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的余波在宫墙内外持续震荡。慕容雪在太极殿上沉稳睿智的表现,通过各方眼线,迅速传遍长安的每一个角落。赞誉与诋毁,如同冰火交织,在这座千年古都的地下暗河中激烈碰撞。
昭阳殿内,烛火通明。慕容雪卸下繁重的朝服冠冕,换上一袭月白常服,正伏案细阅今日廷议的几项重要奏疏副本。香炉中青烟袅袅,映衬着她专注的侧脸。白日里在朝堂上的对答,看似从容,实则每一句都经过深思熟虑,耗费心神极大。但她深知,这仅仅是开始,立威之后,更需要实绩来巩固地位。
司马锐处理完紧急军报,踏着月色而来。见慕容雪仍在灯下忙碌,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与骄傲。他挥手制止内侍通报,悄然走到她身后,将一件薄披风轻轻覆在她肩上。
“陛下?”慕容雪回过神,欲要起身。
“不必多礼。”司马锐按住她的肩膀,就势坐在她身旁,目光落在摊开的奏疏上,“还在看户部关于漕运改革的条陈?”
“是。”慕容雪点头,指尖点着其中一段,“陛下您看,户部提议加征漕粮折色银,以弥补河道疏浚的款项。此法看似简便,但臣妾担心,层层加码之下,最终负担还是会转嫁到普通粮户和漕工身上。去岁关中年景不算太好,恐生民怨。”
司马锐仔细看去,沉吟道:“爱妃所虑,不无道理。只是漕运关乎京师命脉,河道淤塞非治不可,国库确实吃紧。依你之见,当如何?”
慕容雪早已思虑过,此刻娓娓道来:“臣妾白日里粗略核算过,若将宫中下半年计划兴建的两处苑囿工程暂缓,节省下的银两,加上内帑拨付一部分,或可支撑河道疏浚的前期费用。至于漕粮折色,或可限定数额,严令地方不得额外加征,并派御史巡查。同时,鼓励商贾捐资协理漕运,许以适当优待。开源节流,双管齐下,或可缓解压力。”
司马锐眼中亮光一闪,握住她的手:“暂还苑囿?雪儿,你可知道,那两处苑囿,是母后一直心心念念的。”他口中的母后,乃是已退居深宫、但仍有一定影响力的窦太后。
慕容雪微微一笑,目光清澈而坚定:“臣妾知道。但事有轻重缓急。陛下励精图治,天下皆知。若因苑囿之事使漕运不畅,京师粮价波动,或是逼得百姓困苦,岂非因小失大?太后深明大义,若知晓缘由,必能体谅。况且,仅是暂缓,并非停建。”
司马锐凝视着她,良久,朗声笑道:“好!就依你所言!明日朕便下旨,暂缓苑囿工程,节流之资用于漕运。雪儿,你不仅有见识,更有魄力!”他心中激赏更甚,慕容雪此举,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是在向朝野表明一种姿态:天后并非贪图享乐之人,而是心系国计民生。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帝后二人在昭阳殿内商讨国事的同时,长安城几处深宅大院里,暗流正在汇聚。
太傅王允府邸,密室之中。几位身着常服、却气度不凡的官员围坐,气氛凝重。为首的正是王允,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此刻眉头紧锁。
“诸位都看到了?”王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今日朝堂之上,慕容氏对答如流,俨然已是陛下不可或缺的智囊。长此以往,我等士族立足之地何在?祖宗法度,男女有别,内外有分,岂容一介妇人……还是鲜卑妇人,如此干预朝政!”
一位面容精悍的官员接口道:“太傅所言极是。陛下被她美色所惑,竟行此骇人听闻之事。今日她敢议论兵事、财政,来日岂非要染指官员任免、废立太子?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此乃亡国之兆啊!”
另一人忧心忡忡:“更棘手的是,她今日表现,竟赢得了一些中间派官员的认可。若她再做出几件收买人心之事,恐根基渐稳,尾大不掉。”
王允眼中寒光一闪:“绝不能让她坐大。陛下那里,一时难以劝谏。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需寻其错处,一击必中!”
“错处?”精悍官员阴冷一笑,“她那个兄弟慕容翰,如今在羽林军中任职,听说颇有些跋扈,或许可以从这里入手……”
几乎同时,城内另一处隐秘的别院。这里是几位鲜卑贵族和部分支持慕容雪、或意图通过她获取更大权力的官员聚会之所。与王允那边的忧心忡忡不同,这里的气氛要热烈得多。
“天后娘娘今日真是给咱们长脸了!”一位鲜卑万骑长兴奋地拍着桌子,“看那些汉人士大夫还敢不敢小瞧我们!”
一位投靠慕容雪的汉人官员捋须笑道:“娘娘睿智天成,又得陛下全心信任。我等只要紧跟娘娘步伐,何愁前程不锦?”
