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立“天后”的轩然大波,在司马锐的铁腕和慕容雪的沉稳应对下,暂时被压制下去。然而,朝野上下的暗流却愈发汹涌。反对者虽不敢明面抗旨,但冷眼旁观、阳奉阴违者大有人在,都在等着看这位出身鲜卑、骤登“天后”之位的慕容雪,如何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上立足。
次日清晨,太极殿常朝。当慕容雪身着庄重朝服,与司马锐并肩步入大殿,再次于御阶之侧的风座上落座时,殿内百官的神色比昨日更加复杂。有惊愕,有鄙夷,有担忧,也有少数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
司马锐面色如常,直接开始处理政务。先是兵部奏报边境军情,言及并州以北的匈奴部落时有小股骑兵扰边,虽未成大患,但需增派斥候,加强戒备。
司马锐听完,并未立刻决断,而是侧首看向慕容雪,声音平和地问道:“天后对此事有何看法?”
这一问,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兵事乃国之大事,向来是男人的领域,更是皇帝乾纲独断之事。陛下竟首先询问天后的意见?这是要给她立威,还是真要她参与机要?
慕容雪感受到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自己身上,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昨夜,她与司马锐仔细商议过可能议及的政事,其中就包括边患。她整理思绪,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诸位大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并州边患,扰我百姓,确需警惕。然,臣妾以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匈奴诸部,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亦有纷争。我朝或可遣使密往,探其虚实,对其中恭顺者施以恩赏,加以笼络;对桀骜不驯者,则示以兵威,加以震慑。同时,严令边将,加强巡逻,固守关隘,但不可轻易启衅。如此,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省却刀兵之费,亦免边民流离之苦。”
她并未直接谈论具体的兵力部署,而是从大局出发,提出了“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的策略,既符合兵法要义,又带有女性特有的缜密与怀柔,更暗合了当前国库不丰、不宜大动干戈的现状。
她的话音落下,殿内出现片刻寂静。一些原本准备看笑话的官员露出了讶异之色。这番见解,虽非石破天惊,但条理清晰,思虑周全,绝非寻常深宫妇人所能言。
司马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天后所言,深合朕意。兵部,就依此议,拟定详细方略呈上。”
“臣遵旨。”兵部尚书出列领命,神色间少了几分轻视。
接着,户部呈上奏报,言及去年各地赋税征收情况,以及今春青黄不接之时,恐有州县需朝廷赈济。
司马锐依旧先问慕容雪:“天后以为,当如何应对?”
慕容雪早已做过功课,从容应答:“陛下,赋税乃国之根本,当严查地方,防止中饱私囊,确保税粮入库。至于赈济,臣妾以为,当分轻重缓急。受灾严重之地,当立即开仓放粮,派遣得力官员督办,务求实惠及民,防止胥吏克扣。对于仅是青黄不接之地,或可令地方官府劝导富户平粜,或由朝廷贷予粮种,待秋收后偿还。此外,宫中用度,臣妾已下令再次裁减,节省之资,可部分充入赈济款项,以表天家与民共度时艰之心。”
她不仅提出了具体的赈济措施,更主动提出削减宫中用度,身体力行,这无疑是对之前那些指责她“耗费国帑”的言论最有力的回应。
司马锐满意地颔首:“准奏。户部、工部即刻会同办理。宫中用度裁减之事,由天后全权负责。”
接连两事,慕容雪的回答都显得有理有据,务实稳妥,让一些中立派的官员开始暗暗点头。这位天后,似乎并非仅凭美貌和帝宠上位,确有其见识和手腕。
然而,考验并未结束。廷尉呈上一桩棘手的案件:一位颇有清名的御史,弹劾某位宗室亲王纵容家奴强占民田、逼死人命。证据似乎确凿,但这位亲王辈分高,在宗室中颇有影响力,且与几位重臣关系密切。
此事关系宗亲,处理起来颇为敏感。司马锐眉头微蹙,再次将目光投向慕容雪:“天后如何看待此事?”
这一次,众人的目光更加锐利。这已不仅是政务,更涉及皇室颜面、宗亲关系,是真正的烫手山芋。慕容雪会如何应对?是秉公处理,得罪宗室?还是徇私袒护,自毁贤名?
