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的议事厅内,烛火在巨大的水晶吊灯里跳动,将墙上悬挂的欧洲地图照得忽明忽暗。英王查理一世坐在铺着深红色天鹅绒的宝座上,手指在地图上的大西洋区域反复摩挲,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面前的长桌旁,坐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以及十几个欧盟国家的军政要员,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凝重。
“诸位,”查理一世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过去半年,我们损失了七位首相级政要、十二座军火库,还有三艘主力战舰在港口里莫名其妙地沉没。而那些‘东方间谍’,至今连影子都没抓到。”他猛地一拍桌子,银质烛台跳起来,烛油溅在地图上,在北美殖民地的位置晕开一小片油渍,“再这样下去,不用明朝出兵,我们自己就要先垮了。”
路易十四端起面前的葡萄酒,却没有喝,只是让酒液在杯中轻轻晃动。他穿着件绣满鸢尾花的紫绒长袍,袖口的蕾丝花边随着动作微微颤动:“查理陛下说得对,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上个月,我的鸢尾骑士团在云南损失了五名精英,他们传回的最后消息说,明朝的间谍网络已经蔓延到了印度。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就像当年对抗蒙古人那样。”
腓力四世是个身材矮胖的男人,脖子上挂着串沉重的金链,说话时总带着点喘息:“联合?怎么联合?英国的皇家密探局和法国的鸢尾骑士团,现在见面就像猫和狗一样。上个月在里斯本,你们的人还抢了我们截获的明朝密信。”
“那是因为你们的人根本看不懂密信上的符号!”法国鸢尾骑士团团长德·拉·瓦莱特猛地站起来,他的剑柄撞在桌子上,发出“当”的一声脆响,“那是用《孙子兵法》的章节编码的,除了我们骑士团的汉学专家,谁能破解?”
“够了!”查理一世厉声喝止,他从宝座上站起来,走到长桌尽头,展开一卷羊皮纸,“我已经草拟了一份协议,名为《跨洋谍报联合协议》。简单来说,就是三点:第一,共享所有关于明朝的情报,包括间谍名单、密信密码、军事部署;第二,组建一支跨国别动队,由各国最顶尖的间谍组成,专门追踪天枢密探;第三,定期交换明朝的动向报告,每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一次秘密会议。”
议事厅内一片低语,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普鲁士陆军元帅冯·布伦瑞克捻着自己的八字胡,瓮声瓮气地说:“共享情报可以,但别动队的指挥权归谁?总不能让英国人说了算吧?”
“自然是轮流指挥。”路易十四放下酒杯,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第一个月由法国指挥,第二个月由英国,第三个月由西班牙。这样最公平。”
腓力四世立刻摇头,金链随着他的动作叮当作响:“不行,我们西班牙在大西洋有最多的殖民地,别动队应该优先保护我们的航线。我认为指挥权该由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来掌握。”
“殖民地多不代表谍报能力强。”查理一世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份文件扔在桌上,“这是我们皇家密探局截获的明朝水师调动情报,精确到了每艘船的出发时间和航线。你们谁能拿出这样的情报?”
