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港的晨雾还未散尽,带着咸腥的海风卷着浪沫,拍在码头的木桩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耿炳文站在“镇海号”旗舰的甲板上,指尖捏着半截烧焦的船票——那是赵德胜牺牲前,攥在手里的那张,目的地是“家”。
“将军,潮汐表出来了。”副将周德兴捧着羊皮纸跑过来,靴底还沾着昨晚勘察时沾上的海泥,“今晨卯时满潮,欧盟的巡逻舰会顺着洋流绕港一周,辰时退潮时,正好露出他们藏在浅滩的暗桩。”
耿炳文点头,目光扫过列队的水师士兵。他们大多赤着脚,裤腿卷到膝盖,露出被海水泡得发白的皮肤,每个人手里都攥着柄短刀,刀鞘上刻着各自的名字。最前排的几个老兵,刀鞘已经磨得发亮,能映出模糊的人影。
“都检查好自己的家伙。”耿炳文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却字字清晰,“欧盟在港里沉了三艘旧船当障碍,船底全钉了铁刺。吴良带第一队,乘小划子从东侧礁石区绕,负责拆暗桩;吴祯带第二队,驾‘飞鱼’快船,假装撞礁,引他们的巡逻舰出来;剩下的跟我,直插主码头。”
吴良瓮声应了声,黝黑的脸上横一道疤,是上次攻旧金山时被炮弹碎片划的。他往手心啐了口唾沫,抓起身边的铁钳——那是他特意让铁匠打的,钳口磨得锋利,专用来拔铁刺。“弟兄们,拔干净暗桩,让欧盟的船有来无回!”
士兵们轰然应和,声音惊飞了桅杆上栖息的海鸟。吴祯已经跳上“飞鱼”快船,那船身狭长,船板薄得能看见水影,他拍了拍船舷:“这船快是快,就是不经撞,待会儿真要‘撞礁’,还得靠弟兄们演得像点。”
“放心,”周德兴笑着往他手里塞了个陶罐,“这里面是桐油,等会儿往船板上一泼,再点根火把,保准像模像样。”
耿炳文看着士兵们各自行动,转身走进船舱,那里挂着幅西雅图港的详图,用朱砂标着欧盟的布防。他指尖点在港口西侧的仓库区:“赵德胜牺牲的地方,就在三号仓库后面的油罐区。”
周德兴的声音低了些:“将军,欧盟把那里改成了弹药库,说是仓库,其实堆的全是火药桶。”
“那就把它变成他们自己的坟墓。”耿炳文的指尖在朱砂标记上重重一点,“让吴良拆完暗桩,从侧翼摸过去,用火箭射油罐。记住,等巡逻舰被引开再动手。”
辰时的钟声刚在港口的钟楼响起,退潮的海水果然如周德兴所说,缓缓退去,露出浅滩上密密麻麻的木桩。那些木桩顶端裹着铁皮,尖刺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像一排排倒插的獠牙。
吴良的第一队已经划着小划子靠近,划子无声地掠过水面,士兵们戴着竹编的斗笠,帽檐压得很低。吴良第一个跳下水,海水没到他的腰腹,他举起铁钳,对准一根暗桩猛地发力,铁刺被连根拔起时,带出一串浑浊的泥水。“快点!退潮露不了多久!”他吼着,铁钳起落间,手臂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与此同时,吴祯的“飞鱼”快船突然在东侧海域一阵摇晃,船身猛地撞上礁石(那是块被海水半掩的巨石),船板“咔嚓”一声裂了道缝。他故意让船在水面打了个旋,舱里的“货物”——其实是些空木箱——滚了出来,溅起大片水花。
“着火了!快救火啊!”吴祯扯着嗓子喊,周德兴早派人在船尾点了把火,桐油遇火腾起浓烟,在晨雾里格外显眼。
欧盟的巡逻舰果然被吸引了,三艘挂着蓝旗的快船从主码头方向驶来,舰上的士兵举着望远镜,骂骂咧咧地逼近:“又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在这儿撞礁?”
