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皇宫衙门的各司其职-《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寅时的梆子刚敲过两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瑾就已经站在奉天殿的丹陛之下了。他手里捧着个紫檀木托盘,托盘上放着今日的朝服——明黄色的十二章纹衮龙袍,领口的珍珠串被晨露浸得发亮。旁边的小太监捧着玉带,手指紧张得发颤,生怕不小心摔了这传了三代的宝贝。

  “慌什么?”王瑾斜睨了小太监一眼,声音不高却带着威严,“这玉带是当年陛下打陈友谅时带过的,没那么娇贵。不过你记着,等会儿给陛下系的时候,带子的结要打在左腰,陛下说那样拔剑方便。”

  小太监连忙点头,额头上渗出细汗:“公公,今日早朝要议北美船队的事,会不会……会不会龙颜大怒?”

  王瑾哼了一声,用拂尘扫了扫托盘上的灰:“龙颜大怒也轮不到你我操心。咱们司礼监的本分,是把礼仪办周全了。等会儿宣大臣进殿时,声调要稳,别跟上次似的,喊得跟被踩了尾巴似的。”

  正说着,尚膳监的总管王宗显提着食盒过来了。食盒里飘出淡淡的莲子香,他小心翼翼地把一碗莲子羹放在旁边的石桌上:“王公公,陛下昨晚批阅奏折到三更,这莲子羹加了些安神的药材,您等会儿记得提醒陛下喝。”

  王瑾瞥了眼食盒:“又是你那宝贝徒弟做的?上次的银耳汤甜得发腻,陛下就没喝几口。”

  “这次不一样,”王宗显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是吴良家的小姑娘送来的莲子,说是北美那边新收的,清热解暑最管用。我让徒弟只放了半勺糖,保准合陛下的口味。”

  两人正说着,尚衣监的刘管事抱着个衣箱匆匆赶来,箱子上的铜锁叮当作响。他擦了擦汗:“可算赶上了!王公公,您看这件常服怎么样?用的是江南新贡的云锦,绣了些暗纹的海水江崖,陛下准会喜欢。”

  王瑾打开衣箱看了看,忽然指着袖口:“这针脚怎么回事?歪歪扭扭的,是哪个绣娘的手艺?”

  刘管事脸一红:“是……是浣衣局刚送来的新绣娘,说以前在苏州做过官服,我想着让她试试……”

  “试?”王瑾把常服扔回箱子,“陛下的衣服能试?去,让你们那儿的老师傅重新绣!半个时辰内必须送来,误了卯时的朝会,仔细你的皮!”

  刘管事抱着衣箱就跑,刚转过回廊,就撞见了钦天监监正周德兴。周德兴怀里抱着个浑天仪,上面的铜环被擦得锃亮。

  “刘管事跑什么?”周德兴扶住差点摔倒的衣箱,“急着投胎啊?”

  “周大人别取笑我了,”刘管事苦着脸,“尚衣监的新绣娘把陛下的常服绣坏了,王公公催着呢。对了,今日的天象怎么样?适合朝会吗?”

  周德兴抬头看了看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木星犯紫微,主外患。等会儿朝议时,怕是要议出兵的事。我已经让人把星图画好了,等会儿呈给陛下。”

  两人正说着,太医院的院判陶凯背着药箱走来,药箱里的瓷瓶碰撞着发出轻响。他听见两人的话,皱了皱眉:“周大人,话可不能乱说。陛下最近总熬夜,肝火旺得很,要是再动怒,怕是要伤着身子。”

  周德兴哼了一声:“陶院判还是多关心关心你的药材吧。昨天锦衣卫的郭英来取金疮药,说北美回来的伤兵用了咱们的药,伤口总化脓,是不是药材出了问题?”

  陶凯脸一沉:“不可能!药材都是我亲自验的,绝无问题!怕是他们清创不彻底,回头我让徒弟去军营看看,教他们些正确的包扎法子。”

  几人正说着,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锦衣卫指挥佥事郭英带着几个校尉匆匆赶来,腰间的绣春刀在晨光中闪着冷光。

  “王公公,”郭英走到王瑾面前,声音压得很低,“昨晚宁波港抓了个可疑分子,说是日本遣唐使的随员,身上搜出了些画着海防图的纸片,您看要不要现在呈给陛下?”

  王瑾想了想:“先交给东厂的人审审,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问题。等朝会结束后,我再跟陛下说。对了,你们锦衣卫的人最近盯紧些,听说欧盟那边派了些使者来,别让他们在应天府里乱逛。”

  郭英点头:“放心吧,我已经让人把他们住的驿馆围起来了,苍蝇都飞不出去。对了,丁德兴的火器营需要些治疗火药灼伤的药材,陶院判能不能让人送些过去?”

