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张士诚的焦虑-《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元明,你说周边的势力会不会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出兵来救咱们?”张士诚坐在王府的书房中,眉头紧锁,眼中透露出一丝期盼。

  潘元明心中明白,周边势力大多忌惮朱元璋的势力,出兵救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他又不忍直接浇灭张士诚的希望,只得委婉说道:“主公,周边势力与咱们虽有往来,但如今朱元璋势大,他们恐不敢轻易得罪。不过,咱们也不能完全放弃希望,或许他们正在暗中筹备,等待合适的时机出手。”

  张士诚长叹一声,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唉,指望别人不如靠自己。传令下去,让士兵们再仔细检查一遍城防设施,特别是城门和城墙的连接处,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另外,告诉百姓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只要守住平江,日后必有重赏。”

  “是,主公。”潘元明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

  张士诚望着潘元明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朱元璋,你想困死我,没那么容易。我张士诚定要让你知道,平江不是那么好攻克的。”

  在平江的大街小巷,士兵们挨家挨户传达张士诚的命令,同时安抚百姓。然而,百姓们的脸上依旧难掩忧虑之色。

  “军爷,这日子实在是苦啊,每天都吃不饱,还不知道能不能躲过这场劫难。”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对士兵说道。

  士兵无奈地摇摇头:“老人家,您再忍忍,吴王正在想办法,只要咱们守住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者苦笑着点点头,转身走进屋内。士兵看着老者的背影,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同情,但军令如山,他只能继续执行任务。

  此时,在明军营地,攻城器械的打造已经接近尾声。新打造的投石车比之前更加庞大,发射的石块威力更大;改良后的云梯不仅坚固,还配备了防护装置,能有效减少攀爬士兵的伤亡。

  “主公,攻城器械已准备就绪,将士们也已操练多日,随时可以发起第二次进攻。”徐达来到朱元璋的营帐,汇报情况。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好,这段时间的劝降虽未让张士诚投降,但城内军心已有些动摇,正是我们再次进攻的好时机。你去通知常遇春和各位将领,明日一早,发起第二次攻城。”

  “是,主公!”徐达领命而去,立刻召集将领们传达朱元璋的命令。

  常遇春得知消息后,兴奋地挥舞着拳头:“终于又能进攻了,这次一定要拿下平江,活捉张士诚!”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明军营地便热闹起来。士兵们早早地起床,整理装备,检查兵器。将领们骑着马,在营地中来回巡视,鼓舞士气。

  “弟兄们,今日便是我们建功立业之时!张士诚的末日到了,大家奋勇杀敌,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常遇春大声喊道。

  “杀!杀!杀!”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明军再次向平江城发起进攻。这次,投石车率先发动攻击,巨大的石块呼啸着飞向平江城墙。“轰!轰!轰!”城墙上顿时尘土飞扬,一些防御工事被砸毁。

  “继续攻击,砸开他们的防线!”徐达在后方指挥着投石车。

  与此同时,攻城云梯也迅速向城墙推进。士兵们扛着云梯,冒着城上射下的箭矢,奋勇向前。

  平江城头,张士诚看到明军再次进攻,立刻下令反击。“放箭!放滚石!绝不能让他们靠近城墙!”

  城墙上的守军纷纷行动起来,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明军,滚石也不断落下。然而,明军有了上次的经验,推进云梯时更加谨慎,巧妙地躲避着攻击。

