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晨雾里还飘着硝烟的味道,徐猛站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指尖划过石柱上的弹痕。那些深浅不一的凹痕里,还嵌着未燃尽的火药渣,像凝固的血痂。廖永忠从身后走来,手里捧着份战报,靴底碾过地上的碎玻璃,发出细微的脆响:“将军,旧金山传来消息,耿炳文已经接管了港口,欧盟的残部正往洛杉矶方向退。”
徐猛接过战报,目光落在“伤亡统计”那一页。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有不少是从南京就跟着他的老兵。他想起赵德胜最后那封家信,说打完这仗就带儿子去看长江的船,字里行间都是对安稳的盼头。“让后勤营把阵亡将士的名单抄三份,一份送回京城,一份刻在华盛顿的纪念碑上,还有一份……”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发沉,“烧在海边吧,让他们听听太平洋的浪。”
廖永忠点头应下,又递上另一份文书:“这是各州的投诚信,加州和纽约州的州长已经派人来接洽,说愿意归顺,只求保留地方自治。”
“自治可以,但税赋得按大明的规矩来。”徐猛翻着文书,突然停在一页,“密歇根州还在抵抗?”
“是卡尔的残部在撑着,”廖永忠凑近了些,指着地图上的湖区,“他们占着五大湖的造船厂,手里还有三艘没完工的铁甲舰。周德兴带人围了半个月,对方缩在船坞里不出来,说是要等欧洲的援军。”
徐猛冷笑一声,将文书拍在石台上:“告诉周德兴,不用等了。让吴良带水师封锁湖面,吴祯带陆营拆了他们的补给线——我倒要看看,没有煤和铁,他们的铁甲舰能在船坞里烂多久。”
正说着,胡大海扛着把缴获的欧式军刀大步走来,刀鞘上的镀金已经被弹片刮得斑驳。“将军,抓到个欧盟的信使,从洛杉矶来的,说卡尔想跟咱们谈条件。”他把个捆着麻绳的金发士兵推到台阶下,那士兵还在挣扎,嘴里喊着法语。
徐猛蹲下身,扯掉士兵嘴里的布团,用流利的法语问:“卡尔让你带什么话?”
士兵愣了一下,大概没料到明军将领能说这么地道的法语,梗着脖子道:“元帅说,只要你们退出华盛顿,归还纽约和旧金山,他可以保证……”
“告诉他,”徐猛打断他,站起身时拍了拍士兵的脸,“想要谈条件,让他自己来。带着他那些残兵,放下武器站在国会大厦前,或许我还能赏他条回家的船。”
士兵被拖下去时还在怒骂,胡大海啐了口唾沫:“这孙子倒会做梦,真当咱们是三年前的明军?”
徐猛没接话,转头望向远处的港口。那里停着刚缴获的欧盟舰队,桅杆上的蓝旗正被一张张降下,换上明黄色的龙旗。郭英正带着士兵清点物资,他的左臂缠着绷带——那是在旧金山巷战时被流弹擦伤的,此刻却还在指挥搬运炮弹,声如洪钟。
“郭英,”徐猛喊了一声,“让你的炮兵营把华盛顿的城墙修修,别让后人看了笑话,以为咱们只会拆不会建。”
郭英转身应道:“放心吧将军!我让工匠营掺了糯米灰浆,保准比欧洲的石头墙结实!”
午后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国会大厦的圆顶上。朱文正带着几个文官模样的人走过来,手里捧着卷地图。“将军,这是新拟的州府划分图,”他指着地图上用朱砂标出的线条,“咱们把北美分了十三个州,每个州设知府和通判,文官管民政,武将管防务,跟咱们国内的制度差不多。”
徐猛看着地图,指尖划过密西西比河的流域:“这里的原住民呢?那些印第安部落,没参与打仗的,按大明的土司制度来,别强征他们的土地。”
朱文正点头:“已经让人去接洽了,他们的首领说,只要不烧他们的图腾柱,愿意向咱们纳贡。”
正说着,康茂才匆匆跑来,手里举着份电报:“京城来的!陛下亲批的!”