吴祯趴在船舷上装模作样地呼救,眼角却瞥见耿炳文的船队趁着巡逻舰离开,正悄悄驶向主码头。那些停泊在码头的欧盟运输船,甲板上只有几个打盹的哨兵,他们大概没料到,退潮时的浅滩,竟能藏下这么多明军士兵。
“动手!”耿炳文一声令下,士兵们像从水里钻出来的鱼,纷纷跳上运输船的甲板。短刀划破空气的轻响里,哨兵还没来得及喊出声,就被捂住了嘴。周德兴带人直奔仓库区,手里举着缠了布条的火把——那布条浸了水,烧得慢,正好用来瞄准油罐。
吴良的队伍已经拆完了大半暗桩,他甩着胳膊往主码头跑,铁钳还在手里晃悠。路过三号仓库时,他顿了顿,那里的油罐上还留着个黑黢黢的弹孔,是赵德胜用身体挡住炮弹时炸开的。“赵将军,看咱们给你报仇!”他低吼一声,加快脚步追上大部队。
欧盟的巡逻舰终于发现不对劲,掉头往回赶时,却被吴祯的“飞鱼”快船缠住。吴祯故意把船往他们船舷上撞,船板的碎裂声里,他笑着冲对面喊:“撞坏了赔不起啊!你们帮我拖到岸边呗?”
就在这时,三号仓库方向突然腾起一团火光,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油罐被火箭击中,火药桶连锁引爆,浓烟夹着火焰冲上天空,把晨雾染成了暗红色。
“是时候了!”耿炳文站在主码头的了望塔下,拔剑指向欧盟的指挥舰,“拿下那艘船,西雅图港就是咱们的了!”
士兵们顺着绳索爬上指挥舰,短兵相接的碰撞声、喊杀声混着海浪声,在港口里回荡。耿炳文在人群里看见个熟悉的身影——欧盟的守将卡尔,正举着佩剑顽抗,他的袖口还沾着油渍,大概刚从油罐区跑出来。
“卡尔,你输了。”耿炳文的剑尖指着他的咽喉,“这港口,终究不是你们的。”
卡尔喘着粗气,看了眼燃烧的仓库,又看了眼被明军占领的码头,突然笑了:“我早该想到,退潮时的浅滩,能藏住的不只是暗桩。”他扔了剑,“但你们记住,这片海,从来不属于任何一方。”
耿炳文没接话,转身走向了望塔。周德兴正站在塔顶挂明军的旗帜,那旗帜展开时,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正好遮住了冉冉升起的太阳。
“将军,巡逻舰被吴祯引到礁石区了,浅滩没水,他们跑不了!”周德兴在塔顶喊。
耿炳文抬头望去,果然见那三艘蓝旗快船陷在浅滩的泥沙里,士兵们正跳下来推船,却怎么也推不动。吴祯的“飞鱼”快船在旁边绕圈,船上的士兵还在哈哈大笑。
海风吹散了最后的晨雾,露出湛蓝的天空。耿炳文从怀里掏出那张烧焦的船票,对着太阳举起——票面上的“家”字,虽然模糊,却依然能辨认。
“赵将军,我们收复西雅图了。”他轻声说,仿佛在跟老朋友对话,“等打完这仗,就把你那张船票,换成真的回家的船票。”
吴良跑过来,手里拿着个欧盟的航海日志,上面记着他们的补给计划。“将军,你看!他们打算下周从欧洲调十艘船来,咱们正好守株待兔!”
耿炳文接过日志,阳光照在纸页上,字迹清晰可见。他突然想起赵德胜常说的一句话:“海战靠的不是船大,是懂水的脾气。”今天看来,果然如此——退潮时的浅滩,成了最好的掩护;涨潮时的洋流,引来了敌人的巡逻舰。
港口的火焰渐渐小了,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吴祯拖着“飞鱼”快船回来,船板上的裂缝更大了,他却满不在乎地拍了拍:“这船结实,还能再撞三次!”
