根基难固;经济凋敝,防务难支。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朕以为,五年计划的目标当分主次,既要立足当下,也要着眼长远。”他目光转向茹瑺,“茹尚书,你先说说军事防御方面的考量。”

  茹瑺连忙起身,展开一幅标注详尽的军事舆图:“陛下,经考察,日本九州岛的萨摩藩、南洋的马六甲海峡及吕宋的马尼拉港乃是战略要地。这些地方或易受残余势力袭扰,或为海上贸易咽喉,必须重点布防。臣建议,五年内要在这些地区新建十二座堡垒、三十座哨所,派驻三万精锐驻军,同时组建三支水师舰队,确保海陆防务无虞。”

  “三万驻军是否过多?”朱元璋眉头微蹙,“海外诸地民生尚未恢复,过多驻军恐加重百姓负担。”

  茹瑺连忙解释:“陛下放心,臣已规划驻军自给自足方案。驻军可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既能减少朝廷补给压力,也能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且驻军主要负责防御,日常还可协助地方维护治安,并非单纯消耗资源。”

  朱元璋闻言,缓缓点头:“此计可行。军事目标需明确:五年内,确保海外诸地无大规模叛乱,海陆防线稳固,可抵御外部势力入侵。”

  随后,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李原名:“文化教育乃是长治久安之本,李尚书,你认为五年内当达成何种目标?”

  李原名躬身答道:“陛下,当前海外诸地百姓多不识汉字,不知儒家文化,对大明认同感薄弱。臣建议,五年内要在各地设立官学两百所、私塾五百所,选派五千名优秀教师前往授课。力争让十岁以下孩童入学率达到七成以上,培养一万名熟悉中原文化的本地人才,同时编纂汉日、汉西双语教材,翻译儒家经典,让中原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

  “七成入学率是否过高?”一旁的户部侍郎提出疑问,“海外诸地民风各异,部分地区偏远闭塞,恐难以实现。”

  李原名从容回应:“臣已考虑到这些困难。对于偏远地区,我们将设立流动学堂,派遣教师巡回授课;对于贫困家庭,朝廷将提供书本和膳食补贴,鼓励孩童入学。且我们不仅教授知识,还会传授技艺,让百姓看到入学的实际益处,自然愿意送孩子上学。”

  朱元璋道:“文化教育目标要以‘认同’为核心:五年内,让海外诸地百姓基本掌握汉语交流,了解儒家核心思想,培养出一批忠于大明的本地人才,增进文化认同感。”

  最后,朱元璋看向夏原吉:“经济是基础,夏司长,五年内经济发展当达到何种水平?”

  夏原吉上前一步,展开经济规划图:“陛下,臣等综合考察情况,制定了阶梯式经济目标。农业方面,五年内要在海外诸地开垦荒地两百万亩,兴修水利工程五十处,推广高产作物,让粮食产量达到明朝国内中等水平,实现自给自足;手工业方面,建立丝绸、陶瓷、造船等工坊两百座,年产丝绸十万匹、瓷器五十万件,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能远销海外;商业方面,打造五座繁华港口,吸引各国商船,让海外贸易额达到国内贸易额的三成。”

  “两百万亩荒地开垦,难度不小啊。”朱元璋沉吟道,“海外诸地多山地、多雨林,开垦成本极高。”

  夏原吉笑着答道:“陛下,臣已选派百名农业专家前往指导,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开垦工具和技术。且我们将采取‘以工换粮’的方式,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开垦出的土地归百姓所有,朝廷只收取少量赋税,百姓积极性定然高涨。同时,兴修水利既能灌溉农田,也能防洪抗旱,对农业长远发展益处极大。”

  朱元璋满意点头:“经济目标要务实:五年内,海外诸地经济恢复并达到明朝国内中等水平,百姓衣食无忧,手工业、商业形成规模,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接下来,殿内官员围绕三大目标展开了激烈讨论,对细节不断完善。有人提出,要在经济目标中加入“百姓人均收入增长五成”的具体指标;有人建议,文化教育目标要增加“举办千场文化活动”的内容;还有人认为,军事目标需明确“军队战斗力提升三成”的标准。

  朱元璋认真听取每一条建议,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强调:“目标既要高远,也要可行。不能为了追求数字而脱离实际,要让百姓真正受益,让大明的统治根基更加稳固。”

  经过一整天的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核心目标终于确定。经济上,以“恢复发展、自给自足”为核心,通过推广农业技术、扶持手工业、发展贸易,让海外诸地经济达到明朝国内中等水平;文化教育上,以“文化认同、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设立学校、传播儒家文化,增进百姓对大明的认同感;军事上,以“防务稳固、安全保障”为核心,通过修建堡垒、派驻军队、组建水师,确保海外诸地安全稳定。

  目标确立后,朱元璋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五年计划的目标已清晰,接下来便是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诸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务必让计划落到实处。朕期待五年后,海外诸地能焕然一新,成为大明繁荣稳定的海外领地!”

  “臣等遵旨!定不辱使命!”众官员齐声领命,神色激昂。

  散朝后,夏原吉、茹瑺、李原名三人留在文华殿,继续商议后续工作。夏原吉道:“目标已确立,接下来我们要将目标分解到每年、每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计划有序推进。”

  茹瑺点头:“军事方面,我们要尽快制定堡垒建设规划和军队部署方案,争取明年开春便启动建设。”

  李原名道:“文化教育方面,教师选拔和教材编纂工作要立刻展开,确保明年秋季学校能按时开学。”

  三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信心。他们知道,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定能完成陛下交办的任务。

  而在遥远的日本九州岛,徐达收到朝廷传来的五年计划目标后,立刻召集麾下将领和地方官员召开会议。“朝廷已确定五年计划核心目标,我们要以此为指引,加快日本的恢复发展。”徐达手持文书,沉声说道,“农业上,明年要开垦荒地五十万亩,兴修水利十处;文化教育上,设立官学二十所,选派教师两百名;军事上,新建堡垒三座,派驻驻军五千人。”

  “末将遵令!”众将领齐声领命。

  在南洋的马六甲,沐英也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他看着文书上的目标,眼中充满了期待:“恢复经济、传播文化、巩固防务,五年后,马六甲定能成为大明在南洋的璀璨明珠!”

  随着目标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即将拉开序幕。从应天府的朝堂到海外的偏远村落,从朝廷重臣到普通百姓,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一场关乎大明海外疆域未来的大建设,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