慕容雪沉默片刻,她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考验。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百官,最后落在司马锐脸上,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陛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案既然证据确凿,自当按律查办。然,宗室乃陛下臂膀,国家屏藩,亦不可轻辱。臣妾以为,当由陛下钦点刚正不阿之大员,会同宗正府,彻底查明此案。若亲王果真涉案,则依律论处,以正国法,以安民心;若其中有诬告或误会之处,亦当还亲王清白,严惩诬告之人。总之,务求公正严明,既不使宗亲寒心,亦不使百姓失望,方能彰显陛下执法如山、天下为公之圣德。”
她这番回答,滴水不漏。既坚持了法治原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顾及了宗室体面,提出由皇帝亲信和宗正府联合审理,确保程序公正。最后将落脚点归于彰显皇帝圣德,更是恰到好处。
话音一落,连一些原本对她抱有敌意的老臣,也不禁微微动容。此女心思之缜密,处事之老练,远超他们想象!
司马锐抚掌道:“善!就依天后所言。此事由廷尉会同宗正府彻查,务必水落石出,公正处置!”
“臣遵旨!”廷尉和宗正卿出列领命。
接下来的朝会,司马锐又就科举选士、水利工程等事询问慕容雪的意见。慕容雪或引经据典,或结合民情,所言皆能切中要害,虽不似积年老吏般精通具体事务,但其视野开阔,思路清晰,且每每能站在百姓角度考虑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当退朝的钟声响起时,百官山呼万岁、千岁之后,再看向御阶上那位端庄沉静的天后时,目光已然不同。少了最初的惊愕与轻视,多了几分审视、忌惮,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退朝后,回到昭阳殿,慕容雪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已被冷汗浸湿。这第一次正式临朝听政,虽只是应答,却如同打了一场硬仗。
司马锐屏退左右,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激赏:“雪儿,今日你做得极好!远超朕之预期!有你在身边,朕心甚安。”
慕容雪靠在他怀中,轻声道:“臣妾只是尽力而为,只怕有负陛下厚望。”
“你做得很好。”司马锐肯定道,“今日之后,那些迂腐之辈,当知朕立你为天后,绝非一时冲动。假以时日,你定能成为朕真正的臂膀。”
慕容雪抬起头,望着司马锐充满信任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强大的力量。她知道,这条路充满荆棘,但为了这份信任,为了这江山社稷,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她必将坚定地走下去。
二圣临朝的时代,就在这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朝会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而慕容雪,这位西晋历史上第一位走上朝堂的天后,她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圣同朝·初理朝政 完)
次日清晨,太极殿常朝。当慕容雪身着庄重朝服,与司马锐并肩步入大殿,再次于御阶之侧的风座上落座时,殿内百官的神色比昨日更加复杂。有惊愕,有鄙夷,有担忧,也有少数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
司马锐面色如常,直接开始处理政务。先是兵部奏报边境军情,言及并州以北的匈奴部落时有小股骑兵扰边,虽未成大患,但需增派斥候,加强戒备。
司马锐听完,并未立刻决断,而是侧首看向慕容雪,声音平和地问道:“天后对此事有何看法?”
这一问,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兵事乃国之大事,向来是男人的领域,更是皇帝乾纲独断之事。陛下竟首先询问天后的意见?这是要给她立威,还是真要她参与机要?
慕容雪感受到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自己身上,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昨夜,她与司马锐仔细商议过可能议及的政事,其中就包括边患。她整理思绪,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诸位大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并州边患,扰我百姓,确需警惕。然,臣妾以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匈奴诸部,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亦有纷争。我朝或可遣使密往,探其虚实,对其中恭顺者施以恩赏,加以笼络;对桀骜不驯者,则示以兵威,加以震慑。同时,严令边将,加强巡逻,固守关隘,但不可轻易启衅。如此,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省却刀兵之费,亦免边民流离之苦。”
她并未直接谈论具体的兵力部署,而是从大局出发,提出了“恩威并施”、“分化瓦解”的策略,既符合兵法要义,又带有女性特有的缜密与怀柔,更暗合了当前国库不丰、不宜大动干戈的现状。
她的话音落下,殿内出现片刻寂静。一些原本准备看笑话的官员露出了讶异之色。这番见解,虽非石破天惊,但条理清晰,思虑周全,绝非寻常深宫妇人所能言。
司马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天后所言,深合朕意。兵部,就依此议,拟定详细方略呈上。”
“臣遵旨。”兵部尚书出列领命,神色间少了几分轻视。
接着,户部呈上奏报,言及去年各地赋税征收情况,以及今春青黄不接之时,恐有州县需朝廷赈济。
司马锐依旧先问慕容雪:“天后以为,当如何应对?”
