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三刻,印度洋的晨雾刚被朝阳撕开一道金缝,明军旗舰“永宁号”的龙旗便在三丈高的桅杆上猎猎作响。汤和扶着舰桥的红木栏杆,指节叩着栏上雕刻的海水纹——这是郑和宝船同款纹样,木料取自云南普洱的千年酸枝,据说浸在海里百年不腐。他身后,副将捧着烫金名册,声音发颤:“将军,左翼‘威远’‘靖海’两艘广船已列阵,右翼‘苍狼’‘白驹’苍山船备妥火箭,中路五艘福船的佛郎机炮都填了铅弹……只是……”
“只是什么?”汤和回头,晨光在他银须上镀了层金,左眼的伤疤(那是永乐年间征交趾时被流矢划伤的)微微抽搐,“范·德·莱恩那厮的‘毒牙号’还没露头?”
副将指了指海图上的红圈:“荷兰人把十艘‘海蛇级’快船藏在珊瑚礁后,西班牙‘圣十字舰队’的三艘盖伦船在左,英国‘狮心号’带着五艘武装商船在右,看架势是想抄咱们后路。”
汤和冷笑一声,从箭囊里抽出令箭——箭杆是湘妃竹制的,尾羽沾着南海的孔雀翎:“让‘苍狼’‘白驹’顶着晨雾冲礁区,把火箭往珊瑚礁上打!烟浓了,他们的快船就成了瞎子。”
珊瑚礁区外,“毒牙号”的橡木甲板上,范·德·莱恩正用银叉挑着烤鹅腿。他穿了件猩红缎面马甲,领口别着枚鸽血红宝石(据说是从印度王公墓里挖的),靴底碾过明军士兵的头骨标本(那是去年在爪哇岛捡的)。“佩德罗,”他冲西班牙船长扬下巴,“让你的‘圣十字号’往前挪挪,等明人冲进礁区,就用臼炮砸他们的船底——那些福船看着结实,吃水线以下可没包铁皮。”
佩德罗是个体格魁梧的壮汉,络腮胡里塞着面包屑,闻言拔出腰间的长剑指向明军:“为了菲利普国王!”他的“圣十字号”是艘三层盖伦船,船首嵌着纯金十字架,甲板上的二十四门青铜炮正缓缓转向礁区。
突然,东南风卷着黑烟滚过海面。范·德·莱恩眯眼一看,只见礁区的珊瑚丛里窜起数十道火舌,火箭拖着红光钻进英国商船的帆布堆。“该死的!”他把银叉扔在甲板上,“让‘海蛇快船’冲出去!别让明人把雾烧起来!”
十艘荷兰快船像泥鳅似的窜出礁区,船首的撞角闪着寒光。可没等靠近,明军的“苍狼”“白驹”已横在面前。苍山船船长是对双胞胎兄弟,哥哥举着火把,弟弟抡着鼓槌,三十面战鼓同时擂响,震得海面都在颤。“放火箭!”哥哥把火把一扔,三百支裹着松脂的火箭齐刷刷升空,像群火鸟扑向荷兰船。
“圣十字号”的臼炮突然轰鸣,石弹呼啸着砸进“白驹”的甲板,木屑混着血肉飞溅。弟弟被气浪掀翻,爬起来时满脸是血,却抓起鼓槌更狠地擂:“给老子撞!”“白驹”像头疯牛,硬生生撞断荷兰快船的桅杆,船身倾斜的瞬间,弟弟抱着炸药包跳上敌船,导火索在风里滋滋作响。
“永宁号”的舰桥上,汤和正盯着海图。副将突然大喊:“将军!英国‘狮心号’绕到右翼了!他们的臼炮能打三里地!”
汤和抓起望远镜,镜筒里“狮心号”的红底金狮旗格外刺眼。船长威廉是个体重三百斤的胖子,正举着银酒杯狂笑。“让‘威远’‘靖海’顶上去,”汤和的令箭砸在海图上,“佛郎机炮瞄准他们的主桅杆!”
“威远号”船长是郑海的侄子郑勇,刚满二十,见“狮心号”的石弹砸穿船尾,红了眼:“弟兄们,给我轰!”二十四门佛郎机炮同时开火,铅弹像暴雨砸在“狮心号”的甲板上,威廉的银酒杯被炸飞,肥硕的身体滚成个球。
可没等明军欢呼,“圣十字号”的青铜炮突然转向中路。一颗石弹擦着“永宁号”的桅杆飞过,龙旗被震得粉碎。汤和一把扯下头上的头盔,露出花白的头发:“把‘没奈何’搬出来!”