  陶凯从药箱里拿出几个瓷瓶:“这是专治灼伤的药膏,让伤兵每日涂三次,结痂前别碰水。对了,让他们别用脏布包扎,我已经让人送了些消毒的麻布过去。”

  正说着,卯时的梆子敲响了。王瑾整了整衣冠,对众人道:“时辰到了,各司其职吧。记住,不管出了什么事,都不能乱了规矩。”

  众人散去后,王瑾捧着朝服走进暖阁。朱元璋正坐在案前批阅奏折,案上的烛火已经快燃尽了。

  “陛下,该更衣上朝了。”王瑾轻声道,把朝服放在旁边的架子上。

  朱元璋头也没抬:“北美那边有消息了吗?廖永忠的巡逻舰队出发了没有?”

  “回陛下,”王瑾递过莲子羹,“耿炳文将军今早派人来报,舰队已经出发了,带了二十门新造的火龙炮,说是威力比以前的大三成。”

  朱元璋喝了口莲子羹,点了点头:“火龙炮是吴祯监造的,质量应该没问题。对了,东厂的人查到日本遣唐使的底细了吗?”

  “还在查,”王瑾躬身道,“不过锦衣卫在宁波港抓了个随员,身上有海防图,怕是不简单。”

  朱元璋把奏折往桌上一拍:“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真以为朕不敢动他们?等朝议结束后,让东厂的人好好审审,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正说着,尚衣监的刘管事捧着衣箱进来了,这次的常服绣得针脚细密,袖口的海水江崖纹栩栩如生。

  “陛下,您看这件怎么样?”刘管事紧张得手心冒汗。

  朱元璋摸了摸云锦的质地,点了点头:“还行。告诉绣娘,以后用心些,别丢了我大明的脸面。”

  刘管事刚退下,钦天监的周德兴就捧着星图进来了。他把星图铺开在案上,指着上面的红点:“陛下,您看,木星犯紫微,主外患。依臣看,该出兵北美,给那些红毛鬼和倭寇点颜色看看。”

  朱元璋盯着星图看了许久,忽然问:“周德兴,你说,朕要是出兵,胜算有多少?”

  周德兴躬身道:“臣不敢妄断,但臣观天象,明岁春分前后,太白经天,主兵事顺遂。若是此时出兵,定能大获全胜。”

  朱元璋没说话,拿起案上的朱笔,在星图上圈了个圈:“传朕的话,让兵部和工部加紧准备,下个月举行大阅,朕要亲自去看看将士们的本事。”

  王瑾在一旁记着旨意,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争吵声。他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浣衣局的李嬷嬷和锦衣卫的校尉吵了起来。

  “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李嬷嬷叉着腰,手里的洗衣盆晃得水都洒出来了,“这些是陛下的龙袍,耽误了清洗,你担待得起吗?”

  校尉冷着脸:“郭指挥有令,今日起,所有进出内宫的物品都要检查,你把盆放下,让我们看看里面是什么。”

  “看就看,”李嬷嬷把盆往地上一放,“里面除了龙袍,还有尚衣监送来的旧布料,想看看就看吧,别给我弄脏了!”

  王瑾皱了皱眉,刚想上前制止,就听见朱元璋在里面喊:“外面吵什么?”

  王瑾连忙走进来:“回陛下,是浣衣局的李嬷嬷送衣服来,锦衣卫的校尉要检查,两人吵了起来。”

  朱元璋放下朱笔:“让他们检查吧,小心驶得万年船。最近不太平,多些防备总是好的。”

  王瑾刚要出去传令,太医院的陶凯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个药方:“陛下,这是给北美驻军的药方,里面加了些预防疟疾的药材,您看行不行?”

  朱元璋接过药方看了看,忽然问:“陶院判,你觉得北美那边的气候,适合咱们的士兵吗?”

  陶凯躬身道:“那边湿热,容易生疫病。臣已经让人准备了些防暑降温的药材,让巡逻舰队顺便带过去。另外,臣还写了本《海外行军防疫要诀》,让将士们照着做,能少生些病。”

  朱元璋点了点头:“做得好。回头让礼部把这本书刻印些,发给各地的驻军。”

  正说着,卯时三刻的钟声敲响了。王瑾扶着朱元璋站起身,帮他系好玉带:“陛下,该上朝了。”

  朱元璋走到殿门口,忽然回头问:“王瑾,你说,这皇宫里的这些衙门,就像钟表里的齿轮,少了哪个都不行,是吗?”

  王瑾躬身道:“陛下圣明。就像司礼监离不得尚膳监的汤药,尚衣监离不得浣衣局的清洗,环环相扣,才能保着皇宫里外顺顺当当。”

  朱元璋笑了笑,迈步走出暖阁。晨光洒在他的龙袍上,十二章纹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文武百官已经在奉天殿外列队等候,衣袂飘飘,像一片涌动的云彩。

  王瑾跟在朱元璋身后,看着那片云彩,忽然觉得,这皇宫里的每个衙门,每个官员,每个太监宫女,都像这云彩里的一滴水珠,看似微不足道,合在一起,却能遮天蔽日,护着这大明的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