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北风卷着雪沫子,抽打在山海关的城楼上,发出“呜呜”的哀嚎,像是在为城下的尸体哭泣。赵能拄着半截断裂的长枪,靴底碾过结冰的血渍,发出“咯吱”的脆响——那是哥萨克骑兵的血,暗红色的,混着雪水在城砖的缝隙里凝结成冰。
“将军,清点完了。”副将周平的声音嘶哑,左臂空荡荡的袖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联军退到三十里外的黑松林了,丢下的尸体足有两千具,咱们……折了七百弟兄。”
赵能没回头,目光死死盯着黑松林的方向。雪地里散落着折断的长枪、被劈成两半的头盔,还有几具明军的尸体被冻在冰层里,脸上还保持着临死前的狰狞。他弯腰捡起一面残破的“明”字旗,旗角被马刀削去了一半,剩下的部分沾满了褐色的血污。
“他们不是退,是在等。”赵能的声音比寒风还冷,“黑松林地势险要,能藏下万把人,他们在等后续的援军。”
周平打了个寒颤,不是因为冷:“后续援军?联军不是已经投入五万了吗?”
“沙俄的哥萨克骑兵还没到。”赵能将残旗扔在地上,用靴跟碾进雪里,“昨天的俘虏招了,沙俄的‘雪狼军团’正在赶来,清一色的重甲骑兵,据说能在雪地里跑三天三夜不歇脚。”
周平的脸瞬间白了。他丢了一条胳膊,就是拜哥萨克轻骑兵所赐,若是来了重甲骑兵……
“怕了?”赵能瞥了他一眼,突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血腥味,“正好,老子的佛郎机炮刚到,还没试过威力。”
黑松林里,联军主帅——沙俄将领伊万诺夫正对着地图咆哮。他的貂皮大衣上溅满了泥浆,手指重重戳在“山海关”三个字上:“废物!五万大军,攻了三天,连城墙都没摸到!”
站在他面前的是波斯将领哈立德,头巾上还缠着渗血的绷带,声音却依旧傲慢:“明军的火器太诡异,城楼上那些会喷火的铁管子(指佛郎机炮),能把骑兵连人带马炸成碎片,我们的弯刀根本近不了身。”
“闭嘴!”伊万诺夫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木箱,里面的弹药滚了一地,“再等三天,雪狼军团一到,我要踏平山海关,把明军的骨头磨成粉!”
旁边的英国将领劳伦斯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伊万诺夫将军,恕我直言,明军的城防比我们预估的坚固三倍,而且他们的援军正在往这边赶——根据情报,常遇春的‘破虏军’已经过了锦州,最多两天就到。”
伊万诺夫冷笑:“常遇春?不过是个靠蛮力打仗的莽夫。雪狼军团到了,别说常遇春,就是朱元璋来了,也得跪下来求饶!”
他没注意到,帐篷角落的阴影里,一个穿着联军军服的士兵正悄悄将一枚细如发丝的铜管贴在帐篷内侧——那是明军的窃听器,铜管的另一端,连在三十里外的山海关城楼。
山海关城楼的密室里,赵能和周平正贴着一根铜管,里面传来伊万诺夫的咆哮和劳伦斯的低语。周平的脸因为激动而涨红,断臂处的伤口似乎又开始疼了。
“雪狼军团!重甲骑兵!”周平的声音发颤,“将军,这可是沙俄的王牌,据说他们的铠甲能挡住火枪子弹!”
赵能抬手示意他安静,耳朵紧贴着铜管,直到听见“常遇春的破虏军过了锦州”,才直起身,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常将军果然来了。”他走到沙盘前,拿起木杆在黑松林西侧画了个圈,“黑松林西侧是断崖,骑兵根本过不去,东侧是沼泽,只有正面一条路能通山海关……”
“将军想干什么?”周平凑近看。
“给雪狼军团设个‘陷阱’。”赵能的笑容让周平想起了雪地饿狼,“通知常将军,让他的破虏军别进城,绕到黑松林东侧的沼泽,带上所有的火箭筒(改良型火器)。”
周平愣住了:“沼泽?骑兵过不去啊!”
“所以才要他们去。”赵能拿起一块代表骑兵的木牌,扔进沙盘的沼泽区,“重甲骑兵掉进沼泽,就是活靶子。”
两天后的清晨,雪停了。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山海关的士兵突然指着东方大喊:“是破虏军!”