士兵们掀开帆布,露出二十个黑铁桶——这是李善长设计的火器,桶里塞满硝石、硫磺和碎铁。“瞄准‘圣十字号’的船缝!”汤和亲自点燃引线,铁桶呼啸着砸向西班牙船。爆炸声里,佩德罗的左臂被铁刺钉在船舷上,他咬着牙拔剑斩断手臂,血喷在纯金十字架上,像朵妖异的花。
午后的海面漂满了断桅和浮尸。荷兰“海蛇快船”被火箭烧得只剩骨架,英国商船的帆布燃成了火伞,西班牙人的盖伦船在海面上打转。范·德·莱恩想乘小艇逃跑,却被“威远号”的撞角撞翻,猩红马甲在浪里沉浮。
郑勇站在“威远号”的残骸上,断了条胳膊仍举着半截龙旗。汤和扔给他条绳索:“够种!”郑勇抓住绳索时,突然喊:“将军快看!‘圣十字号’在自爆!”
只见“圣十字号”的甲板上冒起蘑菇云,佩德罗竟点燃了火药库。汤和望着那团火光,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刘伯温在南京城楼上说的话:“海战,拼的不是船大,是胆!”
暮色降临时,明军的临时营地亮起篝火。郑勇裹着伤臂,啃着烤土豆:“将军,咱们折了三艘船。”汤和往火里添了块松木,火星溅在他脸上:“折了船,却烧断了他们的胆。”他从怀里掏出块玉佩,上面刻着“永乐”二字——这是朱元璋赐给郑和的,如今传到他手里。
“明天,”汤和把玉佩塞进郑勇手里,“去把范·德·莱恩的尸体捞上来,挂在‘永宁号’的船头。告诉那些红毛鬼,这片海,姓明!”
远处的浪涛里,“狮心号”的残骸还在燃烧,红底金狮旗在火中蜷成焦黑的一团。汤和知道,这只是开始——他摸了摸腰间的虎符,冰冷的金属触感里,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号角。
子夜,“永宁号”的舱房里,汤和正在给朱元璋写战报。烛火摇曳中,他忽然看见郑海的影子映在墙上,还是年轻时的模样,笑着说:“汤大哥,这海啊,能载船,也能埋船。”
汤和蘸了蘸墨,在战报末尾添了句:“臣汤和,愿率水师再下西洋,荡尽蛮夷,以扬国威。”写完,他把战报折成纸船,放进盛着海水的铜盆里。纸船飘向烛火时,他仿佛听见了千里之外的钟鸣——那是南京报恩寺的钟声,当年郑和出发前,总会去敲三响。
“咚——咚——咚——”
汤和站起身,推开舱门。海风带着硝烟味扑进来,他望着满天星斗,突然扯开嗓子喊:“明日卯时,拔锚!追!”
甲板上的士兵们纷纷应声,伤兵拄着刀站起来,断了桅杆的船在浪里轻轻摇晃,却像头蓄势待发的巨兽。郑勇把那块“永乐”玉佩系在脖子上,摸了摸断臂处的绷带,突然笑了——他想起小时候,郑海说过,海的尽头,有比黄金更亮的东西。
此刻,他好像看见了。
“只是什么?”汤和回头,晨光在他银须上镀了层金,左眼的伤疤(那是永乐年间征交趾时被流矢划伤的)微微抽搐,“范·德·莱恩那厮的‘毒牙号’还没露头?”
副将指了指海图上的红圈:“荷兰人把十艘‘海蛇级’快船藏在珊瑚礁后,西班牙‘圣十字舰队’的三艘盖伦船在左,英国‘狮心号’带着五艘武装商船在右,看架势是想抄咱们后路。”
汤和冷笑一声,从箭囊里抽出令箭——箭杆是湘妃竹制的,尾羽沾着南海的孔雀翎:“让‘苍狼’‘白驹’顶着晨雾冲礁区,把火箭往珊瑚礁上打!烟浓了,他们的快船就成了瞎子。”
珊瑚礁区外,“毒牙号”的橡木甲板上,范·德·莱恩正用银叉挑着烤鹅腿。他穿了件猩红缎面马甲,领口别着枚鸽血红宝石(据说是从印度王公墓里挖的),靴底碾过明军士兵的头骨标本(那是去年在爪哇岛捡的)。“佩德罗,”他冲西班牙船长扬下巴,“让你的‘圣十字号’往前挪挪,等明人冲进礁区,就用臼炮砸他们的船底——那些福船看着结实,吃水线以下可没包铁皮。”
佩德罗是个体格魁梧的壮汉,络腮胡里塞着面包屑,闻言拔出腰间的长剑指向明军:“为了菲利普国王!”他的“圣十字号”是艘三层盖伦船,船首嵌着纯金十字架,甲板上的二十四门青铜炮正缓缓转向礁区。
突然,东南风卷着黑烟滚过海面。范·德·莱恩眯眼一看,只见礁区的珊瑚丛里窜起数十道火舌,火箭拖着红光钻进英国商船的帆布堆。“该死的!”他把银叉扔在甲板上,“让‘海蛇快船’冲出去!别让明人把雾烧起来!”