文件很快在众人手中传阅,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德·拉·瓦莱特看完后,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强撑着说:“这不算什么,我们骑士团已经破解了天枢密探的三种接头暗号。比如在酒馆里,如果有人把酒杯倒着放,再用手指敲三下桌面,就是在等待接头。”
“这我们早就知道了。”英国皇家密探局局长托马斯·温特沃斯慢悠悠地说,他的声音像毒蛇吐信,“我们还知道,他们用茶叶的种类传递紧急程度——碧螺春代表常规情报,龙井代表紧急,普洱则意味着‘行动失败,立刻撤离’。”
腓力四世看得眼热,忍不住问:“那你们知道他们的武器改良情况吗?上个月我们的私掠船在加勒比海遇袭,对方的燧发枪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却能在三百步外打穿甲板。”
“那是加装了消音管。”冯·布伦瑞克突然开口,他从靴子里掏出根细长的钢管,管壁上布满细小的孔洞,“我们的工兵仿制了一个,原理是让火药燃气在管内多次反射,降低声音。但材质不过关,用三次就会炸膛。如果能拿到明朝的原版……”
“所以才需要联合。”查理一世适时地打断他,将羊皮纸推到长桌中央,“签字吧。从今天起,任何国家截获的情报、俘获的武器、破解的暗号,都要共享。谁要是藏私,就别怪其他人联合起来对付他。”
路易十四第一个拿起羽毛笔,在羊皮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的签名花哨而张扬,像朵盛开的鸢尾花。“我补充一点,”他放下笔说,“协议里应该加上,各国要在自己的殖民地建立谍报站,尤其是在印度、非洲和南美,形成一张包围网,让天枢密探无处可藏。”
“还要加上训练标准。”托马斯·温特沃斯接着说,“我们皇家密探局已经编写了《反东方间谍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天枢密探的伪装习惯、格斗技巧、逃脱方式。可以翻译成各国语言,供别动队训练使用。”
腓力四世也签了字,金链上的吊坠碰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们西班牙的船队遍布四大洋,可以负责情报运输。用密封的陶罐藏在货舱底部,比信鸽可靠得多。”
冯·布伦瑞克最后一个签字,他的笔迹刚硬如刀刻:“普鲁士的军工厂可以负责仿制明朝武器,只要能拿到足够的样本。另外,我建议别动队配备我们新研制的‘追踪犬’——这种狗经过特殊训练,能嗅出明朝人身上特有的艾草味。”
协议签完后,查理一世让人将羊皮纸仔细收好,然后拍了拍手,两名侍卫推着一个盖着黑布的铁笼走进来。笼子里传来低沉的呜咽声,像是某种野兽被激怒了。
“诸位,”查理一世掀开黑布,笼子里赫然是一个穿着明朝服饰的男人,他的双手被铁链锁着,脸上布满血污,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这是三天前在牛津大学抓获的天枢密探,他伪装成教书先生,已经潜伏了五年。我们用尽了办法,他什么都不肯说。”
路易十四凑近笼子,用手杖挑起男人的下巴,仔细打量着:“眼神不错,有我们骑士团精英的风范。可惜站错了队。”
男人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你们以为联合起来就能赢吗?大明的疆土从西伯利亚延伸到澳大利亚,船队比你们的加起来还多。就算你们能挡住一时,也挡不住一世。”
托马斯·温特沃斯脸色一沉,从腰间抽出短鞭,狠狠抽在笼子上:“闭嘴!”
鞭子抽在铁栏上,发出刺耳的响声。男人却笑了,笑声在议事厅里回荡:“我猜,你们的协议里肯定没说,该怎么应对大明的反扑。等着吧,不出一个月,你们的谍报站就会被端掉,别动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就像现在的你们一样……”
查理一世猛地挥手,侍卫立刻用布堵住了他的嘴。“把他带下去,”国王的声音冰冷,“让他尝尝‘铁娘子’的滋味,我就不信撬不开他的嘴。”
笼子被推走后,议事厅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路易十四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在紫绒长袍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看来,我们得加快别动队的组建速度了。我推荐德·拉·瓦莱特担任首任指挥官,他在北非和土耳其人打过交道,对付东方人应该也有经验。”
“我推荐托马斯局长。”查理一世毫不退让,“他最了解天枢密探的套路,上个月在爱丁堡,就是他识破了一个伪装成神父的密探。”
腓力四世左右看了看,突然笑了:“不如让年轻人试试?我的侄子费尔南多,刚从墨西哥殖民地回来,他在那里抓过玛雅人的祭司,擅长破解暗号。”
冯·布伦瑞克重重地哼了一声:“我觉得应该由军人指挥,间谍把戏太花哨,关键时刻还是要看执行力。”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托马斯·温特沃斯突然站起来,走到窗边,指着外面漆黑的夜空说:“看,那是什么?”
众人纷纷涌到窗边,只见远处的伦敦塔方向,升起一朵绿色的信号弹,在夜空中格外醒目。那是皇家密探局的紧急信号,意味着有重要情报送达。
很快,一名密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举着个密封的铜管:“局长,刚刚截获的,从荷兰鹿特丹发往巴黎的密信,用的是天枢密探的密码!”
