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里,烛火在盘龙柱上投下晃动的暗影。朱元璋攥着那份从澳大利亚传回的急报,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纸页上“南极洲据点尽失,郑海、刘伯温、李善长等将士殉国”的字样,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眶发涩。
“陛下,龙体为重。”太监总管捧着参茶,声音颤得像风中的烛苗。殿外的雪下得正紧,把宫墙映得发白,恍惚间竟有些像南极洲的冰原。
朱元璋没接参茶,突然将急报拍在龙案上,青瓷笔洗被震得跳起,墨汁溅在明黄的龙袍上,晕开一小团黑。“殉国?说得轻巧!”他的声音沙哑得像磨过砂石,“那是我大明的好儿郎!是能把船开到南极冰原的英雄!”
殿外的侍卫齐刷刷跪下,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谁都知道,这位布衣出身的帝王最疼惜将士,当年打陈友谅时,他能抱着伤兵的头哭半个时辰,此刻心里的痛,怕是比龙袍上的墨渍还要深。
三日后,太庙的祭礼办得庄严肃穆。朱元璋亲自将郑海、刘伯温、李善长的牌位请进英烈祠,牌位上的金字在香火中闪着光。“郑海,追封镇南侯,子孙世袭罔替。”他用指腹抚过牌位上的名字,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力,“刘伯温,追赠太师,谥号文成。李善长,追封韩国公,入祀功臣庙。”
礼官高声唱喏,文武百官俯伏在地,玄色官袍在白雪覆盖的庭院里铺成一片,像为英烈们垂下的挽幛。“传朕旨意,”朱元璋转身面向群臣,龙纹玉带在腰间绷得笔直,“汤和暂领南极经略使,总理澳大利亚军务,整饬兵马,待朕征兵齐备,即刻挥师南下,为死难将士报仇!”
消息传到澳大利亚时,汤和正蹲在达尔文港的船坞里,看着工匠们给“镇海号”战船换龙骨。听到追封的旨意,这位白发老将突然捂住脸,指缝间漏出压抑的哭声——他想起郑海出发前,曾笑着说要在南极冰原上插面龙旗,让他帮忙在旗角绣个“汤”字,说要让老哥俩的名字一起飘在最南边。
“将军,南京传来的征兵令到了。”副将捧着名册走进来,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从江浙、闽粤征召的水手和士兵,“陛下说,要凑足三万精锐,再造二十艘新式破冰船,务必让欧盟尝尝厉害。”
汤和抹了把脸,接过名册,指尖划过那些带着油墨香的名字。“告诉弟兄们,”他将名册拍在船板上,震得木屑纷飞,“三个月后,咱们从这里出发,直捣欧盟的南极营地!郑将军他们没完成的事,咱们替他们了!”
船坞里顿时响起震天的呐喊,铁匠们抡锤的力道更足了,火星溅在结冰的地面上,像散落的星子。
三个月后,达尔文港的海面上桅杆如林。二十艘新式破冰船首尾相接,船身包着厚铁皮,撞角用南洋硬木裹了铜,远远望去像一群蓄势待发的巨兽。汤和站在旗舰“永宁号”的甲板上,望着码头上黑压压的士兵,突然将酒碗举过头顶。
“弟兄们!”酒液在碗里晃出涟漪,映着他鬓角的白霜,“还记得南极冰原上的弟兄吗?还记得郑侯爷最后说的话吗?”
“记得!”三万士兵齐声呐喊,声浪惊得海鸟四散飞起,“大明的旗帜,绝不能倒在冰原上!”
“好!”汤和将酒泼进大海,酒液在碧蓝的海面上划出一道弧线,“今日咱们就出发,去把欧盟的船打沉,去把他们的营地踏平!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将士,死了也能从冰里爬出来,讨回血债!”
号角声呜呜响起,战船依次拔锚,帆布在南风里涨得满满,像一群展翅的鹏鸟。
此时的南极洲海域,欧盟联军正忙着往船上装运从冰原开采的矿石。荷兰的“海蛇号”、西班牙的“无敌号”、葡萄牙的“探险者号”组成警戒圈,甲板上的士兵裹着毛皮大衣,正围着篝火赌钱,谁也没留意远处海平线上出现的小黑点。
范·德·胡特躺在“海蛇号”的船长室里,把玩着那枚从郑海身上搜来的虎符。虎符上的“明”字被磨得发亮,他总觉得这玩意儿透着股邪性,每次摸到都像有冰碴往骨头里钻。“报——”了望哨撞开房门,手里的望远镜掉在地上,“南边……南边来了好多船!是大明的龙旗!”