十艘荷兰快船像泥鳅似的窜出礁区,船首的撞角闪着寒光。可没等靠近,明军的“苍狼”“白驹”已横在面前。苍山船船长是对双胞胎兄弟,哥哥举着火把,弟弟抡着鼓槌,三十面战鼓同时擂响,震得海面都在颤。“放火箭!”哥哥把火把一扔,三百支裹着松脂的火箭齐刷刷升空,像群火鸟扑向荷兰船。
“圣十字号”的臼炮突然轰鸣,石弹呼啸着砸进“白驹”的甲板,木屑混着血肉飞溅。弟弟被气浪掀翻,爬起来时满脸是血,却抓起鼓槌更狠地擂:“给老子撞!”“白驹”像头疯牛,硬生生撞断荷兰快船的桅杆,船身倾斜的瞬间,弟弟抱着炸药包跳上敌船,导火索在风里滋滋作响。
“永宁号”的舰桥上,汤和正盯着海图。副将突然大喊:“将军!英国‘狮心号’绕到右翼了!他们的臼炮能打三里地!”
汤和抓起望远镜,镜筒里“狮心号”的红底金狮旗格外刺眼。船长威廉是个体重三百斤的胖子,正举着银酒杯狂笑。“让‘威远’‘靖海’顶上去,”汤和的令箭砸在海图上,“佛郎机炮瞄准他们的主桅杆!”
“威远号”船长是郑海的侄子郑勇,刚满二十,见“狮心号”的石弹砸穿船尾,红了眼:“弟兄们,给我轰!”二十四门佛郎机炮同时开火,铅弹像暴雨砸在“狮心号”的甲板上,威廉的银酒杯被炸飞,肥硕的身体滚成个球。
可没等明军欢呼,“圣十字号”的青铜炮突然转向中路。一颗石弹擦着“永宁号”的桅杆飞过,龙旗被震得粉碎。汤和一把扯下头上的头盔,露出花白的头发:“把‘没奈何’搬出来!”
士兵们掀开帆布,露出二十个黑铁桶——这是李善长设计的火器,桶里塞满硝石、硫磺和碎铁。“瞄准‘圣十字号’的船缝!”汤和亲自点燃引线,铁桶呼啸着砸向西班牙船。爆炸声里,佩德罗的左臂被铁刺钉在船舷上,他咬着牙拔剑斩断手臂,血喷在纯金十字架上,像朵妖异的花。
午后的海面漂满了断桅和浮尸。荷兰“海蛇快船”被火箭烧得只剩骨架,英国商船的帆布燃成了火伞,西班牙人的盖伦船在海面上打转。范·德·莱恩想乘小艇逃跑,却被“威远号”的撞角撞翻,猩红马甲在浪里沉浮。
郑勇站在“威远号”的残骸上,断了条胳膊仍举着半截龙旗。汤和扔给他条绳索:“够种!”郑勇抓住绳索时,突然喊:“将军快看!‘圣十字号’在自爆!”
只见“圣十字号”的甲板上冒起蘑菇云,佩德罗竟点燃了火药库。汤和望着那团火光,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刘伯温在南京城楼上说的话:“海战,拼的不是船大,是胆!”
暮色降临时,明军的临时营地亮起篝火。郑勇裹着伤臂,啃着烤土豆:“将军,咱们折了三艘船。”汤和往火里添了块松木,火星溅在他脸上:“折了船,却烧断了他们的胆。”他从怀里掏出块玉佩,上面刻着“永乐”二字——这是朱元璋赐给郑和的,如今传到他手里。
“明天,”汤和把玉佩塞进郑勇手里,“去把范·德·莱恩的尸体捞上来,挂在‘永宁号’的船头。告诉那些红毛鬼,这片海,姓明!”
远处的浪涛里,“狮心号”的残骸还在燃烧,红底金狮旗在火中蜷成焦黑的一团。汤和知道,这只是开始——他摸了摸腰间的虎符,冰冷的金属触感里,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号角。
子夜,“永宁号”的舱房里,汤和正在给朱元璋写战报。烛火摇曳中,他忽然看见郑海的影子映在墙上,还是年轻时的模样,笑着说:“汤大哥,这海啊,能载船,也能埋船。”
汤和蘸了蘸墨,在战报末尾添了句:“臣汤和,愿率水师再下西洋,荡尽蛮夷,以扬国威。”写完,他把战报折成纸船,放进盛着海水的铜盆里。纸船飘向烛火时,他仿佛听见了千里之外的钟鸣——那是南京报恩寺的钟声,当年郑和出发前,总会去敲三响。
“咚——咚——咚——”
汤和站起身,推开舱门。海风带着硝烟味扑进来,他望着满天星斗,突然扯开嗓子喊:“明日卯时,拔锚!追!”
甲板上的士兵们纷纷应声,伤兵拄着刀站起来,断了桅杆的船在浪里轻轻摇晃,却像头蓄势待发的巨兽。郑勇把那块“永乐”玉佩系在脖子上,摸了摸断臂处的绷带,突然笑了——他想起小时候,郑海说过,海的尽头,有比黄金更亮的东西。
此刻,他好像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