赵能站在城楼,看见远处的雪地上扬起一条黄龙——那是常遇春的军旗。破虏军的士兵穿着黑色铁甲,背着长长的火箭筒,正沿着海岸线快速移动,马蹄踏在冰面上,发出“哒哒”的脆响。
“将军,常将军派人送来了信。”亲兵递上一个竹筒。
赵能拆开,里面只有八个字:“沼泽已布,只等狼来。”
他刚把纸条烧了,就听见黑松林方向传来震天的马蹄声。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线,越来越粗,越来越近——雪狼军团到了。他们的战马披着铁甲,骑兵穿着厚重的板甲,连头盔都遮住了脸,只露出两只冒着凶光的眼睛,像一群移动的铁罐头。
“来了。”赵能深吸一口气,对周平说,“按计划,放他们到城下。”
周平点头,转身对信号兵喊道:“举绿旗!”
城楼上立刻升起一面绿旗。黑松林里的联军看到信号,以为明军要投降,顿时欢呼起来,伊万诺夫甚至带头冲出了松林,挥舞着马刀大喊:“冲啊!拿下山海关,女人和财宝都是我们的!”
雪狼军团的骑兵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的马蹄踏碎了冰层,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蹄印。离城墙只有五百米时,城楼上的佛郎机炮突然轰鸣,炮弹却没有打向骑兵,而是落在了他们身后的雪地上。
“轰!轰!”
积雪被炸开,露出下面的冻土。雪狼军团的骑兵正冲得猛,根本没注意到冻土上覆盖的薄雪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尖刺——那是明军连夜埋下的铁蒺藜。
“啊——”
惨叫声此起彼伏。战马被铁蒺藜刺穿马蹄,纷纷摔倒,重甲骑兵被甩到地上,笨重的铠甲让他们爬不起来,后面的骑兵收不住脚,直接撞了上去,瞬间乱成一团。
“就是现在!”赵能大吼。
城楼上的火箭齐发,拖着长长的火尾砸进骑兵群里。火箭在铠甲上炸开,虽然炸不穿厚甲,却点燃了骑兵身上的皮毛披风。一时间,黑松林前燃起了一片火海。
伊万诺夫看着雪狼军团陷入火海,气得哇哇大叫,正要下令撤退,突然听见东侧传来喊杀声——常遇春的破虏军从沼泽里冲了出来!
他们穿着轻便的皮甲,手里的火箭筒对准了混乱的联军步兵。沼泽里的淤泥陷住了联军的重步兵,他们拔不出腿,只能眼睁睁看着火箭筒喷出火焰。
“怎么可能?!”哈立德尖叫,“沼泽里根本跑不快!”
常遇春的声音从火海中传来,粗如洪钟:“老子的兵,都是泥里滚出来的!”
破虏军的士兵果然在沼泽里如履平地,他们的长靴底下绑着特制的木板,既能在淤泥上行走,又能绊倒联军的步兵。火箭筒的火焰照亮了他们脸上的泥污,像一群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
赵能站在城楼,看着联军被两面夹击,突然对周平说:“你说,伊万诺夫现在后悔吗?”
周平望着被火箭筒炸飞的联军士兵,摇摇头:“他后悔的,大概是没早点知道,咱们大明的骨头,比他们的铁甲还硬。”
雪狼军团的最后一名骑兵被佛郎机炮炸翻时,太阳正好升起。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也照亮了明军士兵冻得发紫的脸。他们站在城楼上,举着残破的旗帜,看着联军往黑松林退去——这次是真的退了,连尸体都来不及带走。
赵能捡起一块被炸开的铁甲,掂量了一下,扔进城墙下的火盆里。铁甲遇热,发出“滋滋”的声响,很快就红透了。
“通知常将军,”他对亲兵说,“别追了。让他们带着恐惧跑,跑得越远越好。”
亲兵领命而去。周平看着火盆里的红铁,突然笑了:“将军,这就算暂退联军了?”
“不算。”赵能望着黑松林的方向,那里还有联军的残部在蠕动,“这只是开始。他们会回来的,带着更多的人,更狠的招。”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正好,老子的佛郎机炮,还没打够呢。”
雪地上,明军的尸体被小心地抬走,联军的尸体则被堆在一起焚烧。浓烟滚滚,与天边的红霞混在一起,像一幅惨烈而壮丽的画。周平望着那片浓烟,突然觉得,失去的胳膊好像不那么疼了——因为他知道,身后的土地,脚下的城墙,都守住了。
而远处的黑松林里,伊万诺夫正对着劳伦斯怒吼:“等着!我会带十万大军回来!我要把山海关夷为平地!”