  “冲啊!靠近城墙,架起云梯!”常遇春一马当先,带领着先锋部队冲向城墙。

  终于,一架架云梯成功靠上城墙。明军士兵们顺着云梯向上攀爬,与城上的守军展开激烈拼杀。

  “杀!”双方士兵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城墙。

  “弟兄们,不能让他们上来,给我狠狠地打!”城上的守将挥舞着长刀,拼命抵抗。

  明军的进攻异常凶猛,但张士诚的守军也拼死坚守。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

  朱元璋在后方看到攻城陷入胶着,心中有些焦急。他深知,若不能尽快突破城墙,一旦张士诚的援军赶到,局势将对明军极为不利。

  “徐达,派人去支援常遇春,务必尽快打开突破口!”朱元璋对徐达说道。

  “是,主公!”徐达立刻调派一支精锐部队,前去支援攻城。

  在增援部队的帮助下,明军的攻势更加强劲。常遇春看到援军到来,士气大振。

  “弟兄们,主公派援军来了,咱们加把劲,冲上去!”常遇春大喊着,手中长刀连砍数人,率先登上城墙。

  “杀啊!”明军士兵们看到常遇春登上城墙,纷纷奋勇攀爬。

  张士诚看到城墙上的局势危急,亲自率领卫队赶来支援。

  “跟我上,把这些贼军赶下去!”张士诚挥舞着宝剑,带领卫队冲向常遇春。

  常遇春看到张士诚亲自前来,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张士诚,看你今日往哪跑!”

  两人瞬间交锋,刀光剑影闪烁。张士诚虽然武艺不凡,但常遇春勇猛无比,一时间,两人打得难解难分。

  城墙上的战斗愈发激烈,双方士兵不断有人倒下。而此时,平江城内的百姓们听到城墙上的喊杀声,心中充满了恐惧。

  “这可怎么办,城会不会被攻破啊?”一位妇女紧紧抱着孩子,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娘,我害怕……”孩子在母亲怀里哭泣着。

  平江之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拼尽了全力。朱元璋能否突破张士诚的防线,拿下平江?张士诚又能否守住他最后的根据地?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整个平江被战火笼罩,命运悬于一线。

  常遇春与张士诚在城墙上激战正酣,两人的兵器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每一次交锋都带着必杀的气势。常遇春凭借着一股勇猛的冲劲,刀法凌厉,招招直逼张士诚要害;而张士诚则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身形灵活,宝剑舞动间,巧妙地化解着常遇春的攻击。

  “张士诚,你已众叛亲离,平江早晚是我主朱元璋的,还不快快投降!”常遇春一边攻击,一边大声喊道。

  张士诚冷哼一声,咬牙切齿地说道:“常遇春,休要张狂!平江是我的根基,我定与它共存亡!”

  此时,城墙上的明军在常遇春的鼓舞下,士气高昂,逐渐占据了上风。越来越多的明军士兵登上城墙,与守军展开近身肉搏。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平江城墙仿佛变成了人间炼狱。

  “弟兄们,为了平江,拼了!”平江守军将领赵虎看到局势危急,振臂高呼,带领着身边的士兵,不顾一切地冲向明军,试图挽回颓势。

  然而,明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不断有新的士兵顺着云梯涌上城墙。赵虎身先士卒,虽然勇猛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身上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战甲。

  “将军,您受伤了,快退下吧!”一名士兵看到赵虎受伤,焦急地喊道。

  赵虎瞪着血红的眼睛,大声吼道:“退?往哪退!今日便是战死,也要死在这城墙上!”说罢,他挥舞着长刀,又冲向了明军。

  在赵虎的带领下,平江守军拼死抵抗,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明军源源不断地涌上,局势对平江守军依然极为不利。

  张士诚深知,若不能尽快击退明军,平江必将沦陷。他心中焦急万分,一边与常遇春战斗,一边四处张望,试图寻找破局之法。

  突然,他看到城下的明军后方有些混乱,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张士诚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或许是个机会。

  “大家听着,城下敌军后方有异动,想必是他们出了问题。我们趁机反击,把这些贼军赶下城墙!”张士诚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振奋。

  平江守军听到张士诚的喊声,精神一振,以为明军真的出现了破绽,纷纷鼓起勇气,向明军发起反击。

  常遇春察觉到了守军的变化,心中暗叫不好。他担心张士诚趁乱突围,或者有其他阴谋,于是大声喊道:“弟兄们,稳住阵脚,不要慌乱!不管敌军有什么花招,我们都不能退缩!”