也有人保持冷静:“诸位且慢高兴。今日娘娘虽初露锋芒,但也彻底站在了风口浪尖。王允、崔琰那些老顽固,绝不会善罢甘休。我等需更加谨慎,全力辅佐娘娘,绝不能授人以柄。”
“说得对!尤其是军中、朝中,我们的人要更加团结,确保消息灵通,随时应对不测。”
暗流在夜色下涌动,忠诚与背叛,谋划与算计,交织成一幅复杂的权力图景。慕容雪的存在,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彻底打破了西晋朝堂原有的平衡。
接下来的日子里,司马锐果然将更多政务交由慕容雪参决。从官员考核到律法修订,从劝课农桑到文化教化,慕容雪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务实作风。她并不一味标新立异,往往是在充分了解旧制利弊后,提出更符合实际的改良建议。她重视民生,几次针对地方苛政和冤狱的奏疏,都得到了司马锐的支持,下令严查,使得民间对这位“天后”的贤名渐渐传播开来。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日,慕容雪正在查阅各地推荐的孝廉名单,心腹女官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信。
“娘娘,宫外刚送来的,十分紧急。”
慕容雪展开一看,脸色微变。信是她安排在宫外的眼线所写,内容简洁却惊心:有人正在暗中搜集其弟慕容翰在军中“结交豪强、蓄养死士”的“证据”,意图不日上奏弹劾。
慕容雪的心猛地一沉。慕容翰性格豪爽,有时确实不拘小节,在军中颇有人缘,但“结交豪强、蓄养死士”这顶帽子扣下来,就是谋逆大罪!这分明是冲着她来的毒计!一旦事发,不仅慕容翰性命难保,她这个依靠“贤德”立身的天后,也必将被拖入泥潭,甚至牵连整个慕容部族在朝中的势力。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密信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对方出手狠辣,直指要害。此时若慌张去找司马锐辩解,反而显得心虚。必须先发制人,化解危机。
她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对女官低声吩咐了几句。女官领命,悄然退下。
慕容雪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权力的博弈,从来不只是朝堂上的侃侃而谈,更是这夜色下的刀光剑影。她抚上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她最近才确认的喜讯,尚未告知司马锐。这个孩子,让她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想要扳倒我?没那么容易。”她轻声自语,目光锐利如刀。
一场围绕天后地位的暗战,已然悄无声息地打响。而这二圣同朝的格局,也在内外的压力下,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圣同朝·暗流汹涌 完)
昭阳殿内,烛火通明。慕容雪卸下繁重的朝服冠冕,换上一袭月白常服,正伏案细阅今日廷议的几项重要奏疏副本。香炉中青烟袅袅,映衬着她专注的侧脸。白日里在朝堂上的对答,看似从容,实则每一句都经过深思熟虑,耗费心神极大。但她深知,这仅仅是开始,立威之后,更需要实绩来巩固地位。
司马锐处理完紧急军报,踏着月色而来。见慕容雪仍在灯下忙碌,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与骄傲。他挥手制止内侍通报,悄然走到她身后,将一件薄披风轻轻覆在她肩上。
“陛下?”慕容雪回过神,欲要起身。
“不必多礼。”司马锐按住她的肩膀,就势坐在她身旁,目光落在摊开的奏疏上,“还在看户部关于漕运改革的条陈?”
“是。”慕容雪点头,指尖点着其中一段,“陛下您看,户部提议加征漕粮折色银,以弥补河道疏浚的款项。此法看似简便,但臣妾担心,层层加码之下,最终负担还是会转嫁到普通粮户和漕工身上。去岁关中年景不算太好,恐生民怨。”
司马锐仔细看去,沉吟道:“爱妃所虑,不无道理。只是漕运关乎京师命脉,河道淤塞非治不可,国库确实吃紧。依你之见,当如何?”