周德兴指挥着士兵修补码头的木桩,那些被拔起的暗桩,被他们重新钉进海里,上面挂着明军的旗帜。吴良蹲在海边,用铁钳把拔下来的铁刺一个个砸弯,嘴里念叨着:“让你们再扎人……”
耿炳文走到海边,海水漫过脚面,带着凉意。他把那张船票轻轻放进水里,看它随着退潮的水流漂向远方。“去吧,去找真正的家。”
远处,吴祯的笑声传来,混着士兵们的欢呼。西雅图港的浪涛里,终于响起了明军的号角,那声音穿过海面,仿佛在告诉远方:这里,已经换了旗帜;这里的海,从此将映着明人的身影。
他转身往船舱走,要写封战报送回京城。笔尖落在纸上时,他突然想,该在战报里提一句:赵德胜的船票,我们替他兑现了。西雅图的海,会记得每一个为收复此地而战的人,无论是活着的,还是逝去的。
甲板上,周德兴正给士兵们分缴获的饼干,阳光透过他的指缝,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收复的喜悦,像涨潮的海水,一点点漫过每个人的心头,带着咸腥,也带着踏实的暖意。
“将军,潮汐表出来了。”副将周德兴捧着羊皮纸跑过来,靴底还沾着昨晚勘察时沾上的海泥,“今晨卯时满潮,欧盟的巡逻舰会顺着洋流绕港一周,辰时退潮时,正好露出他们藏在浅滩的暗桩。”
耿炳文点头,目光扫过列队的水师士兵。他们大多赤着脚,裤腿卷到膝盖,露出被海水泡得发白的皮肤,每个人手里都攥着柄短刀,刀鞘上刻着各自的名字。最前排的几个老兵,刀鞘已经磨得发亮,能映出模糊的人影。
“都检查好自己的家伙。”耿炳文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却字字清晰,“欧盟在港里沉了三艘旧船当障碍,船底全钉了铁刺。吴良带第一队,乘小划子从东侧礁石区绕,负责拆暗桩;吴祯带第二队,驾‘飞鱼’快船,假装撞礁,引他们的巡逻舰出来;剩下的跟我,直插主码头。”
吴良瓮声应了声,黝黑的脸上横一道疤,是上次攻旧金山时被炮弹碎片划的。他往手心啐了口唾沫,抓起身边的铁钳——那是他特意让铁匠打的,钳口磨得锋利,专用来拔铁刺。“弟兄们,拔干净暗桩,让欧盟的船有来无回!”
士兵们轰然应和,声音惊飞了桅杆上栖息的海鸟。吴祯已经跳上“飞鱼”快船,那船身狭长,船板薄得能看见水影,他拍了拍船舷:“这船快是快,就是不经撞,待会儿真要‘撞礁’,还得靠弟兄们演得像点。”
“放心,”周德兴笑着往他手里塞了个陶罐,“这里面是桐油,等会儿往船板上一泼,再点根火把,保准像模像样。”
耿炳文看着士兵们各自行动,转身走进船舱,那里挂着幅西雅图港的详图,用朱砂标着欧盟的布防。他指尖点在港口西侧的仓库区:“赵德胜牺牲的地方,就在三号仓库后面的油罐区。”
周德兴的声音低了些:“将军,欧盟把那里改成了弹药库,说是仓库,其实堆的全是火药桶。”
“那就把它变成他们自己的坟墓。”耿炳文的指尖在朱砂标记上重重一点,“让吴良拆完暗桩,从侧翼摸过去,用火箭射油罐。记住,等巡逻舰被引开再动手。”
辰时的钟声刚在港口的钟楼响起,退潮的海水果然如周德兴所说,缓缓退去,露出浅滩上密密麻麻的木桩。那些木桩顶端裹着铁皮,尖刺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像一排排倒插的獠牙。
吴良的第一队已经划着小划子靠近,划子无声地掠过水面,士兵们戴着竹编的斗笠,帽檐压得很低。吴良第一个跳下水,海水没到他的腰腹,他举起铁钳,对准一根暗桩猛地发力,铁刺被连根拔起时,带出一串浑浊的泥水。“快点!退潮露不了多久!”他吼着,铁钳起落间,手臂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与此同时,吴祯的“飞鱼”快船突然在东侧海域一阵摇晃,船身猛地撞上礁石(那是块被海水半掩的巨石),船板“咔嚓”一声裂了道缝。他故意让船在水面打了个旋,舱里的“货物”——其实是些空木箱——滚了出来,溅起大片水花。
“着火了!快救火啊!”吴祯扯着嗓子喊,周德兴早派人在船尾点了把火,桐油遇火腾起浓烟,在晨雾里格外显眼。
欧盟的巡逻舰果然被吸引了,三艘挂着蓝旗的快船从主码头方向驶来,舰上的士兵举着望远镜,骂骂咧咧地逼近:“又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在这儿撞礁?”
