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外的校场上,十万明军将士列成整齐的方阵,甲胄在凛冽的寒风中泛着冷光。朱元璋身着嵌金龙纹的铠甲,腰悬“天子剑”,一步步走上点将台,靴底敲击青石板的声音,透过寂静的阵列传向远方,每一声都像重锤砸在将士们的心上。
“将士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风雪的力量,顺着风势滚过校场,“北元残孽盘踞草原,屡屡犯我边疆,杀我百姓,抢我粮草——你们说,能忍吗?”
“不能!”十万声怒吼震得天边的云层都在颤抖,长矛与刀枪齐刷刷举起,寒光刺破铅灰色的天空。站在最前排的徐达握紧了腰间的佩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想起三年前大同府被北元骑兵屠戮的百姓,那些烧焦的房屋和凝固的血渍,此刻都化作了眼底的厉色。
朱元璋抬手,阵列瞬间安静下来。他从点将台上拿起一面红旗,猛地掷向空中:“蓝玉!”
“末将在!”蓝玉大步踏出,铁甲碰撞发出铿锵声。他接过落下的红旗,单膝跪地,红旗在他手中猎猎作响,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中路军三万,直捣北元王庭!你要记住,咱明军打的是正义之战,不杀降卒,不掠百姓,但敢顽抗者——”朱元璋的目光扫过阵列,“杀无赦!”
“末将遵旨!”蓝玉将红旗插入背后的旗套,起身时铠甲上的霜花簌簌掉落,他回头看向自己的队伍,那些年轻的士兵眼中闪烁着与他同样的怒火。
“徐达!”
“末将在!”徐达上前一步,他的西路军多是骑兵,马蹄在冻土上不安地刨着,喷着白气。
“西路军两万,穿越沙漠,绕至克鲁伦河上游,断他左翼!”朱元璋指向西方,“那里有失烈门的铁骑,此人狡诈,你需步步为营,待中路军抵达,再行夹击。”他从案上拿起一幅卷好的地图,扔给徐达,“这是探子标出的水源地,记住,沙漠行军,水就是命。”
徐达展开地图,指尖迅速划过标注着“月牙泉”“野狼谷”的位置,郑重抱拳:“末将定不辱命!”
“冯胜!”
“末将在!”冯胜的东路军多是步兵,却背着沉重的攻城器械,他的脸上沾着些许机油——方才还在检查回回炮的机件。
“东路军五万,携带火器营,迂回到鄂嫩河,烧他粮草,毁他辎重!”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厉,“北元倚仗的就是草原广袤,打不过就跑,你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退路变成绝路!”
“末将明白!”冯胜拍了拍身后神机营士兵的肩膀,那些士兵正抱着神机铳,枪管上的防冻布还没卸下,却已握紧了扳机。
点将台下,一个瘸腿的老兵忽然高喊:“陛下!俺想跟蓝将军去中路军!俺儿子去年死在应昌府,俺要亲手斩了蛮子太尉!”他举着一把豁口的长刀,刀身上还留着北元骑兵的牙印。
朱元璋低头看向那老兵,对方铠甲破旧,左腿明显短了一截,却站得笔直。他忽然走下点将台,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天子剑”,递到老兵手中:“这剑,借你用。斩了蛮子太尉,朕亲自为你斟酒。”
老兵接过剑,双手抖得厉害,“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重重磕在冻土上,血水混着雪水渗进石板缝里:“谢陛下!俺这条老命,就搁在草原上了!”
蓝玉上前扶起老兵,将他拉到自己队伍里,士兵们纷纷给老兵让开位置,眼神里满是敬重。朱元璋重新站上点将台,看着这一幕,忽然提高了声音:“将士们!你们的背后,是父母妻儿,是万里河山!今日出征,不是为了朕,是为了让那些在草原上受苦的百姓,能早日过上安稳日子;是为了让咱们的孩子,不用再躲在城墙后看烽火!”
他拔出腰间的备用佩刀,刀刃在寒风中划出一道弧线:“现在,告诉我——你们能赢吗?”
“能!能!能!”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天空,骑兵们策马前奔,马蹄扬起漫天雪尘;步兵们举起刀枪,与铠甲碰撞出激昂的节奏;神机营的士兵转动铳管,金属摩擦声像是死神的低语。
徐达翻身上马,西路军的骑兵方阵如黑色潮水般开始移动,他回头看向点将台,朱元璋正朝他挥手。风掀起徐达的披风,露出里面那件打了补丁的旧甲——那是他从军三十年的见证,此刻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厚重。
蓝玉的中路军已经开拔,红旗在队伍最前方引领方向,老兵握着“天子剑”走在最前排,每一步都踩得异常坚定。蓝玉看着他的背影,忽然对身边的副将说:“告诉弟兄们,跟着这老爷子的脚步走,准没错。”
冯胜最后出发,他的东路军带着沉重的火器,行军速度稍慢,但每一步都像夯锤一样,在冻土上砸下深深的印记。他回头望了一眼南京城的方向,那里有他刚满月的儿子,他摸了摸怀里的平安锁,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等打完这仗,就回家陪孩子长大。
朱元璋站在点将台上,直到最后一面军旗消失在风雪中,才缓缓走下台。侍卫递上暖炉,他却挥手推开,目光望向北方的天际。那里,铅云低垂,仿佛藏着无数待斩的敌酋。
“陛下,天寒,回宫吧。”蒋瓛低声劝道。
朱元璋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上面是探子刚送来的消息:北元王庭已察觉明军动向,脱古思帖木儿正调集各部,准备在捕鱼儿海决战。他将密信捏在掌心,直到纸页被体温焐透,才轻声道:“告诉后方,粮草要跟上,别让前方的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
寒风卷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战旗。校场上的脚印很快被落雪覆盖,但那十万声怒吼仿佛还回荡在空气中,顺着北风,一路向北,穿透草原的迷雾,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雷霆之战。
“将士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风雪的力量,顺着风势滚过校场,“北元残孽盘踞草原,屡屡犯我边疆,杀我百姓,抢我粮草——你们说,能忍吗?”