徐猛展开电报,朱元璋的字迹力透纸背,开头便是“朕闻北美大捷,甚慰”,中间罗列了嘉奖的名单,最后写道:“既占其地,当安其民。可遣能吏百人,携农书、医典往之,教其耕种,治其疾病。勿学欧盟之暴,勿贪一时之利,使万里之外,皆知大明之仁。”
“陛下说得是。”徐猛把电报递给众人传阅,“康茂才,你带一队人回南京,把陛下的意思传达下去,让吏部挑些懂水利、会纺织的官吏,越多越好。”
康茂才接了令,转身时差点撞上丁德兴。丁德兴怀里抱着个木箱,里面是刚从欧盟总督府搜出的文件。“将军,你看这个,”他打开箱子,拿出几本账簿,“欧盟在北美搜刮的金银,光纽约一地就有这么多,还有这些土地契约,全是强占原住民的。”
徐猛翻了两页,眉头越皱越紧。那些契约上的签名歪歪扭扭,明显是被逼迫着画的押。“让刑部的人核一下,凡强占的土地,全给还回去。至于这些金银……”他想了想,“一半送回国内充国库,另一半留着修铁路,从纽约修到旧金山,再修到西雅图。”
“修铁路?”胡大海挠了挠头,“那得多少铁啊?”
“让吴良的水师去南美洲运,”徐猛指着地图最南端,“那里的铁矿比欧洲的还好。告诉吴良,多带些工匠去,顺便看看能不能在那边也设个据点——咱们的船,总得有个靠岸的地方。”
傍晚时,密歇根州传来消息,周德兴用计引欧盟的铁甲舰出了船坞,吴祯趁虚占了造船厂,卡尔的残部被困在湖上的小岛,已经开始谈判投降。徐猛站在城头,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军营里升起炊烟,混着面包的香气——那是缴获的欧盟面粉,被伙夫做成了馒头,意外地受欢迎。
“将军,欧盟的信使又来了,”廖永忠走上城头,手里拿着封信,“这次是卡尔亲笔写的,说愿意投降,但求放过他的士兵。”
徐猛拆开信,卡尔的字迹潦草,大概是急着写的,末尾还沾着点墨迹。“告诉他,士兵可以遣返回欧洲,但军官得留下,帮咱们教新兵——他们不是觉得自己的战术厉害吗?正好让他们露两手。”
廖永忠笑着应下,转身时又问:“那卡尔呢?真放他回去?”
“放。”徐猛望着远处的湖面,“让他带着咱们的农书回去,告诉欧洲人,大明要的不是战争,是让这片土地长出庄稼,让这里的人能吃饱饭。”
夜色渐深,华盛顿的街道上亮起了灯笼。耿炳文从旧金山发来的电报说,他在港口发现了一批欧盟没来得及运走的机器,正好用来建纺织厂。郭英的炮兵营已经开始修补城墙,夯土的号子声在夜里传得很远。
徐猛回到临时行辕,桌上放着朱文正拟的《北美新政》,里面写着要开办学堂、兴修水利、统一度量衡。他拿起笔,在末尾添了一句:“无论肤色语言,凡归顺大明者,皆为大明之民。”
窗外,龙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他想起刚到北美的时候,士兵们看着陌生的森林和草原,眼里满是不安。而现在,那些不安已经变成了踏实的灯火,变成了夯土的号子,变成了工匠们敲打铁器的叮当声。
这场仗,他们赢了。但徐猛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如何让这片土地真正属于这里的人,如何让龙旗不仅仅是插在城头的符号,而是能让人安心的依靠。
他拿起朱元璋的电报,又看了一遍“大明之仁”那四个字。或许,这才是比枪炮更有力的武器。
远处的军营里,传来士兵们哼唱的江南小调,那旋律穿过夜空,仿佛能越过太平洋,落在南京的城墙上。徐猛吹熄烛火,心想,等铁路修通了,大概就能听见火车的汽笛声了吧——那声音,会比任何战鼓都让人踏实。
徐猛接过战报,目光落在“伤亡统计”那一页。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有不少是从南京就跟着他的老兵。他想起赵德胜最后那封家信,说打完这仗就带儿子去看长江的船,字里行间都是对安稳的盼头。“让后勤营把阵亡将士的名单抄三份,一份送回京城,一份刻在华盛顿的纪念碑上,还有一份……”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发沉,“烧在海边吧,让他们听听太平洋的浪。”
廖永忠点头应下,又递上另一份文书:“这是各州的投诚信,加州和纽约州的州长已经派人来接洽,说愿意归顺,只求保留地方自治。”
“自治可以,但税赋得按大明的规矩来。”徐猛翻着文书,突然停在一页,“密歇根州还在抵抗?”