劳伦斯推了推眼镜,没说话,只是悄悄往明军的方向看了一眼。他知道,这场仗,他们或许从一开始就输了——输给了那些在城楼上冻得发紫,却死死攥着枪杆的明军士兵,输给了那面被血污染红,却始终不倒的“明”字旗。
“将军,清点完了。”副将周平的声音嘶哑,左臂空荡荡的袖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联军退到三十里外的黑松林了,丢下的尸体足有两千具,咱们……折了七百弟兄。”
赵能没回头,目光死死盯着黑松林的方向。雪地里散落着折断的长枪、被劈成两半的头盔,还有几具明军的尸体被冻在冰层里,脸上还保持着临死前的狰狞。他弯腰捡起一面残破的“明”字旗,旗角被马刀削去了一半,剩下的部分沾满了褐色的血污。
“他们不是退,是在等。”赵能的声音比寒风还冷,“黑松林地势险要,能藏下万把人,他们在等后续的援军。”
周平打了个寒颤,不是因为冷:“后续援军?联军不是已经投入五万了吗?”
“沙俄的哥萨克骑兵还没到。”赵能将残旗扔在地上,用靴跟碾进雪里,“昨天的俘虏招了,沙俄的‘雪狼军团’正在赶来,清一色的重甲骑兵,据说能在雪地里跑三天三夜不歇脚。”
周平的脸瞬间白了。他丢了一条胳膊,就是拜哥萨克轻骑兵所赐,若是来了重甲骑兵……
“怕了?”赵能瞥了他一眼,突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血腥味,“正好,老子的佛郎机炮刚到,还没试过威力。”
黑松林里,联军主帅——沙俄将领伊万诺夫正对着地图咆哮。他的貂皮大衣上溅满了泥浆,手指重重戳在“山海关”三个字上:“废物!五万大军,攻了三天,连城墙都没摸到!”
站在他面前的是波斯将领哈立德,头巾上还缠着渗血的绷带,声音却依旧傲慢:“明军的火器太诡异,城楼上那些会喷火的铁管子(指佛郎机炮),能把骑兵连人带马炸成碎片,我们的弯刀根本近不了身。”
“闭嘴!”伊万诺夫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木箱,里面的弹药滚了一地,“再等三天,雪狼军团一到,我要踏平山海关,把明军的骨头磨成粉!”
旁边的英国将领劳伦斯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伊万诺夫将军,恕我直言,明军的城防比我们预估的坚固三倍,而且他们的援军正在往这边赶——根据情报,常遇春的‘破虏军’已经过了锦州,最多两天就到。”
伊万诺夫冷笑:“常遇春?不过是个靠蛮力打仗的莽夫。雪狼军团到了,别说常遇春,就是朱元璋来了,也得跪下来求饶!”
他没注意到,帐篷角落的阴影里,一个穿着联军军服的士兵正悄悄将一枚细如发丝的铜管贴在帐篷内侧——那是明军的窃听器,铜管的另一端,连在三十里外的山海关城楼。
山海关城楼的密室里,赵能和周平正贴着一根铜管,里面传来伊万诺夫的咆哮和劳伦斯的低语。周平的脸因为激动而涨红,断臂处的伤口似乎又开始疼了。
“雪狼军团!重甲骑兵!”周平的声音发颤,“将军,这可是沙俄的王牌,据说他们的铠甲能挡住火枪子弹!”
赵能抬手示意他安静,耳朵紧贴着铜管,直到听见“常遇春的破虏军过了锦州”,才直起身,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常将军果然来了。”他走到沙盘前,拿起木杆在黑松林西侧画了个圈,“黑松林西侧是断崖,骑兵根本过不去,东侧是沼泽,只有正面一条路能通山海关……”
“将军想干什么?”周平凑近看。
“给雪狼军团设个‘陷阱’。”赵能的笑容让周平想起了雪地饿狼,“通知常将军,让他的破虏军别进城,绕到黑松林东侧的沼泽,带上所有的火箭筒(改良型火器)。”
周平愣住了:“沼泽?骑兵过不去啊!”
“所以才要他们去。”赵能拿起一块代表骑兵的木牌,扔进沙盘的沼泽区,“重甲骑兵掉进沼泽,就是活靶子。”
两天后的清晨,雪停了。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山海关的士兵突然指着东方大喊:“是破虏军!”