“不能!”十万声怒吼震得天边的云层都在颤抖,长矛与刀枪齐刷刷举起,寒光刺破铅灰色的天空。站在最前排的徐达握紧了腰间的佩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想起三年前大同府被北元骑兵屠戮的百姓,那些烧焦的房屋和凝固的血渍,此刻都化作了眼底的厉色。
朱元璋抬手,阵列瞬间安静下来。他从点将台上拿起一面红旗,猛地掷向空中:“蓝玉!”
“末将在!”蓝玉大步踏出,铁甲碰撞发出铿锵声。他接过落下的红旗,单膝跪地,红旗在他手中猎猎作响,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中路军三万,直捣北元王庭!你要记住,咱明军打的是正义之战,不杀降卒,不掠百姓,但敢顽抗者——”朱元璋的目光扫过阵列,“杀无赦!”
“末将遵旨!”蓝玉将红旗插入背后的旗套,起身时铠甲上的霜花簌簌掉落,他回头看向自己的队伍,那些年轻的士兵眼中闪烁着与他同样的怒火。
“徐达!”
“末将在!”徐达上前一步,他的西路军多是骑兵,马蹄在冻土上不安地刨着,喷着白气。
“西路军两万,穿越沙漠,绕至克鲁伦河上游,断他左翼!”朱元璋指向西方,“那里有失烈门的铁骑,此人狡诈,你需步步为营,待中路军抵达,再行夹击。”他从案上拿起一幅卷好的地图,扔给徐达,“这是探子标出的水源地,记住,沙漠行军,水就是命。”
徐达展开地图,指尖迅速划过标注着“月牙泉”“野狼谷”的位置,郑重抱拳:“末将定不辱命!”
“冯胜!”
“末将在!”冯胜的东路军多是步兵,却背着沉重的攻城器械,他的脸上沾着些许机油——方才还在检查回回炮的机件。
“东路军五万,携带火器营,迂回到鄂嫩河,烧他粮草,毁他辎重!”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厉,“北元倚仗的就是草原广袤,打不过就跑,你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退路变成绝路!”
“末将明白!”冯胜拍了拍身后神机营士兵的肩膀,那些士兵正抱着神机铳,枪管上的防冻布还没卸下,却已握紧了扳机。
点将台下,一个瘸腿的老兵忽然高喊:“陛下!俺想跟蓝将军去中路军!俺儿子去年死在应昌府,俺要亲手斩了蛮子太尉!”他举着一把豁口的长刀,刀身上还留着北元骑兵的牙印。
朱元璋低头看向那老兵,对方铠甲破旧,左腿明显短了一截,却站得笔直。他忽然走下点将台,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天子剑”,递到老兵手中:“这剑,借你用。斩了蛮子太尉,朕亲自为你斟酒。”
老兵接过剑,双手抖得厉害,“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重重磕在冻土上,血水混着雪水渗进石板缝里:“谢陛下!俺这条老命,就搁在草原上了!”
蓝玉上前扶起老兵,将他拉到自己队伍里,士兵们纷纷给老兵让开位置,眼神里满是敬重。朱元璋重新站上点将台,看着这一幕,忽然提高了声音:“将士们!你们的背后,是父母妻儿,是万里河山!今日出征,不是为了朕,是为了让那些在草原上受苦的百姓,能早日过上安稳日子;是为了让咱们的孩子,不用再躲在城墙后看烽火!”
他拔出腰间的备用佩刀,刀刃在寒风中划出一道弧线:“现在,告诉我——你们能赢吗?”
“能!能!能!”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天空,骑兵们策马前奔,马蹄扬起漫天雪尘;步兵们举起刀枪,与铠甲碰撞出激昂的节奏;神机营的士兵转动铳管,金属摩擦声像是死神的低语。
徐达翻身上马,西路军的骑兵方阵如黑色潮水般开始移动,他回头看向点将台,朱元璋正朝他挥手。风掀起徐达的披风,露出里面那件打了补丁的旧甲——那是他从军三十年的见证,此刻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厚重。
蓝玉的中路军已经开拔,红旗在队伍最前方引领方向,老兵握着“天子剑”走在最前排,每一步都踩得异常坚定。蓝玉看着他的背影,忽然对身边的副将说:“告诉弟兄们,跟着这老爷子的脚步走,准没错。”
冯胜最后出发,他的东路军带着沉重的火器,行军速度稍慢,但每一步都像夯锤一样,在冻土上砸下深深的印记。他回头望了一眼南京城的方向,那里有他刚满月的儿子,他摸了摸怀里的平安锁,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等打完这仗,就回家陪孩子长大。
朱元璋站在点将台上,直到最后一面军旗消失在风雪中,才缓缓走下台。侍卫递上暖炉,他却挥手推开,目光望向北方的天际。那里,铅云低垂,仿佛藏着无数待斩的敌酋。
“陛下,天寒,回宫吧。”蒋瓛低声劝道。
朱元璋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上面是探子刚送来的消息:北元王庭已察觉明军动向,脱古思帖木儿正调集各部,准备在捕鱼儿海决战。他将密信捏在掌心,直到纸页被体温焐透,才轻声道:“告诉后方,粮草要跟上,别让前方的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
寒风卷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战旗。校场上的脚印很快被落雪覆盖,但那十万声怒吼仿佛还回荡在空气中,顺着北风,一路向北,穿透草原的迷雾,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雷霆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