“是卡尔的残部在撑着,”廖永忠凑近了些,指着地图上的湖区,“他们占着五大湖的造船厂,手里还有三艘没完工的铁甲舰。周德兴带人围了半个月,对方缩在船坞里不出来,说是要等欧洲的援军。”
徐猛冷笑一声,将文书拍在石台上:“告诉周德兴,不用等了。让吴良带水师封锁湖面,吴祯带陆营拆了他们的补给线——我倒要看看,没有煤和铁,他们的铁甲舰能在船坞里烂多久。”
正说着,胡大海扛着把缴获的欧式军刀大步走来,刀鞘上的镀金已经被弹片刮得斑驳。“将军,抓到个欧盟的信使,从洛杉矶来的,说卡尔想跟咱们谈条件。”他把个捆着麻绳的金发士兵推到台阶下,那士兵还在挣扎,嘴里喊着法语。
徐猛蹲下身,扯掉士兵嘴里的布团,用流利的法语问:“卡尔让你带什么话?”
士兵愣了一下,大概没料到明军将领能说这么地道的法语,梗着脖子道:“元帅说,只要你们退出华盛顿,归还纽约和旧金山,他可以保证……”
“告诉他,”徐猛打断他,站起身时拍了拍士兵的脸,“想要谈条件,让他自己来。带着他那些残兵,放下武器站在国会大厦前,或许我还能赏他条回家的船。”
士兵被拖下去时还在怒骂,胡大海啐了口唾沫:“这孙子倒会做梦,真当咱们是三年前的明军?”
徐猛没接话,转头望向远处的港口。那里停着刚缴获的欧盟舰队,桅杆上的蓝旗正被一张张降下,换上明黄色的龙旗。郭英正带着士兵清点物资,他的左臂缠着绷带——那是在旧金山巷战时被流弹擦伤的,此刻却还在指挥搬运炮弹,声如洪钟。
“郭英,”徐猛喊了一声,“让你的炮兵营把华盛顿的城墙修修,别让后人看了笑话,以为咱们只会拆不会建。”
郭英转身应道:“放心吧将军!我让工匠营掺了糯米灰浆,保准比欧洲的石头墙结实!”
午后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国会大厦的圆顶上。朱文正带着几个文官模样的人走过来,手里捧着卷地图。“将军,这是新拟的州府划分图,”他指着地图上用朱砂标出的线条,“咱们把北美分了十三个州,每个州设知府和通判,文官管民政,武将管防务,跟咱们国内的制度差不多。”
徐猛看着地图,指尖划过密西西比河的流域:“这里的原住民呢?那些印第安部落,没参与打仗的,按大明的土司制度来,别强征他们的土地。”
朱文正点头:“已经让人去接洽了,他们的首领说,只要不烧他们的图腾柱,愿意向咱们纳贡。”
正说着,康茂才匆匆跑来,手里举着份电报:“京城来的!陛下亲批的!”