范·德·胡特猛地坐起来,虎符掉在地毯上。他冲到甲板上,举起望远镜,只见二十艘明军战船正破开浮冰冲过来,船头的撞角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像一群奔袭的雪豹。
“快!升帆!列阵!”他的吼声变了调,靴底在冰滑的甲板上打趔趄,“让西班牙人把臼炮推出来!葡萄牙人去堵东侧水道!”
欧盟的战船慌忙行动起来,帆布升得歪歪扭扭,炮口还沾着冰碴。明军的“永宁号”已经冲在最前面,汤和站在舰桥,看着“海蛇号”慌乱的阵型,突然冷笑一声:“传令,左舷火铳齐射,右舷火炮准备!”
“轰!轰!”明军战船的火炮率先开火,铁弹带着呼啸砸在“海蛇号”的船尾,木屑混着冰粒飞溅,几个荷兰士兵惨叫着掉进海里,瞬间被浮冰冻住。
范·德·胡特气急败坏地拔剑砍断舵绳:“还击!给我还击!”荷兰士兵慌忙填装炮弹,却发现炮膛里结了层薄冰,火石擦了半天也没火星。
“将军,他们的船是破冰船!”大副尖叫着指向明军战船,那些船像犁地似的撞开浮冰,船身稳得像在平地上,“咱们的船底会被撞穿的!”
话音未落,“永宁号”已经撞在“海蛇号”的侧舷,铁皮裹着的撞角撕开一道丈长的口子,海水“哗哗”往里灌。汤和抓住缆绳纵身跳上荷兰战船,大刀一挥,将范·德·胡特的佩剑劈成两截:“范贼!还记得郑将军吗?今日我来替他讨命!”
范·德·胡特吓得后退,后腰撞在炮身上。他突然从靴筒里抽出把短刀,趁汤和不备刺过去,刀刃却被汤和的护心镜弹开,火星溅在两人之间的冰面上。
“弟兄们,杀!”汤和的吼声震得荷兰士兵耳朵疼,明军士兵像潮水般跳上“海蛇号”,短铳的铅弹打在舱壁上,打出一个个蜂窝似的小洞。一个年轻的明军士兵被流弹打中肩膀,他咬着牙拔出箭头,用布条一缠,又举着刀冲上去,嘴里喊着“为郑侯爷报仇”。
远处的海面上,西班牙的“无敌号”试图绕到明军侧后,却被三艘明军战船拦住。“无敌号”的臼炮终于开火,炮弹落在明军战船的甲板上,燃起一片火海。一个明军水手抱着火药桶冲向敌船,在两船相撞的瞬间点燃引线,“轰隆”一声巨响,两艘船的桅杆同时折断,像被拦腰砍断的巨树。
葡萄牙的“探险者号”想趁机逃跑,却被浮冰困住。明军的火铳手趴在冰面上,铅弹像雨点般打过去,葡萄牙士兵的毛皮大衣根本挡不住,纷纷倒在血泊里。一个葡萄牙军官举着白旗投降,刚站起来就被流弹打穿了喉咙——明军士兵红了眼,心里只有“报仇”两个字。
汤和的大刀劈在范·德·胡特的胳膊上,荷兰人惨叫着跪倒,鲜血在甲板上积成一滩,很快又结了冰。“郑将军说,南极的冰再厚,也冻不住大明的火。”汤和用刀指着他的喉咙,刀刃上的血滴在冰上,像绽开的红梅,“今日我就让你看看,这火能把你们烧得多惨!”
范·德·胡特突然怪笑起来,笑声里带着哭腔:“你们赢不了……南极的冬天快到了……零下五十度……能冻掉你们的骨头……”
汤和没理会他,转身看向战场。欧盟的战船已经沉了三艘,剩下的也都带了伤,明军的损失同样惨重,三艘战船冒着浓烟,水手们还在拼命往外舀水。“传令,”他的声音有些疲惫,却依旧带着力量,“收拢战船,今夜在冰湾休整,明日……继续打!”
夕阳把海面染成血红色,明军的龙旗在硝烟中猎猎作响。汤和望着南极洲的方向,那里的冰原下埋着他的好兄弟,埋着大明的英烈。他知道,这场仗才刚刚开始,更惨烈的厮杀还在后面,但只要这面旗还飘着,只要弟兄们的血没冷透,他们就一定能把失去的,都夺回来。
夜色降临时,冰湾里的篝火次第亮起,像落在冰面上的星子。汤和坐在“永宁号”的甲板上,给南京写战报,笔尖在纸上划过,写下“首战告捷,击沉敌船三艘,生擒范·德·胡特”,写到最后,他突然停顿,添了句“郑侯爷,弟兄们没给你丢脸”。
海风带着冰碴吹过来,篝火的火苗晃了晃,仿佛是远方的英灵在回应。汤和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刀鞘上的铜环在火光中闪着光,映出他眼里不灭的火焰。
“陛下,龙体为重。”太监总管捧着参茶,声音颤得像风中的烛苗。殿外的雪下得正紧,把宫墙映得发白,恍惚间竟有些像南极洲的冰原。
朱元璋没接参茶,突然将急报拍在龙案上,青瓷笔洗被震得跳起,墨汁溅在明黄的龙袍上,晕开一小团黑。“殉国?说得轻巧!”他的声音沙哑得像磨过砂石,“那是我大明的好儿郎!是能把船开到南极冰原的英雄!”