托马斯·温特沃斯立刻打开铜管,抽出里面的纸条,只见上面画着几幅简单的图案:一艘船、一把剑、一个沙漏、还有一朵花。他皱着眉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船代表运输船队,剑代表袭击,沙漏是时间,三天后!这朵是郁金香,荷兰的国花,说明目标是荷兰的船队!”
“三天后?”路易十四脸色大变,“荷兰船队明天就要从鹿特丹出发,运送新式火炮到印度!”
“看来我们的联合已经见效了。”查理一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要是在以前,这情报至少要两天后才能传到法国。托马斯,立刻给荷兰方面发报,让他们推迟出发,同时加强戒备,设下陷阱等着天枢密探上钩。”
“还要通知别动队的候选人们,”路易十四补充道,“让他们明天一早就到布鲁塞尔集合,这将是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活捉袭击船队的天枢密探,给那些东方人一个下马威!”
腓力四世兴奋地搓着手,金链叮当作响:“太好了!我这就下令,让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舰队向荷兰靠拢,形成夹击之势。就算天枢密探能躲过荷兰人的陷阱,也跑不过我们的舰队。”
冯·布伦瑞克则冷静得多,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在鹿特丹到印度的航线上画了个圈:“我建议在好望角加派巡逻队,那里是必经之路,地势险要,最适合伏击。另外,让工兵带足炸药,一旦发现天枢密探的踪迹,直接炸沉他们的船,不留活口。”
托马斯·温特沃斯摇摇头:“不行,必须留活口。我们需要从他们嘴里知道更多关于天枢密探的秘密。比如他们的训练基地在哪里,指挥体系是怎样的,还有那些改良武器是怎么制造的。”
查理一世拍板道:“就按托马斯说的做,留活口。但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冯·布伦瑞克元帅,你负责好望角的布防,用你说的追踪犬,确保他们插翅难飞。”
议事厅内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刚才的争论烟消云散,每个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计划的细节。烛火在他们脸上跳跃,映出一张张志在必得的面孔。只有墙角的座钟,在不紧不慢地走着,滴答声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交锋,倒数着时间。
与此同时,伦敦郊外的一座废弃磨坊里,华云龙正借着月光,将一份密信塞进空心的竹竿里。密信上用朱砂写着几行字:“欧盟签署谍报联合协议,组建跨国别动队,首战目标荷兰船队,地点好望角。速告国内,加强护航,另派精锐,伺机反制。”
他身后,耿炳文正用消音枪瞄准远处的信鸽笼,那是皇家密探局用来传递消息的信鸽。“啪”的一声轻响,信鸽笼的锁被打坏,十几只信鸽受惊飞起,在夜空中盘旋。
“走了。”华云龙将竹竿绑在一只信鸽的腿上,那信鸽羽毛灰白,是从明朝带来的品种,与欧洲的信鸽截然不同。“让他们以为信鸽都被惊飞了,这份情报就能安全送到。”
耿炳文收起枪,消音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你说,他们的联合能成吗?”
华云龙望着白金汉宫的方向,那里依旧灯火通明。“暂时能。”他笑着说,“但你忘了洪武爷说的话?‘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万事难’。这些欧洲国家各怀鬼胎,用不了多久就会互相猜忌。我们要做的,就是轻轻推一把。”
他放飞信鸽,灰白的身影很快融入夜色。耿炳文突然想起那个被关在伦敦塔的同伴,忍不住问:“你说,他会不会……”
“他不会。”华云龙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天枢密探的字典里,就没有‘屈服’这两个字。他现在受的苦,以后我们会让那些欧洲人加倍偿还。”
两人转身消失在磨坊的阴影里,只留下满地的鸽毛和那根被遗弃的、仿制的消音管——那是故意留下的,用来让皇家密探局以为他们的技术已经被破解。
夜风吹过磨坊的风车,发出“吱呀”的响声,像是在为这场刚刚开始的谍报战争,奏响序曲。而在遥远的东方,朱元璋收到密信时,正站在地图前,手指在好望角的位置轻轻一点,对身边的康茂才说:“告诉丁德兴,把新做的‘烟花’准备好,该给欧盟的朋友们,放一场热闹的烟火了。”
