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用钱开路-《重生1990:从破渔船到全球海》

  霍振华的香港口音普通话,带着一种特有的温文尔雅,但递过来的那张纯白名片,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分量十足。

  陈凡接过名片,入手是极好的硬质卡纸,上面除了一个名字和一串号码,再无他物。

  这种做派,要么是装腔作势,要么是底气厚得不需要任何头衔来装点门面。

  “霍先生客气了,我就是个打鱼的,运气好而已。”

  陈凡将名片妥帖地放进上衣口袋,脸上挂着朴实的笑。

  霍振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似乎能看透人心:

  “陈先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我们老板说,真正的蛟龙,不会满足于在浅滩戏水。香港那边的海,更深,也更阔。”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客套,而是正式的招揽。

  送走霍振华一行人,王大锤凑了过来,压低声音,兴奋得满脸放光:“凡哥,我刚才听他们翻译说,那条大鱼,他们出……出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万?”赵铁柱猜测道,这个数字已经很惊人了。

  王大锤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后面还得再加个万!是三百万!港币!”

  三百万港币!

  九十年代初,华国币兑港币的官方汇率,虽然还在一比一附近徘徊,但在黑市上,港币的购买力远超这个数。

  这笔钱,足以在当时的首都买下十几套四合院。

  饶是白雪这样,掌管着几百万资金流水的小财神,听到这个数字,也忍不住捂住了嘴,漂亮的眼睛里写满了震撼。

  “凡哥,这……这么多钱,咱们怎么收啊?”白雪的声音都有些发飘。

  陈凡看着远处的海面:“钱怎么收,让银行的人操心去,雪儿,你马上去联系华国银行的周行长。”

  “就说我们有一笔大额境外汇款要入账,请他们务必派专业人士协助。”

  周行长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在开会。

  一听是陈凡,而且是“大额境外汇款”,他手里的茶杯都忘了放下,当场就在会议上宣布,要亲自带队去东海第一鲜的码头,提供现场服务。

  当银行的押运车和点钞团队,第二次出现在东海第一鲜的码头时,整个北海市的商界都麻木了。

  如果说上次是震惊,这次就是习以为常的仰望。

  “那陈老板,真是海龙王转世不成?怎么什么好东西都往他网里钻?”

  “听说那鱼是从‘魔鬼三角’捞上来的,也就他有这个胆子。”

  码头上,那条巨大的金钱鳘,被小心翼翼地装进特制的冷藏集装箱,即将通过海运发往香港。

  而另一边,周行长亲自将一张,打印出来的汇款凭证交到陈凡手上。

  看着上面那一长串零,陈大江激动得直搓手。

  陈凡拿着那张凭证,心里盘算的却是另一件事。

  钱,是英雄胆,有了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他计划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提前了。

  “大锤,铁柱。”陈凡把两人叫到一边。

  “凡哥,啥事?是不是要去镇上最好的馆子搓一顿?”

  王大锤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吃是肯定要吃的。”陈凡拍了拍赵铁柱的肩膀,继续说道:

  “但在这之前,有件更重要的事,铁柱你以前在工程队干过,认不认识搞修路的?”

  赵铁柱愣了一下:“认识啊,咱们市里修桥铺路的,基本都是老七建工的人,头儿叫刘麻子,不过那家伙手黑,干活偷工减料是出了名的。”

  “很好。”陈凡的目光越过人群,望向通往葡萄沟村的,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

  “林浩然要盖楼,那是他的阳关道。咱们先修路,修一条能让全村人都富起来的独木桥。”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把从镇上到葡萄沟村的这条路,修成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这在旁人看来,简直是钱多了烧得慌,但在陈凡眼里,这是他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路通,财通。

  这条路不仅能让村里的渔获,更快地运出去,更能把外面的人和资源引进来。

  这是他未来发展“乡村文旅”,打造“东海湾新城”概念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这是收买人心。

  林浩然用钱砸关系,砸的是领导,而陈凡,要用钱砸基础,砸的是民心。

  “凡哥,修路可不是小数目,那几公里路,没个几十万下不来。”赵铁柱提醒道。

  陈凡把那张汇款凭证,递给他看了一眼,“钱不是问题,我要的不是便宜,是质量。”

  “你去找那个刘麻子,告诉他,这个活我包给他,价格可以比市价高两成,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工期减半,质量翻倍,每用一车水泥,每一根钢筋,都必须有我们的人在场监督。告诉他,要是敢在这条路上玩花样,我让他把吃进去的水泥,再给我一粒一粒吐出来。”

  陈凡的声音不大,但那股子寒意,让王大锤和赵铁柱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凡这边蒸蒸日上,而林浩然正在,林氏集团顶楼办公室里,烦躁地来回踱步。

  陈凡在报纸上,给他戴的那顶高帽子,像一道催命符,逼得他不得不提前启动项目。

  设计招标会已经开了,几家国内顶尖的设计院,都派人来了北海,排场搞得很大。

  但排场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流失。

  光是设计费和前期的勘探费用,就花出去了上百万。

  更要命的是,为了营造“不差钱”的形象,他给施工方的预付款也提到了五成。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架在火上烤的巨人,体型庞大,但每分每秒都在失血。

  “林总,东海第一鲜那边……又出新闻了。”女秘书小心翼翼地递上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传真。

  林浩然一把抢了过来,当他看到“三百万港币”、“金钱鳘”这些字眼时,英俊的脸庞瞬间扭曲了。

  “砰!”一个紫砂茶壶,被他狠狠地扫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怎么总有这种狗屎运!”林浩然低声咆哮。

  他这边资金链紧绷得,像一根即将断裂的琴弦,陈凡那边却像是开了外挂一样,财源滚滚。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他几欲发狂。

  “他还干了什么?”

  “他……他宣布要自费,给他们村修路。”秘书的声音越来越小。

  “修路?”林浩然先是一愣,随即发出一阵冷笑。

  “哈哈哈哈……真是个泥腿子!彻头彻尾的泥腿子!手里有点钱,不想着怎么去钱生钱,搞资本运作,居然拿去修路?愚蠢!可笑至极!”