慕容雪早已思虑过,此刻娓娓道来:“臣妾白日里粗略核算过,若将宫中下半年计划兴建的两处苑囿工程暂缓,节省下的银两,加上内帑拨付一部分,或可支撑河道疏浚的前期费用。至于漕粮折色,或可限定数额,严令地方不得额外加征,并派御史巡查。同时,鼓励商贾捐资协理漕运,许以适当优待。开源节流,双管齐下,或可缓解压力。”
司马锐眼中亮光一闪,握住她的手:“暂还苑囿?雪儿,你可知道,那两处苑囿,是母后一直心心念念的。”他口中的母后,乃是已退居深宫、但仍有一定影响力的窦太后。
慕容雪微微一笑,目光清澈而坚定:“臣妾知道。但事有轻重缓急。陛下励精图治,天下皆知。若因苑囿之事使漕运不畅,京师粮价波动,或是逼得百姓困苦,岂非因小失大?太后深明大义,若知晓缘由,必能体谅。况且,仅是暂缓,并非停建。”
司马锐凝视着她,良久,朗声笑道:“好!就依你所言!明日朕便下旨,暂缓苑囿工程,节流之资用于漕运。雪儿,你不仅有见识,更有魄力!”他心中激赏更甚,慕容雪此举,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是在向朝野表明一种姿态:天后并非贪图享乐之人,而是心系国计民生。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帝后二人在昭阳殿内商讨国事的同时,长安城几处深宅大院里,暗流正在汇聚。
太傅王允府邸,密室之中。几位身着常服、却气度不凡的官员围坐,气氛凝重。为首的正是王允,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此刻眉头紧锁。
“诸位都看到了?”王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今日朝堂之上,慕容氏对答如流,俨然已是陛下不可或缺的智囊。长此以往,我等士族立足之地何在?祖宗法度,男女有别,内外有分,岂容一介妇人……还是鲜卑妇人,如此干预朝政!”
一位面容精悍的官员接口道:“太傅所言极是。陛下被她美色所惑,竟行此骇人听闻之事。今日她敢议论兵事、财政,来日岂非要染指官员任免、废立太子?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此乃亡国之兆啊!”
另一人忧心忡忡:“更棘手的是,她今日表现,竟赢得了一些中间派官员的认可。若她再做出几件收买人心之事,恐根基渐稳,尾大不掉。”
王允眼中寒光一闪:“绝不能让她坐大。陛下那里,一时难以劝谏。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需寻其错处,一击必中!”
“错处?”精悍官员阴冷一笑,“她那个兄弟慕容翰,如今在羽林军中任职,听说颇有些跋扈,或许可以从这里入手……”
几乎同时,城内另一处隐秘的别院。这里是几位鲜卑贵族和部分支持慕容雪、或意图通过她获取更大权力的官员聚会之所。与王允那边的忧心忡忡不同,这里的气氛要热烈得多。
“天后娘娘今日真是给咱们长脸了!”一位鲜卑万骑长兴奋地拍着桌子,“看那些汉人士大夫还敢不敢小瞧我们!”
一位投靠慕容雪的汉人官员捋须笑道:“娘娘睿智天成,又得陛下全心信任。我等只要紧跟娘娘步伐,何愁前程不锦?”
也有人保持冷静:“诸位且慢高兴。今日娘娘虽初露锋芒,但也彻底站在了风口浪尖。王允、崔琰那些老顽固,绝不会善罢甘休。我等需更加谨慎,全力辅佐娘娘,绝不能授人以柄。”
“说得对!尤其是军中、朝中,我们的人要更加团结,确保消息灵通,随时应对不测。”
暗流在夜色下涌动,忠诚与背叛,谋划与算计,交织成一幅复杂的权力图景。慕容雪的存在,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彻底打破了西晋朝堂原有的平衡。
接下来的日子里,司马锐果然将更多政务交由慕容雪参决。从官员考核到律法修订,从劝课农桑到文化教化,慕容雪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务实作风。她并不一味标新立异,往往是在充分了解旧制利弊后,提出更符合实际的改良建议。她重视民生,几次针对地方苛政和冤狱的奏疏,都得到了司马锐的支持,下令严查,使得民间对这位“天后”的贤名渐渐传播开来。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日,慕容雪正在查阅各地推荐的孝廉名单,心腹女官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信。
“娘娘,宫外刚送来的,十分紧急。”
慕容雪展开一看,脸色微变。信是她安排在宫外的眼线所写,内容简洁却惊心:有人正在暗中搜集其弟慕容翰在军中“结交豪强、蓄养死士”的“证据”,意图不日上奏弹劾。
慕容雪的心猛地一沉。慕容翰性格豪爽,有时确实不拘小节,在军中颇有人缘,但“结交豪强、蓄养死士”这顶帽子扣下来,就是谋逆大罪!这分明是冲着她来的毒计!一旦事发,不仅慕容翰性命难保,她这个依靠“贤德”立身的天后,也必将被拖入泥潭,甚至牵连整个慕容部族在朝中的势力。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密信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对方出手狠辣,直指要害。此时若慌张去找司马锐辩解,反而显得心虚。必须先发制人,化解危机。
她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对女官低声吩咐了几句。女官领命,悄然退下。
慕容雪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权力的博弈,从来不只是朝堂上的侃侃而谈,更是这夜色下的刀光剑影。她抚上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她最近才确认的喜讯,尚未告知司马锐。这个孩子,让她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想要扳倒我?没那么容易。”她轻声自语,目光锐利如刀。
一场围绕天后地位的暗战,已然悄无声息地打响。而这二圣同朝的格局,也在内外的压力下,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圣同朝·暗流汹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