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欧盟袭扰北美,朱标迎敌-《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

  纽约港的晨雾还没散尽,朱标站在“新顺号”旗舰的甲板上,望着远处海面上若隐若现的帆影。那些帆影挂着米字旗,在雾中像一群蛰伏的海鸟,却带着能撕裂平静的利爪。他身后的“北美新军”已经列阵完毕,士兵们手里的火铳在晨光里泛着冷光,甲胄上还沾着昨夜操练的汗渍。

  “殿下,英国舰队来了七艘,三艘是主力舰,装了二十四磅炮。”副将康茂才捧着海图,手指点在港口东侧的浅滩,“他们要是想进港,必经这里,咱们可以在水下布铁索。”

  朱标没回头,只是从腰间解下父亲朱元璋赐的玉佩,那玉佩上刻着“拓土安边”四个字,边角已经被他摩挲得发亮。“铁索能拦得住一时,拦不住一世。”他把玉佩重新系好,“英国佬敢来,打的就是咱们内乱的主意——朱亮祖在台湾称帝,朝廷忙着削藩,他们觉得北美是块没人管的肥肉。”

  “那咱们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康茂才按在刀柄上的手紧了紧,“末将带三百火铳手去岸上的堡垒,等他们进港就轰!”

  朱标摇头:“不行。岸上堡垒的火炮射程不够,他们要是在港外抛锚,用舰炮轰城,咱们只能被动挨打。”他指着海图上的一处礁石区,“让‘惊涛号’‘破浪号’从这里绕过去,假装要断他们的后路,引他们进浅滩。主力舰在港内列阵,等他们进来就关门打狗。”

  康茂才看着礁石区的水流标记,眉头紧锁:“那里水流太急,礁石又多,咱们的船吃水深,怕是……”

  “怕什么?”朱标突然提高声调,声音在晨雾里传出很远,“当年父皇打陈友谅,鄱阳湖的水比这急十倍!咱们是大明的军队,不是只会守着堡垒的缩头乌龟!”

  士兵们的呼喊声顺着风传过来:“愿随殿下死战!”“杀尽英夷!”

  朱标转身,看着这些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士兵,他们中有一半是北美出生的移民后代,连汉语都说不流利,却在甲胄里藏着母亲绣的平安符——那符上绣的是汉字的“福”。“告诉弟兄们,”他朗声道,“英国佬想占咱们的地,抢咱们的粮,还想让他们的国王来管咱们!答应吗?”

  “不答应!”吼声震得雾都散了些。

  “好!”朱标拔出腰间的长刀,指向雾中的帆影,“那就让他们尝尝大明的厉害!传我将令,‘惊涛号’‘破浪号’即刻出发,按计划诱敌;其余各舰升帆,在港内列‘雁形阵’,火炮装填实心弹,听我号令开火!”

  号角声在港口响起,战船的帆布依次升起,像一片突然展开的羽翼。朱标站在船舷边,看着康茂才登上小艇,向岸上的堡垒划去——那里还有五百名弓箭手,负责在英军登岸时袭扰。

  雾渐渐淡了,英国舰队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旗舰“伦敦号”的桅杆上飘着将旗,一个高鼻梁的军官正举着望远镜观察港内,他身后的水兵忙着调整炮口,铜制的炮身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殿下,英国人好像识破了咱们的计谋,他们在减速!”了望手在桅杆上大喊。

  朱标拿起望远镜,果然看到英国舰队在港外徘徊,三艘主力舰正调整航向,似乎想绕开浅滩。“康茂才!”他对着岸上喊,“放信号弹,让堡垒开炮!”

  红色的信号弹在雾中炸开,岸上的火炮立刻轰鸣起来。实心弹掠过海面,在“伦敦号”旁边溅起巨大的水花。英国舰队立刻还击,二十四磅炮的炮弹呼啸着砸向堡垒,石屑和木屑漫天飞舞。

  “就是现在!”朱标猛地挥刀,“‘惊涛号’‘破浪号’加速,逼他们转向浅滩!主力舰跟我冲!”

  两艘快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港口,直扑英国舰队的侧后方。英国指挥官显然慌了,急忙下令转向,想避开夹击。可刚一转向,“伦敦号”的船底就传来一声巨响——它撞上了浅滩的暗礁。

  “打中了!”港内爆发出欢呼。

  朱标握紧刀柄,眼睛死死盯着倾斜的“伦敦号”:“左舷火炮,瞄准‘伦敦号’的主桅杆!开火!”