殿外的侍卫齐刷刷跪下,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谁都知道,这位布衣出身的帝王最疼惜将士,当年打陈友谅时,他能抱着伤兵的头哭半个时辰,此刻心里的痛,怕是比龙袍上的墨渍还要深。
三日后,太庙的祭礼办得庄严肃穆。朱元璋亲自将郑海、刘伯温、李善长的牌位请进英烈祠,牌位上的金字在香火中闪着光。“郑海,追封镇南侯,子孙世袭罔替。”他用指腹抚过牌位上的名字,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力,“刘伯温,追赠太师,谥号文成。李善长,追封韩国公,入祀功臣庙。”
礼官高声唱喏,文武百官俯伏在地,玄色官袍在白雪覆盖的庭院里铺成一片,像为英烈们垂下的挽幛。“传朕旨意,”朱元璋转身面向群臣,龙纹玉带在腰间绷得笔直,“汤和暂领南极经略使,总理澳大利亚军务,整饬兵马,待朕征兵齐备,即刻挥师南下,为死难将士报仇!”
消息传到澳大利亚时,汤和正蹲在达尔文港的船坞里,看着工匠们给“镇海号”战船换龙骨。听到追封的旨意,这位白发老将突然捂住脸,指缝间漏出压抑的哭声——他想起郑海出发前,曾笑着说要在南极冰原上插面龙旗,让他帮忙在旗角绣个“汤”字,说要让老哥俩的名字一起飘在最南边。
“将军,南京传来的征兵令到了。”副将捧着名册走进来,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从江浙、闽粤征召的水手和士兵,“陛下说,要凑足三万精锐,再造二十艘新式破冰船,务必让欧盟尝尝厉害。”
汤和抹了把脸,接过名册,指尖划过那些带着油墨香的名字。“告诉弟兄们,”他将名册拍在船板上,震得木屑纷飞,“三个月后,咱们从这里出发,直捣欧盟的南极营地!郑将军他们没完成的事,咱们替他们了!”
船坞里顿时响起震天的呐喊,铁匠们抡锤的力道更足了,火星溅在结冰的地面上,像散落的星子。
三个月后,达尔文港的海面上桅杆如林。二十艘新式破冰船首尾相接,船身包着厚铁皮,撞角用南洋硬木裹了铜,远远望去像一群蓄势待发的巨兽。汤和站在旗舰“永宁号”的甲板上,望着码头上黑压压的士兵,突然将酒碗举过头顶。
“弟兄们!”酒液在碗里晃出涟漪,映着他鬓角的白霜,“还记得南极冰原上的弟兄吗?还记得郑侯爷最后说的话吗?”
“记得!”三万士兵齐声呐喊,声浪惊得海鸟四散飞起,“大明的旗帜,绝不能倒在冰原上!”
“好!”汤和将酒泼进大海,酒液在碧蓝的海面上划出一道弧线,“今日咱们就出发,去把欧盟的船打沉,去把他们的营地踏平!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将士,死了也能从冰里爬出来,讨回血债!”
号角声呜呜响起,战船依次拔锚,帆布在南风里涨得满满,像一群展翅的鹏鸟。
此时的南极洲海域,欧盟联军正忙着往船上装运从冰原开采的矿石。荷兰的“海蛇号”、西班牙的“无敌号”、葡萄牙的“探险者号”组成警戒圈,甲板上的士兵裹着毛皮大衣,正围着篝火赌钱,谁也没留意远处海平线上出现的小黑点。
范·德·胡特躺在“海蛇号”的船长室里,把玩着那枚从郑海身上搜来的虎符。虎符上的“明”字被磨得发亮,他总觉得这玩意儿透着股邪性,每次摸到都像有冰碴往骨头里钻。“报——”了望哨撞开房门,手里的望远镜掉在地上,“南边……南边来了好多船!是大明的龙旗!”
范·德·胡特猛地坐起来,虎符掉在地毯上。他冲到甲板上,举起望远镜,只见二十艘明军战船正破开浮冰冲过来,船头的撞角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像一群奔袭的雪豹。
“快!升帆!列阵!”他的吼声变了调,靴底在冰滑的甲板上打趔趄,“让西班牙人把臼炮推出来!葡萄牙人去堵东侧水道!”