康茂才躬身应是,心里却清楚,陛下口中的“烟花”,指的是天枢密探最新研制的定时炸药,威力足以炸沉一艘主力战舰。这场由协议开始的联合,注定要在爆炸声中,走向破裂的终点。
“诸位,”查理一世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过去半年,我们损失了七位首相级政要、十二座军火库,还有三艘主力战舰在港口里莫名其妙地沉没。而那些‘东方间谍’,至今连影子都没抓到。”他猛地一拍桌子,银质烛台跳起来,烛油溅在地图上,在北美殖民地的位置晕开一小片油渍,“再这样下去,不用明朝出兵,我们自己就要先垮了。”
路易十四端起面前的葡萄酒,却没有喝,只是让酒液在杯中轻轻晃动。他穿着件绣满鸢尾花的紫绒长袍,袖口的蕾丝花边随着动作微微颤动:“查理陛下说得对,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上个月,我的鸢尾骑士团在云南损失了五名精英,他们传回的最后消息说,明朝的间谍网络已经蔓延到了印度。我们必须联合起来,就像当年对抗蒙古人那样。”
腓力四世是个身材矮胖的男人,脖子上挂着串沉重的金链,说话时总带着点喘息:“联合?怎么联合?英国的皇家密探局和法国的鸢尾骑士团,现在见面就像猫和狗一样。上个月在里斯本,你们的人还抢了我们截获的明朝密信。”
“那是因为你们的人根本看不懂密信上的符号!”法国鸢尾骑士团团长德·拉·瓦莱特猛地站起来,他的剑柄撞在桌子上,发出“当”的一声脆响,“那是用《孙子兵法》的章节编码的,除了我们骑士团的汉学专家,谁能破解?”
“够了!”查理一世厉声喝止,他从宝座上站起来,走到长桌尽头,展开一卷羊皮纸,“我已经草拟了一份协议,名为《跨洋谍报联合协议》。简单来说,就是三点:第一,共享所有关于明朝的情报,包括间谍名单、密信密码、军事部署;第二,组建一支跨国别动队,由各国最顶尖的间谍组成,专门追踪天枢密探;第三,定期交换明朝的动向报告,每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一次秘密会议。”
议事厅内一片低语,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普鲁士陆军元帅冯·布伦瑞克捻着自己的八字胡,瓮声瓮气地说:“共享情报可以,但别动队的指挥权归谁?总不能让英国人说了算吧?”
“自然是轮流指挥。”路易十四放下酒杯,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第一个月由法国指挥,第二个月由英国,第三个月由西班牙。这样最公平。”
腓力四世立刻摇头,金链随着他的动作叮当作响:“不行,我们西班牙在大西洋有最多的殖民地,别动队应该优先保护我们的航线。我认为指挥权该由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来掌握。”
“殖民地多不代表谍报能力强。”查理一世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份文件扔在桌上,“这是我们皇家密探局截获的明朝水师调动情报,精确到了每艘船的出发时间和航线。你们谁能拿出这样的情报?”
文件很快在众人手中传阅,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德·拉·瓦莱特看完后,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强撑着说:“这不算什么,我们骑士团已经破解了天枢密探的三种接头暗号。比如在酒馆里,如果有人把酒杯倒着放,再用手指敲三下桌面,就是在等待接头。”
“这我们早就知道了。”英国皇家密探局局长托马斯·温特沃斯慢悠悠地说,他的声音像毒蛇吐信,“我们还知道,他们用茶叶的种类传递紧急程度——碧螺春代表常规情报,龙井代表紧急,普洱则意味着‘行动失败,立刻撤离’。”
腓力四世看得眼热,忍不住问:“那你们知道他们的武器改良情况吗?上个月我们的私掠船在加勒比海遇袭,对方的燧发枪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却能在三百步外打穿甲板。”
“那是加装了消音管。”冯·布伦瑞克突然开口,他从靴子里掏出根细长的钢管,管壁上布满细小的孔洞,“我们的工兵仿制了一个,原理是让火药燃气在管内多次反射,降低声音。但材质不过关,用三次就会炸膛。如果能拿到明朝的原版……”
“所以才需要联合。”查理一世适时地打断他,将羊皮纸推到长桌中央,“签字吧。从今天起,任何国家截获的情报、俘获的武器、破解的暗号,都要共享。谁要是藏私,就别怪其他人联合起来对付他。”