  “新顺号”的八门火炮同时轰鸣,实心弹带着风声掠过海面,正中“伦敦号”的桅杆。巨大的桅杆轰然倒塌,砸在甲板上,溅起一片血花。英国水兵惊慌失措地乱跑,有的甚至跳进海里。

  “右舷火炮,瞄准第二艘!”朱标继续下令,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他想起父亲说过,战场上千钧一发,胜负只在一念之间。当年父亲在鄱阳湖,就是这样抓住陈友谅的破绽,一战定乾坤。

  就在这时,了望手突然大喊:“殿下小心!第三艘英舰绕过来了!”

  朱标转头,只见一艘英国战船正从侧面袭来,炮口已经对准了“新顺号”的船尾。他刚要下令转向,炮弹就呼啸而至,船尾的甲板被炸得粉碎,几名水兵惨叫着坠入海中。

  “稳住!”朱标扶住摇晃的船舷,“调整航向,跟它对轰!”

  “新顺号”艰难地转向,火炮重新装填。英国战船趁机逼近,水兵们举着火枪向甲板上射击,子弹嗖嗖地从朱标耳边飞过。一名亲兵扑过来,用身体挡住了一颗子弹,鲜血瞬间染红了朱标的战袍。

  “杀!”朱标怒吼着拔刀,带领水兵冲向船头,准备跳帮作战。就在这时,岸上的弓箭突然密集地射来,英国战船的甲板上顿时一片混乱——康茂才带着弓箭手杀到了港口边缘,正对着英舰射箭。

  “好机会!”朱标大喊,“火炮装填链弹,打断它的桅杆!”

  链弹呼啸而出,像一条在空中飞舞的铁鞭,精准地缠住了英国战船的桅杆。桅杆应声而断,战船顿时失去了控制,直直地撞向旁边的“伦敦号”。

  两声巨响过后,两艘英舰撞在一起,燃起了熊熊大火。港内的明军战船趁机猛攻,剩下的四艘英国战船见势不妙,掉头就跑。朱标哪里肯放,下令全速追击。

  “殿下,穷寇莫追!”康茂才从岸上赶来,浑身是灰,“浅滩危险,而且咱们的弹药不多了。”

  朱标望着远去的英国战船,咬了咬牙:“鸣金收兵。”他转身看着燃烧的英舰,又看了看甲板上的尸体,突然对康茂才说,“清点伤亡,厚葬战死的弟兄。告诉他们的家人,朝廷不会忘了他们。”

  “是。”康茂才顿了顿,“殿下,要不要给陛下写奏报?”

  “写。”朱标捡起一块被炮弹炸碎的船板,上面还留着“大明”两个字,“告诉父皇,北美新军没给大明丢脸,击沉英舰三艘,击退其余四艘。但也要说清楚,咱们损失了两艘快船,伤亡三百弟兄,弹药消耗过半。”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还要告诉父皇,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背后是整个欧盟,咱们需要支援。”

  夕阳西下时,港口终于平静下来。朱标站在堡垒的废墟上,看着士兵们清理战场,有的在打捞尸体,有的在修补战船,还有的在加固栅栏。一个北美移民的孩子捧着一束野花,放在战死的明军士兵墓前,用生硬的汉语说:“谢谢你们,保护我们的家。”

  朱标眼眶一热,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这是我们该做的。”他想起父亲当年派他来北美时说的话:“拓土不是为了抢地盘,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现在看来,父亲说得对,这些移民把这里当成了家,他们就是大明的百姓,就得用生命去守护。

  康茂才拿着奏报走过来,上面已经写好了伤亡清单和战况。朱标接过,在末尾添了一句:“儿臣朱标,愿死守北美,寸土不让。”

  夜幕降临时,信鸽带着奏报飞向东方。朱标站在船舷边,望着满天繁星,仿佛看到了父亲的眼睛。他知道,这场仗只是开始,欧盟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朱亮祖还在台湾虎视眈眈,北美这片土地,注定不会平静。

  但他不怕。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的藩王,身后是成千上万盼着安稳日子的百姓。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会像父亲教的那样,拿起刀,守住这片用血汗换来的疆土。

  “殿下,英国舰队撤退时,好像往南去了。”康茂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朱标转过身,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往南?那是去佛罗里达,那里有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英国人想联合他们?”他冷笑一声,“传我将令,连夜修补战船,明日一早,咱们去佛罗里达看看——既然要打,就不能让他们联起手来。”

  号角声再次响起,港口的灯火次第亮起,像一片不灭的星辰。朱标知道,明天又是一场硬仗,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是朱标,大明的北美藩王,他的使命,就是让米字旗和十字旗,永远不敢再染指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