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太行会战·智取大同-《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

  绍武九年(1654年)2月,宁武关的烽烟尚未散尽,殷南昭已站在残破的关墙上

  远眺北方

  寒风中夹杂着硝烟和血腥气,他却恍若未觉,目光如炬。

  游参军,

  殷南昭突然开口

  你说多尼全军覆没的消息,能瞒多久?

  游北辰略一沉吟:

  宁武关守军尽殁,消息传出至少需要三日。若是清廷在周边的哨探发现异常,最快两日。

  殷南昭唇角微扬:

  足够了

  传令:挑选两千精兵,换镶白旗衣甲,打多尼旗号

  命索伦降将能勒吉率本部千余人马为前锋,即刻北上。

  游北辰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称奇

  这位平日里看似文雅的都督,用兵之奇之险,实在令人叹服。

  当日下午,一支打着镶白旗号的从宁武关北上

  降兵们则走在前

  这些生长于白山黑水间的汉子本就与满洲八旗服饰相似

  此时打起镶白旗号,俨然就是一支溃退的八旗兵马。

  殷南昭特意吩咐:

  行军时不必整齐,可故作溃败之状

  遇到清军哨探,就说是宁武大捷后遭明军残部追击。

  果然,行不出三十里,就遇到一队清军哨骑

  降兵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喊道:

  宁武大捷!但明军残部追击甚急,快回大同报信!

  哨骑见是镶白旗兵马,又见人人带伤,旗帜残破,不疑有诈,急忙往大同报信去了。

  2月17日,部队行至朔州城下

  城墙上的守军早已得到宁武大捷的消息,见镶白旗号到来,连忙通报守将。

  朔州守将阿尔苏是个谨慎的老将,他站在城头上仔细打量着城下的军队:

  城下是何人部属?

  降兵们按照计划回道:

  我等是多尼贝子麾下!贝子爷在宁武关大破明军,命我等先行北上大同报捷!

  阿尔苏眯起眼睛:可有贝子手令?

  能勒吉取出多尼的印信文书,命人用吊篮送上城去

  阿尔苏查验印信无误,但仍不放心:贝子爷何在?

  贝子爷亲自断后,追击明军残部,不日即到!

  降兵们对答如流。

  阿尔苏沉吟片刻,突然问道:

  多尼贝子的坐骑是什么颜色?

  这个问题出乎意料,降兵们一时语塞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殷南昭突然用满语高声喝道:阿尔苏!贝子爷的坐骑也是你能打听的?

  这一声呵斥纯正地道,带着满洲贵族特有的傲慢

  阿尔苏顿时慌了神,连声道:卑职不敢!卑职不敢!连忙下令打开城门。

  就在城门洞开的刹那,变故陡生!

  能勒吉突然大喝一声,索伦兵瞬间暴起,砍翻守门清兵

  殷南昭长剑出鞘,明军精锐如潮水般涌入门洞!

  大明王师至此!降者不杀!

  阿尔苏目瞪口呆,待要反抗,已被能勒吉一箭射中肩头,当场被擒

  朔州守军群龙无首,纷纷弃械投降。

  殷南昭入城后立即封锁消息,将所有清军俘虏关押,派出明军士兵把守四门,许进不许出

  他特意吩咐:

  清军传递文书的驿道不可中断,若有往大同的文书,一律放行。

  2月20日,部队抵达山阴

  这一次,殷南昭让降兵声称宁武大捷,斩明将殷南昭

  山阴守将听闻,欣喜若狂,毫无防备地打开城门,结果再遭明军突袭。

  连下两城后,殷南昭在军中挑选数十名精通满语的士兵,组成先锋诈城队

  日夜兼程赶往大同

  临行前,殷南昭特意嘱咐:

  若大同守将起疑,可说多尼贝子缴获明军火器无数,需要大同派人接应。

  与此同时,山陕总督府内,清廷山陕总督瓦克达正在宴请宾客

  多尼南征时,从他这里调走了大量兵马,如今城中守军不足三千。

  贝子爷南下已有月余,不知战况如何了。

  瓦克达举杯对山西巡抚巴哈纳说道。

  幕僚笑道:

  贝子爷亲率数万精锐,剿灭区区明军残部,岂在话下?想必捷报就在路上了。

  正说话间,忽有亲兵来报:

  大人,城外来了支兵马,打镶白旗号,声称是多尼贝子派来的信使!

  瓦克达大喜:快请!

  来的正是其中一员降兵,名唤叶赫那拉·马也台尼,由于干事卖力,被提拔为降兵头领,成为一名满奸

  他风尘仆仆,铠甲上还带着斑驳血迹,一进大堂就单膝跪地:

  禀总兵大人!贝子爷宁武大捷,斩明将殷南昭,缴获火器无数

  现已班师回朝,先锋距大同已不足五十里!特命末将先行报讯!

  瓦克达不疑有诈,但还是谨慎地问道:

  贝子爷可好?

  马也台按照殷南昭的嘱咐答道:

  贝子爷安然无恙,只是缴获的火器辎重太多,行军缓慢,特命末将请总兵大人派兵接应。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瓦克达最后的疑虑也打消了

  他当即应允,召集大同城内所有文武官员,大开城门,列队相迎。

  黄昏时分,远处烟尘滚滚,一支打着镶白旗号的大军迤逦而来

  瓦克达率众跪在道旁,高呼:恭迎贝子爷凯旋!

  队伍渐行渐近,突然加速前冲!

  为首的多尼贝子一把扯下头上的缨盔,露出一张冷峻的面容——正是殷南昭!

  大明殷南昭在此!瓦克达还不速降!

  瓦克达目瞪口呆,待要反抗,已被马也台从背后一刀架在脖子上

  身后以巡抚巴哈纳为首文武官员纷纷被制住,城门口的清军还未反应过来

  就被蜂拥而入的明军缴了械。

  殷南昭纵马入城,高声喝道:

  大同已复!降者不杀!

  城中守军群龙无首,又见主帅被擒,大都放弃抵抗

  而山西巡抚巴哈纳、大同总兵佟养甲思前想后之下,也决定投降

  是夜,殷南昭站在大同城头上,远望京师方向

  游北辰上前禀报:

  都督,已肃清残敌,缴获粮草军械不计其数。巴哈纳等降官如何处置?

  殷南昭淡淡道:

  愿意归降的留下,顽固不化的押送太原,奏请监国,派遣兵丁,镇守大同!

  寒风吹动殷南昭的战袍,猎猎作响

  北方的天空下,大明王师的兵锋直指幽燕

  这场精心设计的诈城奇袭,不仅夺回了九边重镇大同

  更在清廷腹地插下了一柄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