徐猛展开电报,朱元璋的字迹力透纸背,开头便是“朕闻北美大捷,甚慰”,中间罗列了嘉奖的名单,最后写道:“既占其地,当安其民。可遣能吏百人,携农书、医典往之,教其耕种,治其疾病。勿学欧盟之暴,勿贪一时之利,使万里之外,皆知大明之仁。”
“陛下说得是。”徐猛把电报递给众人传阅,“康茂才,你带一队人回南京,把陛下的意思传达下去,让吏部挑些懂水利、会纺织的官吏,越多越好。”
康茂才接了令,转身时差点撞上丁德兴。丁德兴怀里抱着个木箱,里面是刚从欧盟总督府搜出的文件。“将军,你看这个,”他打开箱子,拿出几本账簿,“欧盟在北美搜刮的金银,光纽约一地就有这么多,还有这些土地契约,全是强占原住民的。”
徐猛翻了两页,眉头越皱越紧。那些契约上的签名歪歪扭扭,明显是被逼迫着画的押。“让刑部的人核一下,凡强占的土地,全给还回去。至于这些金银……”他想了想,“一半送回国内充国库,另一半留着修铁路,从纽约修到旧金山,再修到西雅图。”
“修铁路?”胡大海挠了挠头,“那得多少铁啊?”
“让吴良的水师去南美洲运,”徐猛指着地图最南端,“那里的铁矿比欧洲的还好。告诉吴良,多带些工匠去,顺便看看能不能在那边也设个据点——咱们的船,总得有个靠岸的地方。”
傍晚时,密歇根州传来消息,周德兴用计引欧盟的铁甲舰出了船坞,吴祯趁虚占了造船厂,卡尔的残部被困在湖上的小岛,已经开始谈判投降。徐猛站在城头,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军营里升起炊烟,混着面包的香气——那是缴获的欧盟面粉,被伙夫做成了馒头,意外地受欢迎。
“将军,欧盟的信使又来了,”廖永忠走上城头,手里拿着封信,“这次是卡尔亲笔写的,说愿意投降,但求放过他的士兵。”
徐猛拆开信,卡尔的字迹潦草,大概是急着写的,末尾还沾着点墨迹。“告诉他,士兵可以遣返回欧洲,但军官得留下,帮咱们教新兵——他们不是觉得自己的战术厉害吗?正好让他们露两手。”
廖永忠笑着应下,转身时又问:“那卡尔呢?真放他回去?”
“放。”徐猛望着远处的湖面,“让他带着咱们的农书回去,告诉欧洲人,大明要的不是战争,是让这片土地长出庄稼,让这里的人能吃饱饭。”
夜色渐深,华盛顿的街道上亮起了灯笼。耿炳文从旧金山发来的电报说,他在港口发现了一批欧盟没来得及运走的机器,正好用来建纺织厂。郭英的炮兵营已经开始修补城墙,夯土的号子声在夜里传得很远。
徐猛回到临时行辕,桌上放着朱文正拟的《北美新政》,里面写着要开办学堂、兴修水利、统一度量衡。他拿起笔,在末尾添了一句:“无论肤色语言,凡归顺大明者,皆为大明之民。”
窗外,龙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他想起刚到北美的时候,士兵们看着陌生的森林和草原,眼里满是不安。而现在,那些不安已经变成了踏实的灯火,变成了夯土的号子,变成了工匠们敲打铁器的叮当声。
这场仗,他们赢了。但徐猛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如何让这片土地真正属于这里的人,如何让龙旗不仅仅是插在城头的符号,而是能让人安心的依靠。
他拿起朱元璋的电报,又看了一遍“大明之仁”那四个字。或许,这才是比枪炮更有力的武器。
远处的军营里,传来士兵们哼唱的江南小调,那旋律穿过夜空,仿佛能越过太平洋,落在南京的城墙上。徐猛吹熄烛火,心想,等铁路修通了,大概就能听见火车的汽笛声了吧——那声音,会比任何战鼓都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