欧盟的战船慌忙行动起来,帆布升得歪歪扭扭,炮口还沾着冰碴。明军的“永宁号”已经冲在最前面,汤和站在舰桥,看着“海蛇号”慌乱的阵型,突然冷笑一声:“传令,左舷火铳齐射,右舷火炮准备!”
“轰!轰!”明军战船的火炮率先开火,铁弹带着呼啸砸在“海蛇号”的船尾,木屑混着冰粒飞溅,几个荷兰士兵惨叫着掉进海里,瞬间被浮冰冻住。
范·德·胡特气急败坏地拔剑砍断舵绳:“还击!给我还击!”荷兰士兵慌忙填装炮弹,却发现炮膛里结了层薄冰,火石擦了半天也没火星。
“将军,他们的船是破冰船!”大副尖叫着指向明军战船,那些船像犁地似的撞开浮冰,船身稳得像在平地上,“咱们的船底会被撞穿的!”
话音未落,“永宁号”已经撞在“海蛇号”的侧舷,铁皮裹着的撞角撕开一道丈长的口子,海水“哗哗”往里灌。汤和抓住缆绳纵身跳上荷兰战船,大刀一挥,将范·德·胡特的佩剑劈成两截:“范贼!还记得郑将军吗?今日我来替他讨命!”
范·德·胡特吓得后退,后腰撞在炮身上。他突然从靴筒里抽出把短刀,趁汤和不备刺过去,刀刃却被汤和的护心镜弹开,火星溅在两人之间的冰面上。
“弟兄们,杀!”汤和的吼声震得荷兰士兵耳朵疼,明军士兵像潮水般跳上“海蛇号”,短铳的铅弹打在舱壁上,打出一个个蜂窝似的小洞。一个年轻的明军士兵被流弹打中肩膀,他咬着牙拔出箭头,用布条一缠,又举着刀冲上去,嘴里喊着“为郑侯爷报仇”。
远处的海面上,西班牙的“无敌号”试图绕到明军侧后,却被三艘明军战船拦住。“无敌号”的臼炮终于开火,炮弹落在明军战船的甲板上,燃起一片火海。一个明军水手抱着火药桶冲向敌船,在两船相撞的瞬间点燃引线,“轰隆”一声巨响,两艘船的桅杆同时折断,像被拦腰砍断的巨树。
葡萄牙的“探险者号”想趁机逃跑,却被浮冰困住。明军的火铳手趴在冰面上,铅弹像雨点般打过去,葡萄牙士兵的毛皮大衣根本挡不住,纷纷倒在血泊里。一个葡萄牙军官举着白旗投降,刚站起来就被流弹打穿了喉咙——明军士兵红了眼,心里只有“报仇”两个字。
汤和的大刀劈在范·德·胡特的胳膊上,荷兰人惨叫着跪倒,鲜血在甲板上积成一滩,很快又结了冰。“郑将军说,南极的冰再厚,也冻不住大明的火。”汤和用刀指着他的喉咙,刀刃上的血滴在冰上,像绽开的红梅,“今日我就让你看看,这火能把你们烧得多惨!”
范·德·胡特突然怪笑起来,笑声里带着哭腔:“你们赢不了……南极的冬天快到了……零下五十度……能冻掉你们的骨头……”
汤和没理会他,转身看向战场。欧盟的战船已经沉了三艘,剩下的也都带了伤,明军的损失同样惨重,三艘战船冒着浓烟,水手们还在拼命往外舀水。“传令,”他的声音有些疲惫,却依旧带着力量,“收拢战船,今夜在冰湾休整,明日……继续打!”
夕阳把海面染成血红色,明军的龙旗在硝烟中猎猎作响。汤和望着南极洲的方向,那里的冰原下埋着他的好兄弟,埋着大明的英烈。他知道,这场仗才刚刚开始,更惨烈的厮杀还在后面,但只要这面旗还飘着,只要弟兄们的血没冷透,他们就一定能把失去的,都夺回来。
夜色降临时,冰湾里的篝火次第亮起,像落在冰面上的星子。汤和坐在“永宁号”的甲板上,给南京写战报,笔尖在纸上划过,写下“首战告捷,击沉敌船三艘,生擒范·德·胡特”,写到最后,他突然停顿,添了句“郑侯爷,弟兄们没给你丢脸”。
海风带着冰碴吹过来,篝火的火苗晃了晃,仿佛是远方的英灵在回应。汤和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刀鞘上的铜环在火光中闪着光,映出他眼里不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