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根基-《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

  志才能练成这样,我,应该也可以吧。

  很快,三坛酒就挖了出来。

  郭嘉迫不及待的开坛。

  一股霸道的酒香直冲鼻腔,像刚出窑的陶瓮裹着炭火味,烈而不呛,又带着粮食发酵的厚重感。

  甫一入口,便能感受到烈酒带来的醇香和烈劲。

  酒液在口腔中滚动时,细腻顺滑,霸道又绵柔。

  咽下后,喉咙一阵温热,随即慢慢扩散到胸腔,带来一股舒适的暖意。

  郭嘉回味的闭着眼。

  “这酒,比你们徐州卖的那种烈酒好喝太多了。”

  戏志才也倒了一杯,细细品味着,

  “临渊亲手所酿,自是不同,不少人可都盯着这些酒,今日沾了奉孝的光,我也能解解馋。”

  郭嘉哦了一声,畅快大笑,

  “看来我得好好品这美酒了。”

  过了一会,一个身着短打的中年男子带了些下酒菜过来,随后行了一礼,离开了。

  郭嘉诧异,“这偌大的府邸就这么几个人?”

  谢临渊也太省了些。

  戏志才轻笑一声,“他们晚上才会出来活动,所以奉孝,千万不要想着偷偷来挖酒,会被打的。”

  郭嘉心里不信,他偏要来。

  看谁敢打他。

  他立即倒地。

  他可是文士,不怕被打坏了。

  戏志才嘴角勾起一抹看好戏的笑。

  二人喝的醉醺醺的,在谢府门前各自告别。

  走到半路,郭嘉神色清明起来,哈哈哈,志才,你没想到吧,经过这两年的品鉴,我的酒量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醉仙,

  “ 启坛醉仙香漫梁,

  未饮先醉魂飘荡。

  入喉烈气冲胸臆,

  一盏醉倒神仙郎。 ”

  郭嘉一甩袖子,他怎么也得多弄几坛。

  悬星倒挂,夜幕降临。

  万籁俱寂,时不时传来几声虫鸣鸟叫。

  谢府后院墙根处传来剐蹭的声音。

  郭嘉看着光滑的墙面,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美酒于我无缘。”

  暗中的黑衣人无奈扶额,朝旁边的另一黑衣人使了个眼神。

  郭嘉正要放弃时,就见一个身着黑衣,黑巾覆面的人出现在他面前。

  郭嘉被吓的的连连后退,眼神惊恐的看了一眼黑衣人脚下被月光照的清清楚楚的影子后,长舒一口气,

  “你是何人?”

  黑衣人没有出声,将手中被绳子绑在一起的两坛酒递到郭嘉面前。

  郭嘉一愣,看着熟悉的酒坛,又端详了黑衣人片刻,恍然大悟,

  “你是谢临渊的人。”

  黑衣人点头。

  郭嘉接过酒坛,嘴角抽了抽,

  “壮士,下次出现时,能出点声吗?

  黑衣人没有回答,闪身便消失了。

  郭嘉觉得背后一冷,一阵凉风吹来,脖间渗出冷汗,快步离开了。

  难怪志才神色那么奇怪,一定是提前知道了。

  好你个戏志才,不提前告知我,看我把酒喝光,一滴也不给你留。

  渤海。

  袁府

  袁绍面色铁青的坐在上首,逢纪,许攸,荀谌及其他谋士分坐两侧。

  袁绍只觉得一口气不上不下,他们本想引青州军和韩馥对峙,他好取冀州之地。

  结果,月余不到,冀州就易主了,青州势力转眼间就接管了冀州,那些世家看到利益,屁颠屁颠的迎了青州军入冀州。

  可恨。

  郭奉孝,戏志才,还有谢临渊,都可恨。

  逢纪也是郁闷不已,袁氏四世三公,本想着跟着袁绍,能施展他的才华,没想到自己的谋划,转眼就被瓦解,还将韩馥彻底推向青州。

  逢纪心里轻叹一声,看来,只能谋划兖州了。

  许攸也是心中一叹,但事已至此,该放远目光才是。

  这么想着,许攸起身一礼,

  “主公,为今之计,需及早抗击董卓,解救陛下才是。”

  余下谋士也纷纷称是。

  袁绍面色难看,微微颔首。

  此时,帐下一个谋士出声道,

  “主公,何不让那谢临渊也去伐董。”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谢临渊吗?

  他带的是谁的兵,你不知道吗?要让他去,他不会直接占据豫州,挟持天子吗?

  袁绍也是一脸无语,

  “谢临渊什么人你不知道,他有财又有青州军,让他来,我等岂不是要给他一网打尽。”

  底下谋士恭敬拱手,

  “主公,此言差矣,他谢临渊泥腿子出生,就算将三洲治理的再好,但这天下还不是要靠士族来治理,要不青州怎会求贤若渴呢?”

  袁绍心里自得,他袁氏四世三公,门生遍地。

  就算你谢临渊再得民心,还不是要乖乖向吾低头。

  想到这,袁绍大手一挥,

  “来人,请青州军一同伐董。”

  一想到此人向他低头,袁绍便觉得心情舒爽。

  底下的许攸心里感觉有些不对劲,但也说不上来。

  毕竟,他也想见见这位。

  洛阳这两个月都笼罩在董卓的阴影下,每每上朝,必眼神阴狠的看着朝臣,朝臣慑于他的狠辣,鲜少违背。

  站在人群里的蔡邕心里发涩,这什么事,他原本好好的在逃亡,愣是给他弄回来。

  蔡邕无声叹息,一想起董卓过会还要拉着他作秀,他就浑身不适。

  能换个人吗?

  听说董卓被连刺两次,可惜,他没有在现场。

  下朝后,董卓一脸礼贤下士,带着蔡邕上了他的车驾。

  蔡邕无奈,他已经感受到很多人的眼刀了。

  董贼,坏我声名。

  车架外的吕布听着里面董卓故作姿态的声音,心里恨不得离他远远的。

  贾府,看着信里袁绍高高在上的语气,贾诩不屑道,

  “袁氏向来如此,自视身份,便以为所有人都得给他们让步。”

  谢珩心态很是平和,这么多世界,世家他也接触过不少。

  自视甚高是家族给的底气和底蕴。

  谢珩看着贾诩替他抱不平,嘴角上扬,

  “我并不在意,文和不必介怀。

  我本就是像他们所说的,是一个泥腿子,这点,我并不否认。

  但不论哪方面,我自认还是不错的。

  今后不论是青徐两州,还是天下,都将有更多百姓的孩子读书做官,将来,他们不必像我一般,被所谓的世家子嘲讽看低,这不是更重要吗?”

  贾诩心里震惊,他相信这番话要是传出去,世家肯定视临渊为大敌。

  此举怕是在撅世家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