  然而,就在这时,城下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张士诚之前派出去寻找援军的一小队士兵,在城外遇到了一支不明身份的队伍。这队士兵误以为是援军到了,便想与对方会合,结果却与明军巡逻队发生了冲突。

  明军后方的混乱,让城墙上的战斗局势瞬间变得更加复杂。张士诚趁机加大了反击力度,带领着守军一步步逼退了城墙上的明军。

  “杀回去,把贼军赶下城墙!”张士诚喊着,手中宝剑连连挥舞,明军士兵纷纷后退。

  常遇春看到局势逆转,心中十分不甘。他望着城下混乱的局面,心急如焚。

  “不行,不能就这样退下去!弟兄们,随我再次冲锋,绝不能让张士诚得逞!”常遇春大喝一声,不顾危险,再次冲向张士诚。

  明军士兵们看到常遇春如此勇猛,士气再次被鼓舞起来。他们呐喊着,跟随常遇春一起,又与平江守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

  此时,朱元璋在后方也察觉到了战场的变化。他看到城下的骚乱,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张士诚的阴谋,或者是意外情况。

  “徐达,派人去查明城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务必尽快恢复后方秩序!同时,通知城墙上的常遇春,让他小心行事,不可贸然进攻。”朱元璋果断地下达命令。

  “是,主公!”徐达迅速安排人手,前去处理城下的骚乱,并派人向常遇春传达朱元璋的指令。

  城下,明军与那支不明身份的队伍战斗正酣。经过一番激战,明军终于查明,这只是一支迷路的地方武装,并非张士诚的援军。明军很快将其击退,恢复了后方的秩序。

  而城墙上,常遇春收到朱元璋的指令后,也调整了战术。他不再盲目进攻,而是与守军对峙起来,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平江之战,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暂时陷入了僵持。双方士兵都已疲惫不堪,但谁也不敢放松警惕。平江的命运,依旧悬在这激烈的战火之中,每一刻都充满了变数。

  随着城下局势的稳定,城墙上的战斗也逐渐缓和下来。双方士兵各自坚守阵地,警惕地看着对方,战场上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常遇春看着眼前的张士诚,心中暗自思忖:“这张士诚果然不好对付,今日若不能突破防线,下次攻城恐怕会更加艰难。”

  张士诚同样心中忧虑,他深知,虽然暂时稳住了阵脚,但明军实力强大,若不能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平江终究难以守住。

  “元明怎么还没消息,若是能联络到援军,里应外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张士诚心中焦急地想着。

  此时,潘元明正在平江城内焦急地等待着派出去的探子的消息。他深知,此刻平江的局势危急,每一个情报都可能关乎着平江的存亡。

  “大人,有消息了!”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神色紧张地说道。

  潘元明心中一紧,赶忙问道:“快说,打听到什么了?”

  士兵喘了口气,说道:“大人,我们的探子在城外发现,朱元璋的军队粮草充足,而且他们正在准备新一轮的攻城器械,似乎是要加大攻城力度。另外,周边势力依旧没有出兵救援的迹象。”

  潘元明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粮草充足,还准备加大攻城力度……看来平江的形势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他喃喃自语道。

  片刻后,潘元明深吸一口气,说道:“你去将这些消息告诉主公,让他早做准备。另外,继续派人打探明军的动静,一刻也不能松懈。”

  “是,大人!”士兵领命而去。

  潘元明看着士兵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愁:“如今平江被围,粮草短缺,城内人心浮动,而朱元璋又准备加大攻势,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城墙上的张士诚收到了潘元明传来的消息,脸色变得十分凝重。

  “看来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拿下平江,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传令下去,让城内百姓全部动员起来,协助守城。不管男女老少,都要为保卫平江出一份力。”张士诚咬着牙说道。

  “是,主公!”将领们领命而去。

  很快,平江城内响起了征兵的鼓声。士兵们在大街小巷中穿梭,传达张士诚的命令。

  “吴王有令,城内百姓全部动员起来,协助守城!保家卫国,人人有责!”