赵能站在城楼,看见远处的雪地上扬起一条黄龙——那是常遇春的军旗。破虏军的士兵穿着黑色铁甲,背着长长的火箭筒,正沿着海岸线快速移动,马蹄踏在冰面上,发出“哒哒”的脆响。
“将军,常将军派人送来了信。”亲兵递上一个竹筒。
赵能拆开,里面只有八个字:“沼泽已布,只等狼来。”
他刚把纸条烧了,就听见黑松林方向传来震天的马蹄声。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线,越来越粗,越来越近——雪狼军团到了。他们的战马披着铁甲,骑兵穿着厚重的板甲,连头盔都遮住了脸,只露出两只冒着凶光的眼睛,像一群移动的铁罐头。
“来了。”赵能深吸一口气,对周平说,“按计划,放他们到城下。”
周平点头,转身对信号兵喊道:“举绿旗!”
城楼上立刻升起一面绿旗。黑松林里的联军看到信号,以为明军要投降,顿时欢呼起来,伊万诺夫甚至带头冲出了松林,挥舞着马刀大喊:“冲啊!拿下山海关,女人和财宝都是我们的!”
雪狼军团的骑兵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的马蹄踏碎了冰层,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蹄印。离城墙只有五百米时,城楼上的佛郎机炮突然轰鸣,炮弹却没有打向骑兵,而是落在了他们身后的雪地上。
“轰!轰!”
积雪被炸开,露出下面的冻土。雪狼军团的骑兵正冲得猛,根本没注意到冻土上覆盖的薄雪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尖刺——那是明军连夜埋下的铁蒺藜。
“啊——”
惨叫声此起彼伏。战马被铁蒺藜刺穿马蹄,纷纷摔倒,重甲骑兵被甩到地上,笨重的铠甲让他们爬不起来,后面的骑兵收不住脚,直接撞了上去,瞬间乱成一团。
“就是现在!”赵能大吼。
城楼上的火箭齐发,拖着长长的火尾砸进骑兵群里。火箭在铠甲上炸开,虽然炸不穿厚甲,却点燃了骑兵身上的皮毛披风。一时间,黑松林前燃起了一片火海。
伊万诺夫看着雪狼军团陷入火海,气得哇哇大叫,正要下令撤退,突然听见东侧传来喊杀声——常遇春的破虏军从沼泽里冲了出来!
他们穿着轻便的皮甲,手里的火箭筒对准了混乱的联军步兵。沼泽里的淤泥陷住了联军的重步兵,他们拔不出腿,只能眼睁睁看着火箭筒喷出火焰。
“怎么可能?!”哈立德尖叫,“沼泽里根本跑不快!”
常遇春的声音从火海中传来,粗如洪钟:“老子的兵,都是泥里滚出来的!”
破虏军的士兵果然在沼泽里如履平地,他们的长靴底下绑着特制的木板,既能在淤泥上行走,又能绊倒联军的步兵。火箭筒的火焰照亮了他们脸上的泥污,像一群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
赵能站在城楼,看着联军被两面夹击,突然对周平说:“你说,伊万诺夫现在后悔吗?”
周平望着被火箭筒炸飞的联军士兵,摇摇头:“他后悔的,大概是没早点知道,咱们大明的骨头,比他们的铁甲还硬。”
雪狼军团的最后一名骑兵被佛郎机炮炸翻时,太阳正好升起。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也照亮了明军士兵冻得发紫的脸。他们站在城楼上,举着残破的旗帜,看着联军往黑松林退去——这次是真的退了,连尸体都来不及带走。
赵能捡起一块被炸开的铁甲,掂量了一下,扔进城墙下的火盆里。铁甲遇热,发出“滋滋”的声响,很快就红透了。
“通知常将军,”他对亲兵说,“别追了。让他们带着恐惧跑,跑得越远越好。”
亲兵领命而去。周平看着火盆里的红铁,突然笑了:“将军,这就算暂退联军了?”
“不算。”赵能望着黑松林的方向,那里还有联军的残部在蠕动,“这只是开始。他们会回来的,带着更多的人,更狠的招。”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正好,老子的佛郎机炮,还没打够呢。”
雪地上,明军的尸体被小心地抬走,联军的尸体则被堆在一起焚烧。浓烟滚滚,与天边的红霞混在一起,像一幅惨烈而壮丽的画。周平望着那片浓烟,突然觉得,失去的胳膊好像不那么疼了——因为他知道,身后的土地,脚下的城墙,都守住了。
而远处的黑松林里,伊万诺夫正对着劳伦斯怒吼:“等着!我会带十万大军回来!我要把山海关夷为平地!”
劳伦斯推了推眼镜,没说话,只是悄悄往明军的方向看了一眼。他知道,这场仗,他们或许从一开始就输了——输给了那些在城楼上冻得发紫,却死死攥着枪杆的明军士兵,输给了那面被血污染红,却始终不倒的“明”字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