路易十四第一个拿起羽毛笔,在羊皮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的签名花哨而张扬,像朵盛开的鸢尾花。“我补充一点,”他放下笔说,“协议里应该加上,各国要在自己的殖民地建立谍报站,尤其是在印度、非洲和南美,形成一张包围网,让天枢密探无处可藏。”
“还要加上训练标准。”托马斯·温特沃斯接着说,“我们皇家密探局已经编写了《反东方间谍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天枢密探的伪装习惯、格斗技巧、逃脱方式。可以翻译成各国语言,供别动队训练使用。”
腓力四世也签了字,金链上的吊坠碰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们西班牙的船队遍布四大洋,可以负责情报运输。用密封的陶罐藏在货舱底部,比信鸽可靠得多。”
冯·布伦瑞克最后一个签字,他的笔迹刚硬如刀刻:“普鲁士的军工厂可以负责仿制明朝武器,只要能拿到足够的样本。另外,我建议别动队配备我们新研制的‘追踪犬’——这种狗经过特殊训练,能嗅出明朝人身上特有的艾草味。”
协议签完后,查理一世让人将羊皮纸仔细收好,然后拍了拍手,两名侍卫推着一个盖着黑布的铁笼走进来。笼子里传来低沉的呜咽声,像是某种野兽被激怒了。
“诸位,”查理一世掀开黑布,笼子里赫然是一个穿着明朝服饰的男人,他的双手被铁链锁着,脸上布满血污,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这是三天前在牛津大学抓获的天枢密探,他伪装成教书先生,已经潜伏了五年。我们用尽了办法,他什么都不肯说。”
路易十四凑近笼子,用手杖挑起男人的下巴,仔细打量着:“眼神不错,有我们骑士团精英的风范。可惜站错了队。”
男人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你们以为联合起来就能赢吗?大明的疆土从西伯利亚延伸到澳大利亚,船队比你们的加起来还多。就算你们能挡住一时,也挡不住一世。”
托马斯·温特沃斯脸色一沉,从腰间抽出短鞭,狠狠抽在笼子上:“闭嘴!”
鞭子抽在铁栏上,发出刺耳的响声。男人却笑了,笑声在议事厅里回荡:“我猜,你们的协议里肯定没说,该怎么应对大明的反扑。等着吧,不出一个月,你们的谍报站就会被端掉,别动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就像现在的你们一样……”
查理一世猛地挥手,侍卫立刻用布堵住了他的嘴。“把他带下去,”国王的声音冰冷,“让他尝尝‘铁娘子’的滋味,我就不信撬不开他的嘴。”
笼子被推走后,议事厅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路易十四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在紫绒长袍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看来,我们得加快别动队的组建速度了。我推荐德·拉·瓦莱特担任首任指挥官,他在北非和土耳其人打过交道,对付东方人应该也有经验。”
“我推荐托马斯局长。”查理一世毫不退让,“他最了解天枢密探的套路,上个月在爱丁堡,就是他识破了一个伪装成神父的密探。”
腓力四世左右看了看,突然笑了:“不如让年轻人试试?我的侄子费尔南多,刚从墨西哥殖民地回来,他在那里抓过玛雅人的祭司,擅长破解暗号。”
冯·布伦瑞克重重地哼了一声:“我觉得应该由军人指挥,间谍把戏太花哨,关键时刻还是要看执行力。”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托马斯·温特沃斯突然站起来,走到窗边,指着外面漆黑的夜空说:“看,那是什么?”
众人纷纷涌到窗边,只见远处的伦敦塔方向,升起一朵绿色的信号弹,在夜空中格外醒目。那是皇家密探局的紧急信号,意味着有重要情报送达。
很快,一名密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举着个密封的铜管:“局长,刚刚截获的,从荷兰鹿特丹发往巴黎的密信,用的是天枢密探的密码!”
托马斯·温特沃斯立刻打开铜管,抽出里面的纸条,只见上面画着几幅简单的图案:一艘船、一把剑、一个沙漏、还有一朵花。他皱着眉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船代表运输船队,剑代表袭击,沙漏是时间,三天后!这朵是郁金香,荷兰的国花,说明目标是荷兰的船队!”