吴祯趴在船舷上装模作样地呼救,眼角却瞥见耿炳文的船队趁着巡逻舰离开,正悄悄驶向主码头。那些停泊在码头的欧盟运输船,甲板上只有几个打盹的哨兵,他们大概没料到,退潮时的浅滩,竟能藏下这么多明军士兵。
“动手!”耿炳文一声令下,士兵们像从水里钻出来的鱼,纷纷跳上运输船的甲板。短刀划破空气的轻响里,哨兵还没来得及喊出声,就被捂住了嘴。周德兴带人直奔仓库区,手里举着缠了布条的火把——那布条浸了水,烧得慢,正好用来瞄准油罐。
吴良的队伍已经拆完了大半暗桩,他甩着胳膊往主码头跑,铁钳还在手里晃悠。路过三号仓库时,他顿了顿,那里的油罐上还留着个黑黢黢的弹孔,是赵德胜用身体挡住炮弹时炸开的。“赵将军,看咱们给你报仇!”他低吼一声,加快脚步追上大部队。
欧盟的巡逻舰终于发现不对劲,掉头往回赶时,却被吴祯的“飞鱼”快船缠住。吴祯故意把船往他们船舷上撞,船板的碎裂声里,他笑着冲对面喊:“撞坏了赔不起啊!你们帮我拖到岸边呗?”
就在这时,三号仓库方向突然腾起一团火光,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油罐被火箭击中,火药桶连锁引爆,浓烟夹着火焰冲上天空,把晨雾染成了暗红色。
“是时候了!”耿炳文站在主码头的了望塔下,拔剑指向欧盟的指挥舰,“拿下那艘船,西雅图港就是咱们的了!”
士兵们顺着绳索爬上指挥舰,短兵相接的碰撞声、喊杀声混着海浪声,在港口里回荡。耿炳文在人群里看见个熟悉的身影——欧盟的守将卡尔,正举着佩剑顽抗,他的袖口还沾着油渍,大概刚从油罐区跑出来。
“卡尔,你输了。”耿炳文的剑尖指着他的咽喉,“这港口,终究不是你们的。”
卡尔喘着粗气,看了眼燃烧的仓库,又看了眼被明军占领的码头,突然笑了:“我早该想到,退潮时的浅滩,能藏住的不只是暗桩。”他扔了剑,“但你们记住,这片海,从来不属于任何一方。”
耿炳文没接话,转身走向了望塔。周德兴正站在塔顶挂明军的旗帜,那旗帜展开时,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正好遮住了冉冉升起的太阳。
“将军,巡逻舰被吴祯引到礁石区了,浅滩没水,他们跑不了!”周德兴在塔顶喊。
耿炳文抬头望去,果然见那三艘蓝旗快船陷在浅滩的泥沙里,士兵们正跳下来推船,却怎么也推不动。吴祯的“飞鱼”快船在旁边绕圈,船上的士兵还在哈哈大笑。
海风吹散了最后的晨雾,露出湛蓝的天空。耿炳文从怀里掏出那张烧焦的船票,对着太阳举起——票面上的“家”字,虽然模糊,却依然能辨认。
“赵将军,我们收复西雅图了。”他轻声说,仿佛在跟老朋友对话,“等打完这仗,就把你那张船票,换成真的回家的船票。”
吴良跑过来,手里拿着个欧盟的航海日志,上面记着他们的补给计划。“将军,你看!他们打算下周从欧洲调十艘船来,咱们正好守株待兔!”
耿炳文接过日志,阳光照在纸页上,字迹清晰可见。他突然想起赵德胜常说的一句话:“海战靠的不是船大,是懂水的脾气。”今天看来,果然如此——退潮时的浅滩,成了最好的掩护;涨潮时的洋流,引来了敌人的巡逻舰。
港口的火焰渐渐小了,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吴祯拖着“飞鱼”快船回来,船板上的裂缝更大了,他却满不在乎地拍了拍:“这船结实,还能再撞三次!”
周德兴指挥着士兵修补码头的木桩,那些被拔起的暗桩,被他们重新钉进海里,上面挂着明军的旗帜。吴良蹲在海边,用铁钳把拔下来的铁刺一个个砸弯,嘴里念叨着:“让你们再扎人……”
耿炳文走到海边,海水漫过脚面,带着凉意。他把那张船票轻轻放进水里,看它随着退潮的水流漂向远方。“去吧,去找真正的家。”
远处,吴祯的笑声传来,混着士兵们的欢呼。西雅图港的浪涛里,终于响起了明军的号角,那声音穿过海面,仿佛在告诉远方:这里,已经换了旗帜;这里的海,从此将映着明人的身影。
他转身往船舱走,要写封战报送回京城。笔尖落在纸上时,他突然想,该在战报里提一句:赵德胜的船票,我们替他兑现了。西雅图的海,会记得每一个为收复此地而战的人,无论是活着的,还是逝去的。
甲板上,周德兴正给士兵们分缴获的饼干,阳光透过他的指缝,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收复的喜悦,像涨潮的海水,一点点漫过每个人的心头,带着咸腥,也带着踏实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