  百姓们听到命令后,纷纷走出家门。虽然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也只能选择与平江共存亡。

  “为了平江,我这条老命拼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拿起一把锄头,加入了守城的队伍。

  “对,我们一起守住平江,不能让朱元璋的贼军进来!”一位年轻人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大声喊道。

  一时间,平江城内的百姓们纷纷响应号召,拿起各种武器,涌向城墙。

  朱元璋得知张士诚动员百姓协助守城的消息后,心中明白,张士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张士诚此举,虽能暂时增加守城力量,但也说明他已经无计可施。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快攻破平江。”朱元璋对徐达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不过,百姓加入守城,可能会让攻城变得更加困难,我们需要小心应对。”徐达说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传令下去,让士兵们攻城时尽量避免伤害百姓。同时,加快攻城器械的准备,准备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是,主公!”徐达领命而去。

  平江城外,明军营地再次忙碌起来。工匠们日夜赶工,打造出更具威力的攻城器械。士兵们则加紧操练,熟悉新的战术。

  而平江城内,百姓们在士兵的带领下,纷纷登上城墙。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为了保卫家园,都充满了斗志。

  “乡亲们,我们一定要守住平江,不能让贼军进来!”城墙上的将领大声喊道。

  “守住平江!守住平江!”百姓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平江上空。

  平江之战,因为百姓的加入,变得更加残酷和激烈。双方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全力以赴,平江的命运即将在这场殊死较量中见分晓。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平江城内百姓与士兵们一同坚守城墙,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百姓们虽然斗志高昂,但缺乏战斗经验,在面对明军的攻击时,难免显得有些慌乱。

  “大家别怕,听我指挥!看到敌军爬云梯,就用石头砸下去!”城墙上的一位将领大声喊道,试图稳定百姓们的情绪。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紧紧握着手中的石块,看着城下如潮水般涌来的明军,紧张得手心出汗。“娘的,拼了!”他咬咬牙,将石块狠狠砸向攀爬云梯的明军。

  而在明军营地,朱元璋看着新打造的攻城器械,心中充满了信心。“这些器械一旦投入使用,定能给张士诚致命一击。”他转头对徐达说道,“准备何时发起总攻?”

  徐达思索片刻,说道:“主公,新器械虽已准备就绪,但将士们还需熟悉操作。依末将之见,再给我们两天时间,确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点头同意:“好,就给你两天时间。这两天内,继续派人和城内喊话,动摇他们的军心。”

  于是,明军每天依旧在城外对城内喊话劝降:“城内的百姓听着,你们本是无辜,为何要为张士诚陪葬?投降吧,朱元璋将军定会善待你们!”

  平江城内,一些百姓听到这些喊话,心中不禁泛起波澜。在这艰难的守城日子里,他们每天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生活苦不堪言。

  “要不,咱们投降吧?再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战死。”一位妇女小声对身边的人说道。

  “别乱说!吴王对咱们不薄,咱们要与平江共存亡!”一位中年男子瞪了妇女一眼,严厉地说道。

  然而,类似的小声议论在城墙上此起彼伏。张士诚得知后,心中十分担忧。他深知,民心一旦动摇,城将不攻自破。

  “传我命令,加强城内巡查,若再有人敢谈论投降之事,格杀勿论!”张士诚愤怒地说道。

  一时间,平江城内风声鹤唳,士兵们加强了巡查,百姓们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轻易谈论投降。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明军这边准备妥当。朱元璋站在营地高处,望着平江城,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是时候发起总攻了。传我命令,全军出击!”

  随着号角声响起,明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平江城。投石车率先发动攻击,巨大的石块带着呼啸声砸向城墙,城墙上顿时尘土飞扬,不少百姓和士兵被砸伤。

  “快,躲避石块!”城墙上的将领大声呼喊着。

  紧接着,攻城云梯被迅速推到城墙下,明军士兵如蚂蚁般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放箭!放箭!”平江守军拼命反击,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明军。但明军攻势猛烈,前赴后继,不断有人登上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