“三天后?”路易十四脸色大变,“荷兰船队明天就要从鹿特丹出发,运送新式火炮到印度!”
“看来我们的联合已经见效了。”查理一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要是在以前,这情报至少要两天后才能传到法国。托马斯,立刻给荷兰方面发报,让他们推迟出发,同时加强戒备,设下陷阱等着天枢密探上钩。”
“还要通知别动队的候选人们,”路易十四补充道,“让他们明天一早就到布鲁塞尔集合,这将是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活捉袭击船队的天枢密探,给那些东方人一个下马威!”
腓力四世兴奋地搓着手,金链叮当作响:“太好了!我这就下令,让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舰队向荷兰靠拢,形成夹击之势。就算天枢密探能躲过荷兰人的陷阱,也跑不过我们的舰队。”
冯·布伦瑞克则冷静得多,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在鹿特丹到印度的航线上画了个圈:“我建议在好望角加派巡逻队,那里是必经之路,地势险要,最适合伏击。另外,让工兵带足炸药,一旦发现天枢密探的踪迹,直接炸沉他们的船,不留活口。”
托马斯·温特沃斯摇摇头:“不行,必须留活口。我们需要从他们嘴里知道更多关于天枢密探的秘密。比如他们的训练基地在哪里,指挥体系是怎样的,还有那些改良武器是怎么制造的。”
查理一世拍板道:“就按托马斯说的做,留活口。但也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冯·布伦瑞克元帅,你负责好望角的布防,用你说的追踪犬,确保他们插翅难飞。”
议事厅内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刚才的争论烟消云散,每个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计划的细节。烛火在他们脸上跳跃,映出一张张志在必得的面孔。只有墙角的座钟,在不紧不慢地走着,滴答声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交锋,倒数着时间。
与此同时,伦敦郊外的一座废弃磨坊里,华云龙正借着月光,将一份密信塞进空心的竹竿里。密信上用朱砂写着几行字:“欧盟签署谍报联合协议,组建跨国别动队,首战目标荷兰船队,地点好望角。速告国内,加强护航,另派精锐,伺机反制。”
他身后,耿炳文正用消音枪瞄准远处的信鸽笼,那是皇家密探局用来传递消息的信鸽。“啪”的一声轻响,信鸽笼的锁被打坏,十几只信鸽受惊飞起,在夜空中盘旋。
“走了。”华云龙将竹竿绑在一只信鸽的腿上,那信鸽羽毛灰白,是从明朝带来的品种,与欧洲的信鸽截然不同。“让他们以为信鸽都被惊飞了,这份情报就能安全送到。”
耿炳文收起枪,消音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你说,他们的联合能成吗?”
华云龙望着白金汉宫的方向,那里依旧灯火通明。“暂时能。”他笑着说,“但你忘了洪武爷说的话?‘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万事难’。这些欧洲国家各怀鬼胎,用不了多久就会互相猜忌。我们要做的,就是轻轻推一把。”
他放飞信鸽,灰白的身影很快融入夜色。耿炳文突然想起那个被关在伦敦塔的同伴,忍不住问:“你说,他会不会……”
“他不会。”华云龙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天枢密探的字典里,就没有‘屈服’这两个字。他现在受的苦,以后我们会让那些欧洲人加倍偿还。”
两人转身消失在磨坊的阴影里,只留下满地的鸽毛和那根被遗弃的、仿制的消音管——那是故意留下的,用来让皇家密探局以为他们的技术已经被破解。
夜风吹过磨坊的风车,发出“吱呀”的响声,像是在为这场刚刚开始的谍报战争,奏响序曲。而在遥远的东方,朱元璋收到密信时,正站在地图前,手指在好望角的位置轻轻一点,对身边的康茂才说:“告诉丁德兴,把新做的‘烟花’准备好,该给欧盟的朋友们,放一场热闹的烟火了。”
康茂才躬身应是,心里却清楚,陛下口中的“烟花”,指的是天枢密探最新研制的定时炸药,威力足以炸沉一艘主力战舰。这场由协议开始的联合,注定要在爆炸声中,走向破裂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