慕容雪早已做过功课,从容应答:“陛下,赋税乃国之根本,当严查地方,防止中饱私囊,确保税粮入库。至于赈济,臣妾以为,当分轻重缓急。受灾严重之地,当立即开仓放粮,派遣得力官员督办,务求实惠及民,防止胥吏克扣。对于仅是青黄不接之地,或可令地方官府劝导富户平粜,或由朝廷贷予粮种,待秋收后偿还。此外,宫中用度,臣妾已下令再次裁减,节省之资,可部分充入赈济款项,以表天家与民共度时艰之心。”
她不仅提出了具体的赈济措施,更主动提出削减宫中用度,身体力行,这无疑是对之前那些指责她“耗费国帑”的言论最有力的回应。
司马锐满意地颔首:“准奏。户部、工部即刻会同办理。宫中用度裁减之事,由天后全权负责。”
接连两事,慕容雪的回答都显得有理有据,务实稳妥,让一些中立派的官员开始暗暗点头。这位天后,似乎并非仅凭美貌和帝宠上位,确有其见识和手腕。
然而,考验并未结束。廷尉呈上一桩棘手的案件:一位颇有清名的御史,弹劾某位宗室亲王纵容家奴强占民田、逼死人命。证据似乎确凿,但这位亲王辈分高,在宗室中颇有影响力,且与几位重臣关系密切。
此事关系宗亲,处理起来颇为敏感。司马锐眉头微蹙,再次将目光投向慕容雪:“天后如何看待此事?”
这一次,众人的目光更加锐利。这已不仅是政务,更涉及皇室颜面、宗亲关系,是真正的烫手山芋。慕容雪会如何应对?是秉公处理,得罪宗室?还是徇私袒护,自毁贤名?
慕容雪沉默片刻,她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考验。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百官,最后落在司马锐脸上,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陛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案既然证据确凿,自当按律查办。然,宗室乃陛下臂膀,国家屏藩,亦不可轻辱。臣妾以为,当由陛下钦点刚正不阿之大员,会同宗正府,彻底查明此案。若亲王果真涉案,则依律论处,以正国法,以安民心;若其中有诬告或误会之处,亦当还亲王清白,严惩诬告之人。总之,务求公正严明,既不使宗亲寒心,亦不使百姓失望,方能彰显陛下执法如山、天下为公之圣德。”
她这番回答,滴水不漏。既坚持了法治原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顾及了宗室体面,提出由皇帝亲信和宗正府联合审理,确保程序公正。最后将落脚点归于彰显皇帝圣德,更是恰到好处。
话音一落,连一些原本对她抱有敌意的老臣,也不禁微微动容。此女心思之缜密,处事之老练,远超他们想象!
司马锐抚掌道:“善!就依天后所言。此事由廷尉会同宗正府彻查,务必水落石出,公正处置!”
“臣遵旨!”廷尉和宗正卿出列领命。
接下来的朝会,司马锐又就科举选士、水利工程等事询问慕容雪的意见。慕容雪或引经据典,或结合民情,所言皆能切中要害,虽不似积年老吏般精通具体事务,但其视野开阔,思路清晰,且每每能站在百姓角度考虑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当退朝的钟声响起时,百官山呼万岁、千岁之后,再看向御阶上那位端庄沉静的天后时,目光已然不同。少了最初的惊愕与轻视,多了几分审视、忌惮,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退朝后,回到昭阳殿,慕容雪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已被冷汗浸湿。这第一次正式临朝听政,虽只是应答,却如同打了一场硬仗。
司马锐屏退左右,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激赏:“雪儿,今日你做得极好!远超朕之预期!有你在身边,朕心甚安。”
慕容雪靠在他怀中,轻声道:“臣妾只是尽力而为,只怕有负陛下厚望。”
“你做得很好。”司马锐肯定道,“今日之后,那些迂腐之辈,当知朕立你为天后,绝非一时冲动。假以时日,你定能成为朕真正的臂膀。”
慕容雪抬起头,望着司马锐充满信任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强大的力量。她知道,这条路充满荆棘,但为了这份信任,为了这江山社稷,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她必将坚定地走下去。
二圣临朝的时代,就在这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朝会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而慕容雪,这位西晋历史上第一位走上朝堂的天后,她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圣同朝·初理朝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